專利名稱:具有最大復原速度控制功能的減震器閥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具有最大復原速度控制功能的減震器閥系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減震器,具體涉及一種具有最大復原速度控制功能的減震器閩系。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用于摩托車、電動車的減震器,在不同的拉力作用下具有不同的復原速度和不同的復原阻尼力,使減震器在某一設定的路面狀況下具有良好的減震效果,而在其他路況下減震效果不佳。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最大復原速度控制功能的減震器閥系,它可以控制減震器的最大復原速度。[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具有最大復原速度控制功能的減震器閥系的技術解決方案為[0005]包括工作缸12、活塞桿1,活塞桿I活動設置于工作缸12內;活塞桿I上并列設置有上活塞5、下活塞14 ;上活塞5與下活塞14之間設置有滑座9 ;滑座9的一側通過復原閥片7連接上活塞5,滑座9的另一側通過流量控制閥片10連接下活塞14 ;在復原閥片7 的作用下能夠使滑座9沿軸向滑動;上活塞5設置有壓縮流道F2和復原流道F3 ;上活塞壓縮流道F2的入口端與活塞桿I的流道Fl連通,活塞桿I的流道Fl與工作缸12的前腔連通;上活塞壓縮流道F2的出口端通向工作缸12的后腔,上活塞壓縮流道F2的出口通過彈性閥片3及壓縮閥片4實現控制;上活塞復原流道F3的入口端與工作缸12的后腔連通,上活塞復原流道F3的出口端通向滑座9與工作缸12之間所形成的流道F4 ;上活塞復原流道 F3的出口通過復原閥片7實現控制;下活塞14設置有復原流道F5,復原流道F5的入口端通向滑座9與工作缸12之間所形成的流道F4,下活塞復原流道F5的入口通過流量控制閥片10與下活塞14之間的配合面實現控制;下活塞復原流道F5的出口端與工作缸12的前腔連通。[0006]所述下活塞14與流量控制閥片10的配合面沿徑向設置有臺階,下活塞14的外圈高于下活塞14的內圈;下活塞14的外圈設置有流道。[0007]所述上活塞5與工作缸12之間設置有上活塞環6 ;所述下活塞14與工作缸12之間設置有下活塞環13 ;活塞桿I通過上活塞環6和下活塞環13實現與工作缸12的活動連接。[0008]所述上活塞5的外側設置有壓縮閥座2,壓縮閥座2實現上活塞5在活塞桿I上的軸向定位;下活塞14的外側設置有螺母11,螺母11實現下活塞14在活塞桿I上的軸向定位。[0009]所述壓縮閥座2套設于活塞桿I上;壓縮閥座2上設置有所述彈性閥片3,彈性閥片3連接所述壓縮閥片4,壓縮閥座2通過彈性閥片3和壓縮閥片4連接上活塞5。[0010]所述滑座9套設于活塞桿I上,滑座9通過支撐座8連接活塞桿I。[0011]當減震器的復原速度達到設定的極限值時,所述復原閥片7的撓度達到設定的極限,滑座9推動流量控制閥片10的內圈向前移動,直至流量控制閥片10彎曲并緊貼下活塞 14的臺階端面,使流量控制閥片10關閉減震油流動通道,阻尼力增大,減震器的復原運動放緩,減震油流量減小,阻尼力減小,而減震器的復原速度又得以提高,如此自行調節,使減震器獲得一個恒定的復原速度和復原阻尼力。[0012]本實用新型可以達到的技術效果是[0013]本實用新型設置有上下兩個活塞和兩個活塞環,并且通過復原閥片和流量控制閥片兩個閥片的關聯作用,控制減震器復原過程中的流量,從而控制減震器的最大復原速度。[0014]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適用于不同路況、復原速度可自行調節、減震效果好、舒適。
[0015]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0016]圖I是本實用新型具有最大復原速度控制功能的減震器閥系的示意圖;[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壓縮行程的工作示意圖;[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復原行程的工作示意圖;[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復原速度超過設定值時,流量控制閥片關閉復原流道的示意[0020]圖5是圖4中A的局部放大圖。[0021]圖中附圖標記說明[0022]I為活塞桿,2為壓縮閥座,[0023]3為彈性閥片,4為壓縮閥片,[0024]5為上活塞,6為上活塞環,[0025]7為復原閥片,8為支撐座,[0026]9為滑座,10為流量控制閥片,[0027]11為螺母,12為工作缸,[0028]13為下活塞環,14為下活塞。
具體實施方式
[0029]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具有最大復原速度控制功能的減震器閥系,包括工作缸 12、活塞桿I,活塞桿I活動設直于工作缸12內;[0030]活塞桿I上并列設置有上活塞5、下活塞14,上活塞5與工作缸12之間設置有上活塞環6 ;下活塞14與工作缸12之間設置有下活塞環13 ;活塞桿I通過上活塞環6和下活塞環13實現與工作缸12的活動連接;[0031]上活塞5的外側設置有壓縮閥座2,壓縮閥座2實現上活塞5在活塞桿I上的軸向定位;下活塞14的外側設置有螺母11,螺母11實現下活塞14在活塞桿I上的軸向定位;[0032]壓縮閥座2套設于活塞桿I上,壓縮閥座2上設置有彈性閥片3,彈性閥片3連接壓縮閥片4,壓縮閥座2通過彈性閥片3和壓縮閥片4連接上活塞5 ;[0033]螺母11通過螺紋連接活塞桿I的一端;[0034]上活塞5與下活塞14之間設置有滑座9 ;滑座9的一側通過復原閥片7連接上活塞5,滑座9的另一側通過流量控制閥片10連接下活塞14 ;在復原閥片7的作用下能夠使滑座9沿軸向滑動;[0035]滑座9套設于活塞桿I上,滑座9通過支撐座8連接活塞桿I ;[0036]下活塞14與流量控制閥片10連接的內側端面沿徑向設置有臺階,下活塞14的外圈高于下活塞14的內圈;下活塞14的外圈設置有流道。[0037]上活塞5設置有壓縮流道F2和復原流道F3,上活塞壓縮流道F2的入口端與活塞桿I的流道Fl連通,活塞桿I的流道Fl與工作缸12的前腔連通;[0038]上活塞壓縮流道F2的出口端通向工作缸12的后腔,上活塞壓縮流道F2的出口通過彈性閥片3及壓縮閥片4實現控制;[0039]上活塞復原流道F3的入口端與工作缸12的后腔連通,上活塞復原流道F3的出口端通向滑座9與工作缸12之間所形成的流道F4 ;上活塞復原流道F3的出口通過復原閥片 7實現控制;[0040]下活塞14設置有復原流道F5,復原流道F5的入口端通向滑座9與工作缸12之間所形成的流道F4,下活塞復原流道F5的入口通過流量控制閥片10與下活塞14的臺階端面之間的配合實現控制;[0041]下活塞復原流道F5的出口端與工作缸12的前腔連通。·[004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0043]如圖2所示,壓縮行程時,減震油從工作缸12的前腔經活塞桿I的流道Fl進入上活塞壓縮流道F2,克服彈性閥片3彈力,使壓縮閥片4打開上活塞壓縮流道F2的出口,減震油進入工作缸12的后腔;此時流量控制閥片10的外圈接觸下活塞14,而流量控制閥片10 的內圈與下活塞14之間保持有間隙;[0044]如圖3所示,復原行程時,工作缸12后腔的減震油進入上活塞復原流道F3,沖開復原閥片7并推動滑座9,打開上活塞復原流道F3的出口,進入滑座9與工作缸12之間所形成的流道F4 ;減震油經下活塞14外圈的流道沿下活塞14的徑向流動并進入下活塞復原流道F5,最后到達工作缸12的前腔;[0045]如圖4、圖5所示,當復原阻尼力和減震油流量增大到設定的極限值時,即減震器的復原速度達到設定的極限值時,由于流量控制閥片10與下活塞14的配合面為臺階端面, 復原閥片7的撓度達到設定的極限,滑座9推動流量控制閥片10的內圈向前移動,直至流量控制閥片10彎曲并緊貼下活塞14的臺階端面,使流量控制閥片10關閉減震油流動通道,阻尼力增大,減震器的復原運動放緩,減震油流量減小,阻尼力減小,而減震器的復原速度又得以提高,如此自行調節,使減震器獲得一個恒定的復原速度和復原阻尼力,從而使乘員獲得舒適感覺。[0046]本實用新型適用于摩托車、電動車。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最大復原速度控制功能的減震器閥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缸(12)、活塞桿(I ),活塞桿(I)活動設置于工作缸(12)內;活塞桿(I)上并列設置有上活塞(5)、下活塞(14);上活塞(5)與下活塞(14)之間設置有滑座(9);滑座(9)的一側通過復原閥片(7)連接上活塞(5),滑座(9)的另一側通過流量控制閥片(10)連接下活塞(14);在復原閥片(7) 的作用下能夠使滑座(9)沿軸向滑動;上活塞(5)設置有壓縮流道(F2)和復原流道(F3); 上活塞壓縮流道(F2)的入口端與活塞桿(I)的流道(Fl)連通,活塞桿(I)的流道(Fl)與工作缸(12 )的前腔連通;上活塞壓縮流道(F2 )的出口端通向工作缸(12 )的后腔,上活塞壓縮流道(F2)的出口通過彈性閥片(3)及壓縮閥片(4)實現控制;上活塞復原流道(F3)的入口端與工作缸(12 )的后腔連通,上活塞復原流道(F3 )的出口端通向滑座(9 )與工作缸(12 ) 之間所形成的流道(F4);上活塞復原流道(F3)的出口通過復原閥片(7)實現控制;下活塞 (14)設置有復原流道(F5),復原流道(F5)的入口端通向滑座(9)與工作缸(12)之間所形成的流道(F4),下活塞復原流道(F5)的入口通過流量控制閥片(10)與下活塞(14)之間的配合面實現控制;下活塞復原流道(F5)的出口端與工作缸(12)的前腔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最大復原速度控制功能的減震器閥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活塞(14)與流量控制閥片(10)的配合面沿徑向設置有臺階,下活塞(14)的外圈高于下活塞(14)的內圈;下活塞(14)的外圈設置有流道。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最大復原速度控制功能的減震器閥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活塞(5)與工作缸(12)之間設置有上活塞環(6);所述下活塞(14)與工作缸(12)之間設置有下活塞環(13);活塞桿(I)通過上活塞環(6)和下活塞環(13)實現與工作缸(12) 的活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最大復原速度控制功能的減震器閥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活塞(5)的外側設置有壓縮閥座(2),壓縮閥座(2)實現上活塞(5)在活塞桿(I)上的軸向定位;下活塞(14 )的外側設置有螺母(11),螺母(11)實現下活塞(14 )在活塞桿(I)上的軸向定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最大復原速度控制功能的減震器閥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閥座(2)套設于活塞桿(I)上;壓縮閥座(2)上設置有所述彈性閥片(3),彈性閥片(3)連接所述壓縮閥片(4),壓縮閥座(2)通過彈性閥片(3)和壓縮閥片(4)連接上活塞(5)。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最大復原速度控制功能的減震器閥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9 )套設于活塞桿(I)上,滑座(9 )通過支撐座(8 )連接活塞桿(I)。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最大復原速度控制功能的減震器閥系,其特征在于當減震器的復原速度達到設定的極限值時,所述復原閥片(7)的撓度達到設定的極限,滑座(9)推動流量控制閥片(10)的內圈向前移動,直至流量控制閥片(10)彎曲并緊貼下活塞(14)的臺階端面,使流量控制閥片(10)關閉減震油流動通道,阻尼力增大,減震器的復原運動放緩,減震油流量減小,阻尼力減小,而減震器的復原速度又得以提高,如此自行調節,使減震器獲得一個恒定的復原速度和復原阻尼力。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最大復原速度控制功能的減震器閥系,包括工作缸、活塞桿,活塞桿活動設置于工作缸內;活塞桿上并列設置有上活塞、下活塞;當減震器的復原速度達到設定的極限值時,滑座推動流量控制閥片的內圈向前移動,直至流量控制閥片彎曲并緊貼下活塞的臺階端面,使流量控制閥片關閉減震油流動通道,阻尼力增大,減震器的復原運動放緩,減震油流量減小,阻尼力減小,而減震器的復原速度又得以提高,如此自行調節,使減震器獲得一個恒定的復原速度和復原阻尼力。本實用新型設置有上下兩個活塞和兩個活塞環,并且通過復原閥片和流量控制閥片兩個閥片的關聯作用,控制減震器復原過程中的流量,從而控制減震器的最大復原速度。
文檔編號F16F9/34GK202746478SQ20122046324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2日
發明者喻建中 申請人:喻建中, 浙江名震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