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螺母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螺母扣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連接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螺母扣。
背景技術:
[0002]在車體上固定兩個距離很近的鈑金,通常使用的方法都為直接使用普通螺母加螺釘的方式實現其兩者固接,該種結構往往因其繁瑣的安裝方式以及其螺母外露而導致的較差安裝外觀而給廠家帶來諸多困擾。有鑒于此,申請人曾于2010年10月22日申請的專利名稱為“一種嵌裝閉口螺母”(申請號=201020574253. 7)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公布了以下技術內容如圖I所示,由帽蓋I和梯形插柱2組成,所述帽蓋I和梯形插柱2為一體,在兩者連接處的相對兩側各設置一凹槽3,所述帽蓋I和梯形插柱2中心為一長圓盲孔,在長圓盲孔的相對兩側各設置一長方盲孔,兩長方盲孔緊靠長圓盲孔設置。上述結構在使用時,依靠梯形插柱直接插入鈑金內以實現對于兩鈑金間的固定裝配;具體為在梯形插柱逐漸插入鈑金的過程中,梯形插柱開始在鈑金上預留孔的作用下在周向方向上產生強制壓縮形變, 由于梯形插柱上在其柱體根部設有縮頸部(也即上述凹槽),當梯形插柱深入鈑金內一定程度時,鈑金孔直接卡入梯形插柱上的縮頸部內,同時梯形插柱也因上述配合而回復原本狀態,此時再沿其長圓盲孔插入自攻螺釘,即可完整實現對于鈑金的固定作用。上述申請在申請人長時間使用時,發現其固然保證了其快捷裝配及外表美觀效果;然而,由于梯形插柱在與鈑金間的插接過程即為其過盈滑插過程,其裝配方式實質上即為過盈壓合裝配,這就往往因兩者的硬性擠壓滑插而導致梯形插柱外表的刮擦磨損現象,最終影響其使用壽命及安裝穩定性。如何研制出一種結構簡單且可避免上述現象的螺母扣,則為申請人乃至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迫待解決的技術難題。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螺母扣,可在保證其安裝便捷性的同時有效避免其與鈑金間的硬性擠壓刮傷現象,其使用壽命長。[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螺母扣,包括帽蓋及由帽蓋一側端面垂直向外順延構成的插銷部,插銷部外形呈頂端細而根部粗的錐形構造,插銷部沿其周向布置有彈性翼片,彈性翼片與插銷部外壁間存有彈性活動間隙,彈性翼片的一側固接于插銷部上且兩者結合線長度方向沿插銷部長度方向順延設置,彈性翼片的位于插銷部根部所在側與帽蓋的該側端面間預留有用于容納鈑金的間隙。[0005]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優點在于通過將傳統的硬性縮頸口設計更改為本實用新型的彈性卡銷構造,使用時依靠彈性翼片與插銷部外壁間存在的預留間隙,在插銷部插入鈑金孔的過程中,彈性翼片本身可逐漸產生壓縮形變,直至鈑金最終進入前述容納鈑金的間隙內,此時彈性翼片由于無鈑金孔的壓迫而回彈,從而實現對于鈑金的固定作用;整個裝配過程中,彈性翼片與鈑金間始終存在彈性壓迫形變而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直接硬性過盈壓迫形變,因此,其相較老式裝配方式而言,顯然更能避免插銷部與鈑金間的硬性刮損現象,從而有效確保整個螺母扣的實際使用壽命,最終在保證其安裝便捷性的同時有效避免其與鈑金間的硬性擠壓刮傷現象,其結構簡單而使用壽命長。
[0006]圖I為傳統螺母扣的結構示意圖;[000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0008]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裝配結構示意圖;[0009]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正面視圖;[0010]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0011]圖6為圖5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一種螺母扣,包括帽蓋10及由帽蓋10 —銷部20外形呈頂端細而根部粗的錐形構造,插銷部20沿其周向布置有彈性翼片30,彈性翼片30與插銷部20外壁間存有彈性活動間隙,彈性翼片30的一側固接于插銷部20上且兩者結合線長度方向沿插銷部20長度方向順延設置,彈性翼片30的位于插銷部20根部所在側與帽蓋10的該側端面間預留有用于容納鈑金的間隙。[0013]其具體結構如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傳統的硬性縮頸口設計更改為本實用新型的彈性卡銷構造;使用時依靠彈性翼片30與插銷部20外壁間存在的預留間隙,在插銷部20插入鈑金孔的過程中,彈性翼片30本身可逐漸產生壓縮形變,直至鈑金最終進入前述容納鈑金的間隙內;此時,彈性翼片30由于無鈑金孔的壓迫而回彈,從而實現對于鈑金的固定作用;整個裝配過程中,彈性翼片30與鈑金間始終存在彈性壓迫形變而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直接硬性過盈壓迫形變,因此,其相較老式裝配方式而言,顯然更能避免插銷部20 與鈑金間的硬性刮損現象,從而有效確保整個螺母扣的實際使用壽命,最終在保證其安裝便捷性的同時有效避免其與鈑金間的硬性擠壓刮傷現象,其結構簡單而使用壽命長。[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彈性翼片30為多個且在插銷部20的橫截面上呈渦旋式布置;彈性翼片30由插銷部20頂端至其根部順延并呈現由窄漸寬的便插式構造;所述彈性翼片30外形呈直三角板狀,其一側長直邊構成結合線并與插銷部20外壁母線間固接設置。換句話說,也即如圖4-6所示,其彈性翼片30為沿插銷部20周向同向倒伏設置;而其翼片的獨特三角狀及其整體的便插式構造,則是進一步保證了插銷部20在插入鈑金孔內時其翼片與孔間的順利嵌合過渡,以確保其裝配效率及穩定性。[0015]更進一步的,所述插銷部20外形呈長方體狀且其長度方向平行其軸線方向設置, 所述彈性翼片30為四個且其各結合線分別與插銷部20的一條長棱間重合設置;所述插銷部20上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長條狀凹槽21,其凹槽21為四條且分別相應布置于長方體狀插銷部20各側面上,各凹槽21與彈性翼片30間間隙構成彈性翼片30與插銷部20外壁間的彈性活動間隙。依靠將插銷部20設置呈長方體結構,并在其上布置凹槽21,從而自然形成彈性翼片30與插銷部20外壁間的預留彈性活動間隙;當在插銷部20插入鈑金孔的過程中,彈性翼片30在鈑金孔的壓迫下本身逐漸產生壓縮形變并最終完全縮入凹槽21內,此時插銷部21由于無彈性翼片20阻礙從而順利插入鈑金孔處;直至鈑金最終進入前述預留間隙內,此時彈性翼片30由于無鈑金孔的壓迫而由插銷部20上的凹槽21內回彈而與帽蓋10 協同實現對于鈑金孔的卡位作用,從而實現對于鈑金的固定作用,其卡位狀態如圖3所示。[0016]更進一步的,所述帽蓋10外形呈圓盤狀,插銷部20軸線與帽蓋10軸線重合設置, 帽蓋10的相對插銷部20根部所在的另一側端面沿其軸線內凹布置有長條盲孔11,所述長條盲孔11由帽蓋10向插銷部20內順延構成插銷部20的中空狀構造;插銷部20各處壁厚均勻設置。通過在帽蓋10上布置長條盲孔11,從而保證了在插銷部20的上述插接操作完成后,還能依靠自長條盲孔11內插入自攻螺釘,而使插銷部20產生徑向膨脹,最終以實現本實用新型對于鈑金的二次固定作用,其具體布置方式如圖3所示。插銷部20的各處壁厚均勻,也即是說由于長條盲孔11的內凹穿刺效果,從而保證了插銷部各處壁厚均勻以及其應力一致性,從而確保其受力效果,以進一步延長其使用壽命;同時,由于插銷部20本身的長方體狀凹槽設計,為保證其壁厚均勻性,長條盲孔11也勢必形成如圖2所示的“十”字盲孔狀,從而保證了在自攻螺釘插入時,長條盲孔11本身亦具備足夠的膨脹空間,最終確保插銷部20的膨脹量能夠滿足實際所需。
權利要求1.一種螺母扣,包括帽蓋(10)及由帽蓋(10) —側端面垂直向外順延構成的插銷部 (20),其特征在于插銷部(20)外形呈頂端細而根部粗的錐形構造,插銷部(20)沿其周向布置有彈性翼片(30),彈性翼片(30)與插銷部(20)外壁間存有彈性活動間隙,彈性翼片(30)的一側固接于插銷部(20)上且兩者結合線長度方向沿插銷部(20)長度方向順延設置,彈性翼片(30)的位于插銷部(20)根部所在側與帽蓋(10)的該側端面間預留有用于容納鈑金的間隙。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螺母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翼片(30)為多個且在插銷部 (20)的橫截面上呈渦旋式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螺母扣,其特征在于彈性翼片(30)由插銷部(20)頂端至其根部順延并呈現由窄漸寬的便插式構造。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螺母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翼片(30)外形呈直三角板狀,其一側長直邊構成與插銷部(20)的結合線并與插銷部(20)外壁母線間固接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螺母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銷部(20)外形呈長方體狀且其長度方向平行其軸線方向設置,所述彈性翼片(30)為四個且其各結合線分別與插銷部(20)的一條長棱間重合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螺母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銷部(20)上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長條狀凹槽(21),其凹槽(21)為四條且分別相應布置于長方體狀插銷部(20)各側面上, 各凹槽(21)與彈性翼片(30)間間隙構成彈性翼片(30)與插銷部(20)外壁間的彈性活動間隙。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螺母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帽蓋(10)外形呈圓盤狀, 插銷部(20)軸線與帽蓋(10)軸線重合設置,帽蓋(10)的相對插銷部(20)根部所在的另一側端面沿其軸線內凹布置有長條盲孔(11),所述長條盲孔(11)由帽蓋(10)向插銷部(20) 內順延構成插銷部(20)的中空狀構造。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螺母扣,其特征在于插銷部(20)各處壁厚均勻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連接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螺母扣。本實用新型包括帽蓋及由帽蓋一側端面垂直向外順延構成的插銷部,插銷部外形呈頂端細而根部粗的錐形構造,插銷部沿其周向布置有彈性翼片,彈性翼片與插銷部外壁間存有彈性活動間隙,彈性翼片的一側固接于插銷部上且兩者結合線長度方向沿插銷部長度方向順延設置,彈性翼片的位于插銷部根部所在側與帽蓋的該側端面間預留有用于容納鈑金的間隙。由于彈性翼片與鈑金間始終存在彈性壓迫形變而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直接硬性過盈壓迫形變,因此,顯然更能避免插銷部與鈑金間的硬性刮損現象,最終在保證其安裝便捷性的同時有效避免其與鈑金間的硬性擠壓刮傷現象,其結構簡單而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F16B5/10GK202746361SQ20122039234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9日
發明者陶華麗 申請人:黃山市必利精密塑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