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齒輪位置檢測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齒輪位置檢測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檢測變速機中的齒輪位置的齒輪位置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公知有將手動變速器的變速自動化了的手自動一體變速器(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的變速裝置。提出了利用減速機構等來放大電動馬達的動力并輸出的結構的電動致動器作為此類變速裝置的驅動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使用電動致動器的驅動力進行變速操作用的換檔選檔軸的操作,由此切換變速機的齒輪位置。此時,通過換檔選檔軸的旋轉,能夠進行變速機的換檔動作,另外,通過換檔選檔軸的軸向移動,能夠進行變速機的選檔動作。[0003]另外,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使用霍爾集成電路(Hall IC)來對該選檔軸的旋轉角進行檢測的結構,所述的霍爾集成電路配設成與形成于選檔軸的中途部的突起部關聯。[0004]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昭63-30637號公報[0005]專利文獻2 日本實公平04-49405號公報[0006]電動致動器需要預先把握變速機當前的齒輪位置。例如,在可能會產生由發動機停止后的反向輸入引起變速機的齒輪位置從初始位置發生變化的發動機啟動時,進行所述的齒輪位置的把握。[0007]為了取得變速機的齒輪位置,可以考慮在電動致動器的內部,配設用于分別檢測換檔選檔軸的旋轉位置、以及軸向位置的換檔動作用的傳感器或者選檔動作用的傳感器。 例如,作為換檔動作用的傳感器,可以考慮使用對換檔選檔軸的旋轉角進行檢測的旋轉角傳感器。另外,作為選檔動作用的傳感器,可以考慮使用對小齒輪軸的旋轉角進行檢測的旋轉角傳感器,該小齒輪軸通過齒條小齒輪機構與換檔選檔軸的齒條部卡合。[0008]然而,若將換檔用以及選檔用的旋轉角傳感器配設于電動致動器內,則電動致動器的部件件數增加,其結果,不僅成本提高,由于在需要實現小型化的電動致動器的內部配設兩個傳感器,所以還會導致電動致動器的構造復雜化。因此,本申請發明者研究從電動致動器除去用于檢測變速機的齒輪位置的檢測部,而將其與變速機關聯地配設。實用新型內容[0009]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基于配設在變速機上的檢測部的檢測輸出來檢測變速機的齒輪位置的齒輪位置檢測裝置。[0010]用于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I記載的實用新型是檢測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的齒輪位置檢測裝置,上述變速機具備換檔選檔軸(15)和多個撥叉頭(12A 12C),上述多個撥叉頭(12A 12C)分別安裝于多個撥叉軸(10A 10C),上述換檔選檔軸(15)具有能夠與上述多個撥叉頭選擇性地卡合的換檔桿(16),通過上述換檔選檔軸被旋轉驅動,使上述變速機的齒輪位置進行換檔變更,并且通過上述換檔選檔軸被軸向驅動,使上述變速機的齒輪位置進行選檔變更,該齒輪位置檢測裝置包括檢測部,其具有檢測體(101、102 ;201、202、203)和被檢測體(103),上述檢測體配設于上述換檔桿以及至少一個上述撥叉頭中的一方, 上述被檢測體配設于上述換檔桿以及至少一個上述撥叉頭中的另一方、并且被上述檢測體檢測,上述檢測部用于檢測上述換檔桿是否與位于預定的中立位置的上述撥叉頭卡合;電動馬達(23);旋轉驅動機構(24),其使用上述電動馬達的旋轉驅動力,驅動上述換檔選檔軸而使其繞該換檔選檔軸的中心軸線(17)旋轉;以及齒輪位置判定部(88),其基于上述旋轉驅動機構的驅動中由上述檢測部進行的檢測,來判定上述齒輪位置。[0011]其中,括號內的英文字母、數字表示后述的實施方式中的對應結構要素等,而不是將權利要求書限定于實施方式。以下與該項相同。[0012]根據該結構,在換檔桿與位于預定的中立位置的撥叉頭卡合時,檢測部產生檢測輸出。由此,在變速機的齒輪位置位于該中立位置時,基于檢測部的檢測輸出能夠檢測該情況。另外,通過驅動換檔選檔軸而使其繞中心軸線旋轉,從而使變速機的齒輪位置進行換檔變更。而且,對旋轉驅動機構進行控制使換檔選檔軸旋轉驅動,基于此時的由檢測部進行的檢測,判定變速機的齒輪位置。由此,基于在撥叉頭、換檔桿配設的檢測部的檢測輸出,能夠檢測變速機的齒輪位置。[0013]在技術方案I記載的齒輪位置檢測裝置的基礎上,技術方案2記載的實用新型還包括電動致動器,該電動致動器利用上述電動馬達驅動上述換檔選檔軸,以變更上述變速機的齒輪位置。上述電動致動器包括換檔驅動機構(24),其利用上述電動馬達的旋轉驅動力,驅動上述換檔選檔軸而使其繞上述換檔選檔軸的中心軸線旋轉;并且具有軸向驅動機構(25),其利用上述電動馬達的旋轉驅動力,對上述換檔選檔軸進行軸向驅動;和切換機構(26),其在上述旋轉驅動機構與上述軸向驅動機構之間切換上述電動馬達的連接對象。上述旋轉驅動機構包括上述換檔驅動機構。上述齒輪位置判定部,基于將上述電動馬達連接于上述旋轉驅動機構或者上述軸向驅動機構、并進行連接對象的驅動中由上述檢測部進行的檢測,以及對上述電動馬達向規定方向進行了旋轉驅動時的上述電動馬達的指令電流的值,來判定上述齒輪位置。[0014]根據該結構,基于將電動馬達的連接對象設為旋轉驅動機構側、并對電動馬達向規定方向進行了旋轉驅動時的電動馬達的指令電流的值,以及旋轉驅動機構的驅動中由檢測部進行的檢測,能夠檢測已換檔變更的齒輪位置。另外,基于將電動馬達的連接對象設為軸向驅動機構側、并對電動馬達向規定方向進行了旋轉驅動時的電動馬達的指令電流的值,以及軸向驅動機構的驅動中由檢測部進行的檢測,能夠檢測已選檔變更的齒輪位置。由此,能夠檢測變速機的齒輪位置。[0015]如技術方案3所述,上述多個撥叉頭可以包括按照第一撥叉頭、第二撥叉頭以及第三撥叉頭(12A、12B、12C)的順序排成一列的第一撥叉頭、第二撥叉頭以及第三撥叉頭,在上述第一撥叉頭以及第三撥叉頭分別配設有上述檢測體以及上述被檢測體中的一方,而在上述第二撥叉頭不配設上述檢測體或者上述被檢測體。[0016]另外,如技術方案4所述,可以在各撥叉頭均配設上述檢測體以及上述被檢測體中的一方。[0017]另外,如技術方案5所述,上述檢測體可以是霍爾集成電路(101、102 ;201、202、 203),上述被檢測體可以是磁性體。
[0018]圖I是應用了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齒輪位置檢測裝置的變速裝置的簡要結構的分解立體圖。[0019]圖2是表示內部操縱桿的前端部與撥叉頭之間的卡合狀態的圖(其I)。[0020]圖3是表示內部操縱桿的前端部與撥叉頭之間的卡合狀態的圖(其2)。[0021]圖4A是表示內部操縱桿的前端部與撥叉頭之間的卡合狀態的剖視圖(其I)。[0022]圖4B是表示內部操縱桿的前端部與撥叉頭之間的卡合狀態的剖視圖(其2)。[0023]圖5是表示圖I所示的電動致動器的結構的立體圖。[0024]圖6是表示圖I所示的電動致動器的結構的剖視圖。[0025]圖7是圖6的、沿剖面線VII-VII剖開的剖視圖。[0026]圖8是表示齒輪位置檢測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其I)。[0027]圖9是表示齒輪位置檢測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其2)。[0028]圖10是表示應用了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齒輪位置檢測裝置的變速裝置中的、內部操縱桿的前端部與撥叉頭之間的卡合狀態的圖。[0029]圖11是表示圖10所示的變速裝置的、齒輪位置檢測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其I)。[0030]圖12是表示圖10所示的變速裝置的、齒輪位置檢測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其2)。[0031]符號說明[0032]2...變速機;IOA IOC.. ·撥叉軸;12A...第一撥叉頭;12B...第二撥叉頭; 12C...第三撥叉頭;15...檔位選擇軸;16...內部操縱桿(換檔桿);21...電動致動器; 23...電動馬達;24...換檔驅動機構(旋轉驅動機構、換檔驅動機構);25...選檔驅動機構 (軸向驅動機構);26...切換單元(切換機構);88. . . E⑶(齒輪位置判定部);101...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2...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1...第一霍爾集成電路;202...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3...第三霍爾集成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說明。[0034]圖I是應用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變速驅動裝置3的變速裝置I的簡要結構的分解立體圖。變速裝置I具備變速機2、和對變速機2進行變速驅動的變速驅動裝置 3。在該實施方式中,由換檔選檔軸15、霍爾集成電路101、102 (參照圖2。)、被檢測體103 (參照圖4A。)、電動馬達23 (參照圖6。)、換檔驅動機構24 (參照圖6。)、選檔驅動機構25 (參照圖6。)以及E⑶88 (圖6參照。)構成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齒輪位置檢測裝置。[0035]變速機2具備由公知的常嚙合式平行軸齒輪傳動機構構成的傳動機構、用于在多條傳動路徑之間切換傳動機構的傳動路徑的變速操作機構6、以及收容上述傳動機構以及變速操作機構6的齒輪箱7。變速機2安裝于轎車、卡車等車輛。通過切換傳動機構中的傳動路徑,能夠使傳動比不同。[0036]變速操作機構6收容于齒輪箱7內,并具有多根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撥叉軸10A、 IOBUOC0撥叉軸IOA被設置為能夠沿軸向Ml、M2移動。撥叉軸IOB被設置為能夠沿軸向 M3、M4移動。撥叉軸IOC被設置為能夠沿軸向M5、M6移動。軸向M1、M3以及M5朝向相互相同的方向并且是相互并行的軸向。軸向M2、M4以及M6分別是與軸向M1、M3以及M5相反朝向的軸向。[0037]撥叉軸10A、10B、10C以從軸向M1、M3、M5 (M2、M4、M6)觀察時位于同一直線上的方式并排設置。在撥叉軸10A、10B、10C的中途部,分別固定有被變速驅動裝置3驅動的第一撥叉頭12A、第二撥叉頭12B以及第三撥叉頭12C。這些撥叉頭12A、12B、12C在軸向Ml、 M3、M5上對齊,并與多個選檔位置(在該實施方式中,例如為三個選檔位置。例如,I檔、倒檔用的選檔位置,2檔、3檔用的選檔位置以及4檔、5檔用的選檔位置。)對應地設置。[0038]變速驅動裝置3具備圓柱軸狀的換檔選檔軸15,其用于使變速操作機構6進行換檔動作;和作為驅動源而使用的電動致動器21,其用于使換檔選檔軸15進行換檔動作。 換檔選檔軸15具有中心軸線17。換檔選檔軸15能夠繞中心軸線17向旋轉方向R1、R2旋轉、并且能夠沿軸向M11、M12移動地被支承于齒輪箱7。換檔選檔軸15被配置為與撥叉軸 10A、10BU0C均形成所謂90°的交叉軸關系的狀態。旋轉方向R2為與旋轉方向Rl相反的旋轉方向。軸向M12為與軸向Mll相反的軸向。[0039]在換檔選檔軸15的中途部固定有在齒輪箱7內收容的內部操縱桿16的一端16a。 內部操縱桿16與換檔選檔軸15 —起繞換檔選檔軸15的中心軸線17旋轉。換檔選檔軸15 的前端部(圖I所示的右后部。)向齒輪箱7外突出。在該實施方式中,在將變速裝置I安裝到車輛的狀態下,換檔選檔軸15例如沿著水平方向(圖7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例如,將換檔選檔軸15的、圖I所示的左前側設為軸向Mll,將換檔選檔軸15的、圖I所示的右后側設為軸向M12。[0040]另外,在各撥叉軸10A、10B、10C固定有用于與被操作部件(未圖示。例如離合器套筒、同步機構等。)卡合的換檔撥叉11 (圖I中僅示出在撥叉軸IOA設置的換檔撥叉11。), 該被操作部件是為了切換傳動機構的傳動路徑而被操作的部件。通過換檔撥叉11沿軸向 ΜΓΜ6的移動,能夠使換檔撥叉11與被操作部件卡合,從而能夠驅動該被操作部件。[0041]若利用電動致動器21使換檔選檔軸15沿其軸向M11、M12移動,則內部操縱桿16 沿軸向M11、M12移動。而且,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在接下來敘述的中立位置N1、N2、 N3與所要求的撥叉頭12A、12B、12C選擇性地卡合,由此實現選檔動作。[0042]另一方面,若利用電動致動器21使換檔選檔軸15繞其中心軸線17旋轉,則內部操縱桿16繞中心軸線17轉動。其結果,與內部操縱桿16卡合的撥叉頭12A、12B、12C沿撥叉軸10A、10BU0C的軸向M1 M6移動,由此實現換檔動作。[0043]圖2以及圖3是表示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與撥叉頭12A、12B、12C的卡合狀態的圖。在圖2以及圖3中,用較粗的實線表示內部操縱桿16與撥叉頭12B卡合的狀態, 用較粗的雙點劃線表示內部操縱桿16與撥叉頭12A、12C卡合的狀態。[0044]參照圖f圖3,各撥叉頭12A、12B、12C具有與變速驅動裝置3對置的對置面。各對置面具有同一平面。在各對置面形成有卡合槽14A、14B、14C。各卡合槽14A、14B、14C具有與所對應的撥叉軸10A 10C的軸向MfM6大致正交的內壁200A(參照圖2。)。另外,兩端側的卡合槽14A、14C具有與沿著換檔選檔軸15的軸向M11、M12的方向大致正交、且封堵各卡合槽14A、14C的兩端側的側面的內壁200B(參照圖2。)。內部操縱桿(換檔桿)16的前端部16b進入卡合槽14A、14B、14C,并通過與卡合槽14A、14C的內壁200A以及內壁200B、和卡合槽14B的內壁200A抵接而與撥叉頭12A、12B、12C卡合。在各撥叉頭12A、12B、12C位于后述的中立位置NI、N2、N3時,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能夠在卡合槽14A、14B、14C的內部的卡合位置間移動。[0045]此外,從沿著內部操縱桿16的方向觀察時,內部操縱桿16在處于與撥叉頭12A卡合的狀態時的位置、內部操縱桿16在處于與撥叉頭12B卡合的狀態時的位置、以及內部操縱桿16在處于與撥叉頭12C卡合的狀態時的位置相互不重疊。[0046]圖4A以及圖4B是表示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與撥叉頭12A、12B、12C之間的卡合狀態的剖視圖。圖4A示出了撥叉頭12A (12C)位于中立位置NI (N3)的狀態,圖4B 示出了撥叉頭12A (12C)位于第一齒輪位置(5檔齒輪位置)的狀態。[0047]如圖2、圖3以及圖4A所示,在撥叉頭12A的卡合槽14A的底壁200C的中央部,埋設有第一霍爾集成電路兀件101 (以下,稱為“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的外表面與卡合槽14A的底壁200C為大致同一平面。另外,在撥叉頭12C的卡合槽 14C的底壁200C的中央部,埋設有第二霍爾集成電路元件102 (以下,稱為“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的外表面與卡合槽14C的底壁200C為大致同一平面。[0048]將來自各霍爾集成電路101、102的檢測輸出(例如接通、斷開信號)向ECU (齒輪位置判定部)88輸入。若磁性體接近各霍爾集成電路101、102的規定的范圍,則從各霍爾集成電路101、102輸出特定的信號(例如斷開信號),該特定的信號被輸入于ECU88。[0049]如圖4A所示,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形成為近似球狀。在前端部16b的下方部分,形成有與各卡合槽14A 14C的底壁200C對置的、平坦的對置面16C。在對置面16C 的中央部,埋設有由磁性體構成的被檢測體103,被檢測體103的底面與對置面16C為大致同一平面。[0050]如圖2以及圖3所示,將與內部操縱桿16卡合的撥叉頭12A 12C所對應的撥叉軸 IOA 10C,未沿軸向移動的位置稱為中立位置N1、N2、N3。所謂中立位置NI是指內部操縱桿 16的前端部16b與撥叉頭12A卡合的中立位置。另外,中立位置N2是指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與撥叉頭12B卡合的中立位置,中立位置N3是指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 與撥叉頭12C卡合的中立位置。在內部操縱桿16位于中立位置N1、N2、N3時,輸出齒輪中立,并且與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卡合的撥叉頭12A、12B、12C所對應的換檔撥叉11, 不與被操作部件卡合。[0051]如圖2所示,在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位于圖2中的I檔齒輪位置(圖2中記載為“I檔”。)時,被操作部件與傳動機構的I檔輸出用的輸出齒輪嚙合。因此,在該情況下,通過該嚙合而使輸出齒輪為I檔。[0052]在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位于圖2中的2檔齒輪位置(圖2中記載為“2檔”。) 時,被操作部件與傳動機構的檔速輸出用的輸出齒輪嚙合。因此,輸出齒輪為2檔。[0053]在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位于圖2中的3檔齒輪位置(圖2中記載為“3檔”。) 時,被操作部件與傳動機構的3檔輸出用的輸出齒輪嚙合。因此,輸出齒輪為3檔。[0054]在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位于圖2中的4檔齒輪位置(圖2中記載為“4檔”。) 時,被操作部件與傳動機構的4檔輸出用的輸出齒輪哨合。因此,輸出齒輪為4檔。[0055]在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位于圖2中的5檔齒輪位置(圖2中記載為“5檔”。) 時,被操作部件與傳動機構的5檔輸出用的輸出齒輪哨合。因此,輸出齒輪為5檔。[0056]在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位于圖2中的倒檔齒輪位置(圖2中記載為“R”。) 時,被操作部件與傳動機構的倒檔輸出用的輸出齒輪哨合。因此,輸出齒輪為倒檔。[0057]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始終朝向任意中立位置N1、N2、N3或者任意齒輪變速位置被施力。因此,在變速機2中,齒輪進入到I檔5檔或者倒檔中的任意位置或者齒輪進入到中立狀態。[0058]I檔齒輪位置以及倒檔齒輪位置位于相互共通的選檔位置。2檔齒輪位置以及3 檔齒輪位置位于相互共通的選檔位置。4檔齒輪位置以及5檔齒輪位置位于相互共通的選檔位置。[0059]從中立位置NI、N2、N3觀察是,I檔齒輪位置、3檔齒輪位置以及5檔齒輪位置均位于加速側(圖2以及圖3所示的左側。)。另外,從中立位置N1、N2、N3觀察時,2檔齒輪位置、4檔齒輪位置以及倒檔齒輪位置均位于減速側(圖2以及圖3所示的右側。)。[0060]在內部操縱桿16位于中立位置Nl(參照圖2以及圖3。)的狀態、即內部操縱桿16 與位于中立位置NI的撥叉頭12A的卡合槽14A卡合的狀態下,如圖4A所示,被檢測體103 以接近狀態與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對置。在該狀態下,從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輸出特定的信號(例如斷開信號。),并將該特定的信號輸入于ECU88。[0061]另外,在內部操縱桿16位于中立位置N3 (參照圖2。)的狀態、即內部操縱桿16與位于中立位置N3的撥叉頭12C的卡合槽14C卡合的狀態下,如圖4A所示,被檢測體103以接近狀態與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對置。在該狀態下,從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輸出特定的信號(例如斷開信號。),并將該特定的信號輸入于ECU88。[0062]并且,即使在內部操縱桿16與撥叉頭12A的卡合槽14A卡合的情況下,如果該撥叉頭12A處于相對于中立位置NI移動到撥叉軸IOA的軸向(換檔方向)的狀態,則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也不檢測被檢測體103。例如,如圖4B所示,在內部操縱桿16位于I檔齒輪位置的狀態下,被檢測體103從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分開很遠,并且不與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對置。因此,在該狀態下,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不檢測被檢測體103,從該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不輸出特定的信號(例如斷開信號)。同樣地,在內部操縱桿16位于倒檔齒輪位置的狀態下,被檢測體103也從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分開很遠,并且不與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對置。因此,在該狀態下,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不檢測被檢測體103,從該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不輸出特定的信號(例如斷開信號)。[0063]另外,即使在內部操縱桿16與撥叉頭12C的卡合槽14C卡合的情況下,如果該撥叉頭12C處于相對于中立位置N3移動到撥叉軸IOC的軸向(換檔方向)的狀態,則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也不檢測被檢測體103。例如,如圖4A所示,在內部操縱桿16位于5檔齒輪位置的狀態下,被檢測體103從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分開很遠,并且不與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對置。因此,在該狀態下,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不檢測被檢測體103,從該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不輸出特定的信號(例如斷開信號)。同樣地,在內部操縱桿16位于4檔齒輪位置的狀態下,被檢測體103也從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分開很遠,并且不與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對置。因此,在該狀態下,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不檢測被檢測體103,從該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不輸出特定的信號(例如斷開信號)。[0064]參照圖廣圖3對I檔一2檔一3檔一4檔一5檔的換高速檔進行說明。[0065]對從中立位置N2向I檔的齒輪掛入進行說明。從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位于中立位置N2的狀態開始,驅動電動致動器21使換檔選檔軸15沿軸向Mll移動(圖2中的空心箭頭D2。),內部操縱桿16沿軸向MlI移動,從而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與撥叉頭12A卡合(位于中立位置NI。)。接下來,驅動電動致動器21使換檔選檔軸15向旋轉方向Rl旋轉,內部操縱桿16伴隨著該旋轉而繞中心軸線17轉動,從而使撥叉頭12A以及撥叉軸IOA沿軸向Ml移動(圖2中的空心箭頭E1。)。對電動致動器21的驅動持續至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到達上述的I檔齒輪位置為止,由此實現向I檔的齒輪掛入。[0066]接下來,對從I檔向2檔的齒輪掛入進行說明。從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位于上述的I檔齒輪位置的狀態開始,驅動電動致動器21使換檔選檔軸15向旋轉方向R2旋轉,內部操縱桿16繞中心軸線17轉動,使撥叉頭12A以及撥叉軸IOA沿軸向M2移動(與圖 2中的空心箭頭El相反的方向。),從而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位于中立位置NI。接下來,驅動電動致動器21使換檔選檔軸15沿軸向M12移動(與圖2中的空心箭頭D2相反的方向。),內部操縱桿16向軸向M12移動,從而內部操縱桿16的先端部16b與撥叉頭12B 卡合(位于中立位置N2。)。接下來,驅動電動致動器21使換檔選檔軸15向旋轉方向R2旋轉。內部操縱桿16伴隨著該換檔選檔軸15的旋轉而繞中心軸線17轉動,從而使撥叉頭 12B以及撥叉軸IOB沿軸向M4移動(圖2中的空心箭頭E2。)。對電動致動器21的驅動持續至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到達上述的2檔齒輪位置,由此實現向2檔的齒輪掛入。[0067]接下來,對從2檔向3檔的齒輪掛入進行說明。從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位于上述的2檔齒輪位置的狀態開始,驅動電動致動器21使換檔選檔軸15向旋轉方向Rl旋轉,從而內部操縱桿16繞中心軸線17轉動,使撥叉頭12B以及撥叉軸IOB沿軸向M3移動 (與圖2中的空心箭頭E2相反的方向。),從而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位于中立位置N2。 接下來,驅動電動致動器21使換檔選檔軸15進一步向旋轉方向Rl旋轉,從而內部操縱桿 16繞中心軸線17轉動,使撥叉頭12B以及撥叉軸IOB向軸向M3移動(圖2中的空心箭頭 E3。)。對電動致動器21的驅動持續至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到達上述的3檔齒輪位置,由此實現向3檔的齒輪掛入。[0068]接下來,對從3檔向4檔的齒輪掛入進行說明。從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位于上述的3檔齒輪位置的狀態開始,驅動電動致動器21使換檔選檔軸15向旋轉方向R2旋轉,內部操縱桿16伴隨著該旋轉而繞中心軸線17轉動,使撥叉頭12B以及撥叉軸IOB沿軸向M4移動(與圖2中的空心箭頭E3相反的方向。),從而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位于中立位置N2。接下來,驅動電動致動器21使換檔選檔軸15向軸向M12移動(圖2中的空心箭頭D1。),內部操縱桿16沿軸向M12移動,從而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與撥叉頭12C 卡合(位于中立位置N3。)。接下來,驅動電動致動器21使換檔選檔軸15向旋轉方向R2旋轉。內部操縱桿16伴隨著該換檔選檔軸15的旋轉而繞中心軸線17轉動,使撥叉頭12C以及撥叉軸IOC沿軸向M6移動(圖2中的空心箭頭E4。)。對電動致動器21的驅動持續至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到達上述的4檔齒輪位置,由此實現向4檔的齒輪掛入。[0069]接下來,對從4檔向5檔的齒輪掛入進行說明。從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位于上述的4檔齒輪位置的狀態開始,驅動電動致動器21使換檔選檔軸15向旋轉方向Rl旋轉,內部操縱桿16繞中心軸線17轉動,使撥叉頭12C以及撥叉軸IOC向軸向M5移動(與圖 2中的空心箭頭E4相反的方向。),從而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位于中立位置N3。接下來,驅動電動致動器21使換檔選檔軸15進一步向旋轉方向Rl旋轉,內部操縱桿16繞中心軸線17轉動,使撥叉頭12C以及撥叉軸IOC沿軸向M5移動(圖2中的空心箭頭E5。)。對電動致動器21的驅動持續至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到達上述的5檔齒輪位置,由此實現向5檔的齒輪掛入。此外,圖3中示出了齒輪掛入到5檔的狀態。[0070]對從中立位置N2向倒檔的齒輪掛入進行說明。從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位于中立位置N2的狀態開始,驅動電動致動器21使換檔選檔軸15沿軸向Mll移動(圖2中的空心箭頭D2。),內部操縱桿16沿軸向Mll移動,從而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與撥叉頭12A卡合(位于中立位置NI。)。接下來,驅動電動致動器21使換檔選檔軸15向旋轉方向R2旋轉,內部操縱桿16伴隨著該旋轉而繞中心軸線17轉動,使撥叉頭12A以及撥叉軸 IOA沿軸向M2移動(圖2中的空心箭頭R1。)。對電動致動器21的驅動持續至內部操縱桿 16的前端部16b到達上述的倒檔齒輪位置,由此實現向倒檔的齒輪掛入。[0071]圖5是表示電動致動器21的結構的立體圖。圖6是表示電動致動器21的結構的剖視圖。圖7是圖6的、沿剖面線VII-VII剖開的剖視圖。其中,在圖5中省略了換檔選檔軸15的圖示。以下,參照圖5 圖7對電動致動器21的結構進行說明。[0072]如圖5所示,電動致動器21具備殼體22。電動致動器21固定于齒輪箱7 (參照圖I。)的外表面或者車輛的規定位置。[0073]如圖6所示,電動致動器21具備由例如無刷馬達構成的電動馬達23 ;用于將電動馬達23的旋轉扭矩轉換為使換檔選檔軸15繞中心軸線17旋轉的力的換檔驅動機構(旋轉驅動機構、換檔驅動機構)24、用于將電動馬達23的旋轉扭矩轉換為使換檔選檔軸15沿其軸向M11、M12 (圖7所示的左右方向。)移動的力的選檔驅動機構(軸向驅動機構)25、以及用于在換檔驅動機構24與選檔驅動機構25之間對電動馬達23的旋轉驅動力的傳遞對象進行切換的切換單元(切換機構)26。其中,換檔驅動機構24、選檔驅動機構25以及切換單元26收容于殼體22內。[0074]殼體22的馬達用開口部(圖6所示的左側的開口部。)被近似板狀的蓋27封堵。使用例如鑄鐵、鋁等金屬材料形成該殼體22以及蓋27,蓋27的外周與殼體22的馬達用開口部嵌合。在蓋27形成有對其內表面(圖6所示的右側面。)和外表面(圖6所示的左側面。) 進行貫通的、圓形的貫通孔29。另外,在蓋27的外表面固定著電動馬達23的主體外殼。電動馬達23是能夠向第一旋轉方向Rll (從輸出軸側觀察時為順時針方向。也稱作“CW”。)、 和第二旋轉方向R12 (從輸出軸側觀察時為逆時針方向。也稱作“CCW”。)正反旋轉的馬達, 采用例如無刷馬達作為該電動馬達23。電動馬達23以其主體外殼向殼體22外露出的方式被安裝。電動馬達23的輸出軸40配置為,相對于換檔選檔軸15形成交叉角度為90°的交叉角度的關系。輸出軸40沿著與軸向M11、M12 (參照圖7。)正交的規定的方向(圖6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輸出軸40經由蓋27的貫通孔29進入殼體22的內部,并與切換單元 26對置。[0075]如圖5以及圖7所示,殼體22包括近似箱狀的主殼體22A,該主殼體22A主要收容換檔選檔軸15的前端側的部分、換檔驅動機構24的各結構部件。[0076]主殼體22A具備第一側壁111、第二側壁112、用于對換檔選檔軸15的、比前端部略靠近基端的部分進行支承的第一軸支架113、以及用于收容并支承換檔選檔軸15的前端部的第二軸支架114。[0077]第一側壁111的內側的側面是由平坦面構成的第一內壁面111A。第二側壁112的內側的側面是由平坦面構成的第二內壁面112A。第二內壁面112A形成為,與第一內壁面 IllA對置并與第一內壁面IllA平行。[0078]第一軸支架113從第一側壁111的外壁面(與第一內壁面IllA相反的一側的面。) 向外側突出而形成,并且形成為例如圓柱狀。第一軸支架113與第一側壁111 一體地形成。 在第一軸支架113以及第一側壁111形成有截面為圓形的插通孔104。插通孔104在第一軸支架113以及第一側壁111的厚度方向(圖7所示的左右方向。)上對它們進行貫通。在插通孔104內插入有換檔選檔軸15。[0079]如圖7所示,在插通孔104的內周壁以內嵌的方式固定有第一滑動軸承151。第一滑動軸承151對插入于插通孔104中的換檔選檔軸15的中途部(比前端部略靠近基端部分。)的外周進行包圍,與換檔選檔軸15的中途部的外周滑動接觸并支承該中途部。[0080]第二軸支架114從第二側壁112的外壁面(與第二內壁面112A相反的一側的面。) 向外側突出而形成,并且形成為例如近似圓筒狀。第二軸支架114與第二側壁112 —體地形成。利用第二軸支架114的內周面以及底面,劃分出對換檔選檔軸15的前端部進行收容的、圓柱狀的前端部收容槽115。前端部收容槽115的內周壁形成為,具有與圓筒狀的插通孔104同軸的中心軸線的圓筒狀。[0081]在前端部收容槽115的內周壁以內嵌的方式固定有第二滑動軸承152。第二滑動軸承152對收容于前端部收容槽115中的、換檔選檔軸15的前端部的外周進行包圍,與該前端部的外周滑動接觸并支承該前端部。換檔選檔軸15被上述的第一滑動軸承151、以及第二滑動軸承152支承為,能夠繞其中心軸線17旋轉并且能夠沿軸向M11、M12移動。[0082]在插通孔104的、第一滑動軸承151的外側的部分,夾裝用于密封插通孔104的內周壁與換檔選檔軸15的外周之間的密封部件153,以使灰塵、塵埃不進入到殼體22內(主殼體22A內。)。[0083]在第一軸支架113中的密封部件153與第一滑動軸承151之間,沿著厚度方向(圖 7所示的左右方向。)配設有鎖止球106。具體而言,在對插通孔104的內周壁、和第一軸支架113的外周面進行貫通的貫通孔105內,收容有鎖止球106。鎖止球106在與圓筒狀的前端部收容槽115的中心軸線(即、與換檔選檔軸15的中心軸線17 —致的直線。)正交的方向(正交方向)延伸,且形成近似圓筒狀,并且被設置為能夠沿著該方向(正交方向)移動。 鎖止球106的前端部形成半球狀,并與下述的卡合槽107卡合。[0084]在換檔選檔軸15的外周,沿著軸向M11、M12拉開間隔形成有沿著周向延伸的多條 (例如三條。)卡合槽107。各卡合槽107設置成遍及整個圓周。鎖止球106通過沿其長度方向移動而使前端部比插通孔104的內周壁更朝中心軸線17側(圖7所示的下方。)突出, 從而其前端部與卡合槽107卡合,阻止換檔選檔軸15沿軸向Mil、M12移動。由此,以一定的力將換檔選檔軸15保持在沿軸向Mil、M12的移動被阻止的狀態。[0085]如圖7所示,在換檔選檔軸15的外周的、供第一滑動軸承151滑動接觸的部分、與供第二滑動軸承152滑動接觸的部分之間,從供第一滑動軸承151滑動接觸的部分側開始, 按順序形成有外花鍵121、和與后述的小齒輪36嚙合的齒條部122。[0086]齒條部122形成直徑比換檔選檔軸15的軸部(換檔選檔軸15中的除了齒條部 122、外花鍵121以外的部分。)大的外殼圓筒狀。[0087]在齒條部122外周,在其周向的一部分或者整個圓周上設置有齒條齒形成區域 130。在齒條齒形成區域130中,從齒條部122的軸向Mil、M12的一端(例如圖7所示的左端。)到另一端(例如圖7所示的右端。),多個齒條齒分別沿著中心軸線17相互平行地延伸。該齒條齒形成區域130與后述的小齒輪齒輪36嚙合。[0088]如圖6所示,切換單元26具備與電動馬達23的輸出軸40同軸地連結的傳遞軸 41、與傳遞軸41同軸地并且能夠與其同步旋轉地設置的第一轉子42、與傳遞軸41同軸地并且能夠與其同步旋轉地設置的第二轉子44、以及用于在第一轉子42與第二轉子44之間切換傳遞軸41的連結對象的離合器機構39。[0089]傳遞軸41具備小徑的主軸部46,其設置于電動馬達23側;和大徑部47,其以與主軸部46構成一體的方式設置于主軸部46的、第一轉子42側的軸向端部(圖6所示的右端部。),且比主軸部46直徑大。[0090]第一轉子42配置在相對于傳遞軸41而與電動馬達23側相反的一側。第一轉子 42具備從電動馬達23側的軸向端部(圖6所示的左端部。)的外周朝徑向外側伸出的第一電樞輪轂54。第一電樞輪轂54與大徑部47的、同電動馬達23側相反的一側的面(圖6所示的右面。)對置地配置。[0091]第二轉子44配置在相對于傳遞軸41的大徑部47而與第一轉子42側相反的一側, 即配置于電動馬達23側,并包圍傳遞軸41的主軸部46的周圍。第二轉子44具備從與電動馬達23側相反的一側的軸向端部(圖6所示的右端部。)的外周朝徑向外側伸出的第二電樞輪轂55。第二電樞輪轂55與大徑部47的、電動馬達23側的面(圖6所示的左面。)對置地配置。即,第一轉子42 (的第一電樞輪轂54)以及第二轉子44 (的第二電樞輪轂55)隔著傳遞軸41的大徑部47配置。[0092]離合器機構39具備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其與第一轉子42連接、斷開,從而對傳遞軸4與第一轉子42進行連結、斷開;和選檔用電磁離合器45,其與第二轉子44連接、 斷開,從而對傳遞軸41與第二轉子44進行連結、斷開。[0093]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具備第一電場發生器48和第一電樞49。第一電樞49以與第一電樞輪轂54的、電動馬達23側的面(圖6所示的左側面。)隔開微小間隔的方式配置于傳遞軸41的大徑部47的軸向另一側的面(圖6所示的右側面。),并形成為近似圓環板狀。 使用鐵等強磁性體形成第一電樞49。在第一電場發生器48的軛內,內置有第一電磁線圈 50,且第一電場發生器48固定于殼體22。[0094]選檔用電磁離合器45具備第二電場發生器51和第二電樞52。第二電樞52以與第二電樞輪轂55的、與電動馬達23側相反的一側的面(圖6所示的右側面。)隔開微小間隔的方式配置于傳遞軸41的大徑部47的軸向一側的面(圖6所示的左側面。),并形成為近似圓環板狀。使用鐵等強磁性體形成第二電樞52。在第二電場發生器51的軛內,內置有第二電磁線圈53,且第二電場發生器51固定于殼體22。第一電場發生器48以及第二電場發生器51隔著大徑部47、第一電樞輪轂54以及第二電樞輪轂55而沿著軸向地并排設置。[0095]用于驅動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以及選檔用電磁離合器45的離合器驅動電路(未圖示。)被連接。從電源(例如24V。未圖示。)經由配線等向離合器驅動電路供給電壓(供電)。離合器驅動電路是包含中繼電路等的結構,并且離合器驅動電路設置為,能夠分別獨立地對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以及選檔用電磁離合器45切換供電以及停止供電。此外,離合器驅動電路并不局限于驅動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以及選檔用電磁離合器45雙方的結構,還能夠分別獨立地設置用于驅動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的離合器驅動電路、和用于驅動選檔用電磁離合器45的離合器驅動電路。[0096]若利用離合器驅動電路對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供電而使第一電磁線圈50通電, 則該第一電磁線圈50成為勵磁狀態,從而在包含第一電磁線圈50的第一電場發生器48產生電磁吸引力。于是,第一電樞49被第一電場發生器48吸引而朝向第一電場發生器48變形,從而第一電樞49與第一電樞輪轂54摩擦接觸。因此,通過向第一電磁線圈50通電,使第一電磁線圈50與第一轉子42連接,從而傳遞軸41與第一轉子42連結。另外,通過停止對第一電磁線圈50供電,使電流不流過第一電磁線圈50,對第一電樞49的吸引力也消失, 使第一電樞49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由此,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從連接狀態變成切斷狀態, 傳遞軸41從第一轉子42斷開。即,通過切換對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的供電、停止供電,能夠切換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的連接狀態和切斷狀態。[0097]另一方面,若通過利用離合器驅動電路對選檔用電磁離合器45供電而使第二電磁線圈53通電,則其第二電磁線圈53成為勵磁狀態,從而在包含第二電磁線圈53的第二電場發生器51產生電磁吸引力。于是,第二電樞52被第二電場發生器51吸引而朝向第二電場發生器51變形,從而第二電樞52與第二電樞輪轂55摩擦接觸。因此,通過向第二電磁線圈53通電,使第二電磁線圈53與第二轉子44連接,從而傳遞軸41與第二轉子44連結。 另外,通過停止對第二電磁線圈53供電,使電流不流過第二電磁線圈53,對第二電樞52的吸引力也消失,第二電樞52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由此,選檔用電磁離合器45從連接狀態變成切斷狀態,傳遞軸41從第二轉子44斷開。即,通過切換向第二電磁線圈53的供電、停止供電,能夠切換選檔用電磁離合器45的連接狀態和切斷狀態。[0098]在電動致動器21的控制中,通常僅使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以及選檔用電磁離合器45中的一方選擇性地被連接。即,在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處于連接狀態時,選檔用電磁離合器45處于切斷狀態,在選檔用電磁離合器45處于連接狀態時,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 處于切斷狀態。[0099]在第二轉子44的外周以外嵌的方式固定有小徑的圓環形的第一齒輪56。第一齒輪56以與第二轉子44同軸的方式被設置。第一齒輪56被滾動軸承57所支承。滾動軸承 57的外圈以內嵌的方式固定于第一齒輪56。滾動軸承57的內圈以外嵌的方式固定于傳遞軸41的主軸部46的外周。[0100]換檔驅動機構24具備將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運動的、作為減速機的滾珠絲杠機構58 ;和伴隨著該滾珠絲杠機構58的螺母59的軸向移動,繞換檔選檔軸15的中心軸線17 轉動的臂60。[0101]滾珠絲杠機構58具備與第一轉子42同軸(即、與傳遞軸41同軸。)地延伸的絲杠軸61、和經由滾珠(未圖示。)與絲杠軸61螺合的螺母59。絲杠軸61與換檔選檔軸15形成交叉角度為90°的交叉軸的關系。即,從與絲杠軸61的軸向以及換檔選檔軸15的軸向 M1UM12同時正交的方向觀察時,絲杠軸61以及換檔選檔軸15相互正交。[0102]由滾動軸承64、67限制絲杠軸61沿軸向的移動并支承絲杠軸61。具體而言,絲杠軸61的一端部(圖6所示的左端部。)被滾動軸承64所支承,另外,絲杠軸61的另一端部 (圖6所示的右端部。)被滾動軸承67所支承。利用上述的滾動軸承64、67將絲杠軸61支承為能夠繞其中心軸線80旋轉。[0103]滾動軸承64的內圈以外嵌的方式固定于絲杠軸61的一端部。另外,滾動軸受64 的外圈內嵌于貫通孔,該貫通孔對固定在殼體22上的、切換單元26的外殼的底壁65的內外表面進行貫通。另外,在滾動軸承64的外圈卡合有緊鎖螺母66,從而限制了絲杠軸61向軸向的另一側(圖6所示的右方。)移動。絲杠軸61的一端部的、比滾動軸承64更靠電動馬達23側(圖6所示的左側。)的部分,插入到第一轉子42的內周,并以能夠與該第一轉子42 同步旋轉的方式與該第一轉子42連結。滾動軸承67的外圈固定于殼體22。[0104]在螺母59的一側面(圖6所示的近前側側面。圖7所示的左側側面。)以及與該一側面相反的另一側面(圖6所示的里側側面。圖7所示的右側側面。),分別突出形成有在沿著換檔選檔軸15的軸向M11、M12的方向(與圖6的紙面正交的方向。圖7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圓柱狀的突出軸70 (圖6中僅示出一個。并參照圖7。)。一對突出軸70同軸。 利用臂60的第一卡合部72限制了螺母59繞絲杠軸61的旋轉。因此,若絲杠軸61旋轉, 則螺母59伴隨著絲杠軸61的旋轉而沿絲杠軸61的軸向移動。此外,在圖7中示出了螺母 59在絲杠軸61的軸向上位于比圖6所示的螺母59的位置更遠離第一轉子42的方向(圖6 所示的右方。)時的截面狀態。[0105]臂60具備用于與螺母59卡合的第--^合部72 ;用于與換檔選檔軸15花鍵嵌合的、作為卡合部的第二卡合部73 (參照圖7。);以及連接第一卡合部72與第二卡合部73的直線形的連接桿74。連接桿74例如形成為,遍及其全長,剖面呈矩形狀。第二卡合部73形成為近似圓筒狀,并外嵌于換檔選檔軸15。[0106]第 ^合部72具備一對相互對置的支承板部76、和將一對支承板部76的基端邊彼此連結的連結板部77,側面觀察時呈近似U字狀。在各支承板部76形成有U字卡合槽 78,該U字卡合槽78以允許突出軸70的旋轉的方式與各突出軸70的外周卡合。U字卡合槽78通過從與上述的基端邊相反的一側的前端邊切割而形成。因此,第一卡合部72以能夠繞突出軸70相對旋轉并且能夠與螺母59沿絲杠軸61的軸向同步移動的方式與螺母59 卡合。另外,通過各U字卡合槽78與各突出軸70的卡合,從而利用臂60的第一卡合部72 限制螺母59繞絲杠軸61的旋轉。因此,螺母59以及第一^^合部72伴隨著絲杠軸61的旋轉而沿絲杠軸61的軸向移動。第二卡合部73例如形成為圓環板狀。但是,第二卡合部73 也可以形成為圓筒狀。[0107]換檔選檔軸15的外周與第二卡合部73的內周花鍵嵌合。具體而言,設置于換檔選檔軸15的外周的外花鍵121,與設置于第二卡合部73的內周的內花鍵75嚙合。此時,在外花鍵121與內花鍵75之間保證了用于嚙合的間隙。[0108]S卩,第二卡合部73以不能相對于換檔選檔軸15旋轉但被允許進行相對軸向移動的狀態與該換檔選檔軸15的外周連結。因此,若絲杠軸61旋轉,螺母59伴隨著該旋轉而沿絲杠軸61的軸向移動,則臂60繞換檔選檔軸15的中心軸線17轉動,伴隨著該臂60的擺動而換檔選檔軸15旋轉。在該實施方式中,在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處于連接狀態的狀態下,若電動馬達23向第一旋轉方向Rll (參照圖6。)旋轉,則絲杠軸61繞其中心軸線80 向旋轉方向R21 (參照圖6。)旋轉,因此,換檔選檔軸15向旋轉方向Rl (圖I參照。)旋轉。 即,換檔選檔軸15向減速方向進行換檔動作。另一方面,若電動馬達23向第二旋轉方向 R12 (參照圖6。)旋轉,則絲杠軸61繞其中心軸線80向旋轉方向R22 (參照圖6。)旋轉,因此,換檔選檔軸15向旋轉方向R2 (參照圖I。)旋轉。[0109]選檔驅動機構25具備第一齒輪56 ;小齒輪軸95,其與傳遞軸41平行地延伸并被設置為能夠旋轉;第二齒輪81,其同軸地固定于該小齒輪軸95的、靠近一端部(圖6所示的左端部。)的規定位置;以及小徑的小齒輪36,其同軸地固定于小齒輪軸95的、靠近另一端部(圖6所示的右端部。)的規定位置,且選檔驅動機構25整體構成減速機。此外,第二齒輪 81形成為,直徑比第一齒輪56以及小齒輪36的都大。[0110]小齒輪軸95的一端部(圖6所示的左端部。)被固定于殼體22的滾動軸承96所支承。滾動軸承96的內圈以外嵌的方式固定于小齒輪軸95的一端部(圖6所不的左端部。)。 另外,滾動軸承96的外圈固定于在蓋27的內表面形成的圓筒狀的凹部97內。另外,小齒輪軸95的另一端部(圖6所示的右端部。)被滾動軸承84所支承。由于小齒輪36與齒條 122通過齒條小齒輪機構嚙合,所以若小齒輪軸95伴隨著傳遞軸41的旋轉而旋轉,則換檔選檔軸15伴隨著該旋轉而沿軸向Mil、M12移動。在該實施方式中,在選檔用電磁離合器 45處于連接狀態的狀態下,若電動馬達23向第一旋轉方向Rll (參照圖6。)旋轉,則小齒輪軸95向旋轉方向R31 (參照圖6。)旋轉,從而換檔選檔軸15沿軸向Mll (參照圖7。)移動。即,換檔選檔軸15向減速方向進行選檔動作。另一方面,若電動馬達23向第二旋轉方向R12 (參照圖6。)旋轉,則小齒輪軸95向旋轉方向R32 (參照圖6。)旋轉,從而換檔選檔軸15沿軸向M12 (參照圖7。)移動。[0111]E⑶88經由馬達驅動器(未圖示。)對電動馬達23進行驅動控制。另外,E⑶88經由繼電器電路(未圖示。)對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以及選檔用電磁離合器45進行驅動控制。 此外,可以將E⑶88收容于齒輪箱7內。[0112]若霍爾集成電路101、102檢測到磁鐵,則對E⑶88發送信號。[0113]電動馬達23具備利用例如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脈沖寬度調制)控制來驅動電動馬達23的馬達驅動電路(未圖示。)、和控制向馬達驅動電路供給的指令電流 (供給電流)的指令電流控制部(未圖示。)。指令電流控制部具備決定向馬達驅動電路供給的指令電流的目標值的目標電流值決定部、和用于控制輸出電流以使向馬達驅動電路供給的指令電流成為目標值的輸出電流控制部。利用檢測電路檢測對馬達驅動電路供給的指令電流的電流值并進行反饋,利用輸出電流控制部進行控制以使指令電流成為目標值。[0114]因此,在旋轉驅動中的電動馬達23與換檔選檔軸15連接了的狀態下,若向換檔選檔軸15作用很大的負荷,則對電動馬達23供給的指令電流的值變成非常大的值,從而超過預先設定的閾值。[0115]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將構成用于檢測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的檢測部的、作為檢測體的霍爾集成電路101、102配設于撥叉頭12A、12C,并且將被檢測體103配設于內部操縱桿16,從電動致動器21除去用于檢測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的檢測部。[0116]因此,電動致動器的E⑶88取得并把握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以下,對車輛的發動機(未圖示。)啟動時的齒輪位置檢測處理進行說明。[0117]圖8以及圖9是表示齒輪位置取得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伴隨著車輛的發動機的啟動而開始進行圖8以及圖9所示的齒輪位置取得處理。[0118]E⑶88監視來自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以及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的信號輸入。 在發動機啟動時,ECU88參照來自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以及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的信號輸入(步驟SI、S3),在存在來自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I中為是), E⑶88判定為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位于中立位置N3(步驟S2)。另外,參照輸入信號的結果,在存在來自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3中為是),ECU88判定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位于中立位置NI (步驟S4)。在判定為齒輪位置位于中立位置NI、N3 的情況下(步驟S2,S4),之后立即結束齒輪位置取得處理。[0119]在齒輪位置取得處理開始時,在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或者第二霍爾集成電路 102不存在檢測輸出時(步驟SI中為否,并且步驟S3中為否),接下來,ECU88使選檔用電磁離合器45成為連接狀態(步驟S5),并且使電動馬達23向例如第一旋轉方向Rll旋轉(步驟S6)。伴隨著步驟S5的選檔用電磁離合器45的連接狀態化,電動馬達23的旋轉驅動力被傳遞至選檔驅動機構25。此時,伴隨著電動馬達23的驅動,換檔選檔軸15沿軸向Mll移動,從而切換內部操縱桿16的卡合對象、即選擇對象的撥叉頭12A 12C。[0120]然后,伴隨著電動馬達23的旋轉驅動,ECU88調查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是否達到預定的閾值(步驟S7)。[0121]當掛入到在變速機2中的任意齒輪時,換檔選檔軸15不能進行軸向移動,因此, 在該狀態下,若對與選檔驅動機構25連接的電動馬達23進行旋轉驅動,則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上升并超過預定的閾值。在該步驟S7中指令電流的值未達到閾值的情況下 (步驟S7中為否),內部操縱桿16位于中立位置Nl、3中的任意位置,然而由于事先已經確認了不位于中立位置NI、N3,所以E⑶88判定為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位于中立位置N2 (步驟S8)。該情況下,之后,使電動馬達23向第二旋轉方向Rl2旋轉,使換檔選檔軸15以及內部操縱桿16沿軸向M12移動,從而在使內部操縱桿16的選檔方向位置返回到原來的位置后,結束齒輪位置取得處理。[0122]接下來,E⑶88使選檔用電磁離合器45成為切斷狀態,并且(步驟S9)使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成為連接狀態(步驟S10)。由此,將電動馬達23的連接對象從選檔驅動機構 25切換為換檔驅動機構24。此時,伴隨著電動馬達23的驅動,換檔選檔軸15繞中心軸線 17旋轉,從而內部操縱桿16沿換檔方向移動(針對卡合中的撥叉頭12A 12C,內部操縱桿16 沿撥叉軸IOA IOC的軸向移動)。[0123]接下來,E⑶882使電動馬達23向第一旋轉方向Rll旋轉,并且之后驅動電動馬達 23而使其向第二旋轉方向R12旋轉與其旋轉驅動量相同的量(步驟S11)。由此,換檔選檔軸15以及內部操縱桿16沿軸向Mll移動,并且之后返回到原來的位置。[0124]然后,E⑶88調查此時的指令電流的值是否達到了閾值(步驟S12)。如上所述,在電動馬達23向旋轉方向Rll進行驅動旋轉的情況下,內部操縱桿16向加速側換檔移動。此時,若掛入到I檔、3檔或者5檔的齒輪,則內部操縱桿16不能進一步向加速側(圖2以及圖 3所示的左側。)移動,因此,若對與換檔驅動機構24連接的電動馬達23進行旋轉驅動,則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上升,并超過預定的閾值。即,在步驟S12中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超過閾值的情況下(步驟S12中為是),表明發動機啟動時的、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位于I檔、3檔以及5檔中的任意位置,在步驟S12中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未達到閾值的情況下(步驟S12中為否),發動機啟動時的、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位于2檔、4檔以及倒檔中的任意位置。[0125]在步驟S12中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未達到閾值的情況下(步驟S12中為否),E⑶88判定在步驟Sll的電動馬達23的旋轉驅動中是否被輸入了來自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以及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的檢測輸出(步驟S13、S15)。在執行步驟Sll的過程中存在來自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13中為是),ECU88判定為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位于4檔(步驟S14)。另外,在執行步驟Sll的過程中存在來自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15中為是),ECU88判定為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位于倒檔(步驟S16)。如上所述,在步驟S12中為否的情況下,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位于2檔、4檔以及倒檔中的任意位置,因此,在執行步驟Sll的過程中,在不存在來自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或者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13中為否,并且步驟S15 中為否),E⑶88判定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位于2檔(步驟S17)。[0126]另一方面,在步驟S12中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超過了閾值的情況下(步驟 S12中為是),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為I檔、3檔以及5檔的任意位置。此時,接下來,若 E⑶88對電動馬達23向第二旋轉方向Rl2進行旋轉驅動,并且之后驅動電動馬達23而使其向第一旋轉方向Rll旋轉與其旋轉驅動量相同的量(步驟S19)。由此,換檔選檔軸15以及內部操縱桿16沿軸向M12移動,并且之后返回原來的位置。此外,在步驟S19的電動馬達 23的旋轉驅動中指令電流的值達到了閾值的情況下(步驟S20中為是),ECU88判定為錯誤 (步驟S21)。[0127]E⑶88參照步驟S19的執行過程中的、來自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以及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的輸入信號(步驟S22、S24)。在參照輸入信號的結果,存在來自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22中為是),ECU88判定為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位于5 檔(步驟S23)。另外,在參照輸入信號的結果,存在來自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24中為是),E⑶88判定為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位于I檔(步驟S25)。如上所述,在步驟S12中為是的情況下,啟動發動機時的齒輪位置位于I檔、3檔以及5檔中的任意位置,因此,在執行步驟Sll的過程中,不存在來自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或者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22中為否,并且步驟S24中為否),ECU88判定為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位于3檔(步驟S26)。[0128]在步驟S14、S16、S17、S23、S25、S26中的各齒輪位置的判定結束之后,ECU88使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成為切斷狀態。然后,結束該齒輪位置取得處理(步驟S18)。[0129]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在內部操縱桿16與位于中立位置NI的撥叉頭12A卡合時,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產生檢測輸出,另外,在內部操縱桿16與位于中立位置N3的撥叉頭12C卡合時,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產生檢測輸出。由此,在內部操縱桿16位于中立位置NI或者中立位置N3時,基于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的檢測輸出能夠檢測該情況。[0130]另外,在將電動馬達23與選檔驅動機構25連接了的狀態下,通過對電動馬達23 進行旋轉驅動時的、該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未達到閾值,檢測出內部操縱桿16是否位于中立位置N1、N2、N3中的任意位置。因此,根據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未達到閾值、并且不存在來自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以及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的檢測輸出,能夠檢測出內部操縱桿16位于中立位置N2。[0131]另外,在內部操縱桿16不位于中立位置NI、N2、N3時,驅動電動致動器21來驅動換檔選檔軸15而使其繞中心軸線17旋轉,從而使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發生換檔變更。然后,若與內部操縱桿16卡合的撥叉頭12A到達中立位置NI,或者與內部操縱桿16卡合的撥叉頭12C到達中立位置N3,則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或者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產生檢測輸出。然后,基于驅動換檔選檔軸15的旋轉驅動過程中的、來自第一霍爾集成電路101或者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的檢測輸出,判定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0132]并且,基于對驅動電動馬達23向旋轉方向R11、Rl2進行旋轉驅動時的、電動馬達 23的指令電流的值,能夠檢測與內部操縱桿16卡合的撥叉頭12A 12C是在從中立位置NI、 N2、N3觀察時位于減速側的變速齒輪位置(即I檔齒輪位置、3檔齒輪位置或者5檔齒輪位置),還是在從中立位置NI、N2、N3觀察時位于加速側的變速齒輪位置(即2檔齒輪位置、4 檔齒輪位置或者倒檔齒輪位置)。因此,通過將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使用在齒輪位置的判定中,能夠提高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檢測的可靠性。[0133]由此,基于在撥叉頭12A 12C配設的霍爾集成電路101、102的檢測輸出、和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能夠檢測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從而,無需將用于取得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的傳感器配設于電動致動器21,因此不僅電動致動器21的部件件數不增加,防止成本提高,還能夠防止電動致動器21的結構變得過度復雜化。[0134]圖10是表示應用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齒輪位置檢測裝置的變速裝置中的、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與撥叉頭12A 12C之間的卡合狀態的圖。[0135]在該第二實施方式中,對與圖f圖9所示的實施方式(第一實施方式)中示出的各部對應的部分,標注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附圖標記來進行表不,并省略說明。第二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點在于,在各撥叉頭12A、12B、12C配設有霍爾集成電路201、202、 203。在撥叉頭12A的卡合槽14A的底壁200C的中央部,埋設有第一霍爾集成電路元件201 (以下,稱為“第一霍爾集成電路201”。),第一霍爾集成電路201的外表面與卡合槽14A的底壁200C位于大致同一平面。另外,在撥叉頭12B的卡合槽14B的底壁200C的中央部,埋設有第二霍爾集成電路元件202 (以下,稱為“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的外表面與卡合槽14B的底壁200C位于大致同一平面。并且,在撥叉頭12C的卡合槽14C的底壁200C的中央部,埋設有第三霍爾集成電路元件203 (以下,稱為“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的外表面與卡合槽14C的底壁200C位于大致同一平面。[0136]來自各霍爾集成電路201、202、203的檢測輸出(例如接通、斷開信號)分別被輸入于ECU88。若磁性體接近各霍爾集成電路201、202、203的規定的范圍,則從各霍爾集成電路201、202、203輸出特定的信號(例如斷開信號),該特定的信號被輸入到E⑶88。[0137]在內部操縱桿16位于中立位置Nl(參照圖2以及圖3。)的狀態、即內部操縱桿16 與位于中立位置NI的撥叉頭12A的卡合槽14A卡合的狀態下,被檢測體103以接近第一霍爾集成電路201的狀態與其對置。在該狀態下,從第一霍爾集成電路201輸出特定的信號 (例如斷開信號。),該特定的信號被輸入到ECU88。[0138]另外,在內部操縱桿16位于中立位置N2 (參照圖2以及圖3。)的狀態、即內部操縱桿16與位于中立位置N2的撥叉頭12B的卡合槽14B卡合的狀態下,被檢測體103以接近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的狀態與其對置。在該狀態下,從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輸出特定的信號(例如斷開信號。),該特定的信號被輸入到ECU88。[0139]并且,在內部操縱桿16位于中立位置N3 (參照圖2。)的狀態、即內部操縱桿16與位于中立位置N3的撥叉頭12C的卡合槽14C卡合的狀態下,被檢測體103以接近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的狀態與其對置。在該狀態下,從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輸出特定的信號(例如斷開信號。),該特定的信號被輸入到ECU88。[0140]并且,即使在內部操縱桿16與撥叉頭12A的卡合槽14A卡合的情況下,如果該撥叉頭12A處于相對于中立位置NI移動到撥叉軸IOA的軸向(換檔方向)的狀態,則第一霍爾集成電路201也不檢測被檢測體103。即,在內部操縱桿16位于I檔齒輪位置的狀態、位于倒檔齒輪位置的狀態下,第一霍爾集成電路201不檢測被檢測體103。[0141]另外,即使在內部操縱桿16與撥叉頭12B的卡合槽14B卡合的情況下,如果該撥叉頭12B處于相對于中立位置N2移動到撥叉軸IOB的軸向(換檔方向)的狀態,則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也不檢測被檢測體103。即,在內部操縱桿16位于3檔齒輪位置的狀態、位于 2檔齒輪位置的狀態下,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不檢測被檢測體103。[0142]并且,即使在內部操縱桿16與撥叉頭12C的卡合槽14C卡合的情況下,如果該撥叉頭12C處于相對于中立位置N3移動到撥叉軸IOC的軸向(換檔方向)的狀態,則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也不檢測被檢測體103。即,在內部操縱桿16位于5檔齒輪位置的狀態、位于 4檔齒輪位置的狀態下,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不檢測被檢測體103。[0143]圖11以及圖12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變速裝置中的、齒輪位置檢測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伴隨著車輛的發動機的啟動而開始進行圖11以及圖12所示的齒輪位置取得處理。[0144]E⑶88監視來自第一霍爾集成電路201、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以及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的檢測輸入。在發動機啟動時,E⑶88參照來自第一霍爾集成電路201、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以及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的輸入信號(步驟S31、S33、S35。)。其結果,在存在來自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31中為是),ECU88判定為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位于中立位置N3 (步驟S32)。另外,參照輸入信號的結果,存在來自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的檢出輸出時(步驟S33中為是),ECU88判定為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位于中立位置N2(步驟S34)。另外,參照輸入信號的結果,存在來自第一霍爾集成電路201 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35中為是),ECU88判定為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位于中立位置NI (步驟S36)。在判定為齒輪位置位于中立位置N1、N2、N3的情況下(步驟S32、S34、S36),之后立即結束齒輪位置取得處理。[0145]在齒輪位置取得處理開始時,在不存在第一霍爾集成電路201、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或者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31中為否,步驟S33中為否,并且步驟S35中為否),接下來,E⑶88使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成為連接狀態(步驟S37)。伴隨著步驟S37的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的連接狀態化,電動馬達23的旋轉驅動力被傳遞至換檔驅動機構24。此時,伴隨著電動馬達23的驅動,換檔選檔軸15繞中心軸線17旋轉,從而內部操縱桿16向換檔方向移動。[0146]另外,E⑶88對電動馬達23向第一旋轉方向Rll進行旋轉驅動,并且,之后驅動電動馬達23而使其向第二旋轉方向R12旋轉與其旋轉驅動量相同的量(步驟S38)。由此,換檔選檔軸15以及內部操縱桿16沿軸向Mll移動,并且,之后恢復到原來的位置。[0147]伴隨著電動馬達23的旋轉驅動,E⑶88調查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是否達到了閾值(步驟S39)。[0148]在齒輪掛入I檔、3檔或者5檔時,內部操縱桿16不能進一步向加速側(圖10所示的左側。)移動,因此,若對與換檔驅動機構24連接的電動馬達23進行旋轉驅動,則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上升,并超過預定的閾值。即,在步驟S39中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超過閾值的情況下(步驟S39中為是),發動機啟動時的、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位于I 檔、3檔以及5檔中的任意位置,在步驟S12中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未達到閾值的情況下(步驟S39中為否),啟動發動機時的、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位于2檔、4檔以及倒檔中的任意位置。[0149]另外,E⑶88參照來自步驟S38的電動馬達23的旋轉驅動中的、第一霍爾集成電路 201、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以及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的輸入信號(步驟S40、S42、S44)。 在步驟S39中指令電流的值未達到閾值(步驟S39中為否)、并且在步驟S38的電動馬達23 的旋轉驅動中存在來自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40中為是),ECU88判定為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位于4檔(步驟S41)。另外,在步驟S39中指令電流的值未達到閾值(步驟S39中為否)、并且步驟S38的電動馬達23的旋轉驅動中存在來自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42中為是),ECU88判定為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位于2 檔(步驟S43)。并且,在步驟S39中指令電流的值未達到閾值(步驟S39中為否)、并且步驟 S38的電動馬達23的旋轉驅動中存在來自第一霍爾集成電路201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44 中為是),ECU88判定為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為倒檔(步驟S45)。[0150]此外,在步驟S39中指令電流的值未達到閾值(步驟S39中為否)、并且步驟S38的電動馬達23的旋轉驅動中霍爾集成電路201 203均不存在檢測輸出時(步驟S40、S42、 S44中均為否),E⑶88判定為錯誤(步驟S46)。[0151]另一方面,在步驟S39中指令電流的值超過了閾值時(步驟S39中為是),ECU88對電動馬達23向第二旋轉方向R12進行旋轉驅動,并且之后驅動電動馬達23而使其向第一旋轉方向RU旋轉與其旋轉驅動量相同的量(步驟S48)。由此,檔位選擇軸15以及內部操縱桿16沿軸向M12移動,并且之后返回到原來的位置。此外,在步驟S48的電動馬達23的旋轉驅動中指令電流的值超過了閾值的情況下(步驟S49中為是),ECU88判定為錯誤(步驟 S50)。[0152]另外,E⑶88參照來自步驟S48的電動馬達23的旋轉驅動中的、第一霍爾集成電路 201、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以及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的輸入信號(步驟S51、S53、S55)。 在步驟S49中指令電流的值未達到閾值(步驟S49中為否)、并且步驟S48的電動馬達23的旋轉驅動中存在來自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51中為是),ECU88判定為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為5檔(步驟S52)。另外,在步驟S49中指令電流的值未達到閾值(步驟S49中為否)、并且在步驟S48的電動馬達23的旋轉驅動中存在來自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53中為是),ECU88判定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為3檔(步驟S54)。并且,在步驟S49中指令電流的值未達到閾值(步驟S49中為否)、并且在步驟S48 的電動馬達23的旋轉驅動中存在來自第一霍爾集成電路201的檢測輸出時(步驟S55中為是),E⑶88判定為發動機啟動時的齒輪位置位于I檔(步驟S56)。[0153]另外,在步驟S49中指令電流的值未達到閾值(步驟S49中為否)、并且在步驟S48 的電動馬達23的旋轉驅動中來自霍爾集成電路20f203的檢測輸出均不存在時(步驟S51、 S53、S55中均為否),ECU88判定為錯誤(步驟S57)。[0154]在步驟S41、S43、S45、S52、S54、S56中的各齒輪位置的判定結束后,ECU88使換檔用電磁離合器43成為切斷狀態(步驟S47)。然后,結束該齒輪位置取得處理。[0155]如上所述,根據第二實施方式,在內部操縱桿16與位于中立位置NI的撥叉頭12A卡合時,第一霍爾集成電路201產生檢測輸出,在內部操縱桿16與位于中立位置N2的撥叉頭12B卡合時,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產生檢測輸出,另外,在內部操縱桿16與位于中立位置N3的撥叉頭12C卡合時,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產生檢測輸出。由此,在內部操縱桿16 位于中立位置NI、中立位置N2或者中立位置N3時,基于第一霍爾集成電路201、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以及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的檢測輸出,能夠檢測該情況。[0156]另外,在內部操縱桿16不位于中立位置NI、N2、N3時,通過驅動電動致動器21來驅動檔位選擇軸15而使其繞中心軸線17旋轉,從而使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發生換檔變更。 然后,基于檔位選擇軸15的旋轉驅動中的、第一霍爾集成電路201、第二霍爾集成電路202 或者第三霍爾集成電路203的檢測輸出,判定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0157]并且,基于驅動電動馬達23而使其向旋轉方向R11、Rl2旋轉時的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能夠檢測與內部操縱桿16卡合的撥叉頭12A 12C的變速齒輪位置是在從中立位置NI、N2、N3觀察時位于減速側的變速齒輪位置(即I檔齒輪位置、3檔齒輪位置或者 5檔齒輪位置),還是在從中立位置N1、N2、N3觀察時位于加速側的變速齒輪位置(即2檔齒輪位置、4檔齒輪位置或者倒檔齒輪位置)。因此,通過使用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判定齒輪位置,能夠提高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檢測的可靠性。[0158]由此,基于在撥叉頭12A 12C配設的霍爾集成電路201、202、203的檢測輸出、和電動馬達23的指令電流的值,能夠檢測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0159]以上,舉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兩個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這些方式。[0160]例如,可以僅在中央的撥叉頭12B配設霍爾集成電路,而在撥叉頭12A或者撥叉頭 12C不配設霍爾集成電路。該情況下,在內部操縱桿16位于中立位置N2的狀態下,從霍爾集成電路輸出特定的信號,并且該特定的信號被輸入于ECU88。該情況下,利用電動致動器 21對檔位選擇軸15進行旋轉驅動,并且使檔位選擇軸15沿軸向移動,基于這些驅動中的、 霍爾集成電路的檢測輸出,來檢測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該情況下,能夠減少霍爾集成電路的個數,因此能夠實現降低成本。[0161]另外,還可以采用不在卡合槽14A、14B、14C的底壁200C配設霍爾集成電路、而是在卡合槽14A、14B、14C的內壁200A或者內壁200B配設霍爾集成電路的結構(圖4B中用雙點劃線表示的霍爾集成電路101。)。特別是在代替卡合槽14A、14B、14C而采用卡合孔的情況下,優選將霍爾集成電路配設于內壁200A或者內壁200B。[0162]另外,雖然作為例子而列舉了采用霍爾集成電路作為檢測體、采用磁性體作為被檢測體的結構,但除此之外還能夠例示接近傳感器的設置來作為檢測體以及被檢測體的組口 ο[0163]另外,還能夠采用將檢測體配設于內部操縱桿16側、并將被檢測體配設于撥叉頭 12A 12C側的結構。[0164]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列舉在車輛的發動機啟動時取得變速機2的齒輪位置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不言而喻,還可以在車輛的行駛等中進行該齒輪位置的取得。[0165]除此之外,可在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事項的范圍內,實施各種設計變更。2權利要求1.一種齒輪位置檢測裝置,其用于檢測變速機的齒輪位置,所述變速機具備換檔選檔軸和多個撥叉頭,所述多個撥叉頭分別安裝于多個撥叉軸,所述換檔選檔軸具有能夠與所述多個撥叉頭選擇性地卡合的換檔桿,通過所述換檔選檔軸被旋轉驅動,使所述變速機的齒輪位置進行換檔變更,并且通過所述換檔選檔軸被軸向驅動,使所述變速機的齒輪位置進行選檔變更, 該齒輪位置檢測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檢測部,其具有檢測體和被檢測體,所述檢測體配設于所述換檔桿以及至少一個所述撥叉頭中的一方,所述被檢測體配設于所述換檔桿以及至少一個所述撥叉頭中的另一方、并且被所述檢測體檢測,所述檢測部用于檢測所述換檔桿是否與位于預定的中立位置的所述撥叉頭卡合; 電動馬達; 旋轉驅動機構,其使用所述電動馬達的旋轉驅動力,驅動所述換檔選檔軸而使其繞該換檔選檔軸的中心軸線旋轉;以及 齒輪位置判定部,其基于所述旋轉驅動機構的驅動中由所述檢測部進行的檢測,來判定所述齒輪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齒輪位置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電動致動器,其利用所述電動馬達驅動所述換檔選檔軸,以變更所述變速機的齒輪位置, 所述電動致動器具有 換檔驅動機構,其利用所述電動馬達的旋轉驅動力,驅動所述換檔選檔軸而使其繞所述換檔選檔軸的中心軸線旋轉; 軸向驅動機構,其利用所述電動馬達的旋轉驅動力,對所述換檔選檔軸進行軸向驅動;以及 切換機構,其在所述旋轉驅動機構與所述軸向驅動機構之間切換所述電動馬達的連接對象, 所述旋轉驅動機構包括所述換檔驅動機構, 所述齒輪位置判定部,基于將所述電動馬達連接于所述旋轉驅動機構或者所述軸向驅動機構、并進行連接對象的驅動中由所述檢測部進行的檢測,以及對所述電動馬達向規定方向進行了旋轉驅動時的所述電動馬達的指令電流的值,來判定所述齒輪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齒輪位置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撥叉頭包括按照第一撥叉頭、第二撥叉頭以及第三撥叉頭的順序排成一列的第一撥叉頭、第二撥叉頭以及第三撥叉頭, 在所述第一撥叉頭以及第三撥叉頭,分別配設有所述檢測體以及所述被檢測體中的一方, 在所述第二撥叉頭未配設所述檢測體或者所述被檢測體。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齒輪位置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撥叉頭均配設有所述檢測體以及所述被檢測體中的一方。
5.根據權利要求廣4中任一項所述的齒輪位置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檢測體為霍爾集成電路元件,所述被檢測體為磁性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能夠基于配設在變速機上的檢測部的檢測輸出來檢測變速機的齒輪位置的齒輪位置檢測裝置。在撥叉頭(12A)的卡合槽(14A)的底壁(200C)的中央部,配設有第一霍爾集成電路元件(101)。在撥叉頭(12C)的卡合槽(14C)的底壁(200C)的中央部,配設有第二霍爾集成電路(102)。在內部操縱桿(16)的前端部(16b)的下方部分,形成有與各卡合槽(14C)的底壁(200C)對置的平坦的對置面(16C)。在對置面(16C)的中央部,配設有由磁性體構成的被檢測體(103)。
文檔編號F16H63/42GK202812174SQ20122036457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7日
發明者上本隆文 申請人:株式會社捷太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