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文明的發展以及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工作環境條件的都市化,人們的出行越來越依賴汽車,汽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且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車廠商之間競爭日益激烈,消費者要求車輛在滿足代步的基礎上,更加個性時尚,并對舒適性、操控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汽車行駛時,由于溫度升高,可使輪胎內部空氣氣壓增加10% 20%。輪胎氣 壓過高會引起輪胎的中央磨損,縮短輪胎的壽命,降低輪胎的緩沖減振性能。輪胎簾布層經常保持緊張,輪胎容易受外傷,沖擊路面的石子等雜物或經過凹凸不平的路面時,應力的瞬間擊中而容易引發爆炸。而輪胎氣壓不足則會引起輪胎肩部的磨損,縮短輪胎的使用壽命。氣壓不足除使輪胎外側外凸和離地更近而極易受傷外,還會因輪胎變形劇烈,內部溫度迅速升高,致使胎冠剝離,胎肩發生磨損,不僅縮短輪胎壽命,還會發生駐波,導致輪胎過熱,造成輪胎爆胎。輪胎氣壓過高過低都會直接影響到汽車的工作可靠性、動力性、通過性、制動性、操縱穩定性、舒適性、燃料經濟性、輪胎耐久性、行駛安全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所述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能在輪胎氣壓升高時將輪胎內的部分氣體排出以降壓,且能在輪胎氣壓過低時提醒駕駛員進行充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其設于汽車的輪輞處,所述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包括穿設于輪輞上的外殼、能移動的設于所述外殼中且與外殼的側壁密封連接的放氣機構、呈壓縮狀態的彈性元件一、設于外殼上且位于放氣機構內側的傳感器單元、與傳感器單元相電性連接且根據傳感器單元所測得的信息并進行處理的ECU、及與ECU相電性連接且根據ECU的指令發出提示的提示單元;所述外殼具有貫穿所述外殼、且分別與輪胎內腔及外界相連通的貫穿孔;所述傳感器單元伸入貫穿孔中,所述放氣機構及彈性元件一設于貫穿孔中,所述彈性元件一的一端固設于貫穿孔側壁的遠輪胎端,所述彈性元件一的相對端抵頂于放氣機構上;當輪胎內腔中的氣壓過高時,所述放氣機構在輪胎內腔壓力的作用下朝外移動且將輪胎內腔與外界相連通;當輪胎內腔中的氣壓過低時,彈性元件一克服輪胎內腔的壓力推動放氣機構朝里移動以觸動傳感器單元。本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通過設置放氣機構和傳感器單元,當輪胎內腔的氣壓過高時,所述放氣機構受輪胎內腔壓力的作用朝外移動且將輪胎內腔與外界相連通,將輪胎內腔中的部分氣體釋放出去,以將輪胎內腔的氣壓降低;在輪胎內腔中的氣壓降低過程中,所述放氣機構慢慢的朝里移動直至輪胎內腔中的氣壓達到正常狀態,此時輪胎內腔不與外界相連通。當輪胎內腔中的氣壓過低時,彈性元件一克服輪胎內腔的壓力推動放氣機構朝里移動并觸動傳感器單元,傳感器單元發送信息給ECU,ECU發送控制指令給提示單元,提示單元發出提示以提醒駕駛員輪胎氣壓不足需充氣。因此本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可以在輪胎內腔的氣壓過高時,適當的釋放部分空氣以降低氣壓;而在輪胎內腔的氣壓過低時,可以發出報警提示以提醒駕駛員給輪胎充氣;從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輪胎的氣壓過高或過低而導致爆胎等其它安全隱患。在上述的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中,所述放氣機構包括能移動的設于外殼中且與傳感器單元相間隔的活塞、彈性元件二、連接件和密封件,所述活塞設于貫穿孔中且與貫穿孔的側壁密封連接;所述活塞具有徑向貫穿所述活塞的通孔一,所述彈性元件二、連接件和密封件均設于所述通孔一中;所述連接件的外側面與通孔一側壁的近輪胎端密封連接,所述連接件設有貫穿所述連接件的通孔二,所述密封件設于所述通孔二且密封件的外側面與通孔二側壁的近輪胎端密封連接;所述彈性元件二的一端設于通孔一側壁的遠輪胎端,所述彈性元件二的相對端設于密封件上;所述彈性元件一抵頂于活塞上。·[0009]當輪胎內腔中的氣壓過高時,輪胎內腔的壓力克服彈性元件二的力使得密封件朝外移動,此時密封件不再與通孔二的側壁密封連接;此時所述輪胎內腔與外界相連通;輪胎內腔中的部分氣體經由密封件的外周面與通孔二的側壁之間的間隙釋放出去,使得輪胎內腔中的氣壓降低;使得輪胎內腔的氣壓降低至正常氣壓,此時密封件在彈性元件二的作用下使得輪胎內腔與外界不再連通,氣體不再釋放出去。當輪胎內腔中的氣壓過低時,彈性元件一克服輪胎內腔的壓力,將活塞推著向里移動并觸動傳感器單元。在上述的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中,所述通孔二的內徑由近輪胎端至遠輪胎端逐漸增大。如此則使得當密封件朝外移動時,密封件的外周面與通孔二的側壁具有間隙,以方便將輪胎內腔中的部分氣體釋放出去;且當輪胎內腔的氣壓越高時,密封件越往外移動,密封件的外周面與通孔二側壁之間的間隙則越大;輪胎內腔中的氣體更易釋放出去,可以使得輪胎內腔的氣壓盡快的降至正常氣壓,能有效降低輪胎爆胎的可能性。在上述的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中,所述密封件呈球狀。在上述的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中,所述傳感器單元為壓力傳感器。設置傳感器單元為壓力傳感器,如此則能在傳感器單元受到壓力的時候即可發送信息給ECU,使得控制更加的及時和準確。在上述的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中,所述通孔一側壁的遠輪胎端相對延伸形成有擋邊一,所述彈性元件二抵頂于擋邊一上。通過設置擋邊一,可以使得彈性元件二的連接更加的穩固。在上述的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中,所述貫穿孔側壁的遠輪胎端相對延伸形成有擋邊二,所述彈性元件一抵頂于擋邊二上。通過設置擋邊二,可以使得彈性元件一的連接更加穩固。在上述的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中,所述提示單元為閃爍發光的LED報警燈,所述LED報警燈與汽車的輪胎一一對應。當ECU發送控制指令給提示單元時,LED報警燈發出報警信號以提示駕駛員;由于LED報警燈是與汽車的輪胎是一一對應的,因此駕駛員通過LED報警燈即可知道到底是哪個輪胎的氣壓不足,可以對應的給那個輪胎充氣即可;無需再一一對輪胎的氣壓進行測量,有效的節省了時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通過設置放氣機構和傳感器單元,本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可以在輪胎內腔的氣壓過高時,適當的釋放部分空氣以降低氣壓;而在輪胎內腔的氣壓過低時,可以發出報警提示以提醒駕駛員給輪胎充氣;從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輪胎的氣壓過高或過低而導致爆胎等其它安全隱患。
圖I是本實用新型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0、外殼;11、貫穿孔;12、擋邊二 ;21、活塞;211、通孔一 ;212、擋邊一 ;22、彈性兀件_■ ;23、連接件;231、通孔_. ;24、乾'封件;30、傳感器單兀;40、彈性兀件一。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設于汽車的輪輞(圖中未示)處。所述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包括穿設于輪輞上的外殼10、能移動的設于所述外殼10中且與外殼10的側壁密封連接的放氣機構、設于外殼10中且位于放氣機構內側的傳感器單兀30、彈性元件一 40、與傳感器單元30相電性連接且根據傳感器單元30所測得的信息并進行處理的ECU (圖中未示)、及與ECU相電性連接且根據ECU的指令發出提示的提示單元(圖中未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傳感器單元30為壓力傳感器。請繼續參閱圖1,所述放氣機構包括能移動的設于外殼10中的活塞21、設于活塞21中的彈性元件22、連接件23及密封件2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元件一 40及彈性元件二 22均為彈簧;所述連接件23為螺母。所述外殼10具有貫穿所述外殼10、且分別與輪胎內腔及外界相連通的貫穿孔11。所述貫穿孔11側壁的遠輪胎端相對延伸形成有擋邊12。所述活塞21設于貫穿孔11中且與貫穿孔11的側壁密封連接。所述活塞21具有貫穿所述活塞21的通孔一 211。所述通孔一 211側壁的遠輪胎端相對延伸形成有擋邊一 212。所述彈性元件22、連接件23及密封件24均設于所述通孔一 211中;所述密封件24呈球狀。所述連接件23的外側面與通孔一 211側壁的近輪胎端密封連接。所述連接件23設有貫穿所述連接件23的通孔231 ;所述通孔231的內徑由近輪胎端至遠輪胎端逐漸增大。所述密封件24設于所述通孔二 231且密封件24的外側面與通孔231側壁的近輪胎端密封連接。請繼續參閱圖1,所述彈性元件22的一端抵頂于擋邊一 212上,所述彈性元件22的相對端設于密封件24的遠輪胎端上。所述傳感器單元30設于外殼10上且部分伸入貫穿孔11中,所述傳感器單元30與活塞21相互間隔。所述彈性元件一 40設于貫穿孔11中。所述彈性元件一 40的一端抵頂于擋邊二 12上,所述彈性元件一 40的相對端抵頂于活塞21上。所述提示單元為閃爍發光的LED報警燈,所述LED報警燈與汽車的輪胎一一對應。請繼續參閱圖1,當汽車輪胎內腔的壓力處于正常狀態時,所述彈性元件22處于正常狀態,彈性元件一 40處于壓縮狀態;此時密封件24與通孔231側壁的近輪胎端密封連接,所述輪胎內腔與外界不相連通。當汽車輪胎內腔的壓力過高時,所述密封件24受到輪胎內腔壓力的作用朝外移動并壓縮彈性元件22。所述密封件24不再與連接件23密封連接,所述輪胎內腔中的部分空氣經由密封件24的外周面與通孔231的側壁之間的間隙釋放出去,輪胎內腔中的 氣壓逐漸降低。所述密封件24在彈性元件二 22自身彈力的作用下朝里移動,直至密封件24重新與連接件23密封連接;此時所述汽車輪胎內腔的壓力恢復至正常狀態,且彈性元件22恢復至正常狀態。請繼續參閱圖1,當汽車輪胎內腔的壓力過低時,彈性元件一 40克服輪胎內腔的壓力將活塞21朝里移動,所述活塞21觸動傳感器單元30 ;傳感器單元30發送信息給ECU,ECU發送控制指令給提示單元以點亮對應的LED報警燈,以提醒駕駛員對應的輪胎氣壓不足需充氣。當駕駛員將對應的輪胎充滿氣后,所述汽車輪胎內腔的壓力恢復至正常水平;輪胎內腔的壓力克服彈性元件一 40的彈力將其壓縮,活塞21也朝外移動,因此活塞21不再與傳感器單元30相接觸。綜上所述,本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通過設置放氣機構和傳感器單元30,本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可以在輪胎內腔的氣壓過高時,適當的釋放部分空氣以降低氣壓;而在輪胎內腔的氣壓過低時,可以發出報警提示以提醒駕駛員給輪胎充氣;從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輪胎的氣壓過高或過低而導致爆胎等其他安全隱患。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其設于汽車的輪輞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包括穿設于輪輞上的外殼(10)、能移動的設于所述外殼(10)中且與外殼(10)的側壁密封連接的放氣機構、呈壓縮狀態的彈性元件一(40)、設于外殼(10)上且位于放氣機構內側的傳感器單元(30)、與傳感器單元(30)相電性連接且根據傳感器單元(30)所測得的信息并進行處理的ECU、及與ECU相電性連接且根據ECU的指令發出提示的提示單元;所述外殼(10)具有貫穿所述外殼(10)、且分別與輪胎內腔及外界相連通的貫穿孔(11);所述傳感器單元(30 )伸入貫穿孔(11)中,所述放氣機構及彈性元件一(40 )設于貫穿孔(11)中,所述彈性元件一(40)的一端固設于貫穿孔(11)側壁的遠輪胎端,所述彈性元件一(40)的相對端抵頂于放氣機構上;當輪胎內腔中的氣壓過高時,所述放氣機構在輪胎內腔壓力的作用下朝外移動且將輪胎內腔與外界相連通;當輪胎內腔中的氣壓過低時,彈性元件一(40)克服輪胎內腔的壓力推動放氣機構朝里移動以觸動傳感器單元(30)。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氣機構包括能移動的設于外殼(10)中且與傳感器單元(30)相間隔的活塞(21)、彈性元件二(22)、連接件(23)和密封件(24),所述活塞(21)設于貫穿孔(11)中且與貫穿孔(11)的側壁密封連接;所述活塞(21)具有徑向貫穿所述活塞(21)的通孔一(211),所述彈性元件二(22)、連接件(23)和密封件(24 )均設于所述通孔一(211)中;所述連接件(23 )的外側面與通孔一(211)側壁的近輪胎端密封連接,所述連接件(23)設有貫穿所述連接件(23)的通孔二(231),所述密封件(24)設于所述通孔二(231)且密封件(24)的外側面與通孔二(231)側壁的近輪胎端密封連接;所述彈性元件二(22)的一端設于通孔一(211)側壁的遠輪胎端,所述彈性元件二(22)的相對端設于密封件(24)上;所述彈性元件一(40)抵頂于活塞(21)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二(231)的內徑由近輪胎端至遠輪胎端逐漸增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4)呈球狀。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單元(30)為壓力傳感器。
6.根據權利要求2-4中任一項所述的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一(211)側壁的遠輪胎端相對延伸形成有擋邊一(212),所述彈性元件二(22)抵頂于擋邊一(212)上。
7.根據權利要求2-4中任一項所述的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貫穿孔(11)側壁的遠輪胎端相對延伸形成有擋邊二( 12),所述彈性元件一(40)抵頂于擋邊二(12)上。
8.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單元為閃爍發光的LED報警燈,所述LED報警燈與汽車的輪胎一一對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輪胎氣壓升高容易發生爆胎,當氣壓過低時也易發生爆胎且造成阻力增加的問題。一種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包括穿設于輪輞上且具有貫穿孔的外殼、能移動的設于所述外殼中的放氣機構、彈性元件一、傳感器單元、ECU、及提示單元;傳感器單元伸入貫穿孔中,放氣機構及彈性元件一設于貫穿孔中,彈性元件一的一端固設于貫穿孔側壁上,其相對端抵頂于放氣機構上;當輪胎內腔的氣壓過高時,放氣機構朝外移動且將輪胎內腔與外界相連通;當輪胎內腔的氣壓過低時,放氣機構受力朝里移動以觸動傳感器單元。本汽車輪胎氣壓安全裝置能有效的避免輪胎氣壓過高或過低而導致爆胎。
文檔編號F16K37/00GK202790733SQ201220316579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9日
發明者康春風, 吳成明, 鄒凌華, 戴禮強, 韓海強, 趙福全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