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斗輪軸保護組件、斗輪軸裝置、保護套和工程機械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大型機械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斗輪軸保護組件、斗輪軸裝置、保護套和工程機械設備。
背景技術:
設有斗輪機構的工程機械設備常用在散狀物料輸送的場合。斗輪機構的斗輪軸是非常重要的傳動部件。現有技術只對斗輪軸的支撐軸承進行了局部密封,斗輪軸大部分裸露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中,由于斗輪軸上轉動與支撐軸承上不轉動的部分之間有O. 5-lmm左右的間隙,粉塵、雨水會從此間隙滲透進軸承中。請參閱圖1,圖I是現有技術一種斗輪機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現有斗輪機構中的斗輪軸102 —般都裸露在礦區(料場)惡劣的工作環境中,斗輪軸102容易被礦石或粉塵污染或侵蝕,細小顆粒也容易灌進支撐軸承101里,嚴重影響斗輪軸102及其支撐軸承101的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斗輪軸保護組件、斗輪軸裝置、保護套和工程機械設備,使斗輪軸免受外來物質污染或侵蝕,從而延長斗輪軸和支撐軸承壽命。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斗輪軸保護組件,用于跨設于第一透蓋和第二透蓋上,進而密封斗輪軸,斗輪軸保護組件包括保護套、第一密封單元以及第二密封單元,保護套包括相互扣合以套設于斗輪軸的圓周的多個套體;第一密封單元鄰近保護套的第一端的內表面設置,用于與第一透蓋密封連接;第二密封單元鄰近保護套的第二端的內表面設置,用于與第二透蓋密封連接。其中,多個套體包括上套體和下套體。其中,第一密封單元包括第一密封環體和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環體上設有第一密封凹槽,第一密封圈設于第一密封凹槽內;第二密封單元包括第二密封環體和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環體上設有第二密封凹槽,第二密封圈設于第二密封凹槽內。其中,第一密封環體包括第一上密封半環體和第一下密封半環體,第一上密封半環體和第一下密封半環體分別設于上套體和下套體內;第二密封環體包括第二上密封半環體和第二下密封半環體,第二上密封半環體和第二下密封半環體分別設于上套體和下套體內。其中,第一密封環體和第二密封環體均焊接于保護套內。其中,第一密封單元包括第一密封圈和一體成型于保護套內表面的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圈設于第一密封槽內;第二密封單元包括第二密封圈和一體成型于保護套內表面的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圈設于第二密封槽內。其中,上套體和下套體的扣合處均延伸設有連接部,連接部上有多個定位孔,多個定位連接件分別貫穿多個定位孔,使得上套體和下套體緊密扣合。其中,在上套體的連接部和下套體的連接部之間設有密封墊。其中,斗輪軸保護組件包括潤滑物,潤滑物用于設置于保護套和斗輪軸之間。其中,保護套呈圓形、矩形、多邊形或橢圓形的封閉結構型式。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斗輪軸裝置,斗輪軸裝置包括斗輪軸;第一支撐軸承和第二支撐軸承,用于支撐定位斗輪軸;第一透蓋和第二透蓋,分別設于第一支撐軸承和第二支撐軸承上;根據上述任一項所述的斗輪軸保護組件,用于密封保護斗輪軸。 其中,第一透蓋設有朝向保護套的第一端延伸的第一延伸部,第一密封單元與第一延伸部密封連接;第二透蓋設有朝向保護套的第二端延伸的第二延伸部,第二密封單元與第二延伸部密封連接。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用于斗輪軸的保護套,用于跨設于第一透蓋和第二透蓋上,進而密封斗輪軸,保護套包括相互扣合以套設于斗輪軸的圓周的多個套體,其中,保護套的第一端與第一透蓋密封配合,保護套的第二端與第二透蓋密封配合。其中,保護套的第一端通過端部脹緊聯接或過盈聯接與第一透蓋密封配合,保護套的第二端通過端部脹緊聯接或過盈聯接與第二透蓋密封配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工程機械設備,工程機械設備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斗輪軸保護組件。本實用新型的斗輪軸保護組件、斗輪軸裝置、保護套和工程機械設備通過利用第一、第二密封單元使保護套和第一、第二透蓋密封配合,從而使斗輪軸免受外來物質污染或侵蝕,可延長斗輪軸和支撐軸承的壽命,而且該保護組件制造簡單,裝拆方便。
圖I是現有技術一種斗輪機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斗輪軸裝置一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保護套組件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所示的保護套組件的側視圖;圖5是圖3所示的保護套組件Z區域的放大示意圖;圖6是圖4所示的保護套組件Y區域的放大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保護套組件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所示的保護套組件B區域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2,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斗輪軸裝置一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該斗輪軸裝置包括保護套組件、斗輪軸301、第一支撐軸承901、第二支撐軸承902以及第一透蓋201和第二透蓋202。其中,保護套組件包括保護套401、第一密封單元501以及第二密封單元502,具體結構將在下文中介紹。第一支撐軸承901和第二支撐軸承902用于支撐定位斗輪軸301 ;在第一支撐軸承901上設置有第一透蓋201,第二支撐軸承902上設置有第二透蓋202。第一透蓋201設有朝向保護套401的第一端403 (此處“第一端”指閱讀者面對紙面時,圖2中所示的左端)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011,保護套401內的第一密封單元501與第一延伸部2011密封連接;第二透蓋202設有朝向保護套401的第二端404 (此處“第二端”指閱讀者面對紙面時,圖2中所示的右端)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021,保護套401內的第二密封單元502與第二延伸部2021密封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撐軸承901和第二支撐軸承902可通過鑲接或螺接的方式安裝在軸承座內,在其他可替代的備選實施例中,可通過鉚接的方式安裝在軸承座內,使第一支撐軸承901和第二支撐軸承902能承受更大的傳動動力,而斗輪軸301可以平穩地與 第一支撐軸承901和第二支撐軸承902配合,不會產生軸心位移。通過利用第一、第二密封單元使保護套401和第一、第二透蓋密封配合,從而使斗輪軸301免受外來物質污染或侵蝕,能夠延長斗輪軸301和支撐軸承的壽命,而且該保護套401組件制造簡單,裝拆方便。請參閱圖3、圖4、圖5和圖6,圖3是本實用新型保護套組件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所示的保護套組件的側視圖;圖5是圖3所示的保護套組件Z區域的放大示意圖;圖6是圖4所示的保護套組件Y區域的放大示意圖。本實施例的第一透蓋和第二透蓋上設置有斗輪軸保護組件,通過斗輪軸保護組件實現密封保護斗輪軸。斗輪軸保護組件包括保護套401、第一密封單元501以及第二密封單元502,其中,第一密封單元501以及第二密封單元502設在保護套401內側。保護套401包括相互扣合以套設于斗輪軸的圓周的多個套體;在本實施例中,多個套體包括上套體4011和下套體4012,在其他可替代的實施例中,保護套401可設置成三部分或多部分,例如三部分保護套各呈三分之一圓,套合為一個完整的圓,各部分之間的厚度相同并相互扣合。多部分保護套也可設置成扇形,只要相應改變每部分的大小即可,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設置成形狀不同且相互配合的多邊形,根據斗輪軸的大小任意設置,只要達到密封保護斗輪軸的效果即可。進一步地,保護套401除了可以在分體方式前提下實現多分保護套401,還可以相應設置保護套401的結構形式,例如將保護套401設置成圓形、矩形、多邊形或橢圓形,通過根據斗輪軸的大小選擇不同的保護套401的結構形式,優選具有密封效果好且能利用最少材料實現保護斗輪軸的保護套401結構,可以減低材料的利用率,減少成本。優選地,上套體4011和下套體4012的扣合處均延伸設有連接部701,連接部包括上套體4011連接部和下套體4012連接部,連接部701上有七個定位孔702,七個定位連接件703分別貫穿七個定位孔702,使得上套體4011和下套體4012緊密扣合。在其他可替代的備選實施例中,可在上套體4011和下套體4012扣合處設置十個、十二個或十五個定位孔702,此時,則需要相應地設置十個、十二個或十五個定位連接件703,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斗輪軸的大小以及結合實際需求任意設置定位孔702和定位連接件703的數量,只要實現連接固定上下套體即可。[0038]在上套體4011的連接部和下套體4012的連接部之間還可設有密封墊704。在本實施例中,密封墊704包括紙墊片和夾布橡膠墊片,紙墊片和夾布橡膠墊片材料致密性好,抗腐蝕性能好,在酸、堿、油介質中能長期工作,且體積硬度變化小,不粘附在金屬表面上。例如定位連接件703穿過該密封墊704時,密封墊704不會粘附在定位連接件703上,且密封和抗腐蝕性能好,避免斗輪軸的潤滑物外溢,從而縮短斗輪軸的工作壽命。在其他可替代的備選實施例中,可省去定位連接件703,在上下套體的連接部之間設置防水雙面膠或者強效膠水等方式粘結上下套體以達到密封粘連的目的。使得斗輪軸免受外來物質污染或侵蝕,從而延長斗輪軸和支撐軸承壽命。第一密封單元501鄰近保護套401的第一端的內表面設置,第一密封單元501與第一透蓋朝向保護套401的第一端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密封連接,其包括第一密封環體5011和第一密封圈5012,第一密封環體5011上設有第一密封凹槽5013,第一密封圈5012設于第一密封凹槽5013內;第二密封單元502鄰近保護套401的第二端的內表面設置,第二密封單元502與第二透蓋朝向保護套401的第二端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密封連接,其包括第二密封環體5021和第二密封圈5022,第二密封環體5021上設有第二密封凹槽5023,第二密封圈5022設于·第二密封凹槽5023內。第一密封單元501和第二密封單元502在保護套401內表面間隔設置三個、五個或多個,根據斗輪軸的大小和結合實際需求任意設置數量。其中,第一密封環體5011包括第一上密封半環體5015和第一下密封半環體5016,第一上密封半環體5015和第一下密封半環體5016分別設于上套體4011和下套體4012內,且靠近第一端設置;第二密封環體5021包括第二上密封半環體5025和第二下密封半環體5026,第二上密封半環體5025和第二下密封半環體5026分別設于上套體4011和下套體4012內,且靠近第二端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密封環體5011和第二密封環體5021均焊接于保護套401內,此實施例適用于保護套401較薄的情況。在其他可替代的備選實施例中,可采用鉚接、鑲接、螺釘等方式將第一密封環體5011和第二密封環體5021固定在保護套401內。在優選實施例中,斗輪軸保護組件還包括潤滑物801,潤滑物801主要包括潤滑油,潤滑油用在本實施例中以減少摩擦,保護斗輪機構,主要給斗輪軸潤滑、冷卻、防銹、清潔、密封和緩沖的作用,從而延長斗輪軸301的使用壽命。在其他實施例中,潤滑物801還包括潤滑脂、固體潤滑和氣體潤滑。潤滑物801用于設置于保護套401和斗輪軸之間,通過第一密封單元501和第二密封單元502的密封連接,防止保護套401內的潤滑物801外溢。在本實施例中,首先將保護套分成上套體4011和下套體4012,在上套體4011和下套體4012的內表面添加第一密封單元501和第二密封單元502,并在第一密封單元501、第二密封單元502的第一密封環體5011、第二密封環體5021內設置第一密封凹槽5013、第二密封凹槽5023,放置第一密封圈5012、第二密封圈5022,放置好第一密封圈5012、第二密封圈5022后,將放置著第一密封圈5012、第二密封圈5022的上套體4011和下套體4012抵靠在第一、第二支撐軸承的第一、第二透蓋上。第一密封環體5011、第一密封圈5012和朝向保護套401第一端的第一透蓋的第一延伸部密封連接,第二密封環體5021、第二密封圈5022和朝向保護套第二端的第二透蓋的第二延伸部密封連接。第一密封環體5011、第二密封環體5021和第一密封圈5012、第二密封圈5022抵靠第一、第二透蓋結束后,然后利用定位連接件703穿過上套體4011和下套體4012連接處的定位孔702使上套體4011和下套體4012相互扣合固定。上套體4011和下套體4012扣合固定結束后,保護套401安裝完成,從而使保護套401內的斗輪軸免受外來物質污染或侵蝕,延長斗輪軸和支撐軸承壽命。在變型實施例中,保護套的第一端通過端部脹緊聯接或過盈聯接與第一透蓋密封配合,保護套的第二端通過端部脹緊聯接或過盈聯接與第二透蓋密封配合。在其他可替代的備選實施例中,可采用型面聯接的方式使保護套與第一、第二透蓋密封配合。請一并參閱圖7和圖8,圖7是本實用新型保護套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所示的保護套組件B區域的放大示意圖。第一密封單元501包括第一密封圈6011和一體成型于保護套401內表面的第一密封槽6012,第一密封圈6011設于第一密封槽6012內;第二密封單元502包括第二密封圈6021和一體成型于保護套401內表面的第二密封槽6022,第二密封圈6021設于第二密封槽6022內。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密封槽與保護套401一體成型,省去了添加密封環體的麻煩,使保護套401結構制造簡單,減少成本,無需改變原斗輪軸上任何零部件的設計,從而使得裝拆方便。此實施例適用于保護套較厚的情況。·[0046]上述實施例的斗輪軸保護組件、斗輪軸裝置、保護套可用于工程機械設備中,斗輪軸保護組件設置在斗輪軸裝置上,使工程機械設備的斗輪軸機構密封效果更好。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的斗輪軸保護組件、斗輪軸裝置、保護套和工程機械設備通過利用第一、第二密封單元使保護套和第一、第二透蓋密封配合,從而使斗輪軸免受外來物質污染或侵蝕,可延長斗輪軸和支撐軸承的壽命,而且該保護組件制造簡單,裝拆方便。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斗輪軸保護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跨設于第一透蓋和第二透蓋上,進而密封斗輪軸,所述斗輪軸保護組件包括 保護套,所述保護套包括相互扣合以套設于所述斗輪軸的圓周的多個套體; 第一密封單元,所述第一密封單元鄰近所述保護套的第一端的內表面設置,用于與所述第一透蓋密封連接; 第二密封單元,所述第二密封單元鄰近所述保護套的第二端的內表面設置,用于與所述第二透蓋密封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斗輪軸保護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套體包括上套體和下套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斗輪軸保護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單元包括第一密封環體和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環體上設有第一密封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設于所述第一密封凹槽內; 所述第二密封單元包括第二密封環體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環體上設有第二密封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設于所述第二密封凹槽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斗輪軸保護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環體包括第一上密封半環體和第一下密封半環體,所述第一上密封半環體和所述第一下密封半環體分別設于所述上套體和所述下套體內; 所述第二密封環體包括第二上密封半環體和第二下密封半環體,所述第二上密封半環體和所述第二下密封半環體分別設于所述上套體和所述下套體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斗輪軸保護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環體和所述第二密封環體均焊接于所述保護套內。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斗輪軸保護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單元包括第一密封圈和一體成型于所述保護套內表面的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設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內; 所述第二密封單元包括第二密封圈和一體成型于所述保護套內表面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設于所述第二密封槽內。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斗輪軸保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體和所述下套體的扣合處均延伸設有連接部,所述連接部上有多個定位孔,多個定位連接件分別貫穿所述多個定位孔,使得所述上套體和所述下套體緊密扣合。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斗輪軸保護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套體的連接部和所述下套體的連接部之間設有密封墊。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斗輪軸保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斗輪軸保護組件包括潤滑物,所述潤滑物用于設置于所述保護套和所述斗輪軸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斗輪軸保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套呈圓 形、矩形、多邊形或橢圓形的封閉結構型式。
11.一種斗輪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斗輪軸裝置包括 斗輪軸; 第一支撐軸承和第二支撐軸承,用于支撐定位所述斗輪軸; 第一透蓋和第二透蓋,分別設于所述第一支撐軸承和第二支撐軸承上;根據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所述的斗輪軸保護組件,用于密封保護所述斗輪軸。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斗輪軸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蓋設有朝向所述保護套的第一端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密封單元與所述第一延伸部密封連接; 所述第二透蓋設有朝向所述保護套的第二端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密封單元與所述第二延伸部密封連接。
13.一種用于斗輪軸的保護套,用于跨設于第一透蓋和第二透蓋上,進而密封所述斗輪軸,所述保護套包括相互扣合以套設于所述斗輪軸的圓周的多個套體,其中,所述保護套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透蓋密封配合,所述保護套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透蓋密封配合。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保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套的第一端通過端部脹緊聯接或過盈聯接與所述第一透蓋密封配合,所述保護套的第二端通過端部脹緊聯接或過盈聯接與所述第二透蓋密封配合。
15.一種工程機械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機械設備包括權利要求I至10任一項所述的斗輪軸保護組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斗輪軸保護組件,斗輪軸保護組件包括保護套,保護套包括相互扣合以套設于斗輪軸的圓周的多個套體;第一密封單元,第一密封單元鄰近保護套的第一端的內表面設置,用于與第一透蓋密封連接;第二密封單元,第二密封單元鄰近保護套的第二端的內表面設置,用于與第二透蓋密封連接。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斗輪軸裝置、保護套和工程機械設備。本實用新型的斗輪軸保護組件、斗輪軸裝置、保護套和工程機械設備通過利用第一、第二密封單元使保護套和第一、第二透蓋密封配合,從而使斗輪軸免受外來物質污染或侵蝕,可延長斗輪軸和支撐軸承的壽命。
文檔編號F16C35/04GK202719133SQ20122030561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7日
發明者劉陽樣, 肖峰 申請人:中聯重科物料輸送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