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氣彈簧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氣彈簧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氣彈簧結構。
背景技術:
氣彈簧作為普通機械部件單元,為人們所常見,其廣泛應用于醫(yī)療器械、家具以及汽車配件等各個領域,氣彈簧內一般以油、氣或者油氣混合物作為傳動媒介?,F有氣彈簧多存在結構復雜,制作成本高,以復位效果不理想等缺陷和不足,這樣不可避免的影響氣彈簧的應用領域和應用范圍。故對現有氣彈簧進行結構革新實有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迅速復位的氣彈簧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氣彈簧結構,包括缸體,活塞以及活塞桿,所述缸體一端設有前蓋,前蓋上設有排氣孔,所述缸體另一端設有后蓋,后蓋上設有充氣孔,所述活塞可滑動的設于缸體內,所述缸體內靠近前蓋的一端固定設有彈簧座,所述活塞桿一端依次穿過前蓋,彈簧座與活塞固定連接,所述活塞與彈簧座之間設有復位彈簧。進一步地,所述復位彈簧套設于活塞桿上。進一步地,所述活塞上設有密封圈。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在缸體內一端設有彈簧座,并在彈簧座與活塞之間設有回復彈簧,使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能迅速回復,進入下一工作程度,有效地拓寬了本實用新型應用領域和應用范圍。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I、活塞桿; 2、前蓋; 3、排氣孔;4、彈簧座;5、復位彈簧;6、缸體; 7、活塞;8、充氣孔;9、后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氣彈簧結構,包括缸體6,活塞7以及活塞桿I,也即缸體6,活塞7以及活塞桿I構成本實用新型主體結構。所述缸體6 —端設有前蓋2,前蓋2上設有排氣孔3,所述缸體6另一端設有后蓋9,后蓋9上設有充氣孔8。所述活塞7可滑動的設于缸體6內,活塞7外壁上設有密封圈,以與缸體6形成有效密封,有效增加本實用新型的氣密性能。所述缸體6內靠近前蓋2的一端固定設有彈簧座4,所述活塞桿I 一端依次穿過前蓋2,彈簧座4與活塞7固定連接,所述活塞7與彈簧座4之間設有復位彈簧5。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所述復位彈簧5套設于活塞桿I上。工作原理使用本實用新型,經充氣孔8充氣,氣壓將活塞7推向左移動,活塞桿I外端彈出缸體6外,復位彈簧5處于壓縮狀態(tài)。在活塞7推向左移動過程中,缸體6內的部分氣體經排氣孔3排出本實用新型外,可有效減小活塞7移動的阻力。回位時,充氣孔8泄壓,活塞7在復位彈簧5下迅速復位,即可進行下一動作。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氣彈簧結構,包括缸體(6),活塞(7)以及活塞桿(I),所述缸體(6) —端設有前蓋(2),前蓋(2)上設有排氣孔(3),所述缸體(6)另一端設有后蓋(9),后蓋(9)上設有充氣孔(8),所述活塞(7)可滑動的設于缸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缸體¢)內靠近前蓋(2)的一端固定設有彈簧座(4),所述活塞桿(I) 一端依次穿過前蓋(2),彈簧座(4)與活塞(7)固定連接,所述活塞(7)與彈簧座(4)之間設有復位彈簧(5)。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氣彈簧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彈簧(5)套設于活塞桿(I)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彈簧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7)上設有密封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氣彈簧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氣彈簧結構,包括缸體,活塞以及活塞桿,所述缸體一端設有前蓋,前蓋上設有排氣孔,所述缸體另一端設有后蓋,后蓋上設有充氣孔,所述活塞可滑動的設于缸體內,所述缸體內靠近前蓋的一端固定設有彈簧座,所述活塞桿一端依次穿過前蓋,彈簧座與活塞固定連接,所述活塞與彈簧座之間設有復位彈簧。本實用新型在缸體內一端設有彈簧座,并在彈簧座與活塞之間設有回復彈簧,使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能迅速回復,進入下一工作程度,有效地拓寬了本實用新型應用領域和應用范圍。
文檔編號F16F13/00GK202746480SQ20122027580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9日
發(fā)明者任建明, 陳和永 申請人:奉化市全盛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