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推力軸承尼龍分體保持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推力軸承尼龍分體保持架,屬于推力軸承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用于車用變速箱內的推力軸承通常安裝在傳動齒輪和傳動軸之間。推力軸承主要由保持架和滾柱以及軸承內圈或軸承外圈構成,保持架由環形架體和環形架體沿圓周方向均布若干兜孔構成,滾柱安裝在各兜孔內,通過滾柱分別與傳動齒輪和傳動軸接觸,或軸承內圈與保持架連接,軸承內圈安裝在傳動軸上,而軸承外圈安裝在傳動齒輪的安裝孔內。通常的保持架為整體結構,因此安裝滾柱較為困難,為提高安裝效率,目前大都采用剖分式結構的尼龍保持架,是在尼龍保持架的一個兜孔過梁中部設有徑向開口作為剖分面。因保持架為非金屬材料制成,利用保持架本身的彈性變形,在安裝滾柱時非常方便,解決了軸承安裝效率低的問題。但這種結構的保持架在軸承工作時,由于保持架的剖分面沒有形成連接, 因保持架剖分面之間存在著間隙,使保持架會出現變形而形成橢圓形。這又使得保持架上各滾柱兜孔的中心位置發生變化,與相配軸的振動空間增加,在重力和離心力的作用下,滾柱受到沖擊力后,滾柱的運動軌跡的變化會對傳動軸或傳動齒輪造成沖擊,一方面造成保持架散開,使推力軸承失效;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推力軸承的運動阻力,即增加滾柱的摩擦力,引起發熱而縮短推力軸承的使用壽命。為解決上述問題,目前的一些軸承在保持架的開口一個端面沿軸向設有凹槽,保持架開口的另一端面沿軸向設有凸塊,使保持架的一端面上的凸塊卡接在另一端面上的凹槽內,使保持架的剖分面形成連接結構。在裝配滾柱時,雖然保持架為敞開狀態,安裝滾柱方便快捷,但保持架是從徑向進行剖分,其滾柱的安裝是由外向內,為了保證保持架的強度,保護架兜孔梁的寬度不能太小,因此在一定安裝空間條件下,其滾柱的安裝數量不能增力口,因此無法進一步提高軸承的承載能力。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安裝方便,并能提高軸承承載力的一種推力軸承尼龍分體保持架。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推力軸承尼龍分體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圓周方向剖分的左架體和右架體,所述左架體包括左外圈和左內圈,左內圈和左外圈之間沿圓周方向均布有十個以上的左兜孔梁,左兜孔梁的兩側面由內至外傾斜,至少五個以上的左兜孔梁(位于左外圈接合面設有兩個以上的左定位孔和兩個以上的左定位柱;所述的右架體包括右外圈和右內圈,右內圈和右外圈之間設有與左3 孔梁對應的十個以上的右兜孔梁,右兜孔梁的兩側面由內至外傾斜,至少五個以上的右兜孔梁的右外圈接合面設有兩個以上的右定位孔和兩個以上的右定位柱,左架體上的各左定位柱緊配安裝在右架體各自對應的右定位孔內,右架體上的各右定位柱緊配安裝在左架體各自對應的的左定位孔內,左架體的左內圈接合面與右架體的右內圈接合面固定連接。[0006]本實用新型的尼龍分體保持架是沿圓周方向剖分的左架體和右架體,而左架體上的各左定位柱緊配安裝在右架體上各自對應的右定位孔內,右架體上的各右定位柱緊配安裝在左架體各自對應的各左定位孔內,使左架體的左外圈與右架體的右外圈連接,而左架體的左內圈接合面與右架體的右內圈接合面固定連接,因此可滿足保持架的精度,滾柱在兜孔內轉動不會發生移動,改善了安裝在分體保持架上滾柱的受力情況,減少其運動軌跡的變化會對傳動軸或傳動齒輪造成沖擊,以及推力軸承的運動阻力,降低推力軸承運動摩擦力,可提高推力軸承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采用分體結構的保持架結構,在裝配滾柱時,保持架為敞開狀態,由于左右兜孔梁的兩側具有斜面,可將滾柱從內向外安裝,因此外側兜孔鎖口寬度的寬度能進一步縮小,不僅安裝方便,而且在同尺寸的保持架滿足所需強度的前提下,可增加兜孔數量,比常均由結構多個兩個滾柱,而提高軸承的承載力。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圖I是用本實用新型尼龍分體保持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左架體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左架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用本實用新型右架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左架體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左架體的立體結構示間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右架體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一左架體,1-1 一左外圈,1-2—左內圈,1-3—側面,1-4一左兜孔梁,1-5—第二油槽,1-6—第一油槽,1-7—左定位孔,1-8—左定位柱,1-9 一定位柱,1-10—定位孔,2—右架體,2-1—右外圈,2-2—右內圈,2-3—側面,2-4—右兜孔梁,2_5—第二油槽,2-6-第一油槽,2-7-右定位孔,2-8一右定位柱,2-9-定位柱,2-10-定位孔,3-滾柱。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I 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推力軸承尼龍分體保持架,包括沿圓周方向剖分的左架體I和右架體2,見圖2、3以及5、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左架體I包括左外圈1-1和左內圈1-2,左內圈1-2和左外圈1-1之間沿圓周方向均布有十個以上的左兜孔梁14,左兜孔梁1-4之間為左兜孔,左兜孔梁1-4的兩側面1-3由內至外傾斜,至少五個以上的左兜孔梁
1-4位于左外圈1-1接合面設有兩個以上的左定位孔1-7和兩個以上的左定位柱1-8,且左定位孔1-7與左定位柱1-8間隔設置。見圖4、7所示,本實用新型右架體2包括右外圈2-1和右內圈2-2,右內圈2-2和右外圈2-1之間設有與左兜孔梁14對應的十個以上的右兜孔梁2-4,右兜孔梁2-4的兩側面2-3由內至外傾斜,相鄰各左兜孔梁14和右兜孔梁2_4之間為右兜孔,可將各滾柱3從內側安裝在各兜孔內,至少五個以上的右兜孔梁2-4的右外圈
2-1接合面設有兩個以上的右定位孔2-7和兩個以上的右定位柱28,右定位孔2-7與右定位柱2-8可間隔設置,左架體I上的各左定位柱1-8緊配安裝在右架體2各自對應的右定位孔2-7內,右架體2上的各右定位柱2-8緊配安裝在左架體I各自對應的左定位孔1-7內,使左架體I的左外圈1-1與右架體2的右外圈2-1連接,左架體I的左內圈1-2接合面與右架體2的右內圈2-2接合面固定連接。見圖2 4所示,本實用新型左架體I的左內圈1-2接合面與右架體2的右內圈2-2接合面粘接固定,還可在左架體I的左外圈1-1接合面與右架體2的右外圈2-1接合面粘接。見圖5 7所示,本實用新型右架體2的右內圈2-2接合面上的定位柱2-9緊配安裝在左架體I的左內圈1-2上的定位孔1-10,左架體I的右內圈1-2接合面上的定位柱2-9緊配安裝在左架體I的左內圈1-2上的定位孔1-10內,使右架體2與左架體I為鉚接固定。見圖I 7所示,本實用新型使推力軸承具有良好的潤滑效果,左架體I的各左兜孔梁1-4位于內圈一側設有第一油槽1-6,右架體2的各右兜孔梁2-4位于內圈一側設有第一油槽2-6,當左架體I與右架體2連接后,兩個第一油槽可形成油道,本實用新型在左架體I的各左兜孔梁1-4兩側面1-3上設有第二油槽1-5,右架體2的各右兜孔梁2-4兩側面
2-3設有第二油槽2-5。
權利要求1.一種推力軸承尼龍分體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圓周方向剖分的左架體(I)和右架體(2),所述左架體(I)包括左外圈(1-1)和左內圈(1-2),左內圈(1-2)和左外圈(1-1)之間沿圓周方向均布有十個以上的左兜孔梁(1-4),左兜孔梁(1-4)的兩側面(1-3)由內至外傾斜,至少五個以上的左兜孔梁(1-4)位于左外圈(1-1)接合面設有兩個以上的左定位孔(1-7)和兩個以上的左定位柱(1-8);所述的右架體(2)包括右外圈(2-1)和右內圈(2-2),右內圈(2-2)和右外圈(2-1)之間設有與左兜孔梁(1-4)對應的十個以上的右兜孔梁(2-4 ),右兜孔梁(2-4 )的兩側面(2-3 )由內至外傾斜,至少五個以上的右兜孔梁(2-4 )的右外圈(2-1)接合面設有兩個以上的右定位孔(2-7)和兩個以上的右定位柱(2-8),左架體(I)上的各左定位柱(1-8)緊配安裝在右架體(2)各自對應的右定位孔(2-7)內,右架體(2 )上的各右定位柱(2-8 )緊配安裝在左架體(I)各自對應的的左定位孔(1-7 )內,左架體(O的左內圈(1-2)接合面與右架體(2)的右內圈(2-2)接合面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推力軸承尼龍分體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架體(I)的左內圈(1-2)接合面與右架體(2)的右內圈(2-2)接合面粘接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推力軸承尼龍分體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架體(2)的右內圈(2-2 )接合面上的定位柱(2-9 )緊配安裝在左架體(I)的左內圈(1-2 )上的定位孔(1-10 ),左架體(I)的右內圈(1-2 )接合面上的定位柱(2-9 )緊配安裝在左架體(I)的左內圈(1-2)上的定位孔(1-10)內。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推力軸承尼龍分體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架體(I)的各左兜孔梁(1-4)位于內圈一側設有第一油槽(1-6),右架體(2)的各右兜孔梁(2-4)位于內圈一側設有第一油槽(2-6)。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推力軸承尼龍分體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架體(I)的各左兜孔梁(1-4)兩側面(1-3)設有第二油槽(1-5),右架體(2)的各右兜孔梁(2-4)兩側面2-3設有第二油槽(2-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推力軸承尼龍分體保持架,包括沿圓周方向剖分的左架體和右架體,左架體包括左內圈和左外圈,左內圈和左外圈之間沿圓周面均布有十個以上的左兜孔梁,左兜孔梁的兩側面由內至外傾斜,右架體包括右內圈和右外圈,右內圈和右外圈之間設有與左兜孔梁對應的十個以上的右兜孔梁,右兜孔梁的兩側面由內至外傾斜,左架體上的各左定位柱緊配安裝在右架體各自對應的右定位孔內,右架體上的各右定位柱緊配安裝在左架體各自對應的左定位孔內,且左架體的左內圈與右架體的右內圈固定。本實用新型具有安裝方便,并能提高推力軸承的承載力的特點。
文檔編號F16C33/66GK202646392SQ201220257180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4日
發明者王軍, 湯偉慶, 陳勇 申請人:常州光洋軸承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