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動伸縮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伸縮桿,尤其是涉及一種可以準確停止伸縮桿運動的電動伸縮桿。
背景技術有許多已知設備或是機構需要能做直線往復運動的驅動裝置來提供所需的動力,這類能做直線往復運動的驅動裝置,常見的利用液壓作為動力的液壓缸,以及利用電動馬達驅動的螺桿機構。使用液壓作為動力的液壓缸還需要液壓管路和控制閥構成完整的液壓系統,通常應用于需要較大動力的設備或機構,而且液壓系統的構造較為復雜且占空間,應用范圍有限。利用電動馬達驅動的螺桿機構,相較于液壓系統而言,體積較小而且能夠做較為精細的動作,適合應用于不需要較大動力的設備或機構,典型的例子如小型汽車的電動尾門,電動門、窗和窗簾、電動啟閉排煙門、電動開窗機等,都可以采用這種利用電動馬達驅動的螺桿機構作為動力來源。傳統利用電動馬達驅動的螺桿機構,是通過控制電動馬達的正反向轉動,進而利用螺桿機構連動負載做直線往復運動,由于慣性力的作用,傳統的螺桿機構在連動負載做直線運動的過程中不易達到準確停止的要求,對于某些需要準確停止的設備或機構而言,如何能讓傳統的螺桿機構準確地停止成為業內努力克服的問題之一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新的電動伸縮桿,它能夠抑制負載和螺桿的慣性力,從而提供準確的停止和制動效果。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電動伸縮桿包括有—伸縮機構,具有一螺桿和一中空的伸縮桿,該伸縮桿的一端具有一導螺帽可以和螺桿耦合,通過螺桿運動,伸縮桿沿著螺桿的軸向任意往復運動;—驅動部,具有一減速機構和用以驅動減速機構轉動的驅動馬達,驅動馬達具有一外露的尾軸,減速機構具有一輸出軸用以帶動螺桿轉動;一制動部,具有一制動馬達,在驅動部的驅動馬達由運轉狀態停止時,制動馬達可以對驅動馬達的尾軸施加反向的扭力,用以輔助驅動馬達抑制減速機構和螺桿產生的慣性力,進而提供伸縮機構準確的停止和制動效果。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螺桿的頭端具有一滑塊,該滑塊恰好以可滑入的關系置入伸縮桿的內側壁。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伸縮機構和驅動部之間通過一連接座連接在一起,連接座是一中空的管型元件,連接座的軸向兩端分別具有第一螺紋部和第二螺紋部,伸縮機構具有一中空管狀的第一外殼,第一外殼的尾端和第一螺紋部螺接,導螺帽的外緣恰好以可滑動的關系置入第一外殼的內側壁。[001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驅動部具有一中空管狀的第二外殼,第二外殼的頭端和第二螺紋部螺接,第二外殼的尾端具有一第二樞接頭,通過第二外殼將減速機構、驅動馬達和制動馬達封裝在其中。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制動馬達的軸心具有一磁性軸座,磁性軸座是一種中空的磁性元件,驅動馬達的尾軸恰好可以伸入磁性軸座中,利用磁性軸座的磁力和驅動馬達的尾軸耦合。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它還具有一軸連接器,軸連接器的一端和驅動部的減速機構的輸出軸連接,軸連接器的另一端和螺桿的尾端連接,通過軸連接器將輸出軸的旋轉動力傳遞至螺桿。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利用制動馬達,能夠在驅動馬達停止轉動之時,對驅動馬達的尾軸施加一反向的扭力,用以輔助驅動馬達抑制減速機構和螺桿產生的慣性力,進而提供伸縮機構準確的停止和制動效果。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驅動部和制動部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中伸縮機構和驅動部的局部分解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I中伸縮機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視角的分解結構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伸縮機構11-螺桿111-滑塊12-伸縮桿13-導螺帽14-第一外殼141-端蓋15-第一樞接頭 20-驅動部21-減速機構211-輸出軸22-驅動馬達221-尾軸23-第二外殼 24-第二樞接頭30-制動部31-制動馬達 32-磁性軸座40-連接座41-第一螺紋部 42-第二螺紋部50-螺栓60-軸連接器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動伸縮桿包括一伸縮機構10,具有一螺桿11和一中空的伸縮桿12(見圖4所示),伸縮桿12的一端具有一導螺帽13可以和螺桿11耦合,通過螺桿11的運動,伸縮桿12沿著螺桿11的軸向任意往復運動;一驅動部20,具有一減速機構21和用以驅動減速機構21轉動的驅動馬達22 (見圖2所示),驅動馬達22具有一外露的尾軸221,減速機構21具有一輸出軸211用以帶動螺桿11轉動;以及,[0035]一制動部30,具有一制動馬達31 (見圖2所示),在驅動部20的驅動馬達22由運轉狀態停止時,制動馬達31可以對驅動馬達22的尾軸211施加一反向的扭力,用以輔助驅動馬達22抑制減速機構21和螺桿11產生的慣性力,進而提供伸縮機構準確的停止和制動效果。見圖3所示伸縮機構10和驅動部20之間通過一連接座40連接在一起。連接座40是一種中空的管型元件,在連接座40的軸向兩端分別具有第一螺紋部41和第二螺紋部42,伸縮機構10具有一中空管狀的第一外殼14,第一外殼14的尾端和第一螺紋部41螺接,在第一外殼14的頭端設有一環型的端蓋141,伸縮桿12的頭端具有一第一樞接頭15,第一樞接頭15可以穿過端蓋141而外露于第一外殼14,導螺帽13的外緣恰好以可滑動的關系置入第一外殼14的內側壁,進而在螺桿11連動導螺帽13在第一外殼14的內側壁滑動的同時,另外在螺桿11的頭端還具有一滑塊111,滑塊111恰好以可滑動的關系置入伸縮桿12的內側壁,當螺桿11被驅動部20驅動轉動時,就可以利用導螺帽13帶動伸縮桿12沿著螺桿11的軸向任意的往復運動。見圖3所示驅動部20還包括一中空管狀的第二外殼23,第二外殼23的頭端和第二螺紋部42螺接,第二外殼23的尾端具有一第二樞接頭24,通過第二外殼23將減速機構21、驅動馬達22、以及制動馬達31封裝在其中,構成一外觀呈桿狀的電動伸縮桿,在使用時,可以利用第一樞接頭15和第二樞接頭24分別樞接于其它設備或裝置,例如應用于汽車電動尾門時,可將第一樞接頭15樞接于汽車尾門,將第二樞接頭24樞接于汽車尾門的車身,就可以利用伸縮桿12連動汽車尾門進行電動啟閉的動作。見圖4至圖6所示制動部30的制動馬達31和驅動馬達22通過多個螺栓50以同軸的關系頭尾連接在一起,制動馬達31的軸心具有一磁性軸座32 (見圖5所示),磁性軸座32是一種中空的磁性元件,驅動馬達22的尾軸221恰好可以伸入磁性軸座32中,利用磁性軸座32的磁力和驅動馬達22的尾軸221磁性耦合,在驅動部20的驅動馬達22由運轉狀態停止時,利用制動馬達31對驅動馬達22的尾軸221施加一反向的扭力,通過此反向的扭力輔助驅動馬達22抑制減速機構21和螺桿11產生的慣性力,進而提供伸縮機構10準確地停止和制動效果。見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還具有一軸連接器60,軸連接器60的一端和驅動部20的減速機構21的輸出軸211連接,軸連接器60的另一端和螺桿11的尾端連接,通過軸連接器60將輸出軸211的旋轉動力傳遞至螺桿1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依本實用新型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屬于本實用新型涵蓋的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伸縮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伸縮機構,具有一螺桿和一中空的伸縮桿,該伸縮桿的一端具有一導螺帽可以和螺桿耦合,通過螺桿運動,伸縮桿沿著螺桿的軸向任意往復運動; 一驅動部,具有一減速機構和用以驅動減速機構轉動的驅動馬達,驅動馬達具有一外露的尾軸,減速機構具有一輸出軸用以帶動螺桿轉動; 一制動部,具有一制動馬達,在驅動部的驅動馬達由運轉狀態停止時,制動馬達可以對驅動馬達的尾軸施加反向的扭力,用以輔助驅動馬達抑制減速機構和螺桿產生的慣性力,進而提供伸縮機構準確的停止和制動效果。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伸縮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桿的頭端具有一滑塊,該滑塊恰好以可滑入的關系置入伸縮桿的內側壁。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伸縮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縮機構和驅動部之間通過一連接座連接在一起,連接座是一中空的管型元件,連接座的軸向兩端分別具有第一螺紋部和第二螺紋部,伸縮機構具有一中空管狀的第一外殼,第一外殼的尾端和第一螺紋部螺接,導螺帽的外緣恰好以可滑動的關系置入第一外殼的內側壁。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動伸縮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部具有一中空管狀的第二外殼,第二外殼的頭端和第二螺紋部螺接,第二外殼的尾端具有一第二樞接頭,通過第二外殼將減速機構、驅動馬達和制動馬達封裝在其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伸縮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動馬達的軸心具有一磁性軸座,磁性軸座是一種中空的磁性元件,驅動馬達的尾軸恰好可以伸入磁性軸座中,利用磁性軸座的磁力和驅動馬達的尾軸耦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動伸縮桿,其特征在于它還具有一軸連接器,軸連接器的一端和驅動部的減速機構的輸出軸連接,軸連接器的另一端和螺桿的尾端連接,通過軸連 接器將輸出軸的旋轉動力傳遞至螺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伸縮桿,它包括有一伸縮機構,具有一螺桿和一中空的伸縮桿,該伸縮桿的一端具有一導螺帽可以和螺桿耦合,通過螺桿運動,伸縮桿沿著螺桿的軸向任意往復運動;一驅動部,具有一減速機構和用以驅動減速機構轉動的驅動馬達,驅動馬達具有一外露的尾軸,減速機構具有一輸出軸用以帶動螺桿轉動;一制動部,具有一制動馬達,在驅動部的驅動馬達由運轉狀態停止時,制動馬達可以對驅動馬達的尾軸施加反向的扭力,用以輔助驅動馬達抑制減速機構和螺桿產生的慣性力,進而提供伸縮機構準確的停止和制動效果。本實用新型能夠抑制負載和螺桿的慣性力,從而提供準確的停止和制動效果。
文檔編號F16H25/24GK202545719SQ20122016885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9日
發明者蔡逢春 申請人:昆山高晟精密機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