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自動回流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閥門,尤其是三通回流閥,屬于閥門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離心泵出口所用的回流閥具有止回、自動回流、回流減壓等功能,用于防止液體倒流,以保護離心泵的安全,現有的回流閥在工藝流量低于最小流量時,在無外部驅動能量及信號時,離心泵不能正常運行。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回流閥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回流閥。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多功能自動回流閥,包括下閥體、上閥體、閥進口、閥出口、回流口、主閥芯、閥套,主閥芯下部為空心閥桿;空心閥桿上設有窗口 ;閥套通過其外圓的螺紋固定在上閥體上,主閥芯嵌入閥套中;閥套和主閥芯連接處設有回位彈簧;主閥芯與下閥體之間設有襯套;回流口內設有旁通閥芯、旁通閥套;旁通閥芯嵌入旁通閥套中,旁通閥套和旁通閥芯連接處設有旁通彈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為純機械式、全自動自力式運行方式,無須任何外部驅動能量及信號;保證工藝流量在低于最小流量時,離心泵也能正常的運行。用于離心泵出□。
圖I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狀態示意圖(軸向剖面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狀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三種狀態示意圖。圖中零部件及編號I-旁通閥套,2-旁通閥芯,3-旁通彈簧,4-襯套,5-閥套,6-主閥芯,7-上閥體,8-密封環,9-回位彈簧,10-空心閥桿;11-下閥體;A-閥進口,B-閥出口,C-回流口,D-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參見圖I -3,多功能自動回流閥,包括下閥體11、上閥體7、閥進口 A、閥出口 B、回流口 C、主閥芯6、閥套5,主閥芯6下部為空心閥桿10 ;空心閥桿10上設有窗口 D ;閥套5通過其外圓的螺紋固定在上閥體7上,主閥芯6嵌入閥套5中;閥套5和主閥芯6連接處設有回位彈簧9 ;主閥芯6與下閥體11之間設有襯套4 ;回流口 C內設有旁通閥芯2、旁通閥套
I;旁通閥芯2嵌入旁通閥套I中,旁通閥套I和旁通閥芯2連接處設有旁通彈簧3。襯套4外圍設有密封環8。增強空心閥桿10與下閥體11的密封性。[0014]旁通閥芯2、旁通閥套I、旁通彈簧3起回流止回及回流減壓的作用,防止回流管內的介質倒流至閥體內。主閥芯6位于由上閥體7、下閥體11組成的閥腔內,起止回和流量檢測的作用,主閥芯6由閥套5和襯套4精確導向,空心的閥桿10上的窗口 D將下閥體11和回流口 C聯通,通過主閥芯6的上下移動來自動控制回到回流口 C的流量,也就是回到離心泵進口的流量。工作狀態說明狀態一當主管道流量為正常值時,主閥芯6在介質 力的作用下克服重力和回位彈簧9的彈簧力向上移動,到達最上端,如圖2所示,同時主閥芯6下端的窗口 D被襯套4封閉,閥進口 A和閥出口 B相通,回流口 C處于截斷狀態(圖2中箭頭所示),沒有介質回流。狀態二 當主管道流量減少到一定值時,主閥芯在重力和回位彈簧9彈簧力的作用下克服介質力向下移動,同時主閥芯6下端的窗口 D也向下移動,如圖3所示,直至被打開,回流口 C處于和閥內腔聯通的狀態,部分介質通過回流口 C回流道到泵進口端,同時閥進口 A和閥出口 B也連通(圖3中箭頭所示)。狀態三當主管道流量為零時,主閥芯6在重力和回位彈簧9彈簧力的作用下關閉,主閥芯6下端的窗口 D完全打開,如圖I所示,回流口 C處于和閥內腔聯通的狀態,全部介質通過回流口 C回流到泵進口端(圖I中箭頭所示),同時閥進口 A和閥出口 B處于截斷狀態。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自動回流閥,包括下閥體(11)、上閥體(7)、閥進口(A)、閥出口(B)、回流口(C)、主閥芯(6)、閥套(5),其特征在于,主閥芯(6)下部為空心閥桿(10);空心閥桿(10)上設有窗口(D);閥套(5)通過其外圓的螺紋固定在上閥體(7)上,主閥芯(6)嵌入閥套(5)中;閥套(5)和主閥芯(6)連接處設有回位彈簧(9);主閥芯(6)與下閥體(11)之間設有襯套⑷;回流口(C)內設有旁通閥芯(2)、旁通閥套⑴;旁通閥芯(2)嵌入旁通閥套(I)中,旁通閥套(I)和旁通閥芯(2)連接處設有旁通彈簧(3)。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自動回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襯套(4)外圍設有密封環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自動回流閥,屬于閥門制造技術領域。它包括下閥體、上閥體、閥進口、閥出口、回流口、主閥芯、閥套,主閥芯下部為空心閥桿;空心閥桿上設有窗口;閥套通過其外圓的螺紋固定在上閥體上,主閥芯嵌入閥套中;閥套和主閥芯連接處設有回位彈簧;主閥芯與下閥體之間設有襯套;回流口內設有旁通閥芯、旁通閥套;旁通閥芯嵌入旁通閥套中,旁通閥套和旁通閥芯連接處設有旁通彈簧。本實用新型為純機械式、全自動自力式運行方式,無須任何外部驅動能量及信號;保證工藝流量在低于最小流量時,離心泵也能正常的運行。用于離心泵出口。
文檔編號F16K15/06GK202501049SQ201220163230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7日
發明者丁會林 申請人:成都迪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