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良的x型標準行星齒輪減速器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行星齒輪減速器,尤其涉及一種改良的X型標準行星齒輪減速器結構。
背景技術:
行星齒輪減速器一般包括輸入端部件、行星輪系部件、輸出端部件。在該類行星齒輪減速器中,傳統結構形式通常將輸入軸與太陽輪做成一體的形式,如德國FLENDER公司的產品以及國內標準行星齒輪減速器的結構,通常將輸入軸的另一端加工成太陽輪。由于輸入軸與太陽輪之間采用上述的一體式結構,常常使行星輪系難以實現全浮動形式,并不利于行星齒輪減速器整機的均載性能;同時輸入軸與太陽輪為一體式,要將太陽輪的加工 要求集中到輸入軸上,增大了輸入軸的加工難度,并且不利于輸入軸與太陽輪的標準化。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改良的X型標準行星齒輪減速器結構,該結構使得行星輪系能夠實現全浮動形式,提高了整機的均載性能,并且有利于輸入軸與太陽輪的加工及標準化。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改良的X型標準行星齒輪減速器結構,包括內齒圈、與內齒圈固定連接的高速端殼體、輸入軸、太陽輪、若干行星輪和行星架,所述太陽輪與若干行星輪分別相嚙合,所述若干行星輪與內齒圈分別相嚙合,所述若干行星輪均活動連接于行星架上,行星輪能夠隨行星架以太陽輪的輪軸為中心進行公轉,同時以行星輪自身輪軸為中心進行自轉,所述輸入軸與太陽輪之間撓性連接,撓性連接可使高速級的整個行星輪實現全浮動形式,有利于提高整機的均載性能。所述撓性連接采用一端固定連接于輸入軸上的內齒套,所述內齒套另一端與太陽輪輪齒相嚙合。所述內齒套與輸入軸過盈聯接。所述內齒套與太陽輪構成齒輪聯軸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為由于輸入軸與太陽輪為可分的兩部分,在輸入軸與太陽輪之間采用撓性連接件進行連接,使得與太陽輪相嚙合的行星輪系能夠實現全浮動形式,提高了整機的均載性能;同時輸入軸可單獨加工完后再與太陽輪連接在一起,避免了將所有的加工要求集中在輸入軸上,從而降低了輸入軸的加工難度,并且有利于輸入軸與太陽輪的標準化與通用化。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連接示意圖;圖2為圖I中A部分的結構示意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I與圖2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一種改良的X型標準行星齒輪減速器結構,包括內齒圈I、與內齒圈I固定連接的高速端殼體2、輸入軸3、太陽輪4、若干行星輪5和行星架6,所述太陽輪4與若干行星輪5分別相嚙合,所述若干行星輪5與內齒圈I分別相嚙合,所述若干行星輪5均活動連接于行星架6上,行星輪5能夠隨行星架6以太陽輪4的輪 軸為中心進行公轉,同時以行星輪自身輪軸為中心進行自轉,所述輸入軸3與太陽輪4之間撓性連接,撓性連接可使高速級的整個行星輪實現全浮動形式,有利于提高整機的均載性能。所述撓性連接采用一端固定連接于輸入軸3上的內齒套7,所述內齒套7另一端與太陽輪4輪齒相嚙合。所述內齒套7與輸入軸3過盈聯接。所述內齒套7與太陽輪4構成齒輪聯軸器。
權利要求1.一種改良的X型標準行星齒輪減速器結構,包括內齒圈(I)、與內齒圈(I)固定連接的高速端殼體(2)、輸入軸(3)、太陽輪(4)、若干行星輪(5)和行星架(6),所述太陽輪(4)與若干行星輪(5)分別相嚙合,所述若干行星輪(5)與內齒圈(I)分別相嚙合,所述若干行星輪(5)均活動連接于行星架(6)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軸(3)與太陽輪⑷之間撓性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改良的X型標準行星齒輪減速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撓性連接采用一端固定連接于輸入軸(3)上的內齒套(7),所述內齒套(7)另一端與太陽輪(4)輪齒相哨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X型標準行星齒輪減速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齒套(7)與輸入軸(3)過盈聯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改良的X型標準行星齒輪減速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齒套(7)與太陽輪(4)構成齒輪聯軸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改良的X型標準行星齒輪減速器結構,該結構包括內齒圈、與內齒圈固定連接的高速端殼體、輸入軸、太陽輪、若干行星輪和行星架,太陽輪與若干行星輪分別相嚙合,若干行星輪與內齒圈分別相嚙合,若干行星輪均活動連接于行星架上,所述輸入軸與太陽輪之間撓性連接。由于輸入軸與太陽輪之間采用撓性連接,使得與太陽輪相嚙合的行星輪系能夠實現全浮動形式,提高了整機的均載性能;同時輸入軸可單獨加工完后再與太陽輪連接在一起,避免了將所有的加工要求集中在輸入軸上,從而降低了輸入軸的加工難度,并且有利于輸入軸與太陽輪的標準化與通用化。
文檔編號F16H57/08GK202493643SQ20122010418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9日
發明者金銘新 申請人:昆山金星傳動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