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制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車輪等制動對象施加制動力的制動裝置。
背景技術:
已知有例如日本特開2011-122703號公報中記載的一種給車輪施加制動力的制
動裝置。如圖9和圖10所示,上述專利文獻中記載的制動裝置101包括制動車輪的踏面S的制動閘瓦(制動部件)102、使制動部件102在面對車輪的制動方向上進退的推棒128、在制動方向上可進退地支持推棒128的殼體106、設在殼體106的內部且接受空氣壓作為驅動力來進退移動的活塞118、以及與該活塞118 —體固定的楔部件119。移動輥126設在推棒128的兩側。另外,一對固定輥124固定在殼體106 —側,以承受活塞118推壓推棒128的推壓力的反力。兩個移動輥126構造成伴隨著楔部件119朝向與制動方向相正交的驅動方向進退移動而在制動方向上進退移動。即,通過楔部件119在驅動方向上進退移動,與楔部件119的傾斜面122抵接的兩個移動輥126在制動方向上被推壓。由此,推棒128在制動方向上進退移動。當推棒128在制動方向上進退移動時,推棒128使導輥150在設于殼體106上的導軌151上行走,所述導棍150與移動棍126同軸且設于移動軸126的軸向外側。由此,推棒128的移動方向被限制為制動方向。然而,上述制動裝置101中,導輥150向設在推棒128上的移動輥126的更外側伸出。因此,存在殼體106由此而引起的大型化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小型化的制動裝置。依據本發明的第一方式,一種制動裝置,其包括制動部件,朝向制動對象進入并接觸以制動所述制動對象;進退部件,使所述制動部件沿面向所述制動對象的制動方向進退;支持部,可沿所述制動方向進退地支持所述進退部件;以及楔部件,被設置成可在與所述制動方向相正交的驅動方向上進退,且通過使所述楔部件進入朝向所述進退部件的驅動方向一側來使所述進退部件進入制動方向制動側。所述支持部相對所述進退部件而設在與所述楔部件相反的一側,且可在所述驅動方向一側支持所述進退部件,所述支持部和所述進退部件中的一個上設有朝向另一個突出并沿所述制動方向延伸設置的凸條部。所述支持部和所述進退部件中的另一個上設有限制所述凸條部朝向所述驅動方向另一側移動并限制所述凸條部朝向與所述驅動方向和所述制動方向相正交的寬度方向兩側移動的槽部。依據上述制動裝置,在與楔部件的相反一側位置,進退部件和支持部上設有凸條部和槽部。因此,能夠支持從楔部件接收的載荷而不需要采用支持在與制動方向相正交方向的兩側上的構造,能夠使進退部件的引導構造小型化,進而能夠實現制動裝置整體的小型化。依據本發明的第二方式,也可以是,所述凸條部具有前端部相對于基端部沿所述寬度方向伸出的伸出部,所述槽部的里側對應于所述凸條部具有變寬的形狀。依據上述制動裝置,能夠更可靠地限制進退部件朝向驅動方向另一側的移動。依據本發明的第三方式,也可以是,所述凸條部在剖面看呈T字形狀,所述槽部對應于所述凸條部在剖面看呈T字形狀。依據本發明的第四方式,也可以是,所述槽部在剖面看呈燕尾槽形,所述凸條部呈對應于所述槽部的燕尾形狀。依據上述制動裝置,由于進退部件和支持部上直接地設+_有凸條部和槽部,所以能夠使進退部件的引導構造小型化,進而能夠實現制動裝置整體的小型化。
圖1是依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制動裝置的主要部分切開剖視圖。圖2A是沿圖1的A-A線的剖視圖,且是表示楔部件插入前的狀態的圖。圖2B是沿圖1的A-A線的剖視圖,且是表示楔部件插入后的狀態的圖。圖3是沿圖1的B-B線的剖視圖。圖4是滑動弓丨導機構的分解放大圖。圖5是滑動弓丨導機構的放大圖。圖6是表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滑動機構的圖。圖7是表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滑動機構的圖。圖8是表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滑動機構的圖。圖9是以往的制動裝置的主要部分切開剖視圖。圖10是沿圖9的C-C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制動裝置I是鐵路車輛用的制動裝置,更詳細地,是把制動閘瓦(制動部件)2從一側推壓車輪的踏面S的踏面單側推壓式的單元形式的制動裝置。制動裝置I配置在車輪的斜上方,且在安裝部45 (參照圖2A)處經由螺栓等安裝在車輛上。如圖1所示,制動裝置I與作為制動對象的車輪的踏面S抵接,且包括給車輪施加制動力的制動閘瓦2、單元本體3以及可移動地支撐制動閘瓦2的吊架5作為主要構成元件,所述單元本體3包括使該制動閘瓦2相對于車輪在遠近方向上移動的進退單元4。制動閘瓦2在與踏面S相觸接的位置設有彎曲的板狀制動摩擦部件2a,并且被推壓抵接到車輪的踏面S以產生制動力。制動閘瓦2以連結銷32為轉動軸與吊架5連結。另夕卜,制動閘瓦2的轉動軸的稍微下方形成有傾斜度調整孔33。后面將對傾斜度調整孔33進行詳細說明。
單元本體3具有形成其外形的殼體6,且該殼體6的上部一體形成有向斜上方伸出的臂部7。吊架5的一端經由連結銷31可自由轉動地安裝在臂部7的前端處。因此,能夠使吊架5以該吊架5的一端為支點擺動。即,通過吊架5以連結銷31為支點轉動,與該吊架5的另一端連結的制動閘瓦2相對于單元本體3移動。另外,臂部7與吊架5的連結部組裝有未圖示的扭轉螺旋彈簧。此扭轉螺旋彈簧承擔著朝向遠離車輪的方向對制動閘瓦2施加作用力。如圖2A所示,單元本體3的殼體6的內部內置有產生用于使制動閘瓦2移動的驅動力的活塞單元8、把此驅動力傳遞給制動閘瓦2的進退單元4、以及在使進退單元4進退移動時所利用的一對固定棍24。此外,圖2A中僅圖不了一個固定棍24。單元本體3中,構成活塞單元8的活塞18響應于利用空氣壓的驅動力進退移動,從而經由后述的楔部件19使進退單元4進退移動。由此,安裝在進退單元4上的制動閘瓦2推壓抵接車輪的踏面S。這里,在本實施方式中,活塞單元8的活塞18的進退方向與進退單元4的進退移動方向正交。另外,在以下說 明中,稱進退單元4和制動閘瓦2的進退方向為制動方向,稱活塞18 (以及后述的楔部件19)的進退方向為驅動方向。稱為了制動車輪而行進的方向為一方,稱為了解除制動而退避的方向為他方。即,在圖1中,左側為制動方向一側,右側為制動方向另一側。同樣地,在圖2中,下方為驅動方向一側,上方為驅動方向另一側。另外,在與驅動方向和制動方向正交的方向中,稱圖1的上方向為上方,稱上方的相反方向為下方。殼體6包括具有沿制動方向中心軸的筒形狀的本體筒部11、以及一體設在此本體筒部11的側方的活塞氣缸部12。本體筒部11具有朝向制動方向一側的本體開口部13,活塞氣缸部12具有朝向驅動方向另一側的活塞開口部14。活塞單元8具有活塞蓋15、在活塞氣缸部12內沿驅動方向進退移動的活塞18、一體安裝在活塞18上的一對楔部件19、以及朝向驅動方向另一側對活塞18施加作用力的壓縮螺旋彈簧20,所述活塞蓋15覆蓋活塞氣缸部12的活塞開口部14且形成有用于向該活塞氣缸部12的內部導入壓縮空氣的供給口 16。楔部件19是從上方看呈楔形狀的板狀部件,且同形狀的楔部件19被安裝成在活塞18的驅動方向一側的面的上部和下部上下對稱。楔部件19具有沿驅動方向的引導面21和傾斜面22,該傾斜面22被形成為相對于驅動方向傾斜且離引導面21的距離從驅動方向一側朝向另一側逐漸增大。壓縮螺旋彈簧20的一端固定在后述的套筒保持部件25的側壁上,其另一端在活塞18的驅動方向一側的面上固定于一對楔部件19之間。S卩,活塞18被壓縮螺旋彈簧20向驅動方向另一側施加作用力。另外,殼體6的本體筒部11的下部配置有用于捕集塵埃等的過濾器52,與過濾器52連接的流通泵53沿上下方向配置。此流通泵53的下端形成有向下方開口的流通口 54,殼體6的內部空間經由此流通口 54與大氣連通。如圖2A、圖2B所示,固定輥24被固定在,當楔部件19沿驅動方向移動時引導面21與固定輥24的外周面接觸并使固定輥24轉動的位置。固定輥24是通過使外周面與接觸對象接觸來轉動的所謂輥從動件且可轉動地安裝在固定輥軸24a上,該固定輥軸24a安裝在殼體6的上部壁6a和下部壁6b上且沿上下方向延伸。進退單元4包括被構造成可沿制動方向移動的套筒保持部件25、安裝在套筒保持部件25的上下的移動輥26、被固定為可相對于套筒保持部件25擺動的套筒27、以及安裝在套筒27的制動方向一側的端部的推棒28。套筒保持部件25包括本體部29和沿該本體部29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移動輥軸30,且被構造成通過后述的滑動引導機構41可在制動方向上移動。套筒保持部件25的本體部29為大致長方體部件,且以貫通與制動方向對向的兩面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安裝球面滑動軸承35的安裝孔29a。另外,如圖3所示,本體部29的側面29b上形成有槽部43。移動輥26可自由轉動地固定在各自的移動輥軸30上。移動輥26是與固定輥24同樣的輥從動件,且設在當楔部件19沿驅動方向移動時,與傾斜面22接觸的位置。另外,球面滑動軸承35安裝在安裝孔29a中。套筒27呈圓筒形狀,且其外周面經由球面滑動軸承35安裝在套筒保持部件25上。由此,套筒27可相對于套筒保持 部件25能夠擺動且可繞該套筒27的中心軸轉動。另夕卜,套筒27的內周面上形成有進給螺紋(陰螺紋)。推棒28是伴隨著套筒27向制動方向一側的移動把安裝在推棒28的制動方向一側上的制動閘瓦2推壓抵接到踏面S的軸部件。推棒28的制動方向一側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彎曲部36。推棒28的制動方向另一側上形成有與套筒27的進給螺紋嚙合的進給螺紋(陽螺紋)。彎曲部36的前端經由連結銷37與制動閘瓦2的傾斜度調整孔33連結。另外,套筒保持部件25上安裝有用于在制動解除時保持制動間隙一定的適宜的間隙調整機構(未圖示)。間隙調整機構構造成通過根據制動閘瓦2和進退單元4的位置使套筒27轉動,來利用前述進給螺紋向制動方向一側送進推棒28。另外,殼體蓋17安裝在殼體6的本體開口部13上,該殼體蓋17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推棒28貫通的孔。多個壓縮螺旋彈簧38經由設在殼體蓋17和套筒保持部件25雙方上的多個柱狀件,位于該殼體蓋17與套筒保持部件25之間。由此,套筒保持部件25被向制動方向另一側施力。接著,說明滑動引導機構41。滑動引導機構41是在制動方向上引導構成進退單元4的套筒保持部件25的機構。滑動引導機構41設在殼體6的側壁6c上并且由與楔部件19相反側的側壁6c上的凸條部42和形成在套筒保持部件25的本體部29的側面29b上的槽部43構成。如圖4所示,凸條部42是沿制動方向延伸且從制動方向看剖面形狀呈T字形狀的軌道狀部位,并經由托架44安裝在殼體6的側壁6c上。詳細地,托架44利用螺栓和螺母安裝在殼體6的側壁6c上,凸條部42利用螺柱安裝在該托架44上。凸條部42包括從殼體6的側壁6c突出且沿制動方向延伸的凸條本體部42a和從凸條本體部42a的前端部向上下方向突出的伸出部42b。槽部43是沿制動方向延伸且與凸條部42組合的長槽狀部位,且設有用于保持凸條部42的伸出部42b的一對伸出部槽43a。S卩,槽部43從制動方向看的剖面形狀與凸條部42大致一致。另外,如圖5所示,凸條部42與槽部43之間設有預定的間隙。由此,套筒保持部件25 (進退單元4)可相對于殼體6稍微傾斜。這里,對用于調整制動閘瓦2的傾斜度的機構進行說明。制動閘瓦2的傾斜度調整孔33形成為長孔狀,以能夠容許制動閘瓦2以一定角度傾斜。在制動閘瓦2于制動緩解時等傾斜的情況下,連結銷37抵接傾斜度調整孔33的內壁,從而能夠限制該制動閘瓦2的傾斜度。接著,說明制動裝置I的動作。這里,制動閘瓦2最大程度地位于制動方向另一側即退避位置,活塞18最大程度地位于驅動方向另一側。如圖2A所楔部件19處于其前端側略微插入固定棍24與移動輥26之間的狀態。即,移動輥26處于最接近固定輥24的狀態。當要利用制動閘瓦2給車輪施加制動力時,使壓縮空氣從活塞單元8的供給口 16導入。由此,抵抗壓縮螺旋彈簧20的作用力,活塞18被沿驅動方向驅動。伴隨于此,安裝在活塞18上的楔部件19沿驅動方向移動。如圖2B所示,楔部件19進入固定輥24與移動輥26之間。伴隨于此,移動輥26在與楔部件19的傾斜面22相正交的方向上受到推壓力,換句話說,受到具有沿制動方向一側的分力的推壓力。由于移動輥26受推壓,安裝了移動輥26的套筒保持部件25抵抗壓縮螺旋彈簧38的作用力而進行移動。此時,套筒保持部件25的移動方向由滑動引導機構41限制為制動方向。通過套筒保持部件25向制動方向一側移動且經由套筒27和推棒28,制動閘瓦2向制動方向一側移動并推壓抵接到車輪的踏 面S以施加制動力。此時,伴隨著吊架5以作為支點的連結銷31為中心轉動,制動閘瓦2 —邊以連結銷31為中心擺動,一邊向制動方向一側移動。此時,與制動閘瓦2連結的推棒28的制動方向一側前端也描繪出同樣的軌跡。S卩,推棒28的進退移動伴隨推棒28的前端部的擺動,但由于在推棒28的端側進行螺紋接合的套筒27通過球面滑動軸承35可擺動,所以此擺動的動作被吸收。另外,如圖5所示,由于凸條部42與槽部43之間設有間隙,所以即便在經由套筒27與套筒保持部件25連接的推棒28的前端擺動的情況下,也能夠吸收此擺動。在解除被施加給車輪的制動力時,使壓縮空氣從活塞單元8的供給口 16流出。于是,在空氣壓力作用下收縮的壓縮螺旋彈簧20伸展,活塞18向驅動方向另一側移動并返回原始位置。結果,套筒保持部件25 (進退單元4)不再受到來自活塞18和楔部件19的朝向制動方向一側的力。因此,設在殼體6的本體筒部11內的壓縮螺旋彈簧38伸展,制動閘瓦2向制動方向另一側移動并返回原始位置。此時,套筒保持部件25的移動方向由滑動引導機構41限制為制動方向。如上所述,依據本實施方式,構成進退單元4的套筒保持部件25和殼體6的側壁6c上一體設有凸條部42和槽部43。因此,能夠使滑動引導機構41小型化,進而能夠實現制動裝置I整體的小型化。構成滑動引導機構41的凸條部42和槽部43分別設有相互嵌合的伸出部42b和伸出部槽43a。因此,能夠更可靠地限制進退單元4朝向驅動方向另一側的移動。
接著,說明滑動引導機構的其它實施方式。如圖6所示,依據另一實施方式的制動裝置的滑動引導機構41B由燕尾形狀的凸條部42B和燕尾槽形的槽部43B構成。若采用此形狀,則能夠利用更小的空間實現滑動引導機構。另外,如圖7所示,也可以使球狀件或輥狀件46可轉動地保持在伸出部槽43a的面上,且利用此球狀件或輥狀件46和伸出部槽43a形成的空間大致與凸條部42B的剖面一致。如圖8所示,依據再另一實施方式的制動裝置的滑動引導機構41C由剖面大致圓形的凸條部42C和與其對應的剖面大致圓形的槽部43C構成。若采用此形狀,則能夠更容易地形成滑動引導機構。此外,本發明的技術范圍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范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在以上說明的各實施方式中,被構造成槽部43形成在套筒保持部件25且凸條部42設在殼體6,但也可以把凸條部形成在套筒保持部件25 —側,而把槽部設在殼體6。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凸條部42經由托架44安裝在殼體6,但不限于此,凸條部42可以直接安裝在殼體6,也可以直接在殼體6上形成凸條部。本發明不由前述說明限定,而僅由所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來限制。本申請要求享有2011年10月19日在日本提交的、申請號為特愿2011-229524號的申請的優先權,這里引入該申請的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制動裝置,其包括 制動部件,朝向制動對象進入并接觸以制動所述制動對象; 進退部件,使所述制動部件沿面向所述制動對象的制動方向進退; 支持部,能夠沿所述制動方向進退地支持所述進退部件;以及 楔部件,被設置成能夠在與所述制動方向相正交的驅動方向上進退,且通過使所述楔部件進入朝向所述進退部件的驅動方向一側來使所述進退部件進入制動方向制動側, 所述支持部相對所述進退部件而設在與所述楔部件相反的一側,且能夠在所述驅動方向一側支持所述進退部件, 所述支持部和所述進退部件中的一個上設有朝向另一個突出并沿所述制動方向延伸設置的凸條部, 所述支持部和所述進退部件中的另一個上設有限制所述凸條部朝向所述驅動方向另一側移動并限制所述凸條部朝向與所述驅動方向和所述制動方向相正交的寬度方向兩側移動的槽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動裝置,所述凸條部具有前端部相對于基端部沿所述寬度方向伸出的伸出部,所述槽部的里側對應于所述凸條部具有變寬的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動裝置,所述凸條部在剖面看呈T字形狀,所述槽部對應于所述凸條部在剖面看呈T字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動裝置,所述槽部在剖面看呈燕尾槽形,所述凸條部呈對應于所述槽部的燕尾形狀。
全文摘要
本制動裝置包括制動部件、進退部件、支持部和楔部件。所述支持部相對所述進退部件而設在與所述楔部件相反的一側,且可在驅動方向一側支持所述進退部件。所述支持部和所述進退部件中的一個上設有沿所述制動方向延伸的凸條部。所述支持部和所述進退部件中的另一個上設有限制所述凸條部朝向所述驅動方向另一側移動并限制所述凸條部朝向與所述驅動方向和所述制動方向相正交的寬度方向兩側移動的槽部。
文檔編號F16D65/14GK103062249SQ20121048745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9日
發明者古谷英樹 申請人: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