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壓彈簧片及其組合結構與風扇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預壓彈簧片及其組合結構與風扇,其中預壓彈簧片組,提供一預壓力給一軸承,其包括一第一本體對接一第二本體。該第一本體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至少一第一卡槽及至少一第一凸出部。該第二本體具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至少一第二卡槽及至少一第二凸出部。其中該第一卡合部迫緊卡合該第二卡槽,該第二卡合部迫緊卡合該第一卡槽,該第一凸出部對應接觸該第二凸出部,令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組合為一體。
【專利說明】預壓彈簧片及其組合結構與風扇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預壓彈簧片,尤指一種預壓彈簧片組的組合結構,及具有該預壓彈簧片組的風扇。
【背景技術】
[0002]公知的預壓彈簧片組,由兩片預壓彈簧片對迭后被軸桿貫穿穿套在軸桿上,并抵接在一軸承及一扣環之間,以提供一預壓力給該軸承,防止軸承震動及降低噪音。
[0003]但是前述的公知預壓彈簧片組的兩個彈簧片并沒有結合成一體,當軸桿貫穿兩個預壓彈簧片時,各預壓彈簧片會產生不一致的徑向旋轉或及/或軸向震動,造成其各在原本位置上歪斜,同時該預壓彈簧片沒有在軸向抵接該軸承,彈簧力沒有平均作用在軸承上,使得軸承所受的預壓力沒有和軸向平行,軸承將產生震動及噪音。
[0004]再者會干涉到該扣環與該軸桿的裝配,使得該扣環無法確實扣設該軸桿,造成轉子松脫。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一目的,提供一種設有至少一卡合部及至少一卡接槽及至少一凸出部的預壓彈簧片。
[0006]本發明的一目的,提供一種增加預壓彈簧片的對接面積,且維持各彈簧片的延伸元件互相對應,以令預壓力沿軸向均勻分布的預壓彈簧片組的組合結構。
[0007]本發明的一目的,提供一種組合為一體,減少裝配后歪斜置放的預壓彈簧片組的組合結構。
[0008]本發明的一目的,提供一種不易掉入軸桿的扣環槽的預壓彈簧片組的組合結構。
[0009]本發明的一目的,提供一種在軸桿與彈簧片組裝配后可被檢查出位置是否置放正確的預壓彈簧片組的組合結構。
[0010]為達上述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一種預壓彈簧片,包括:一本體,具有一內側面及一外側面,該內側面界定一通孔,一第一接觸面界定在該外側面與該內側面之間,至少一卡合部凸出該第一接觸面,至少一卡接槽設在沒有該卡合部的位置上;多個延伸元件,形成在該內側面朝該通孔中心延伸;至少一凸出部,形成在該本體的內側面,朝該本體中心突
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觸面。
[0011]本發明另外提供一種預壓彈簧片組的組合結構,包括:一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內側及一第一外側面,該第一內側面界定一第一通孔,一第一接觸面界定在該第一外側面與第一內側面之間,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凸出該第一接觸面,至少一第一卡接槽設在沒有該第一卡合部的位置上;多個第一延伸元件,形成在該第一內側面朝該第一通孔中心延伸;至少一第一凸出部,形成在該第一本體的第一內側面,朝該第一本體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觸面;一第二本體,具有一第二內側面及一第二外側面,該第二內側面界定一第二通孔,,一第三接觸面界定在該第二外側面與第二內側面之間,且對應接觸該第一接觸面,至少一第二卡合部凸出該第三接觸面,并扣接該第一卡接槽,至少一第二卡接槽設在沒有該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上,且被該第一卡合部扣接;多個第二延伸元件,形成在該第二內側面朝該第二本體中心延伸;至少一第二凸出部,形成在該第二本體的第二內側面,朝該第二本體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四接觸面對應接觸該第二接觸面,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組合為一體。
[0012]本發明另外提供一種風扇,包括:一底座,設置一扇框的中央位置,具有一軸筒從該底座軸向凸伸,至少一軸承設在該軸筒內,該軸承具有一軸孔;一定子組,套設在該軸筒外側;一轉子,對應該定子組,該轉子具有一軸桿貫穿該軸承的軸孔,且具有一扣環槽供一扣接元件扣設;一預壓彈簧片組合結構,套接該軸桿,并設在軸承與該扣接元件之間,其包括:一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內側面及一第一外側面,該第一內側面界定一第一通孔,一第一接觸面界定在該第一外側面與第一內側面之間,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凸出該第一接觸面,至少一第一卡 接槽設在沒有該第一卡合部的位置上;多個第一延伸元件,形成在該第一內側面朝該第一通孔中心延伸;至少一第一凸出部,形成在該第一本體的第一內側面,朝該第一本體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觸面;一第二本體,具有一第二內側面及一第二外側面,該第二內側面界定一第二通孔,一第三接觸面界定在該第二外側面與第二內側面之間,且對應接觸該第一接觸面,至少一第二卡合部凸出該第三接觸面,并對應扣接該第一^接槽,至少一第二卡接槽設在沒有該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上,且被該第一卡合部對應扣接;多個第二延伸元件,形成在該第二內側面朝該第二本體中心延伸;至少一第二凸出部,形成在該第二本體的第二內側面,朝該第二本體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四接觸面對應接觸該第二接觸面,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組合為一體;其中該軸桿貫穿該第一通孔及該第二通孔,以令該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套設在軸桿上,且該多個第一延伸元件頂抵接觸該軸承,該多個第二延伸元件頂抵接觸該扣接元件。
[0013]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的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A為本發明預壓彈簧片的俯視示意圖;
[0015]圖1B為本發明預壓彈簧片的剖視示意圖;
[0016]圖2A為本發明預壓彈簧片組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0017]圖2B為本發明預壓彈簧片組的剖視分解示意圖;
[0018]圖2C為本發明預壓彈簧片組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0019]圖2D為本發明預壓彈簧片組的剖視組合示意圖;
[0020]圖3A為本發明具有預壓彈簧片組的風扇分解示意圖;
[0021]圖3B為本發明具有預壓彈簧片組的風扇組合示意圖;
[0022]圖3C為圖3B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3]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24]11 本體
[0025]111 通孔
[0026]112內側面
[0027]113外側面[0028]114第一接觸面
[0029]115卡合部
[0030]116卡接槽
[0031]12延伸元件
[0032]121 根部 [0033]122 端部
[0034]1221 端面
[0035]Θ 夾角
[0036]13凸出部
[0037]131第二接觸面
[0038]SA預壓彈簧片組
[0039]20第一預壓彈簧片
[0040]21第一本體
[0041]211 第一通孔
[0042]212第一內側面
[0043]213第一外側面
[0044]214第一接觸面
[0045]215 第一^^合部
[0046]216 第--^接槽
[0047]22第一延伸元件
[0048]221 第一根部
[0049]222 第一端部
[0050]2221 第一端面
[0051]23第一凸出部
[0052]231第二接觸面
[0053]Θ I第一夾角
[0054]30第二預壓彈簧片
[0055]31第二本體
[0056]311 第二通孔
[0057]312第二內側面
[0058]313第二外側面
[0059]314第三接觸面
[0060]331第四接觸面
[0061]315第二卡合部
[0062]316第二卡接槽
[0063]32第二延伸元件
[0064]321 第二根部
[0065]322 第二端部
[0066]3221 第二端面[0067]θ 2第二夾角
[0068]33第二凸出部
[0069]331第四接觸面
[0070]38緩沖空間
[0071]40 風扇
[0072]41 底座
[0073]411 軸筒
[0074]42定子組
[0075]43 轉子
[0076]431 軸桿
[0077]4311 扣環槽
[0078]45a、45b 軸承
[0079]451a、451b 軸孔
[0080]4511b 內環部
[0081]4512b 外環部
[0082]46扣接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83]請參閱圖1A及圖1B,為一預壓彈簧片10的示意圖,如圖所示包括一本體11、多個延伸元件12及至少一凸出部13。
[0084]該本體11具有具有一內側面112界定一通孔111貫穿本體11,使本體11成型為一環狀體,及一外側面113界定在該本體11的外周側,一第一接觸面114界定在該外側面113與該內側面112之間。
[0085]至少一^^合部115及至少一^^接槽116分布在該外側面113或鄰近該外側面113處,其中該卡合部115凸出該第一接觸面114,該卡接槽116設在沒有該卡合部115的位置且往本體11凹設,在本較佳實施圖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各有兩個卡合部115與卡接槽116,且該卡合部115與卡接槽116交錯的分布在該外側面113。另外也可以兩個卡合部115間隔相鄰設置,兩個卡接槽116間隔相鄰設置。前述卡合部115與卡接槽116的數量可以隨著本體11的直徑大小去增加。
[0086]該多個延伸元件12,形成在該內側面112朝該通孔111中心延伸,且所述延伸元件12沿內側面112放射狀的間隔設置,每一延伸元件12具有一根部121形成在該內側面112,及一端部122形成在該延伸端,該端部122具有一端面1221,該根部121朝相反該第一接觸面114的方向彎折,且一夾角Θ被界定在該本體11與該延伸元件12之間,該夾角Θ大于90度。
[0087]該凸出部13,形成在該本體11的內側面,朝該本體11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觸面131,該凸出部13的長度短于該延伸元件12的長度,在本較佳實施圖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每兩個延伸元件12設置一個凸出部13。另外也可以在每兩相鄰延伸元件12之間設置一個凸出部13。
[0088]再者,在本較佳實施例的圖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該卡合部115及卡接槽116從外側面113對應該內側面112的凸出部13。另外,在該外側面113的卡合部115及卡接槽116亦可不對應設在該內側面112的凸出部13 。
[0089]請參閱圖2A至圖2C,表示預壓彈簧片組的組合結構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的預壓彈簧片組SA的兩片預壓彈簧片的結構跟上述的預壓彈簧片的結構相同,為了清楚表示兩個預壓彈簧片的組合關系,因此其中一預壓彈簧片稱為第一預壓彈簧片20,另一預壓彈簧片稱為第二預壓彈簧片30。
[0090]如圖2A及圖2B所示該第一預壓彈簧片20包括一第一本體21、多個第一延伸元件22及至少一第一凸出部23。
[0091]該第一本體21具有一第一內側面212界定一第一通孔211貫穿第一本體21,使該第一本體21形成一環狀體,及一第一外側面213界定在該第一本體21的外周側,一第一接觸面214界定在該第一外側面213與該第一內側面212之間。
[0092]至少一第一^^合部215及至少一第一^^接槽216分布在該第一外側面213或鄰近該外側面213處,其中該第一卡合部215凸出該第一接觸面214,該第一卡接槽216設在沒有該第一卡合部215的位置且往第一本體21凹設,在本較佳實施圖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各有兩個第一卡合部215與第一卡接槽216,且該第一卡合部215與第一卡接槽216交錯的分布在該第一外側面213。另外也可以兩個第一卡合部215間隔相鄰設置,兩個第一卡接槽216間隔相鄰設置。前述第一卡合部215與第一卡接槽216的數量隨著第一本體21的直徑大小去增加。
[0093]該多個第一延伸元件22,形成在該第一內側面212朝該第一通孔211中心延伸,且所述第一延伸元件22沿該第一內側面212放射狀的間隔設置,每一第一延伸元件22具有一第一根部221形成在該第一內側面212,及一第一端部222形成在該延伸端,該第一端部222具有一第一端面2221,該第一根部221朝相反該第一接觸面214的方向彎折,且一第一夾角Θ I被界定在該第一本體21與該第一延伸兀件22之間,該第一夾角Θ I大于90度。
[0094]該第一凸出部23,形成在該第一本體21的第一內側面212,朝該第一本體21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觸面231,該第一凸出部23的長度短于該第一延伸元件22的長度,在本較佳實施圖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每兩個第一延伸元件22就設置一個第一凸出部
23。另外也可以每兩相鄰第一延伸元件22之間設置一個第一凸出部23。
[0095]再者,在本較佳實施例的圖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該第一^^合部215及該第一卡接槽216從該第一外側面213對應該第一內側面212的第一凸出部23。另外,形成在該第一外側面213的第一卡合部215及第一卡接槽216亦可不對應設在該第一內側面212的第一凸出部23。
[0096]該第二預壓彈簧片30包括一第二本體31、多個第二延伸元件32及至少一第二凸出部33。
[0097]該第二本體31具有一第二內側面312界定一第二通孔311貫穿第二本體31,使該第二本體31形成一個環狀體,及一第二外側面313界定在該第二本體31的外周側,一第三接觸面314界定在該第二外側面313與該第二內側面312之間。
[0098]至少一第二卡合部315及至少一第二卡接槽316分布在該第二外側面313或鄰近該外側面313處,其中該第二卡合部315凸出該第三接觸面314,該第二卡接槽316設在沒有該第二卡合部315的位置上且往第二本體31凹設,在本較佳實施圖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各有兩個第二卡合部315與第二卡接槽316,且該第二卡合部315與第二卡接槽316交錯的分布在該第二外側面313。另外也可以兩個第二卡合部315間隔相鄰設置,另外兩個第二卡接槽316間隔相鄰設置。前述第二卡合部315與第二卡接槽316的數量隨著第二本體31的直徑大小去增加。
[0099]該多個第二延伸元件32,形成在該第二內側面312朝該第二通孔311中心延伸,且所述第二延伸元件32沿該第二內側面312放射狀的間隔設置,每一第二延伸元件32具有一第二根部321形成在該第二內側面312,及一第二端部322形成在該延伸端,該第二端部322具有一第二端面3221,該第二根部321朝相反該第二接觸面314的方向彎折,且一第二夾角Θ 2被界定在該第二本體31與該第二延伸元件22之間,該第二夾角Θ 2大于90度。
[0100]該第二凸出部33,形成在該第二本體31的第二內側面312,朝該第二本體31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四接觸面331,該第二凸出部33的長度短于該第二延伸元件32的長度,在本較佳實施圖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每兩個第二延伸元件32就設置一個第二凸出部33。另外也可以每兩相鄰第二延伸元件32之間設置一個第二凸出部33。
[0101]再者,在本較佳實施例的圖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該第二卡合部315及該第二卡接槽316從該第二外側面313對應該第二內側面312的第二凸出部33。另外形成在該第二外側面313的第二卡合部315及第二卡接槽316亦可不對應設在該第二內側面312的第二凸出部33。
[0102]前述第一預壓彈簧片20與該第二預壓彈簧片30對迭組合成一體的說明如下。
[0103]復參圖2A及圖2B所示,令該第一預壓彈簧片20對應該第二預壓彈簧片30,其中該第一本體21的第一接觸面214對應該第二本體31的第三接觸面314,該第一本體21的第一卡合部215對應該第二本體31的第二卡接槽316,該第一本體21的第一卡接槽216對應該第二本體31的第二卡合部315,該第一本體21的第一凸出部23對應該第二本體31的第二凸出部33,該第一本體21的第一通孔211對應該第二本體31的第二通孔311,且該第一本體21的每一第一延伸元件22分別對應該第二本體31的每一第二延伸元件32,一緩沖空間38界定在該多個第一延伸元件22與該多個第二延伸元件32之間,該第一延伸元件22及第二延伸元件32在承受力量后可以往該緩沖空間38壓縮位移然后再復位。
[0104]續參圖2C及圖2D所示,令該第一^^合部215迫近卡合該第二卡接槽316,該第二卡合部315迫緊卡合該第一卡接槽216,該第一接觸面214對應接觸該第二接觸面314,該第一凸出部23的第一接觸面231對應接觸該第二凸出部33的第二接觸面331,進而該第一預壓彈簧片20的第一本體21及該第二預壓彈簧片30的第二本體31對接組合為一體。
[0105]上述的結構具有優點如下:
[0106]第一本體21及第二本體22除了有第一接觸面214與第三接觸面314對應接觸外,更增加了至少一第二接觸面231對應接觸至少一第四接觸面331,使該第一本體21與該第二本體22的對接面積增加,藉由該第一^^合部215及該第二卡合部315對接該第一^^接槽216及該第二卡接槽316,以令每一第一延伸兀件22對應每一第二延伸兀件32,則該第一預壓彈簧片20與該第二預壓彈簧片30的預壓力沿預壓彈簧片組SA的軸向均勻分布。
[0107]使用說明
[0108]以下說明前述的預壓彈簧片組SA在一風扇40內的應用。
[0109]請參閱圖3A至圖3C,為一風扇40的分解、組合及局部放大的示意圖,如圖3A及圖3B所示,該風扇40包括:一底座41、一定子組42、一轉子43及如前述的預壓彈簧片組SA。
[0110]該底座41,設置在一扇框的中央位置,且具有一軸筒411從該底座41軸向凸伸,該軸筒411內設有至少一軸承,在本圖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有兩個軸承45a、45b分別設在靠近軸筒411的上端及靠近軸筒411的下端,所述軸承45a、45b分別具有一軸孔451a、451b,其中該兩個軸承45a、45b例如但不限于為滾珠軸承。
[0111]該定子組42,套設在該軸筒411外側,包括多個硅鋼片、絕緣架組、繞線組及電路板等。
[0112]該轉子43,對應該定子組42,且具有一軸桿431貫穿所述軸承45a、45b的軸孔45la、451b,該軸桿431貫穿軸承45a、45b的一端設有一扣環槽4311。
[0113]一并參閱圖2A至圖2D所示,前述軸桿431延伸貫穿該預壓彈簧片組SA的第一本體21的第一通孔211及第二本體31的第二通孔311后,被一扣接元件46對應扣接該扣環槽4311,該扣接元件46例如但不限于為扣環。
[0114]前述的預壓彈簧片組SA的第一本體21及第二本體32進而套設在該軸桿431上,并設于該軸承451b及扣接元件46之間,其中該多個第一延伸元件22頂抵接觸該軸承451b,該多個第二延伸元件32頂抵接觸該扣接元件46。
[0115]一并參閱圖2A至圖2D及圖3C所示,前述軸承451b具有一內環部4511b及一外環部4512b,該第一延伸元件22的第一端部222頂抵接觸該內環部4511b,該第二延伸元件32的第二端部322頂抵接觸該扣接元件46,借此提供一軸向的預壓力給該軸承451b,
[0116]以防止軸承451b震動及降低噪音。
[0117]其中該多個第一延伸元件22及該多個第二延伸元件32承受軸承451b的軸向震動力后,往該緩沖空間38壓縮位移,然后藉由其本身的彈性力復位。
[0118]綜上所述本發明應用在風扇上具有以下優點:
[0119]1.預壓彈簧片組的對接面積增加,且該第一延伸元件對應該第二延伸元件,確保預壓力沿軸向均勻分布,軸承受力均勻。
[0120]2.預壓彈簧片組組合為一體,減少與軸桿裝配后歪斜置放的問題且不易掉入軸桿的扣環槽。
[0121]3.因為預壓彈簧片組組合為一體,因此在軸桿與預壓彈簧片組裝配后,容易被檢查出預壓彈簧片組是否置放正確。
[0122]雖然本發明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后附的中請專利權利要求范圍所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預壓彈簧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體,包含一內側面及一外側面,該內側面界定一通孔,,一第一接觸面界定在該外側面與該內側面之間,至少一卡合部凸出該第一接觸面,至少一卡接槽設在沒有該卡合部的位置; 多個延伸元件,形成在該內側面朝該通孔中心延伸; 至少一凸出部,形成在該本體的內側面,朝該本體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觸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壓彈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形成在該外側面或鄰近該外側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預壓彈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對應或不對應該凸出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壓彈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形成在該外側面往本體凹設。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預壓彈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對應或不對應該凸出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壓彈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長度短于該延伸元件的長度。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壓彈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延伸元件具有一根部形成在該內側面,及一端部形成在 該延伸端,該端部具有一端面。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預壓彈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元件的根部朝相反該第一接觸面的方向彎折,且一夾角被界定在該本體與該延伸元件之間。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預壓彈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夾角大于90度。
10.一種預壓彈簧片組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內側面及一第一外側面,該第一內側面界定一第一通孔,一第一接觸面界定在該第一外側面與第一內側面之間,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凸出該第一接觸面,至少一第一卡接槽設在沒有該第一卡合部的位置; 多個第一延伸兀件,形成在該第一內側面朝該第一通孔中心延伸; 至少一第一凸出部,形成在該第一本體的第一內側面,朝該第一本體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觸面; 一第二本體,具有一第二內側面及一第二外側面,該第二內側面界定一第二通孔,一第三接觸面界定在該第二外側面與第二內側面之間,且對應接觸該第一接觸面,至少一第二卡合部凸出該第三接觸面,并迫緊卡合該第一卡接槽,至少一第二卡接槽設在沒有該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且被該第一卡合部對應迫緊卡合; 多個第二延伸元件,形成在該第二內側面朝該第二本體中心延伸,且每一第二延伸元件分別對應每一第一延伸元件;及 至少一第二凸出部,形成在該第二本體的第二內側面,朝該第二本體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四接觸面對應接觸該第二接觸面,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組合為一體。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預壓彈簧片組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形成在該第一外側面或鄰近該第一外側面;及該第二卡合部形成在該第二外側面或鄰近該第二外側面。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預壓彈簧片組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及該第二卡合部分別對應或不對應該第一凸出部及該第二凸出部。
13.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預壓彈簧片組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形成在該第一外側面往第一本體凹設;及該第二卡接槽形成在該第二外側面往第二本體凹設。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預壓彈簧片組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及第二卡接槽分別對應或不對應該第一凸出部及第二凸出部;且該第一凸出部的長度短于該第一延伸元件的長度,及第二凸出部的長度短于該第二延伸元件的長度。
15.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預壓彈簧片組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一延伸兀件具有一第一根部形成在該第一內側面,及一第一端部形成在該延伸端,該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端面;及每一第二延伸元件具有一第二根部形成在該第二內側面,及一第二端部形成在該延伸端,該第二端部具有一第二端面。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預壓彈簧片組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元件的第一根部朝相反該第一接觸面的方向彎折,且一第一夾角被界定在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一延伸元件之間;該第二延伸元件的第二根部朝相反該第三接觸面的方向彎折,且一第二夾角被界定在該第二本體與該第二延伸元件之間;一緩沖空間界定在該多個第一延伸元件與該多個第二延伸元件之間。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角及第二夾角大于90度。
18.一種風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具有一軸筒從該底座軸向凸伸,至少一軸承設在該軸筒內,該軸承具有一軸孔; 一定子組,套設在該軸筒外側; 一轉子,對應該定子組,該 轉子具有一軸桿貫穿該軸承的軸孔,且具有一扣環槽供一扣接元件扣設; 一預壓彈簧片組,套接該軸桿,并設在軸承與該扣接元件之間,其包括: 一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內側面及一第一外側面,該第一內側面界定一第一通孔,一第一接觸面界定在該第一外側面與第一內側面之間,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凸出該第一接觸面,至少一第一卡接槽設在沒有該第一卡合部的位置; 多個第一延伸兀件,形成在該第一內側面朝該第一通孔中心延伸; 至少一第一凸出部,形成在該第一本體的第一內側面,朝該第一本體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觸面; 一第二本體,具有一第二內側面及一第二外側面,該第二內側面界定一第二通孔,一第三接觸面界定在該第二外側面與第二內側面之間,且對應接觸該第一接觸面,至少一第二卡合部凸出該第三接觸面,并對應迫緊卡合該第一卡接槽,至少一第二卡接槽設在沒有該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且被該第一卡合部對應迫緊卡合; 多個第二延伸元件,形成在該第二內側面朝該第二本體中心延伸,且該每一第二延伸元件分別對應該每一第一延伸元件;及 至少一第二凸出部,形成在該第二本體的第二內側面,朝該第二本體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四接觸面對應接觸該第二接觸面,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組合為一體; 其中該軸桿貫穿該第一通孔及該第二通孔,以令該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套設在軸桿上,且該多個第一延伸元件頂抵接觸該軸承,該多個第二延伸元件頂抵接觸該扣接元件。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一延伸元件具有一第一根部形成在該第一內側面,及一第一端部形成在該延伸端,該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端面;及每一第二延伸元件具有一第二根部形成在該第二內側面,及一第二端部形成在該延伸端,該第二端部具有一第二端面。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具有一內環部及一外環部,該第一延伸元件的第一端部頂抵接觸該內環部,該第二延伸元件的第二端部頂抵接觸該扣接元件,一緩沖空間界定在該多個 第一延伸元件與該多個第二延伸元件之間。
【文檔編號】F16F1/00GK103542027SQ201210241185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2日
【發明者】李應良, 艾奇 申請人:深圳興奇宏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