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適用于三輪車的新型離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離合器,具體涉及ー種適用于三輪車的新型離合器。
背景技術:
三輪車離合器是設在三輪車發動機和后傳動系統之間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就是用來傳遞或切斷發動機的動力。由于三輪車的使用環境多為惡劣環境,尤其以超載、泥濘道路工作為主,多數情況下在低速、大扭矩、劇烈震動下振動運作,因此對離合器的可靠性、耐磨性、耐久性和操作舒適性都有很高的要求。現有三輪車使用的離合器采用多種形式,使用最多的是采用多片摩擦片組成的油浴式離合器,但是由于此離合器結構不夠合理,承載能力有限,實際使用每套離合器的壽命 大約5000Km,這和發動機的壽命相比相差很遠。據統計,每臺三輪車發動機的使用周期中都需要更換4 5套離合器,經濟性和實用性很差。目前使用的三輪車離合器大多數是在兩輪車離合器的基礎之上簡單增加了摩擦副數量改造成的。雖然增加摩擦副的數量,使得増加了一定的傳遞扭矩能力,但是改造過后的離合器具有容易分離不清、容易發熱的缺陷。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發明g在提供ー種使用穩定、不易打滑、耐高溫、耐磨、操作簡便的適用于三輪車的新型離合器,解決了目前三輪車離合器易打滑、易磨損的缺陷。本發明的技術方案ー種適用于三輪車的新型離合器,包括主動盤組件及從動盤組件,其中,所述主動盤組件包括外罩,在該外罩上設置有從動輪;所述從動盤組件包括中心套,在該中心套上空套有與所述外罩的軸向內槽相滑配的數片主動摩擦片,在該中心套的外周上還滑配設置有數片從動鋼片,該從動鋼片與所述主動摩擦片依次疊加形成摩擦副;所述摩擦副兩端通過所述中心套與ー壓盤定位,并通過設置在所述中心套與壓盤之間的弾性件來限定該中心套與壓盤之間的相對位置。進ー步的,所述外罩沿軸向設有數個凸臺,所述從動輪通過該凸臺裝配在所述外罩上,在所述從動輪與凸臺之間均設置有緩沖體。所述凸臺為六個,在該凸臺的端部設置蓋板,該蓋板通過鉚釘將所述從動輪固定在所述外罩上。所述緩沖體為丁睛橡膠材質緩沖體,在其中的兩個緩沖體上分別設置有緩沖孔。
所述壓盤上具有數個柱體,該壓盤上的數個柱體穿過所述中心套,使得壓盤與中心套緊貼所述摩擦副的兩端,所述彈性件套設在該柱體上,并通過鎖緊裝置鎖定。所述柱體為六個。
所述主動摩擦片外徑為Φ 112. 5mm,內徑為Φ85. 5mm。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中心距離為Φ58mm,摩擦副的作用中心距離為Φ99πιπι。所述主動摩擦片為六片,所述從動鋼片為五片,其中,所述主動摩擦片分為兩片低摩擦系數摩擦片和四片高摩擦系數摩擦片,所述兩片低摩擦系數摩擦片位于所述摩擦副的兩端,其分別與所述壓盤及中心套相觸。所述中心套與所述從動鋼片、所述壓盤之間分別采用外花鍵與內花鍵間隙配合,所述外花鍵與內花鍵均為漸開線花鍵。 本發明主要是在不增加摩擦副數量的前提下,不降低作用半徑的基礎上增大單片摩擦面積、増大彈簧作用半徑以利于系統的穩定、將原有一級減震系統調整為兩級減震系統、將原有齒輪副的傳動比加大以增大傳遞扭矩、將摩擦片分為高低兩種摩擦系數搭配組裝以利于保護不耐磨的對偶件,通過上述方案的組合,使得本發明的使用性能、承載能力等綜合性能遠遠優于傳統的離合器。
圖I是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外罩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中壓盤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I中中心套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I中升板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I中主動摩擦片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I中從動鋼片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I中緩沖體一種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I中緩沖體另ー種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來進ー步詳細說明本發明。參見圖I至圖9,所述適用于三輪車的新型離合器包括主動盤組件100及從動盤組件200,其中,所述主動盤組件100包括外罩5,在該外罩5上設置有從動輪2 ;所述從動盤組件200包括中心套12,在該中心套12上空套有與所述外罩5的軸向內槽相滑配的數片主動摩擦片7,在該中心套12的外周上還滑配設置有數片從動鋼片6,該從動鋼片6與所述主動摩擦片7依次疊加形成摩擦副;所述摩擦副兩端通過所述中心套12與ー壓盤11定位,并通過設置在所述中心套12與壓盤11之間的彈性件8來限定該中心套12與壓盤11之間的相對位置。本發明中的主動盤組件100從發動機曲軸處通過主動輪獲得動力,具體是動カ從發動機曲軸通過主動齒輪傳輸カ矩至從動輪2,該從動輪2也即是與主動齒輪相嚙合的從動齒輪,其為粉末冶金材質。另外,將所述齒輪副參數進行設計改變,將原有的18齒數的主動齒輪、73齒數的從動齒輪,傳動比為4. 055,修改為18齒數的主動齒輪、75齒數的從動齒輪,傳動比變為4. 166,這樣傳動比增加了 O. 112。使得發動機曲軸輸出的扭矩傳遞到裝配在發動機主軸上的本離合器時增加了 11.2%,經過實踐證明,效果非常明顯,且可靠。如圖I和圖2,所述從動輪2通過機械固連在所述外罩5上,該外罩5的內徑上具有內花鍵,通過該內花鍵將所述外罩5定位在發動機主軸上。在所述外罩5上除了所述內徑軸外,還沿軸向設有六個凸臺13,在每個凸臺13上均設有螺孔14。所述從動輪2通過該凸臺13裝配在所述外罩5上,在所述從動輪2與凸臺13之間設置有丁睛橡膠材質緩沖體3。并在該凸臺13的端部設置蓋板1,該蓋板I可由低碳鋼材質制成,其通過鉚釘4將所述從動輪2固定在所述外罩5上。具體地,將所述緩沖體3裝配在所述外罩5的六個凸臺13上,所述從動輪2套裝在六個所述緩沖體3上,并通過蓋板I蓋在所述從動輪2端面上。在所述蓋板I對應所述外罩5上的六個凸臺13的位置上設置孔,所述鉚釘4穿入該蓋板I和外罩5的凸臺13上的螺釘14進行鉚接固定,優選采用液壓機鉚合。這里所述蓋板I的作用是將從動輪2固定定位,其上設置的孔可根據外罩5上的凸臺13數量而對應變化。而所 述緩沖體3的數量也是隨所述凸臺13的數量而對應變化。由于本例中所述凸臺13設定為六個,所以緩沖體3也為六個。參見圖8和圖9,所述緩沖體3為具有不同緩沖性能的兩組緩沖體3、3’,即四個正常狀態的緩沖體3和另外兩個經過額外加工的緩沖體3’,對于緩沖體3’進行額外加工主要是在原有基礎之上的每個緩沖體3上増加三個緩沖孔31形成新的緩沖體3’,用于降低弾性抗力。這樣,本離合器在工作時,當剛受到來自后傳動機構的沖擊時,由于帶有三緩沖孔31的兩個緩沖體3’的彈性抗力小,主要依靠另外四個正常狀態的緩沖體3起作用,起到了初始抗カ較小的作用。等緩沖體3因為沖擊カ產生一定位移后,帶有三個緩沖孔31的緩沖體3 ’的抗カ加大,再加上四個正常狀態的緩沖體3,使得總的彈性抗力加大,起到緩解沖擊的作用。這樣的效果,即是將傳統的一級減震調整為兩級減震,使本離合器分離、結合平穩,行駛過程中遇到突然阻力,本離合器對沖擊力的釋放較之傳統狀態更加柔和、平穩。參見圖I、圖3至圖7,所述從動盤組件200包括帶有內花鍵的中心套12、壓盤11、升板9、碳素鋼材質的弾性件8比如彈簧,主動摩擦片7、低碳鋼材質的從動鋼片6,所述中心套12上空套與所述外罩5的軸向內槽相滑配的數片主動摩擦片7,在該中心套12的外周上滑配設置數片從動鋼片6,該從動鋼片6與所述主動摩擦片7依次疊加形成摩擦副;所述摩擦副兩端通過所述中心套12與ー壓盤11定位,并通過設置在所述中心套12與壓盤11之間的彈性件8來限定該中心套12與壓盤11之間的相對位置。具體地,在所述壓盤11上具有數個柱體15如本例中的六個柱體15,該壓盤11上的柱體15穿過所述中心套12,使得壓盤11與中心套12緊貼于所述摩擦副的兩端,所述彈性件8套設在該柱體15上,并通過鎖緊裝置鎖定。本例中所述的鎖緊裝置通過在所述柱體15的端部套裝升板9,該升板9可為分體式,為了安裝的便捷,本例將其設計成整體式,如圖5所示,該升板9上具有六個與所述壓盤11上柱體15相對應的孔,最后使用多個螺栓分別用氣動工具擰入所述壓盤11端部,壓緊所述彈性件8和所述升板9。對于所述摩擦副,參見圖I、圖6和圖7,所述摩擦副由主動摩擦片7和從動鋼片6依次疊加形成的。其中,所述主動摩擦片7為六片,所述從動鋼片6為五片,該主動摩擦片7空套在所述中心套12上,主動摩擦片7外齒同所述外罩5的軸向內槽相滑配;所述從動鋼片6的內齒與所述中心套12的外槽相滑配。由于在摩擦副中的主動摩擦片7中,除了與從動鋼片6對偶外,兩端的兩片對偶件分別是中心套12和壓盤11的端面。因所述中心套12和壓盤11 一般為鋁合金壓鑄件,加工后的端面去除表面硬皮后,硬度只有HRB40以內,耐磨性很差。在離合器頻繁的分離、結合過程中,主動摩擦片7不停的在磨損這兩個端面,使得中心套12和壓盤11的端面過早的磨損,使得離合器裝配尺寸鏈改變,所述彈性件8壓縮長度不夠,進而導致離合器易打滑燒損。在保證離合器具有足夠的傳遞扭矩前提下,本發明在摩擦副兩端面的兩主動摩擦片7采用低摩擦系數摩擦片,這樣對對偶件中心套12、壓盤11的損傷降低到最小,從而使得本離合器的使用壽命更長。為了補償因兩片低摩擦系數摩擦片帶來的扭矩損失,本發明把摩擦副中間四片主動摩擦片7的摩擦系數提高,因中間主動摩擦片7的對偶件為從動鋼片6,硬度可達HRB90以上,耐磨性能遠遠由于中心套12和壓盤11,不會因主動摩擦片12的摩擦系數提高而過早磨損失效。因此,本發明的方案是,位于摩擦副兩端的主動摩擦片7采用低摩擦系數摩擦片,中間的主動摩擦片7采用高摩擦系數摩擦片。在實際運用裝配中,為了區分低摩擦系數摩擦片和高摩擦系數摩擦片,避免發生裝配混淆,可以采用在不同摩擦系數的主動摩擦片7上涂以不同顔色來區別,或者將不同摩擦系數的摩擦材料做成不同的顔色來區別。對于所述主動摩擦片7的尺寸,本發明將主動摩擦片7的外徑由傳統Φ IlOmm設計成Φ112. 5mm,內徑由傳統的C>91mm設計成Φ85. 5mm,這樣,單片的摩擦面積由原來的283mm2增加到572mm2,增加幅度為202%。作用半徑僅僅減小(110+91)/4-(112. 5+85. 5)/4=O. 75。根據摩擦力矩理論,傳遞扭矩也將根據摩擦面積的增加而增加相應比例。另外,將傳統狀態下的離合器中的彈性件8也即是本實施例中的彈簧作用中心加大,原有狀態的彈簧中心距離為の54臟,摩擦副的作用中心距離為Φ100. 5mm,相差46.5mm。本發明將六個彈簧作用中心加大為Φ58mm,摩擦副的作用中心距離為Φ99πιπι,相差Φ41πιπι。結合實際應用,明顯增加了系統的穩定性,避免了由于懸臂過長引起的杠桿效應,導致結構件在使用過程中變形而早期失效,同時,本改進使得壓緊カ更可靠。最后,所述中心套12與所述從動鋼片6、所述壓盤11之間分別采用外花鍵與內花鍵間隙配合,所述外花鍵與內花鍵均為漸開線花鍵。因為所述中心套12外花鍵分別與壓盤11內花鍵、從動鋼片6內花鍵間隙配合,在正常工作時無相對運動,但是在離合器分離瞬間,會在圓周方向產生撞擊,漸開線花鍵配合可有效地提高配合面積,減小傳統中心套12外花鍵、壓盤11及從動鋼片6內花鍵采用矩形花鍵而發生的局部接觸現象,對換檔異響、零件的磨損解決有明顯的作用。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正常行駛過程中,動カ從發動機曲軸傳遞カ矩至主動輪,嚙合傳遞至本離合器從動輪2、通過緩沖體3、外罩5、主動摩擦片7、從動鋼片6、中心套12,然后至發動機主軸至變速箱系統;當需要變檔吋,握緊離合器手把,從而移動發動機邊蓋頂桿,使得升板9軸向移動,壓盤11軸向移動,然后摩擦副脫開,即主動摩擦片7與從動鋼片6脫開,動カ切斷,然后就可變速箱換檔。以上對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 式以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適用于三輪車的新型離合器,包括主動盤組件及從動盤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動盤組件包括外罩,在該外罩上設置有從動輪; 所述從動盤組件包括中心套,在該中心套上空套有與所述外罩的軸向內槽相滑配的數片主動摩擦片,在該中心套的外周上還滑配設置有數片從動鋼片,該從動鋼片與所述主動摩擦片依次疊加形成摩擦副; 所述摩擦副兩端通過所述中心套與一壓盤定位,并通過設置在所述中心套與壓盤之間的彈性件來限定該中心套與壓盤之間的相對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三輪車的新型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沿軸向設有數個凸臺,所述從動輪通過該凸臺裝配在所述外罩上,在所述從動輪與凸臺之間均設置有緩沖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三輪車的新型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臺為六個,在該凸臺的端部設置蓋板,該蓋板通過鉚釘將所述從動輪固定在所述外罩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三輪車的新型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體為丁晴橡膠材質緩沖體,在其中的兩個緩沖體上分別設置有緩沖孔。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三輪車的新型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盤上具有數個柱體,該壓盤上的數個柱體穿過所述中心套,使得壓盤與中心套緊貼所述摩擦副的兩端,所述彈性件套設在該柱體上,并通過鎖緊裝置鎖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三輪車的新型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體為六個。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三輪車的新型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摩擦片外徑為Φ 112. 5mm,內徑為Φ85. 5_。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三輪車的新型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中心距離為Φ 58mm,摩擦副的作用中心距離為Φ99πιπι。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三輪車的新型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摩擦片為六片,所述從動鋼片為五片,其中,所述主動摩擦片分為兩片低摩擦系數摩擦片和四片高摩擦系數摩擦片,所述兩片低摩擦系數摩擦片位于所述摩擦副的兩端,其分別與所述壓盤及中心套相觸。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三輪車的新型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套與所述從動鋼片、所述壓盤之間分別采用外花鍵與內花鍵間隙配合,所述外花鍵與內花鍵均為漸開線花鍵。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離合器,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三輪車的新型離合器,其包括主動盤組件及從動盤組件,所述主動盤組件包括外罩,在該外罩上設置有從動輪;所述從動盤組件包括中心套,在該中心套上空套有與所述外罩的軸向內槽相滑配的數片主動摩擦片,在該中心套的外周上還滑配設置有數片從動鋼片,該從動鋼片與所述主動摩擦片依次疊加形成摩擦副;所述摩擦副兩端通過所述中心套與一壓盤定位,并通過設置在所述中心套與壓盤之間的彈性件來限定該中心套與壓盤之間的相對位置。本離合器使用穩定、不易打滑、耐高溫、耐磨、操作簡便、使用壽命長,適宜推廣。
文檔編號F16D13/56GK102661330SQ201210140438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8日
發明者劉根堂, 張捍宏 申請人:劉根堂, 張捍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