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轉傳遞裝置以及電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過緩沖機構傳遞旋轉力的旋轉傳遞裝置以及電動機。
背景技術:
以往,用于電動窗裝置等的電動機具備將旋轉軸旋轉驅動的電動機主體和作為旋轉傳遞裝置的減速部,減速部具有將旋轉軸的旋轉速度減速的蝸齒(worm gear)。而且,作為這種減速部,蝸輪經由緩沖機構與輸出軸連結。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具備彈性部件和傳遞板的緩沖機構。在專利文獻I中,在蝸輪上沿著圓周方向以等角度間隔設置有多個卡合部。彈性部件具有一對阻尼部(damper),一對阻尼部以分別與各個所述卡合部的圓周方向兩端抵接的方式配置。傳遞板具有卡合膨出部,該卡合膨出部以與所述卡合部協作而在圓周方向上夾持各個所述阻尼部的方式膨出。并且,在專利文獻I中還記載了替代所述卡合膨出部而具有由金屬板材折彎形成的卡合片的傳遞板。卡合膨出部和卡合片在圓周方向相鄰的所述阻尼部之間只形成有一個,被這些阻尼部共用。在這種電動機中,蝸輪(卡合部)的旋轉力經由阻尼部傳遞給傳遞板(卡合膨出部或卡合片),與傳遞板連結的輸出軸旋轉。于是,在這種電動機(旋轉傳遞裝置)中,例如,在蝸輪旋轉時對輸出軸(傳遞板)施加了急劇的負荷時等產生的沖擊通過阻尼部的彈性變形而得到抑制。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343052號公報(參見圖1和圖6)但是,為了在傳遞板上形成卡合膨出部,需要對金屬板材進行多步驟的拉深加工等,例如傳遞板的制造成本變高。并且,在使用具有折彎形成的卡合片的傳遞板的情況下,在圓周方向上相鄰的所述阻尼部的一方的軸向的一端面側開放。因此,阻尼部的一方有可能變形而在軸向上折彎,即、阻 尼部變形而從傳遞板飛出。像這樣,當阻尼部折彎時,產生龜裂等,導致阻尼部破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防止阻尼部破損的同時、容易制造的旋轉傳遞裝置以及電動機。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中提供一種將驅動源的旋轉力傳遞給輸出軸的旋轉傳遞裝置。所述旋轉傳遞裝置具備旋轉體和緩沖機構。所述旋轉體被傳遞所述驅動源的旋轉力。所述旋轉體具有沿著圓周方向以等角度間隔設置的多個卡合部。各個所述卡合部分別具有在圓周方向上相互位于相反側的一對側面。所述緩沖機構具有彈性部件和傳遞板。所述彈性部件具有多組的一對阻尼部,各個所述一對阻尼部分別被配置成與所述卡合部之中的一個卡合部的一對側面抵接。所述傳遞板由金屬板材構成,包括輸出連結部、平面部以及多個卡合片。所述輸出連結部與所述輸出軸連結。所述平面部將所述阻尼部的軸向的一端面覆蓋。所述多個卡合部分別以從所述平面部在軸向上突出的方式獨立地從所述平面部折彎。各個所述卡合片與所述卡合部之中的一個卡合部協作而在圓周方向上夾持各個所述阻尼部。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電動機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圖2 Ca)是將圖1的蝸輪、橡膠阻尼器以及傳遞板組裝的俯視圖。圖2 (b)是將圖1的蝸輪、橡膠阻尼器以及傳遞板組裝的局部剖面俯視圖。圖3 Ca)是其他例的將蝸輪、橡膠阻尼器以及傳遞板組裝的俯視圖。圖3 (b)是其他例的將蝸輪、橡膠阻尼器以及傳遞板組裝的局部剖面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依照圖1和圖2來說明將本發明具體化為用于電動窗裝置的電動機的一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電動機I具備作為驅動源的電動機主體10和減速部11。電動機主體10具備未予圖示的旋轉軸,對該旋轉軸進行旋轉驅動。減速部11具備外殼12、作為旋轉體的蝸輪13、作為彈性部件的橡膠阻尼器14、傳遞板15、輸出軸16、以及蓋17等。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橡膠阻尼器14和傳遞板15構成緩沖機構。外殼12為合成樹脂制,具備電動機固定部12a、蝸桿收納部12b、以及蝸輪收納部12c。電動機固定部12a被固定于所述電動機主體10 (磁軛)。在形成于電動機主體10的軸中心上的所述蝸桿收納部12b上,可旋轉地支承并收納蝸桿18,蝸桿18與電動機主體10的所述旋轉軸一體旋轉。并且,蝸桿18的一部分露出在蝸輪收納部12c內。
蝸輪收納部12c形成為大致有底筒狀,在其底板部上表面的中央設置有圓筒狀的軸支承部19。在軸支承部19上形成有沿著其軸線方向延伸的軸孔19a。而且,在蝸輪收納部12c上,可旋轉地支承并收納蝸輪13。蝸輪13為合成樹脂制,形成為大致有底筒狀。詳細地說,蝸輪13具有構成底面的圓盤部20和從該圓盤部20的外周緣延伸的外周壁21。在外周壁21的外周面形成有與所述蝸桿18嚙合的齒部(圖1中,省略圖示齒)。并且,在所述圓盤部20的中央,以沿著與外周壁21相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有圓筒狀的內周壁22。并且,在所述圓盤部20上,在外周壁21與內周壁22之間以沿著與外周壁21相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有卡合部23。如圖2 (a)、圖2 (b)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卡合部23以等角度(120° )間隔形成有3個。本實施方式的卡合部23以與外周壁之間沒有縫隙的方式與外周壁21連續地形成,并且卡合部23形成為與內周壁22之間具有縫隙。并且,在所述圓盤部20上,在圓周方向上相鄰的所述卡合部23彼此的圓周方向之間、且外周壁21與內周壁22之間設置有加強肋板24。加強肋板24在與卡合部23相同的方向上延伸。而且,所述軸支承部19 (參見圖1)被內嵌到蝸輪13的內周壁22,蝸輪13被所述軸支承部19可旋轉地支承,并被收納于蝸輪收納部12c。另外,此時,蝸輪13的齒部與在蝸輪收納部12c內露出的所述蝸桿18嚙合。如圖1和圖2所示,橡膠阻尼器14具有3組的一對阻尼部14a,并具有將阻尼部14a彼此連結的連結部14b。各個一對阻尼部14a能夠被配置成分別與所述卡合部23之中的一個卡合部23的一對側面抵接。如圖2 (b)所示,各個阻尼部14a形成為從軸向觀看時呈大致扇形狀。并且,在各個阻尼部14a的軸向端面形成有用于減小與其他部件之間的滑動阻力的小突起14c。而且,本實施方式的連結部14b將全部的阻尼部14a的徑向內側端部連結,使得被連結的阻尼部14a呈環狀。本實施方式中的各個阻尼部14a的圓周方向的角度寬度Θ I被設定為22° ,由連結部14b連結的一對阻尼部14a在圓周方向上的兩端的角度寬度Θ 2被設定為56°。而且,如圖2 (b)所示,橡膠阻尼器14以一對阻尼部14a分別與卡合部23的圓周方向兩側抵接的方式配置并被收納于蝸輪13內。此時,橡膠阻尼器14的連結部14b被配置于卡合部23與內周壁22之間的縫隙中。傳遞板15由金屬板材構成,具有:輸出連結孔(輸出連結部)15a,與所述輸出軸16連結;平面部15b,將阻尼部14a的軸向一端面覆蓋;以及卡合片15c (本實施方式中形成有6個),從平面部15b在軸向突出,與所述卡合部23協作而在圓周方向上夾持各個阻尼部14a,卡合片15c彼此獨立地折彎形成。詳細地說,傳遞板15具有大致圓盤狀的中央圓盤部15d。在中央圓盤部15d的中心形成有沿著軸向將所述中央圓盤部15d貫通的所述輸出連結孔15a。輸出連結孔15a具有相互對置的一對平行的邊。并且,在中央圓盤部15d的外周部,沿著圓周方向以等角度(120° )間隔設置有外延部15e。外延部15e向徑向外側突出,在該外延部15e的前端形成有所述平面部15b。所述平面部15b沿著大致圓周方向延伸,將阻尼部14a的軸向的一端面覆蓋。而且,在平面部15b的圓周方向兩端形成有以在軸向上突出的方式折彎的卡合片15c。卡合片15c與卡合部23協作而在圓周方向上夾持各個阻尼部14a。該卡合片15c以折痕沿著大致徑向的方式通過采用沖壓裝置的折彎加工來成形。另外,卡合片15c可以被設定成能夠以在進行折彎加工前的未折彎的狀態下相互不接觸的方式、即由單純的一平面狀的金屬板材成形。而且,傳遞板15以各個卡合片15c與所述卡合部23協作而在圓周方向上夾持各個阻尼部14a的方式,換言之,平面部15b的圓周方向兩端的一對卡合片15c將配置于卡合部23的圓周方向兩側的一對阻尼部14a的圓周方向的兩端面夾持的方式收納于蝸輪13內,被安裝在蝸輪13上。此時,如圖2 (a)所示,各個阻尼部14a的軸向的一端面(圖2中的紙面跟前側的面)的大致整體被平面部15b覆蓋。如圖1所示,輸出軸16具有軸部16a。在軸部16a的一端形成有能夠與所述輸出連結部15a嵌合的嵌合部16b,另一端形成有齒輪部16c (圖1中將齒省略圖不)。而且,輸出軸16從嵌合部16b側嵌插到所述軸孔19a,該嵌合部16b被嵌合固定于輸出連結部15a。由此,軸部16a被所述軸支承部19 (軸孔19a)可旋轉地支承。輸出軸16的向外殼12的外部突出的齒輪部16c與未予圖示的調整器的齒輪部嚙合,輸出軸16經由該調整器與車窗(車門玻璃)連結。所述蓋17以將蝸輪收納部12c的開口部覆蓋的方式被固定于外殼12。接著,說明采用上述方式構成的電動機I (電動窗裝置)的作用。通過未予圖示的被設置在車輛上的電動窗開關的操作,電動機I被供給電源時,蝸桿18與電動機主體10的旋轉軸一起被旋轉驅動,根據該蝸桿18的旋轉,蝸輪13旋轉。這樣的話,基于蝸輪13旋轉的卡合部23的旋轉力經由阻尼部14a被傳遞給卡合片15c,輸出軸16與傳遞板15 —起旋轉。這樣的話,車窗通過調整器等進行升降。
而且,例如,在車窗上升時,該車窗與窗框相抵而被限制移動等、在蝸輪13旋轉時對輸出軸16 (傳遞板15)施加了急劇的負荷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沖擊、例如施加到蝸輪13與蝸桿18之間(詳細地說為嚙合部分)上的沖擊通過阻尼部14a的彈性變形而得到抑制。接著,以下記載上述實施方式的特征性優點。(I)傳遞板15具有將全部6個阻尼部14a的軸向的一端面覆蓋的平面部15b。因此,能夠防止阻尼部14a以在軸向上折彎的方式變形,即、能夠防止阻尼部14a以從傳遞板15飛出的方式變形,能夠防止在阻尼部14a上產生龜裂等破損。并且,傳遞板15具有卡合片15c,卡合片15c從平面部15b在軸向突出,與卡合部23協作而夾持各個阻尼部14a。卡合片15c分別獨立地折彎形成,所以不必進行例如拉深加工等,能夠容易地成形卡合片15c。BP,與由金屬板材采用多步驟的拉深加工等來形成具有相同功能的卡合膨出部的情況相比,能夠通過采用單純的沖壓裝置等進行的簡單的折彎加工來制造卡合片15c。(2) 橡膠阻尼器14具有將所述阻尼部14a彼此連結的連結部14b。因此,與各個阻尼部14a被設為分體的情況相比,能夠減少構成部件數量,進而能夠容易地進行部件管理和組裝。而且,本實施方式的連結部14b將全部阻尼部14a連結成使得所連結的阻尼部14a呈環狀,所以橡膠阻尼器14為一個。因此,例如,與阻尼部14a按對(組)設為分體的情況、即由3個部件構成的情況相比,能夠減少構成部件數量,進而能夠容易地進行部件管理和組裝。上述實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變更。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卡合部23以等角度(120° )間隔形成有3個,橡膠阻尼器14具有3組的一對阻尼部14a。即,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卡合部23的數量與一對阻尼部14a的組數相同。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圖3 (a)、3 (b)所示,也可以使卡合部23的數量比一對阻尼部14a的組數多。詳細地說,在該圖3 (a)、3 (b)的例子中,形成比一對阻尼部14a的組數更多的卡合部23,使得在圓周方向上相鄰的卡合部23的對置面之間的角度寬度Θ 3比由連結部14b連結的一對阻尼部14a在圓周方向上的兩端的角度寬度Θ 2小。在該例子中,角度寬度Θ2為56°,角度寬度Θ3為48°。另外,在該例子中,一對阻尼部14a的組數為3組,卡合部23為6個。換言之,在該例子中,上述實施方式的加強肋板24變更為卡合部23,由此,卡合部23的數量(6個)形成得比一對阻尼部14a的組數(3組)多,從而角度寬度Θ 3比角度寬度Θ2小。另外,上述的各個角度Θ1 Θ 3當然也可以變更為其他角度。采用這種結構的話,能夠減小阻尼部14a的圓周方向寬度的同時,能夠防止將橡膠阻尼器14錯誤地組裝到蝸輪13上。S卩,在將阻尼部14a的圓周方向寬度設定得較小的情況下,角度寬度Θ 3比角度寬度Θ 2大時,有可能導致一對阻尼部14a被收納于在圓周方向上相鄰的卡合部23之間這樣的錯誤組裝,然而本發明能夠避免該情況。另外,減小阻尼部14a的圓周方向寬度,有利于降低材料費和重量。并且,如圖3的例子所示,一對阻尼部14a在圓周方向上以等角度間隔設置有3組時,能夠在蝸輪13與傳遞板15之間以良好的平衡傳遞動力,并且能夠以良好的平衡吸收沖擊。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一對阻尼部14a設置有3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設置2組或4組等其他組數。并且,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與所述組數對應地變更所述卡合部23和卡合片15c的數量。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橡膠阻尼器14具有將所述阻尼部14a彼此連結的連結部14b,但不限于此,各個阻尼部14a也可以全部設為分體。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連結部14b將全部的阻尼部14a連結成使得被連結的阻尼部14a呈環狀,然而也可以只連接一部分阻尼部14a。例如,阻尼部14a按對(組)設為分體,橡膠阻尼器由3個部件構成。在上述實施方 式中,將本發明具體化為用于電動窗裝置的電動機1,然而也可以具體化為應用于其他裝置的電動機。而且,只要是具備將旋轉力經由旋轉體、橡膠阻尼器、以及傳遞板傳遞給輸出軸的旋轉傳遞裝置,也可以具體化為其他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旋轉傳遞裝置,將驅動源的旋轉力傳遞給輸出軸,所述旋轉傳遞裝置具備: 旋轉體,被傳遞所述驅動源的旋轉力,該旋轉體具有沿著圓周方向以等角度間隔設置的多個卡合部,各個卡合部具有在圓周方向上彼此位于相反側的一對側面;以及 緩沖機構,具有彈性部件和傳遞板, 所述彈性部件具有多組的一對阻尼部,各個所述一對阻尼部被配置成分別與所述卡合部之中的一個卡合部的一對側面抵接, 所述傳遞板由金屬板材構成,包括:輸出連結部,與所述輸出軸連結;平面部,將多個所述阻尼部的軸向的一端面覆蓋;以及多個卡合片,以從該平面部在軸向上突出的方式彼此獨立地從所述平面部折彎,各個所述卡合片與所述卡合部之中的一個卡合部協作而在圓周方向上夾持各個所述阻尼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傳遞裝置, 所述彈性部件具有將所述阻尼部彼此連結的連結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傳遞裝置, 所述卡合部的數量與一對所述阻尼部的組數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轉傳遞裝置, 一對所述阻尼部設置有3組, 所述卡合部沿著圓周方向以等角度間隔設置有3個。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傳遞裝置, 所述卡合部的數量比一對所述阻尼部的組`數多,使得在圓周方向上相鄰的所述卡合部在圓周方向上的對置面之間的角度寬度比由所述連結部連結的一對所述阻尼部在圓周方向上的兩端之間的角度寬度小。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旋轉傳遞裝置, 一對所述阻尼部設置有3組, 所述卡合部沿著圓周方向以等角度間隔設置有6個。
7.根據權利要求2至6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旋轉傳遞裝置, 所述連結部將全部的所述阻尼部連結成環狀。
8.—種電動機,具備: 根據權利要求1至7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旋轉傳遞裝置;以及 將所述旋轉體旋轉驅動的驅動源。
全文摘要
一種將驅動源的旋轉力傳遞給輸出軸的旋轉傳遞裝置。旋轉傳遞裝置具備旋轉體和緩沖機構。旋轉體被傳遞驅動源的旋轉力。旋轉體具有多個卡合部。緩沖機構具有彈性部件和傳遞板。彈性部件具有多組的一對阻尼部,各個一對阻尼部分別與卡合部之中的一個卡合部的一對側面抵接。傳遞板包括輸出連結部、平面部以及多個卡合片。所述輸出連結部與所述輸出軸連結。平面部將阻尼部的軸向的一端面覆蓋。多個卡合部以從平面部在軸向上突出的方式折彎。各個卡合片分別與卡合部之中的一個卡合部協作而在圓周方向上夾持各個阻尼部。
文檔編號F16D3/68GK103228941SQ20118005645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7日
發明者白井中庸 申請人:阿斯莫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