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差速器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領域,具體地說是ー種差速器殼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為保證汽車驅動橋兩側車輪在行程不等時能以相應的不同轉速旋轉,因此需安裝差速器總成,為保證差速器內潤滑油的通順,通常將差速器左殼或右殼上鉆孔,因無進油ロ使得差速器在高速運轉時無法做到合理的潤滑,有的差速器內因油全部甩出而出現燒結現象。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便于潤 滑油的進出,使得差速器殼內的潤滑油與外部油溫一致,有效潤滑差速器內齒輪,避免差速器內油不會因全部甩出而出現燒結齒輪現象的新型差速器売。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ー種新型差速器殼,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外側設置有與殼體組成油腔的外殼,在外殼表面設有沿外殼徑向設置于殼體上并與所述殼體中心軸線對稱的進油槽及出油槽。上述的新型差速器殼,所述進油槽設于殼體底部,出油槽設于殼體頂部。本實用新型差速器殼的優點是將差速器売上的油槽設計為進出一致,即將殼體上做兩個油槽,同時在出油槽的外側再鑄出一外殼,一單側朝外,當差速器在運轉時,潤滑油從上方的油槽中甩油,同時下方的油槽油ロ處進潤滑油,這樣完成了潤滑油的進出,使得差速器殼內的潤滑油與外部油溫一致,有效的潤滑了差速器內齒輪,避免了差速器內油不會因全部甩出而出現燒結齒輪現象。
圖I為差速器殼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右視圖的全剖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ー步詳細說明;如圖1、2所述,一種新型差速器殼,包括殼體I,所述殼體I的外側設置有與殼體I組成油腔2的外殼3,在外殼3的外表面設有沿外殼3徑向設置于外殼上并與所述外殼3中心軸線對稱的進油槽4及出油槽5,進油槽4設于外殼3的底部,出油槽5設于外殼3的頂部,進油槽4與出油槽5分別設于外殼3直徑兩端。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ー種新型差速器殼,包括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外側設置有與殼體組成油腔的外殼,在外殼表面設有沿外殼徑向設置于外殼上并與所述外殼中心軸線對稱的進油槽及出油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差速器殼,其特征是所述進油槽設于外殼底部,出油槽設于外殼頂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差速器殼,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外側設置有與殼體組成油腔的外殼,在外殼表面設有沿外殼徑向設置于外殼上并與所述外殼中心軸線對稱的進油槽及出油槽。將差速器殼上的油槽設計為進出一致,即將殼體上做兩個油槽,同時在出油槽的外側再鑄出一外殼,一單側朝外,當差速器在運轉時,潤滑油從上方的油槽中甩油,同時下方的油槽油口處進潤滑油,這樣完成了潤滑油的進出,使得差速器殼內的潤滑油與外部油溫一致,有效的潤滑了差速器內齒輪,避免了差速器內油不會因全部甩出而出現燒結齒輪現象。
文檔編號F16H48/40GK202418477SQ20112054129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4日
發明者傅英, 劉黎明, 紀建奕, 趙丕芬 申請人:青特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