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變速桿防塵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內飾零部件領域,具體是ー種變速桿防塵套。
技術背景 現有用于變速桿防塵的防塵套主要有以下兩種結構一種是采用皮革或橡膠制作的褶皺狀防塵套,該防塵套整體包住變速桿和卡環,一般用于手動擋車型。這種結構的變速桿護套不僅褶皺內的灰塵很難被清理干凈,而且缺少美感。另ー種是采用塑料或橡膠制作的滑片,該滑片套住變速桿并安裝在變速桿護套壓板與裝飾罩之間,滑片可隨變速桿的運動而滑動,一般用于自動擋車型。這種結構的變速桿防塵套雖然外觀比較簡潔、美觀,但結構復雜,占用空間過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不足,提出ー種結構簡單、防塵效果好、美觀大方且不占空間的變速桿防塵套。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ー種變速桿防塵套,包括設有長條狀變速桿滑動孔的上防塵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下防塵墊和定位凸起;所述下防塵墊上設有變速桿孔和滑動槽;所述滑動槽的中心軸線與變速桿孔的中心線相交;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滑動槽中且與上防塵墊的下表面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其一,僅在原有上防塵墊的基礎上增設下防塵墊和定位凸起,不改變原有防塵裝置的完整性,結構簡単;其ニ,利用滑動槽可繞定位凸起轉動的特點,使下防塵墊在變速桿運動過程中,始終以定位凸起為圓心做弧線運動,而非傳統滑片的左右平移運動,從而減少了水平方向行程,在下防塵墊運動過程中不會超出上防塵墊邊緣的前提下,上防塵墊能設計的更窄,占用空間更小;其三;下防塵墊位于上防塵墊下方,而非傳統防塵套位于駕駛室內,從而進一步減小了空間的占用、美觀大方;其四,下防塵墊在運動過程中,始終能遮擋住變速桿滑動孔的縫隙,配合上防塵墊能夠實現良好的防塵效果。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在變速桿移動至最左端時的仰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在變速桿移動至中間時的仰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在變速桿移動至最右端時的仰視圖;圖中1-上防塵墊;2_下防塵墊;3_定位凸起;1. I-變速桿滑動孔;2. 1_變速桿孔;2. 2-滑動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說明。實施例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ー種變速桿防塵套,包括設有長條狀變速桿滑動孔I. I的上防塵墊I、下防塵墊2和定位凸起3 ;所述下防塵墊2上設有變速桿孔2. I和滑動槽2. 2 ;所述滑動槽2. 2的中心軸線與變速桿孔2. I的中心線相交;所述定位凸起3位于滑動槽2. 2中且與上防塵墊I的下表面連接。安裝吋,將上防塵墊I安裝在變速箱上壓板的卡槽內,通過定位凸起3卡在滑動槽2. 2內,將下防塵墊2緊貼在上防塵墊I的下表面。使用時如圖2所示,當變速桿移動至最左端時,下防塵墊2繞定位凸起3做弧形運動,也隨變速桿向左移動,此時變速桿孔2. I位于變速桿滑動孔I. I的最左端。變速桿滑動孔I. I的右側縫隙被下防塵墊2遮擋住。如圖3所示,當變速桿移動至中間時,下防塵墊2繞定位凸起3做弧形運動,也隨變速桿向中間移動,此時變速桿孔2. I位于變速桿滑動孔I. I的中間。變速桿滑動孔I. I的兩側縫隙被下防塵墊2遮擋住。如圖4所示,當變速桿移動至最右端吋,下防塵墊2繞定位凸起3做弧形運動,也隨變速桿向右移動,此時變速桿孔2. I位于變速桿滑動孔I. I的最右端。變速桿滑動孔I. I的左側縫隙被下防塵墊2遮擋住。由上述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可知,變速桿朝任意方向移動時,下防塵墊2都會隨之移動,并都能遮擋住變速桿滑動孔1.1的縫隙部分,防塵效果好。
權利要求1.ー種變速桿防塵套,包括設有長條狀變速桿滑動孔(I. I)的上防塵墊(I),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下防塵墊(2)和與上防塵墊(I)下表面連接的定位凸起(3);所述下防塵墊(2)上設有變速桿孔(2. I)和滑動槽(2. 2);所述滑動槽(2. 2)的中心軸線與變速桿孔(2. I)的中心線相交;所述定位凸起(3)位于滑動槽(2.2)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變速桿防塵套,包括設有長條狀變速桿滑動孔的上防塵墊,還包括下防塵墊和定位凸起;所述下防塵墊上設有變速桿孔和滑動槽;所述滑動槽的中心軸線與變速桿孔的中心線相交;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滑動槽中且與上防塵墊的下表面連接。本身實用新型僅在原有上防塵墊的基礎上增設下防塵墊和定位凸起,結構簡單;下防塵墊在變速桿運動過程中,水平方向行程更短,占用空間更小,且下防塵墊位于上防塵墊下方,不占用駕駛室空間,進一步減少了空間的占用、美觀大方;上防塵墊和下防塵墊配合能夠實現良好的防塵效果。
文檔編號F16J15/00GK202371155SQ20112053049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6日
發明者孫人杰, 張健慧, 張鑫浩 申請人: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