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冷/熱介質真空保溫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冷/熱介質真空保溫管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保溫管技術領域,特指一種冷/熱介質真空保溫管。
技術背景[0002]目前,輸送冷/熱水的管道的外部大都用保溫材料包裹起來,以確保管道內被輸送的冷/熱水的溫度在輸送的過程中不暗花的盡量的不要太大,例如對于冬天取暖設備的熱水或熱蒸汽的輸送管道的外部都設置有保溫材料,空調、冰箱、冰柜、冷庫等制冷介質的輸送管道的外部也大都設置有保溫材料,這些保溫材料雖然也起到了一定的隔熱保溫效果,但是在輸送的過程中散失的能量還是較大一是造成較大的能源浪費;二是用戶的生產成本增加;更重要的是終端用戶不能得到所需要的熱量或較冷的溫度,影響正常的工作或生活。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保溫效果好、可對冷/熱介質遠距離傳送的冷/熱介質真空保溫管。[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0005]一種冷/熱介質真空保溫管,在內管的外側套裝有內徑大于內管外徑的外管,內管的兩端均伸出外管的兩端,外管的兩端通過堵頭與內管的外表面密封連接,在外管的管壁上設置有與內外管之間的空腔聯通的抽真空接頭,抽真空接頭內設置有抽真空單向閥。[0006]上述的內管的兩端均伸出外管的兩端l-2cm,內管的內徑為2-5cm。[0007]上述的內管、外管及堵頭均為PI3R材料。[0008]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0009]1、本實用新型的絕熱效果高于普通保溫材料,被輸送介質在輸送的路途中高溫介質散失的熱量較小、低溫介質升高的溫度較小,保溫效果好。[0010]2、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施工方便,適用于對冷/熱介質的遠距離傳送。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局部剖視圖。[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連接方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以下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 一種冷/熱介質真空保溫管1,在內管11的外側套裝有內徑Dl大于內管11外徑D2的外管14,內管11 的兩端均伸出外管14的兩端,外管14的兩端通過堵頭12與內管11的外表面密封連接,在外管14的管壁上設置有與內外管11、14之間的空腔13聯通的抽真空接頭15,抽真空接頭 15內設置有抽真空單向閥,抽真空單向閥屬于現有技術,例如CN03217745. 3號專利公開的“真空系統單向閥”、CN96224803. 7號專利公開的“一種凸球式汽車真空泵單向閥”等,具體結構不再詳述。[0014]上述的內管11的兩端均伸出外管14的兩端l-2cm,內管的內徑D3為2-5cm。[0015]上述的內管11、外管14及堵頭12均為Pra材料,并通過燙頭的工藝進行焊接。[0016]圖2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連接方式首先用真空泵通過每根冷/熱介質真空保溫管1上的抽真空接頭15及其內的抽真空單向閥將冷/熱介質真空保溫管1的內外管 11、14之間的空腔13抽成真空,相鄰的兩根冷/熱介質真空保溫管1之間用同材料的直通 2或直角4或三通或四通或更多的銅連接頭通過燙頭的工藝焊接連接,以便進行直線或轉向輸送需要保溫的介質,在直通2或直角4或三通或四通或更多的銅連接頭的外側包裹上保溫材料3,由于上述兩根冷/熱介質真空保溫管1之間的連接距離較短,加之包裹了保溫材料3,散熱或升溫幅度較小,將按長度連接后的管道的兩端用同樣的方法一端與熱源或冷源的介質供應源連通、另一端與終端的介質用戶連通,即可高質量地輸送需要的介質,由于中空管的絕熱效果高于普通保溫材料,所以,被輸送介質在輸送的路途中高溫介質散失的熱量較小、低溫介質升高的溫度較小。[0017]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冷/熱介質真空保溫管,其特征在于在內管的外側套裝有內徑大于內管外徑的外管,內管的兩端均伸出外管的兩端,外管的兩端通過堵頭與內管的外表面密封連接,在外管的管壁上設置有與內外管之間的空腔聯通的抽真空接頭,抽真空接頭內設置有抽真空單向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冷/熱介質真空保溫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管的兩端均伸出外管的兩端l_2cm,內管的內徑為2-5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冷/熱介質真空保溫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管、外管及堵頭均為PI3R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保溫管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冷/熱介質真空保溫管,在內管的外側套裝有內徑大于內管外徑的外管,內管的兩端均伸出外管的兩端,外管的兩端通過堵頭與內管的外表面密封連接,在外管的管壁上設置有與內外管之間的空腔聯通的抽真空接頭,抽真空接頭內設置有抽真空單向閥,有益的技術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施工方便,保溫效果好,適用于對冷/熱介質的遠距離傳送。
文檔編號F16L9/18GK202252634SQ20112037264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8日
發明者蔣劍榮 申請人:蔣劍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