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浮鉗式制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動器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浮鉗式制動器。
背景技術:
現有普遍浮鉗式制動器的制動原理為在制動過程中其活塞推動內摩擦塊運動直到摩擦塊頂住制動盤的一側,同時制動盤也會通過內摩擦塊傳遞給活塞一個反作用力,從而推動浮動鉗體往活塞運動的相反方向移動,浮動鉗體在運動過程中帶著外摩擦塊移動, 直到外摩擦塊頂住制動盤的另一側,依靠內外摩擦塊對制動盤的摩擦進而實現制動功能; 釋放制動后,活塞和浮動鉗體主動回位,然后內外摩擦塊被制動盤的反作用力甩回原位。這種狀態下內外摩擦塊都是被動回位的,在釋放制動后,內外摩擦塊往往不能及時回位,造成 “拖磨”,加劇制動盤與內外摩擦塊之間的磨損,并且產生大量的熱,導致制動性能下降,同時增加油耗。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浮鉗式制動器在釋放制動時內外摩擦塊不能主動回位而導致內外摩擦塊“拖磨”、加劇制動盤與內外摩擦塊之間磨損的問題,提供一種在釋放制動時內外摩擦塊能主動回位的浮鉗式制動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浮鉗式制動器,包括鉗體支架、浮動鉗體、導向銷、活塞、內摩擦塊以及外摩擦塊,所述鉗體支架固定在車輛的轉向節上,且所述鉗體支架上設有摩擦塊導軌,所述浮動鉗體通過所述導向銷連接在所述鉗體支架上,且所述浮動鉗體可沿所述導向銷軸向運動,所述活塞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浮動鉗體中,所述內摩擦塊和外摩擦塊限制設置在所述摩擦塊導軌上,且所述內摩擦塊和外摩擦塊可沿所述摩擦塊導軌運動,所述內摩擦塊位于所述活塞與所述外摩擦塊之間,所述浮鉗式制動器還包括第一連接片和第二連接片,所述第一連接片和第二連接片分別固定在所述內摩擦塊和外摩擦塊上,且所述第一連接片與所述活塞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片與所述浮動鉗體連接。經過進一步改進,所述內摩擦塊上固定設有第一鉚釘,所述第一連接片通過所述第一鉚釘鉚壓固定在所述內摩擦塊上。經過進一步改進,所述外摩擦塊上固定設有第二鉚釘,所述第二連接片通過所述第二鉚釘鉚壓固定在所述外摩擦塊上。經過進一步改進,所述活塞內壁上設有環形槽,所述第一連接片兩端卡鉗在所述環形槽中。經過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連接片包括第一凹陷部和連接第一凹陷部兩側壁的且向第一凹陷部外彎曲的第一彎曲部,所述第一凹陷部與所述內摩擦塊相連,所述第一彎曲部卡鉗在所述活塞的環形槽中。經過進一步改進,所述浮動鉗體包括兩個抵頂外摩擦塊的摩擦塊抵頂部,所述兩個摩擦塊抵頂部上分別設有一個背離外摩擦塊的安裝平面,所述第二連接片兩端分別與所述安裝平面貼合。經過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連接片包括第二凹陷部和連接第二凹陷部兩側壁的且向第二凹陷部外彎曲的第二彎曲部,所述第二凹陷部與所述外摩擦塊相連,所述第二彎曲部與所述安裝平面貼合。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浮鉗式制動器的技術方案可知,所述浮鉗式制動器釋放制動時,所述活塞和浮動鉗體逐漸回位,由于所述活塞和浮動鉗體分別能與所述內摩擦塊和外摩擦塊連接,故所述活塞和浮動鉗體能分別帶動所述內摩擦塊和外摩擦塊返回原處,從而很好地解決了內外摩擦塊不能主動回位而導致內外摩擦塊“拖磨”、加劇制動盤與內外摩擦塊之間磨損的問題。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浮鉗式制動器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立體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浮鉗式制動器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卸掉鉗體支架后的平面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浮鉗式制動器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局部剖視放大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浮鉗式制動器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第一連接片立體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浮鉗式制動器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第二連接片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浮鉗式制動器,包括鉗體支架1、浮動鉗體2、 導向銷3、活塞4、內摩擦塊5以及外摩擦塊6,所述鉗體支架2固定在車輛的轉向節上,且所述鉗體支架1上設有摩擦塊導軌11,所述浮動鉗體2通過所述導向銷3連接在鉗體支架 1上,且所述浮動鉗體2可沿所述導向銷3軸向運動,所述活塞4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浮動鉗體2中,所述內摩擦塊5和外摩擦塊6限制設置在所述摩擦塊導軌11上,且所述內摩擦塊5和外摩擦塊6可沿所述摩擦塊導軌11運動,所述內摩擦塊5位于所述活塞4與所述外摩擦塊6之間,所述浮鉗式制動器還包括第一連接片7和第二連接片8,所述第一連接片7 和第二連接片8分別固定在所述內摩擦塊5和外摩擦塊6上,且所述第一連接片7與所述活塞4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片8與所述浮動鉗體2連接,制動器在制動過程中,其制動力傳遞到活塞4后,活塞向所述內摩擦塊5運動,并推動內摩擦塊5在鉗體支架1的摩擦塊導軌 11中運動直到內摩擦塊5頂住制動盤9的一側,同時制動盤9也會通過內摩擦塊5傳遞給活塞4 一個反作用力,從而推動浮動鉗體2向活塞方向移動,浮動鉗體2在運動過程中推動外摩擦塊6移動,直到外摩擦塊6頂住制動盤9的另一側,依靠內摩擦塊5和外摩擦塊6對制動盤9的抱緊進而實現車輛制動;釋放制動后,活塞4和浮動鉗體2向相反方向運動直到回到原位,現有中,一般活塞4外圈溝槽裝有矩形密封圈(圖中未畫出),在制動時會壓縮變形,而釋放制動時,會依靠矩形密封圈的回復力恢復變形而使活塞4返回原位,而浮動鉗體,在制動時,鉗體支架導向銷孔內的空氣及導向銷防塵罩10被壓縮,釋放制動時,被壓縮的導向銷防塵罩都會給鉗體一個作用力,促使其回位;由于內摩擦塊5通過第一連接片7與所述活塞4連接,故活塞4在返回運動中帶動所述內摩擦塊5返回,同理,外摩擦塊6通過第二連接片8與所述浮動鉗體2連接,故在所述浮動鉗體2返回過程中帶動所述外摩擦塊 6返回原處,從而很好地消除了在釋放制動后、因內摩擦塊5和外摩擦塊6不能及時回位造成“拖磨”的缺陷,減小了制動盤9與內摩擦塊5和外摩擦塊6的磨損,提高了浮鉗式制動器的制動性能。應該注意,本實施例的所述內摩擦塊5上固定設有第一鉚釘51,所述第一連接片7 通過所述第一鉚釘51鉚壓固定在所述內摩擦塊5上,所述外摩擦塊6上固定設有第二鉚釘 61,所述第二連接片8通過所述第二鉚釘61鉚壓固定在所述外摩擦塊6上,因為內摩擦塊 5和外摩擦塊6的材料的特殊性,故在制造內摩擦塊5和外摩擦塊6時,可先將第一鉚釘51 的一端和第二鉚釘61—端分別固定在內摩擦塊5和外摩擦塊6上,在安裝所述第一連接片 7時先將所述第一連接片7穿在第一鉚釘51上,然后鉚壓第一鉚釘51的另一端從而實現對所述第一連接片7的固定;同理鉚壓所述第二鉚釘52的另一端使所述第二連接片8固定在所述外摩擦塊6上。而且,本實施例的所述活塞4內壁上設有環形槽41,所述第一連接片7兩端卡鉗在所述環形槽中,所述第一連接片7包括第一凹陷部71和連接第一凹陷部兩側壁的且向第一凹陷部外彎曲的第一彎曲部72,所述第一凹陷部71與所述內摩擦塊5相連,即所述第一凹陷部71通過第一鉚釘51固定在所述內摩擦塊5上,所述第一彎曲部72卡鉗在所述活塞4 的環形槽41中,所述第一連接片7為金屬材料,故設置成該結構后使所述第一連接片7具有一定彈性,在將所述第一連接片7安裝在活塞4的環形槽41中時,先擠壓第一凹陷部72 的兩側壁使所述第一彎曲部72能延伸到活塞中,當所述第一彎曲部72到達環形槽41中時釋放對第一凹陷部72的兩側壁的擠壓,所述第一連接片7恢復原來結構使所述第一彎曲部 72卡鉗在環形槽41中,從而實現所述第一連接片7對活塞4的連接。為了方便實現所述浮動鉗體2對所述第二連接片8的連接,本實施例在所述浮動鉗體2上的兩個摩擦塊抵頂部21上各設有一個背離外摩擦塊的安裝平面22,所述第二連接片8兩端分別與兩個安裝平面22貼合,所述第二連接片8包括第二凹陷部81和連接第二凹陷部81兩側壁的且向第二凹陷部81外彎曲的第二彎曲部82,所述第二凹陷部81與所述外摩擦塊6相連,所述第二彎曲部82與所述安裝平面22貼合,將所述第二連接片8與所述浮動鉗體2連接時,先擠壓第二凹陷部81的兩側壁使所述第二彎曲部82能延伸到兩個摩擦塊抵頂部21之間,當所述第二彎曲部82穿過兩個摩擦塊抵頂部21之間時,釋放對第二凹陷部82的兩側壁的擠壓,所述第二連接片8恢復原來結構使所述第二彎曲部82與所述兩個安裝平面22貼合,從而實現所述第二連接片8對浮動鉗體2的連接。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浮鉗式制動器,包括鉗體支架(1)、浮動鉗體(2)、導向銷(3)、活塞(4)、內摩擦塊(5)以及外摩擦塊(6),所述鉗體支架(1)固定在車輛的轉向節上,且所述鉗體支架(1) 上設有摩擦塊導軌(11),所述浮動鉗體(2)通過所述導向銷(3)連接在所述鉗體支架(1) 上,且所述浮動鉗體(2)可沿所述導向銷(3)軸向運動,所述活塞(4)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浮動鉗體(2 )中,所述內摩擦塊(5 )和外摩擦塊(6 )限制設置在所述摩擦塊導軌(11)上,且所述內摩擦塊(5)和外摩擦塊(6)可沿所述摩擦塊導軌(11)運動,所述內摩擦塊(5)位于所述活塞(4)與所述外摩擦塊(6)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鉗式制動器還包括第一連接片 (7)和第二連接片(8),所述第一連接片(7)和第二連接片(8)分別固定在所述內摩擦塊(5) 和外摩擦塊(6)上,且所述第一連接片(7)與所述活塞(4)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片(8)與所述浮動鉗體(2)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浮鉗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摩擦塊(5)上固定設有第一鉚釘(51),所述第一連接片(7)通過所述第一鉚釘(51)鉚壓固定在所述內摩擦塊(5)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浮鉗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摩擦塊(6)上固定設有第二鉚釘(61),所述第二連接片(8 )通過所述第二鉚釘(61)鉚壓固定在所述外摩擦塊(6)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浮鉗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內壁上設有環形槽(41),所述第一連接片(7 )兩端卡鉗在所述環形槽(41)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浮鉗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片(7)包括第一凹陷部(71)和連接第一凹陷部(71)兩側壁的且向第一凹陷部(71)外彎曲的第一彎曲部 (72),所述第一凹陷部(71)與所述內摩擦塊(5)相連,所述第一彎曲部(72)卡鉗在所述活塞(4)的環形槽(41)中。
6.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浮鉗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動鉗體(2)包括兩個抵頂外摩擦塊的摩擦塊抵頂部(21),所述兩個摩擦塊抵頂部(21)上分別設有一個背離外摩擦塊的安裝平面(22),所述第二連接片(8)兩端分別與所述安裝平面(22)貼合。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浮鉗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片(8)包括第二凹陷部(81)和連接第二凹陷部(81)兩側壁的且向第二凹陷部(81)外彎曲的第二彎曲部 (82),所述第二凹陷部(81)與所述外摩擦塊(6)相連,所述第二彎曲部(82)與所述安裝平面(22)貼合。
專利摘要一種浮鉗式制動器,包括鉗體支架、浮動鉗體、導向銷、活塞、內摩擦塊以及外摩擦塊,鉗體支架固定在車輛的轉向節上,且鉗體支架上設有摩擦塊導軌,浮動鉗體通過導向銷連接在鉗體支架上,且浮動鉗體可沿導向銷軸向運動,活塞可活動地設置在浮動鉗體中,內摩擦塊和外摩擦塊限制設置在摩擦塊導軌上,且內摩擦塊和外摩擦塊可沿摩擦塊導軌運動,內摩擦塊位于活塞與外摩擦塊之間,浮鉗式制動器還包括第一連接片和第二連接片,第一連接片和第二連接片分別固定在內摩擦塊和外摩擦塊上,且第一連接片與活塞連接,第二連接片與浮動鉗體連接,本實用新型能解決在釋放制動后、內外摩擦塊因不能及時回位而造成“拖磨”、加劇制動盤與內外摩擦塊磨損的問題。
文檔編號F16D55/225GK202284618SQ201120363830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7日
發明者宋全學, 李傳博, 楊勇超, 王鐵君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