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線夾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線夾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具有吸附部與焊接部,以便于吸附與焊接的線夾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裝置的不斷發(fā)展,其內部的數據與信號傳輸量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大。一般而言,在電子裝置內部各電子零組件之間,通常都必須要利用適當的線材來傳輸電力、數據與信號。然而,在現今的電子裝置中,為了讓電子裝置所占用的空間變小,通常只能在電子裝置有限的內部空間中彎折線材。在此狀況下,當電力、信號或數據經由線材傳輸時,往往容易因為線材的不當彎折而造成電阻增加、電壓下降、信號衰退與數據傳輸速度變慢等問題。此外,當電力通過線材時,往往會產生電場與磁場,其強度通常與距離息息相關。在彎折線材時,一旦線材十分靠近對電場或磁場敏感度相當高的電子零組件,往往會對其造成信號的干擾。再者,在將多種線材設置在電子裝置有限的內部空間時,幾乎難以避免彼此之間會因為彎折造成彼此纏繞的情況。在遇到電子裝置損壞或功能異常,需要維修人員進行檢修時,往往會因為線材的纏繞而造成查線時的困擾。為了能夠有效控制和管理線材的彎折路徑,通常會在電子裝置的內部空間中,尋找適當的固定物(如殼體或基板),并在固定物上設置多個線夾,藉以夾固線材,使線材沿著經過妥善設計的較佳彎折路徑彎折延伸。在上述的技術背景下,環(huán)顧現有的線夾,多半是利用線夾勾或螺絲等組件來將線夾固定于上述的固定物(如殼體或基板)。然而,不論是在電子裝置有限的內部空間,或是在電子零組件密集的電子裝置半成品中,利用上述的固定方式來固定線夾結構往往十分不便,因而容易造成固定線夾的工藝成本偏高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欲解決的技術問題與目的有鑒于在現有技術中,線夾多半是利用線夾勾或螺絲等組件來將線夾固定于上述的固定物(如殼體或基板),因而普遍存在固定線夾的工藝成本偏高的嚴重問題。緣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夾結構,其是易于利用焊接的方式結合于電子裝置內的固定物。本實用新型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所采用的必要技術手段是提供一種線夾結構,包含一焊接部,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一連接部,自該焊接部沿一 U形軌跡向上延伸出,且該U形軌跡的缺口朝向一與該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
3[0013]一夾線部,自該連接部沿一 C形軌跡向上延伸出,且該C形軌跡的缺口朝向該第一方向;以及一吸附部,自該夾線部朝該第一方向伸出,并且具有一吸附平面,供一組件吸取裝置吸取。上述的線夾結構,其中,該焊接部還開設一焊料輔助接著孔。上述的線夾結構,其中,該焊接部、該連接部、該夾線部與該吸附部通過將一金屬板材加以彎折而一體成型。上述的線夾結構,其中,該金屬板材為一銅質板材。上述的線夾結構,其中,該銅質板材的厚度介于0. Imm至0. 5mm之間。本實用新型對照現有技術的功效相較于上述現有技術所提供的線夾及其固定方式,多半是利用線夾勾或螺絲等組件來將線夾固定于上述的固定物(如殼體或基板),因而普遍存在固定線夾的工藝成本偏高的嚴重問題。反之,由于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線夾結構中包含了吸附部與焊接部,因此,不僅可利用組件吸取裝置輕易地通過吸附部的吸附平面而將線夾結構加以吸取。更重要的是,在組件吸取裝置吸取線夾結構時,更可輕易地在焊接部或電子裝置內的固定物上,黏涂或沾附焊料,藉以依據實際需要,將線夾結構的焊接部焊接于電子裝置內的固定物(如上述的殼體或基板)。相形之下,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線夾結構確實更易于固定于電子裝置內的固定物,因而可以有效降低固定線夾結構所需的工藝成本。通過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圖1顯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線夾結構的立體外觀圖;圖2顯示利用組件吸取裝置吸取線夾結構,以便將線夾結構焊接于電子裝置內的固定物的示意圖;圖3顯示將線夾結構的焊接固定于固定物的示意圖;圖4顯示焊料流入焊料輔助接著孔以輔助將線夾結構固定于固定物,并在完成焊接固定后,可供一線材夾置的示意圖;以及圖5顯示將線材夾置于夾線部后的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1 線夾結構2 組件吸取裝置3 固定物4 焊料5 線材11 焊接部111焊料輔助接著孔12 連接部13 夾線部
4[0038]14吸附部141吸附平面Il第一方向12第二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由于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線夾結構可廣泛運用于固定各種電子裝置(特別是其內部)的線材,且相關的組合實施方式更是不勝枚舉,故在此不再一一贅述,僅列舉其中一個較佳實施例加以具體說明。請參閱圖1,其顯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線夾結構的立體外觀圖。如圖ι所示,一線夾結構ι包含一焊接部11、一連接部12、一夾線部13與一吸附部14,在圖1 中,是以虛線劃分上述各部位。焊接部11是沿一第一方向Il延伸,并且開設一焊料輔助接著孔111。連接部12 是自焊接部11沿一U形軌跡向上延伸出,且U形軌跡的缺口是朝向一與第一方向Il相反的第二方向12。夾線部13是自連接部12沿一 C形軌跡向上延伸出,且C形軌跡的缺口是朝向第一方向II。吸附部14是自夾線部13朝第一方向Il伸出,并且具有一吸附平面141。焊接部11、連接部12、夾線部13與吸附部14可通過將一金屬板材加以彎折的方式而一體成型。較佳者,金屬板材可為一銅質板材,且銅質板材的厚度可介于0. Imm至 0. 5mm之間,其中,銅質板材的厚度又以0. 15mm為佳。請參閱圖2至圖5,圖2顯示利用組件吸取裝置吸取線夾結構,以便將線夾結構焊接于電子裝置內的固定物的示意圖;圖3顯示將線夾結構的焊接固定于固定物的示意圖; 圖4顯示焊料流入焊料輔助接著孔以輔助將線夾結構固定于固定物,并在完成焊接固定后,可供一線材夾置的示意圖;圖5顯示將線材夾置于夾線部后的示意圖。如圖2至圖5所示,在固定線夾結構1之前,可利用一組件吸取裝置2吸取線夾結構1的吸附平面141。然后,可以在線夾結構1的焊接部11的底面,或者是在電子裝置內的一固定物3 的指定位置(圖3所示者為后者),黏涂或沾附一焊料4,藉以將線夾結構1焊接固定于固定物3。在焊接時,焊料4可流入焊料輔助接著孔111(較佳著,一小部分的焊料4可自焊料輔助接著孔111溢流出),藉以輔助將線夾結構1固定于固定物3。并在完成焊接固定后, 可將一線材5經由連接部12與吸附部14之間的間隙,沿第二方向12塞入至夾線部13夾置。較佳者,上述的組件吸取裝置2可為一表面接著技術(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設備的吸嘴。上述的固定物3可為電子裝置的殼體或基板,上述的焊料 4可為一錫膏。由于是利用焊接的方式將線夾結構1焊接固定于固定物3,上述固定物3最好能夠承受錫的熔點溫度而不至于產生熔化或變形的現象;因此,上述的固定物3最好是電子裝置的金屬殼體或耐高溫的復合基板,其中復合基板的表面最好具有金屬層,藉以增加焊料4的接著固定效果。上述的焊接部、連接部、夾線部與吸附部可通過將一金屬板材加以彎折而一體成型。較佳者,金屬板材可為一銅質板材,且銅質板材的厚度可介于0. Imm至0. 5mm之間,其中,銅質板材的厚度又以0. 15mm為佳。相信舉凡在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閱讀以上所揭露的技術內容后, 應該都能理解相較于上述現有技術所提供的線夾及其固定方式,多半是利用線夾勾或螺絲等組件來將線夾固定于上述的固定物(如殼體或基板),因而普遍存在固定線夾的工藝成本偏高的嚴重問題。反之,由于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線夾結構1中包含了吸附部14與焊接部11,因此,不僅可利用組件吸取裝置2輕易地通過吸附部14的吸附平面141而將線夾結構1加以吸取。更重要的是,在組件吸取裝置2吸取線夾結構1時,更可輕易地在焊接部11或電子裝置內的固定物3上,黏涂或沾附焊料4,藉以依據實際需要,將線夾結構1的焊接部11 焊接于電子裝置內的固定物3(如上述的殼體或基板)。相形之下,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線夾結構1確實更易于固定于電子裝置內的固定物3,因而可以有效降低固定線夾結構1所需的工藝成本。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線夾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焊接部,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一連接部,自該焊接部沿一 U形軌跡向上延伸出,且該U形軌跡的缺口朝向一與該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一夾線部,自該連接部沿一 C形軌跡向上延伸出,且該C形軌跡的缺口朝向該第一方向;以及一吸附部,自該夾線部朝該第一方向伸出,并且具有一吸附平面,供一組件吸取裝置吸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夾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焊接部還開設一焊料輔助接著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夾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焊接部、該連接部、該夾線部與該吸附部通過將一金屬板材加以彎折而一體成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夾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金屬板材為一銅質板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線夾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銅質板材的厚度介于0.Imm至 0. 5mm之間。
專利摘要一種線夾結構,包含一焊接部、一連接部、一夾線部與一吸附部。焊接部沿一第一方向延伸。連接部自焊接部沿一U形軌跡向上延伸出,且U形軌跡的缺口朝向一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夾線部自連接部沿一C形軌跡向上延伸出,且C形軌跡的缺口朝向第一方向。吸附部,自夾線部朝第一方向伸出,并且具有一吸附平面,供一組件吸取裝置吸取。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線夾結構,更易于固定于電子裝置內的固定物,因而可以有效降低固定線夾結構所需的工藝成本。
文檔編號F16L3/06GK202220908SQ20112033781
公開日2012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2日
發(fā)明者洪進富 申請人:湘鏵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