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超薄平板電視懸臂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超薄平板電視懸臂支架,屬于平板電視支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平板電視技術的發展,現在平板電視越來越薄,現有電視支架離墻距離加大, 與超薄平板電視配合美觀效果差,空間浪費多。因此,需要設計相適應的超薄電視支架,為用戶提供更加美觀的效果及更好的空間利用率。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角度調節更方便的超薄平板電視懸臂支架。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超薄平板電視懸臂支架,包括銜接器面板和墻板支撐件,特點是所述銜接器面板上安裝有面板轉頭,所述墻板支撐件的頂端和底端分別連接一水平墻板,形成工字型結構, 墻板支撐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別鉸接一水平后手臂,在上后手臂的正面與下后手臂的背面之間連接一手臂支撐件,在上后手臂的前端與下后手臂的前端之間鉸接一前手臂,前手臂的前端與面板轉頭相鉸接。上述的超薄平板電視懸臂支架,其中,所述上后手臂的頂部和下后手臂的底部分別固定一線槽蓋。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超薄平板電視懸臂支架角度調節更方便,無需把手,只需要適當的力扳動電視機直接調節角度即可,可讓液晶電視能以豎直平面為基準旋轉-15° 15°, 水平旋轉180°,減小電視機背面與墻面之間的折疊距離最小至36. 7mm,伸張最大離墻 553mm,結構上充分利用空間,增強了電視機的美觀度與空間使用率。支架的墻面固定部分與電視機固定部分分開設計,方便用戶更快更好的安裝。結構上采用安全可靠方式,避免了因超薄設計而引起的承重能力下降。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圖1 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超薄平板電視懸臂支架,包括銜接器面板8和墻板支撐件2,銜接器面板8上通過螺栓安裝有面板轉頭7,墻板支撐件2的頂端和底端分別連接一水平墻板1,形成工字型結構,墻板支撐件2的上部和下部分別鉸接一水平后手臂3,在上后手臂的正面與下后手臂的背面之間連接一手臂支撐件4,下后手臂的底部和上后手臂的頂部分別固定一線槽蓋5,線槽蓋5用于約束電視機用的一些電線,以至于讓走線整潔而不顯得雜亂;在上后手臂的前端與下后手臂的前端之間鉸接一前手臂6,前手臂6的前端與面板轉頭7相鉸接。其中,銜接器面板8中間的凹陷處上下沖了兩個方孔避開調節角度時前手臂與銜接器面板之間的干涉,以至于可以調節更大的角度,調節角度達到了-15° 15°。具體安裝時,首先,墻板支撐件2與兩塊墻板1通過馬車螺絲與防滑螺母緊固連接,形成一個工字型;兩個后手臂3分別與墻板支撐件2通過圓柱頭內六角螺栓相連,后手臂支撐件4通過沉頭內六角螺絲與兩后手臂的正反面相連,利于三個零件的緊固連接,使受力更合理;前手臂6通過一根螺栓連接于兩后手臂之間。其次,將面板轉頭7與銜接器面板8通過圓柱頭內六角螺栓連接安裝。最后,將前手臂6與面板轉頭7通過短軸相連。該超薄平板電視懸臂支架角度調節更方便,無需把手,只需要適當的力扳動電視機直接調節角度即可,可讓液晶電視能以豎直平面為基準旋轉-15° 15°,水平旋轉 180°,減小電視機背面與墻面之間的折疊距離最小至36. 7mm,伸張最大離墻553mm,結構上充分利用空間,增強了電視機的美觀度與空間使用率。支架的墻面固定部分與電視機固定部分分開設計,方便用戶更快更好的安裝。結構上采用安全可靠方式,避免了因超薄設計而引起的承重能力下降。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 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超薄平板電視懸臂支架,包括銜接器面板和墻板支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銜接器面板上安裝有面板轉頭,所述墻板支撐件的頂端和底端分別連接一水平墻板,形成工字型結構,墻板支撐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別鉸接一水平后手臂,在上后手臂的正面與下后手臂的背面之間連接一手臂支撐件,在上后手臂的前端與下后手臂的前端之間鉸接一前手臂,前手臂的前端與面板轉頭相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平板電視懸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后手臂的頂部和下后手臂的底部分別固定一線槽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超薄平板電視懸臂支架,包括銜接器面板和墻板支撐件,銜接器面板上安裝有面板轉頭,墻板支撐件的頂端和底端分別連接一水平墻板,形成工字型結構,墻板支撐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別鉸接一水平后手臂,在上后手臂的正面與下后手臂的背面之間連接一手臂支撐件,在上后手臂的前端與下后手臂的前端之間鉸接一前手臂,前手臂的前端與面板轉頭相鉸接。該支架角度調節更方便,無需把手,只需要適當的力扳動電視機直接調節角度即可,結構上充分利用空間,增強了電視機的美觀度與空間使用率。
文檔編號F16M11/06GK202220959SQ201120332920
公開日2012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7日
發明者熊緒祥 申請人:蘇州金皇視聽設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