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具備以相對滑動調整背隙、以相對滑動完成自動嚙合、可不經校正直接組裝與應用范圍廣的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參閱圖6,傳統減速機(或是齒輪傳動機構)是在一機殼80內設置一傳動部81及一被傳動部82,其分別設一蝸桿811與一蝸輪821,用以相互嚙合而傳動該被傳動部88設于該機殼80外的負載822。[0003]但這樣的設計,當該蝸桿811與該蝸輪821之間出現背隙后,無法調整該蝸桿811 與該蝸輪821間的背隙,且該軸承位置必需相當精確,否則無法產生良好的傳動率,故,組裝過程相當麻煩且需相當精密,而這樣產生成本高昂的問題。[0004]當然,市面上也有可調整背隙的裝置,但除裝置復雜外,多半需配合彈簧結構,時間久了易產生彈性疲乏,導致背隙調整效果失去精度。實用新型內容[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種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其具備以相對滑動調整背隙、以相對滑動完成自動嚙合、可不經校正直接組裝與應用范圍廣的功效。[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0007]—種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其包括[0008]一傳動部,設有[0009]一動力源;[0010]一傳動結合部,具有一傳動殼體、一傳動容納部、一傳動結合孔、一傳動殼體斜面部及一虛擬軸心線;該傳動容納部位于該傳動殼體內,該傳動結合孔連通該傳動容納部及該傳動殼體外面,該傳動殼體斜面部位于該傳動殼體鄰近該傳動結合孔處,供該傳動殼體對外聯結;[0011]一蝸桿,與該虛擬軸心線同軸的設于該傳動容納部內,用以通過該傳動結合孔輸出該動力源產生的動力;[0012]一被傳動部,設有[0013]一負載,具有一固定負載軸心線,其與該虛擬軸心線概呈垂直;[0014]一被傳動結合部,具有一被傳動殼體、一被傳動容納部、一傳動結合孔及一被傳動殼體斜面部,該被傳動容納部位于該被傳動殼體內部,該被傳動結合孔連通該被傳動容納部與該被傳動殼體外面,且與該傳動結合孔相對應,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用以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作斜面相對移動;[0015]一蝸輪,與該固定負載軸心線同軸的設于該被傳動容納部內,其突出該被傳動結合孔并伸入該傳動結合孔;[0016]借此,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可朝該蝸桿的方向,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該蝸輪與該蝸桿的背隙的結構。[0017]前述的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其中傳動部與該被傳動部為兩個獨立結構,可不經校正而直接進行組裝。[0018]前述的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其中動力源為馬達。[0019]前述的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其中該傳動殼體斜面部又具有一第一導引件;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對應該第一導引件,而具有一第二導引件;該第一、第二導引件用以限制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只沿該虛擬軸心線的方向,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相對滑動。[0020]前述的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其中該傳動殼體斜面部又具有一固定孔;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對應該固定孔,而具有一長條孔及一固定件;當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相對滑動至該蝸輪與該蝸桿相互嚙合時,該固定件穿過該長條孔鎖固于該固定孔,使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固定。[0021]前述的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其中該被傳動殼體又具有一輔助調整裝置,用以輔助推動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相對滑動。[002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具備以相對滑動調整背隙、以相對滑動完成自動嚙合、可不經校正直接組裝與應用范圍廣的功效。
[0023]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002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立體示意圖。[0025]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0026]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被傳動殼體斜面部與傳動殼體斜面部相對滑動的示意圖。[0027]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蝸輪與蝸桿相互嚙合過程的示意圖。[0028]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傳動殼體設置輔助調整裝置的示意圖。[0029]圖6是傳統裝置的示意圖。[0030]圖中標號說明[0031]10傳動部11動力源[0032]12傳動結合部121傳動殼體[0033]122傳動容納部123傳動結合孔[0034]124傳動殼體斜面部12A第一導引件[0035]12B固定孔13蝸桿[0036]20被傳動部21負載[0037]22被傳動結合部221被傳動殼體[0038]222被傳動容納部223被傳動結合孔[0039]224被傳動殼體斜面部22A第二導引件[0040]22B長條孔22C固定件[0041]22D輔助調整裝置23蝸輪[0042]Xl虛擬軸心線X2固定負載軸心線[0043]Pl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具體實施方式
[0044]參閱圖1、圖2及圖3,本實用新型為一種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其包括[0045]一傳動部10,設有[0046]一動力源 11;[0047]一傳動結合部12,具有一傳動殼體121、一傳動容納部122、一傳動結合孔123、一傳動殼體斜面部1 及一虛擬軸心線Xl ;該傳動容納部122位于該傳動殼體121內,該傳動結合孔123連通該傳動容納部122及該傳動殼體121外面,該傳動殼體斜面部IM位于該傳動殼體121鄰近該傳動結合孔123處,供該傳動殼體121對外聯結;[0048]一蝸桿13,與該虛擬軸心線Xl同軸的設于該傳動容納部122內,用以通過該傳動結合孔123輸出該動力源11產生的動力;[0049]一被傳動部20,設有[0050]一負載21,具有一固定負載軸心線X2,其與該虛擬軸心線Xl概呈垂直;[0051]一被傳動結合部22,具有一被傳動殼體221、一被傳動容納部222、一被傳動結合孔223及一被傳動殼體斜面部224,該被傳動容納部222位于該被傳動殼體221內部,該被傳動結合孔223連通該被傳動容納部222與該被傳動殼體221外面,且與該傳動結合孔122 相對應,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2 用以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IM作斜面相對移動;[0052]一蝸輪23,與該固定負載軸心線X2同軸的設于該被傳動容納部222內,其是突出該被傳動結合孔223并伸入該傳動結合孔123 ;[0053]借此,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2 可朝該蝸桿13的方向,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IM 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該蝸輪23與該蝸桿13的背隙的結構(參閱圖3)。[0054]于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例中,該傳動部10與該被傳動部20為兩個獨立結構,可不經校正而直接進行組裝。[0055]該動力源11為馬達。[0056]該傳動殼體斜面部IM又具有一第一導引件12A ;[0057]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2 對應該第一導引件12A,而具有一第二導引件22k ;該第一、第二導引件12A與22A用以限制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2M只沿該虛擬軸心線Xl的方向, 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1 相對滑動。[0058]該傳動殼體斜面部IM又具有一固定孔12B ;[0059]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2 對應該固定孔12B,而具有一長條孔22B及一固定件 22C ;當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2 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IM相對滑動至該蝸輪23與該蝸桿 13相互嚙合時,該固定件22C穿過該長條孔22B鎖固于該固定孔12B,使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224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124固定。[0060]參閱圖5,該被傳動殼體221又具有一輔助調整裝置22D,用以輔助推動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2 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IM相對滑動。[0061]至于實際動作過程則如下所述[0062]參閱圖3及圖4,將該被傳動殼體221置于該傳動殼體121,并使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2M朝該蝸桿13的方向,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IM相對滑動;直到該蝸輪23與該蝸桿13相互嚙合,且其間無背隙時,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2M停止于該傳動殼體斜面部IM 滑動,即可以該固定件22C穿過該長條孔22B鎖固于該固定孔12B,使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 224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124固定。[0063]更詳細的講,當該蝸桿13與該蝸輪23的至少其中的一因磨損而產生背隙,可放松該固定件22C,使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2 于該傳動殼體斜面部IM上相對滑動;直到該蝸輪23與該蝸桿13再度緊密相互嚙合(例如由一第一位置Pl滑動到一第二位置P》而無背隙時,重新鎖固該固定件22C,達到簡單快速調整該蝸桿13與該蝸輪23的背隙的結構。[0064]當然,于實際使用上,亦可調整該蝸桿13與該蝸輪23間呈預定的工作背隙,為本實用新型必定可達成的技術。[0065]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產生以下的優點[0066][1]以相對滑動調整背隙。當該蝸輪與該蝸桿間產生背隙,只要控制該被傳動殼體朝該蝸桿的方向,與該傳動殼體相對滑動,即可消除該蝸桿與蝸桿之間的背隙。[0067][2]以相對滑動完成自動嚙合,只要將該被傳動殼體設于該傳動殼體上,控制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相對滑動,即可使該蝸輪與該蝸桿相對嚙合,而完成組裝。故,可以相對滑動完成自動嚙合組裝。[0068][3]可不經校正直接組裝。本實用新型的傳動部與被傳動部可以兩個獨立的結構直接組裝,結合時只要以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于該傳動殼體斜面部上滑動,即可使該被傳動殼體內的蝸輪通過被傳動結合孔,伸入傳動殼體的傳動結合孔,而概呈相互垂直的與傳動部的蝸桿嚙合,即完全組裝。故,可不經校正直接組裝。[0069][4]應用范圍廣。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于減速機構、傳動機構等應用齒輪嚙合傳動的領域。
權利要求1.一種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傳動部,設有一動力源;一傳動結合部,具有一傳動殼體、一傳動容納部、一傳動結合孔、一傳動殼體斜面部及一虛擬軸心線;該傳動容納部位于該傳動殼體內,該傳動結合孔連通該傳動容納部及該傳動殼體外面,該傳動殼體斜面部位于該傳動殼體鄰近該傳動結合孔處,供該傳動殼體對外聯結;一蝸桿,與該虛擬軸心線同軸的設于該傳動容納部內,用以通過該傳動結合孔輸出該動力源產生的動力;一被傳動部,設有一負載,具有一固定負載軸心線,其與該虛擬軸心線概呈垂直;一被傳動結合部,具有一被傳動殼體、一被傳動容納部、一被傳動結合孔及一被傳動殼體斜面部,該被傳動容納部位于該被傳動殼體內部,該被傳動結合孔連通該被傳動容納部與該被傳動殼體外面,且與該傳動結合孔相對應,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用以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作斜面相對移動;一蝸輪,與該固定負載軸心線同軸的設于該被傳動容納部內,其突出該被傳動結合孔并伸入該傳動結合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部與該被傳動部為兩個獨立結構,可不經校正而直接進行組裝。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源為馬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殼體斜面部又具有一第一導引件;所述被傳動殼體斜面部對應該第一導引件,而具有一第二導引件;該第一、第二導引件用以限制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只沿該虛擬軸心線的方向, 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相對滑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殼體斜面部又具有一固定孔;所述被傳動殼體斜面部對應該固定孔,而具有一長條孔及一固定件;當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相對滑動至該蝸輪與該蝸桿相互嚙合時,該固定件穿過該長條孔鎖固于該固定孔,使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傳動殼體又具有一輔助調整裝置,用以輔助推動該被傳動殼體斜面部與該傳動殼體斜面部相對滑動。
專利摘要一種以斜面相對滑動達成調整背隙的裝置,包括傳動部,設有動力源;傳動結合部,具有傳動殼體、傳動容納部、傳動結合孔、傳動殼體斜面部及虛擬軸心線;傳動容納部位于傳動殼體內,傳動結合孔連通傳動容納部及傳動殼體外面;蝸桿,與虛擬軸心線同軸的設于傳動容納部內;被傳動部,設有負載,具有固定負載軸心線,其與虛擬軸心線概呈垂直;被傳動結合部,具有被傳動殼體、被傳動容納部、被傳動結合孔及被傳動殼體斜面部,被傳動容納部位于被傳動殼體內部;蝸輪,與固定負載軸心線同軸的設于被傳動容納部內。本實用新型具備以相對滑動調整背隙、以相對滑動完成自動嚙合、可不經校正直接組裝與應用范圍廣的功效。
文檔編號F16H55/24GK202274063SQ20112022707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30日
發明者詹平冬 申請人:詹平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