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火力發電中的超超臨界機組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提高發電效率,火力發電廠常采用超超臨界機組,即是把燃煤火電機組的參數設置為超臨界參數或超超臨界參數。超超臨界機組需要在620°C、32MPa的條件下工作, 因此對超超臨界機組的性能及密封要求均很高。現有的超超臨界機組的控制閥的腔體和導向座之間通過柔性石墨密封。當使用該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時, 燃氣推動導向座在腔體內移動并擠壓柔性石墨。然而,當該腔體內沒有燃氣或者燃氣的壓力減小時,柔性石墨的彈性力迫使導向座反向移動。由此一來,導向座在腔體內來回移動, 長期使用,會損傷、磨損該導向座,從而影響密封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鑒于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能防止導向座在腔體內來回移動,且密封效果好的超超臨界機組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應用于一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包括閥體、安裝于閥體的導向座及安裝于閥體的分流座,分流座鄰接導向座,分流座設有凹槽,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包括一彈性件;彈性件安裝收容于凹槽,且彈性件的相對端分別彈性抵頂分流座和導向座。進一步地,彈性件為一個或者多個彈簧。進一步地,導向座延伸有擋腳,擋腳插入凹槽。進一步地,擋腳抵靠凹槽的側壁,以擋住彈性件的側面。相較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利用彈性件的彈性力平衡柔性石墨的彈性力,避免了導向座在閥體內來回移動對導向座造成的損傷,能更好的起到密封作用。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 在附圖中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應用于控制閥的部分剖視示意圖;以及圖2是圖1中圓圈II處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請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的較佳實施方式應用于一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1。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包括一彈性件38。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彈性件38優選為一個彈簧或者多個彈簧并列使用。該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1包括一驅動機構10、閥芯20、連接于驅動機構10的閥體 30、固定于閥體30的導向座40及固定于閥座30的閥套50。閥芯20的第一端延伸設有一截面呈拋物線狀的堵頭22。閥芯20靠近堵頭22的周緣處向外凸設一擋圈M。擋圈M與堵頭22相互抵接。閥體30設有一腔體31、一進口 32及一出口 ;34。進口 32和出口 ;34均與腔體31 連通。閥套50固定連接于腔體31的上端部。驅動機構10、閥套50及閥體30之間通過一螺栓12固定連接。腔體31的下端部固定有一圓筒狀的分流座36,分流座36的側壁均設有若干通孔 362,且分流座36的側壁遮擋進口 32,通孔362與進口 32連通。請結合參照圖2,該分流座 36的側壁的上端設有凹槽364。彈性件38設置于凹槽364。導向座40的下端延伸設有擋腳42。導向座40套設于閥芯20,閥芯20的周緣處套設有一固定套26。導向座40與固定套沈之間通過一緊固件觀固定。該緊固件觀可以是螺栓、螺釘或其它的固定件。閥芯20與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固定連接于驅動機構10。 導向座40滑動穿過閥套50,并且導向座40的下端抵擋分流座36的上端面。此時,該擋腳 42分別插入分流座36的凹槽364,并抵靠凹槽364的側壁,以擋住彈性件38的側面,防止彈性件38偏移。彈性件38的相對端分別彈性抵頂導向座40和分流座36。閥芯20的第二端收容于腔體31,且閥芯20的堵頭22堵住出口 34,閥芯20的擋圈M擋住分流座36的下部的部分通孔362。在驅動機構10的驅動下,閥芯20可在腔體31內沿著導向座40上下運動,以帶動堵頭22打開或關閉出口 34,從而導通或關閉本實用新型的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另外,導向座40于閥套50下方的部位與閥體30之間設有一密封圈43,以將腔體 31密封,防止氣體泄漏。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密封圈43優選為四開環。該密封圈43與導向座40的下端之間的空間填充有柔性石墨44,以進一步密封和緩沖導向座40在腔體31內的移動。密封圈43分別鄰接閥套50的下端和柔性石墨44。當使用導通該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時,燃氣通過進口 32 進入,并通過分流座36的通孔362進入腔體31,再通過出口 34流出。在此過程中,腔體31 內的氣體會使導向座40向腔體31上部移動,柔性石墨44產生彈性變形。當腔體31內沒有氣體時,柔性石墨44的彈性力迫使導向座40向腔體31下部移動,而彈性件38的彈性力迫使導向座40向腔體31上部移動。這樣,彈性件38的彈性力和柔性石墨44的變形相互平衡,避免了導向座40在腔體31內來回移動對導向座40造成的損傷、磨損,能更好地起到密封作用。在其它實施方式中,導向座40也可以不設擋腳42,而直接使彈性件38收容于凹槽364,且使凹槽364的側壁抵靠彈性件38。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應用于一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所述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包括閥體、安裝于所述閥體的導向座及安裝于所述閥體的分流座,所述分流座鄰接所述導向座,所述分流座設有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包括彈性件;所述彈性件安裝收容于所述凹槽,且所述彈性件的相對端分別彈性抵頂所述分流座和所述導向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為一個或者多個彈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座延伸有擋腳,所述擋腳插入所述凹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腳抵靠所述凹槽的側壁,以擋住所述彈性件的側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一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包括彈性件,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包括閥體、安裝于閥體的導向座、安裝于閥體的分流座及,分流座鄰接導向座,分流座設有凹槽,彈性件安裝收容于凹槽,彈性件的相對端分別彈性抵頂分流座和導向座。本實用新型的超超臨界機組控制閥的密封圈的位移補償裝置利用彈性件的彈性力平衡柔性石墨的變形,避免了導向座在閥體內來回移動對導向座造成的損傷,能更好的起到密封作用。
文檔編號F16K1/32GK202132521SQ20112018727
公開日2012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3日
發明者唐愛華, 唐金鵬, 殷建國, 黃靖 申請人:株洲南方閥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