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脫離嚙合的行星減速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減速機技術領域,尤其是行星減速機。
背景技術:
目前應用于車輛履帶或車輪驅動的減速機均系無齒輪脫離嚙合的離合機構,若馬達或制動器發生故障,則減速機不能動,所配該減速機的主機亦不能轉移場地。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脫離嚙合的行星減速機,它在馬達和制動器發生故障時,嚙合齒輪脫離嚙合,方便減速機在外力作用下實現轉動即所配該減速機的主機轉移場地。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該可脫離嚙合的行星減速機, 包括殼體、設置在行星減速機構中的太陽輪,與所述的太陽輪位置相對應在殼體上設置一端蓋,該端蓋上設有多個螺紋孔,殼體上也相應設置有多個螺紋孔,端蓋與殼體即通過螺釘與螺紋孔的配合連接在一起,與端蓋的螺紋孔配合還設置有頂絲;端蓋與所述太陽輪連接
在一起。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該可脫離嚙合的行星減速機中,所述端蓋的內端面上連接一可嵌入殼體的拉環,拉環中空且在內腔設置一臺階,拉環內腔卡裝一壓環并通過所述臺階對壓環軸向限位, 所述壓環設置有軸向螺紋通孔,一連接螺釘穿過壓環的軸向螺紋通孔并擰入所述太陽輪端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所配的馬達和制動器發生故障時,減速機內齒輪可脫離嚙合,將嚙合齒輪脫離嚙合后,減速機在外力作用下能夠轉動,所配該減速機的主機即能轉移場地。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脫離嚙合狀態示意圖,圖中1太陽輪,2端蓋,3拉環,4壓環,5頂絲,6螺釘,7連接螺釘,8殼體。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該可脫離嚙合的行星減速機主要包括殼體8、設置在行星減速機構中的太陽輪1,與所述的太陽輪1位置相對應在殼體上設置一端蓋2,該端蓋2上設有多個螺紋孔,殼體8上也相應設置有多個螺紋孔,端蓋2與殼體8即通過螺釘6與螺紋孔的配合連接在一起。與端蓋2的螺紋孔配合還設置有頂絲5。[0013]所述端蓋2的內端面上連接一可嵌入殼體8的拉環3,拉環3中空且在內腔設置一臺階,拉環3內腔卡裝一壓環4并通過所述臺階對壓環4軸向限位,所述壓環4設置有軸向螺紋通孔,一連接螺釘7穿過壓環4的軸向螺紋通孔并擰入所述太陽輪1端面。當減速機所配的馬達和制動器發生故障時,拆下端蓋2上的螺釘6,將頂絲5擰入端蓋2的螺紋孔中,端蓋2連同拉環3、壓環4、連接螺釘7帶動太陽輪1向右移動,從而使太陽輪1脫離嚙合狀態,如圖2所示,這樣減速機在外力作用下能夠轉動,所配主機亦可移動。
權利要求1.可脫離嚙合的行星減速機,包括殼體、設置在行星減速機構中的太陽輪,其特征是 與所述的太陽輪位置相對應在殼體上設置一端蓋,該端蓋上設有多個螺紋孔,殼體上也相應設置有多個螺紋孔,端蓋與殼體即通過螺釘與螺紋孔的配合連接在一起,與端蓋的螺紋孔配合還設置有頂絲;端蓋與所述太陽輪連接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脫離嚙合的行星減速機,其特征是所述端蓋的內端面上連接一可嵌入殼體的拉環,拉環中空且在內腔設置一臺階,拉環內腔卡裝一壓環并通過所述臺階對壓環軸向限位,所述壓環設置有軸向螺紋通孔,一連接螺釘穿過壓環的軸向螺紋通孔并擰入所述太陽輪端面。
專利摘要可脫離嚙合的行星減速機,包括殼體、設置在行星減速機構中的太陽輪,其特征是與所述的太陽輪位置相對應在殼體上設置一端蓋,該端蓋上設有多個螺紋孔,殼體上也相應設置有多個螺紋孔,端蓋與殼體即通過螺釘與螺紋孔的配合連接在一起,與端蓋的螺紋孔配合還設置有頂絲;端蓋與所述太陽輪連接在一起。在所配的馬達和制動器發生故障時,減速機內齒輪可脫離嚙合,將嚙合齒輪脫離嚙合后,減速機在外力作用下能夠轉動,所配該減速機的主機即能轉移場地。
文檔編號F16H57/08GK202091436SQ20112018056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31日
發明者康少松 申請人:康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