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變速箱內副箱主軸、驅動齒輪及主箱二軸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變速箱內部連接結構,具體涉及變速箱內副箱主軸、驅動齒輪及主箱二軸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副箱主軸、驅動齒輪及主箱二軸連接是變速箱內部的關鍵連接結構之一,也是最易磨損的關鍵部件,究其原因是由于變速箱部件工作時,副箱主軸存在一定的浮動量,導致副箱主軸外花鍵及驅動齒輪與同步器作用的內齒磨損較快,同時驅動齒輪與主箱二軸作用的內花鍵長度較短,加劇了驅動齒輪內花鍵的磨損速度。上述部件一旦磨損,將導致變速箱失靈,必須及時更換才能保證變速箱正常運轉,給用戶帶來了一定的經濟負擔和不必要的麻煩。
實用新型內容為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降低相連接部件磨損,延長變速箱整體使用壽命的變速箱內副箱主軸、驅動齒輪及主箱二軸連接結構。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變速箱內副箱主軸、驅動齒輪及主箱二軸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副箱主軸位于驅動齒輪軸孔內的一端設有小于副箱主軸外徑的柱狀凸起,柱狀凸起通過軸套固定于驅動齒輪的軸孔內,軸套后端通過驅動齒輪軸孔內的凸臺限定;凸臺后方的軸孔內壁上設有與主箱二軸配合的內花鍵,所述的內花鍵頂端位置與驅動齒輪后端保持2-10毫米的距離。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為主箱二軸深入驅動齒輪的一端的端面上設有一螺孔,并與位于驅動齒輪凸臺外的圓形擋片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為副箱主軸的柱狀凸起的端面上設有可放置螺栓六角頭的凹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副箱主軸與驅動齒輪通過軸套連接,限定了兩個者運行時的相對浮動量,進而降低了兩者之間的相互磨損;主箱二軸與驅動齒輪之間通過圓形擋片來限定相對位置,同時增長了驅動齒輪的內花鍵,降低了兩者的相互磨損并提高了接觸面的耐磨性;其結構合理,設計緊湊,有效降低了相連部件的磨損速度,提高了變速箱的使用壽命。
圖1為本實用新型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后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組合后的沿軸線的剖視圖。圖中,1、副箱主軸,2、外花鍵,3、柱狀凸起,4、同步器,5、外齒,6、軸套,7、驅動齒輪,8、主箱二軸,9、凹孔,10、螺栓,11、圓形擋片,12、螺孔,13、內花鍵,14、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附圖1、3,副箱主軸1通過外花鍵2與同步器4配合,同步器4通過外齒5與驅動齒輪7配合作用,副箱主軸1深入驅動齒輪7的一端設有小于副箱主軸1外徑的柱狀凸起3,柱狀凸起3通過軸套6固定于驅動齒輪7的軸孔內,軸套6后端通過驅動齒輪7軸孔內的凸臺14限定;凸臺14后方的軸孔內壁上設有與主箱二軸8配合的內花鍵13,所述的內花鍵13頂端位置與驅動齒輪7后端保持2-10毫米的距離。所述的軸套6的外套外壁緊貼驅動齒輪7軸孔內壁,內套內壁緊貼副箱主軸1柱狀凸起3外壁。參看附圖2、3,主箱二軸8位于驅動齒輪7軸孔內的一端的端面上設有一螺孔12, 并與位于驅動齒輪7凸臺14外的圓形擋片11通過螺栓10固定連接。參看附圖2、3,副箱主軸1的柱狀凸起3的端面上設有可放置螺栓10六角頭的凹孔9。
權利要求1.一種變速箱內副箱主軸、驅動齒輪及主箱二軸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副箱主軸位于驅動齒輪軸孔內的一端設有小于副箱主軸外徑的柱狀凸起,柱狀凸起通過軸套固定于驅動齒輪的軸孔內,軸套后端通過驅動齒輪軸孔內的凸臺限定;凸臺后方的軸孔內壁上設有與主箱二軸配合的內花鍵,所述的內花鍵頂端位置與驅動齒輪后端保持2-10毫米的距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變速箱內副箱主軸、驅動齒輪及主箱二軸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軸套(6)的外套外壁緊貼驅動齒輪(7)軸孔內壁,內套內壁緊貼副箱主軸(1)柱狀凸起⑶外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變速箱內副箱主軸、驅動齒輪及主箱二軸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主箱二軸(8)位于驅動齒輪(7)軸孔內的一端的端面上設有一螺孔(12),并與位于驅動齒輪(7)凸臺(14)外的圓形擋片(11)通過螺栓(10)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變速箱內副箱主軸、驅動齒輪及主箱二軸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副箱主軸(1)的柱狀凸起C3)的端面上設有可放置螺栓(10)六角頭的凹孔(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變速箱內副箱主軸、驅動齒輪及主箱二軸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副箱主軸位于驅動齒輪軸孔內的一端設有柱狀凸起,柱狀凸起通過軸套固定于驅動齒輪的軸孔內,驅動齒輪的內花鍵頂端位置與驅動齒輪后端保持2-10毫米的距離。其結構合理,設計緊湊,有效降低了相連部件的磨損速度,提高了變速箱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16H57/02GK202065449SQ20112014330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9日
發明者張大剛 申請人:張大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