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手動電動兩用氣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氣體控制元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手動電動兩用氣閥結構。
背景技術:
氣體控制閥,普通廣泛應用于各種管路控制中,為人們所常見和熟悉。但現有氣體控制閥均采用手動或者電動單一結構,也正因為現有氣體控制閥結構設置不合理,存在操作不安全或者操作不便的不足和缺陷,具體來說,手動閥需時時控制,操作不便麻煩,而電動閥卻存在易出故障的不足,故有必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有效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操作方便,且安全性能高的手動電動兩用氣閥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手動電動兩用氣閥結構,它包括閥身以及設于閥身上的電磁鐵組件,所述電磁鐵組件包括先導頭和動鐵芯,所述閥身由蓋板、前蓋、閥體以及底蓋依次疊加連接而成;所述前蓋上部成型有動鐵芯容納部,所述動鐵芯設于其內,動鐵芯底部與前蓋之間設有回位彈簧,所述前蓋下部成型有一空腔,所述閥體內設有用于容納閥芯的通孔, 閥芯設于通孔內,閥芯上端固定設有活塞,閥芯下部與底蓋之間設有回位彈簧二,活塞設于空腔內,所述閥體開設有進氣口以及出氣口,所述進氣口和出氣口均與閥體內通孔連通, 所述空腔與進氣口連通,所述空腔通過容納部底部的氣孔與外界連通,所述前蓋一側壁上成型安裝孔,安裝孔內設有手動板,所述手動板前端設有斜面,動鐵芯底部置于手動板前端的斜面上。進一步地,所述前蓋上插設有卡片。進一步地,所述閥芯設有若干密封圈,所述若干密封圈將閥芯分若干密封段,所述進氣口和出氣口分成于不同的密封段內。進一步地,所述出氣口有兩個,分別設于進氣口兩側,且進氣口以及兩個出氣口各分設在三個不同的密封段內。進一步地,所述閥體設有兩個排氣口,所述兩個排氣口設于進氣口兩側,所述進氣口、出氣口以及排氣口設于不同的密封段。進一步地,所述活塞側壁與空腔內壁之間設有Y型密封圈。進一步地,所述鐵殼外圍固定設有外殼,所述外殼與閥體上部固定連接。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電磁鐵組件實現電動控制,還可以通過手動板實現手動控制,本實用新型一改傳統氣體控制閥手動或者電動的單一控制模式,不但有效提高了操作便利度,而且有效的增加了安全性能。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0014]圖2是圖1中B-B剖視結構示意圖;[0015]圖3是圖1中A-A剖視結構示意圖。[0016]圖中[0017]1、先導頭;2、蓋板; 3、卡片;4、手動板;[0018]5、前蓋;6、活塞; 7、閥芯;8、閥體;[0019]9、回位彈簧二:;10、底蓋; 11、動鐵芯;12、氣孔;[0020]13、空腔;14、Y型密封圈;15、排氣口 ;16、進氣口[0021]17、密封圈;18、出氣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手動電動兩用氣閥結構,它包括閥身以及設于閥身上的電磁鐵組件,即閥身與電磁鐵組件構成本實用新型主要結構。所述電磁鐵組件包括先導頭1和動鐵芯11,與現有技術無實質性差異,不再重復表述。所述閥身由蓋板2、前蓋5、閥體8以及底蓋10依次疊加連接而成。其中,所述前蓋5上部成型有動鐵芯11容納部,所述動鐵芯11設于其內,動鐵芯11底部與前蓋之間設有回位彈簧,所述前蓋5下部成型有一空腔13。所述前蓋5 —側壁上成型安裝孔,安裝孔內設有手動板4,所述手動板4前端設有斜面,動鐵芯11底部置于手動板4前端的斜面上。 所述前蓋5上插設有卡片3。所述閥體8內設有用于容納閥芯7的通孔,閥芯7設于通孔內,閥芯7上端固定設有活塞6,活塞6設有空腔13內,可在空腔13內上下移動,所述活塞6側壁與空腔13內壁之間設有Y型密封圈14,起到較好的密封效果。所述閥芯7下部與底蓋10之間設有回位彈簧二 9,便于閥芯7實現回位。所述閥體8開設有進氣口 16以及出氣口 18,所述進氣口 16和出氣口 18均與閥體 8內通孔連通,閥芯7設于通孔中,可以有效實現進氣口 16與出氣口 18之間的開關。所述空腔13與進氣口 16連通,所述空腔13通過容納部底部的氣孔12與外界連
ο所述閥芯7設有若干密封圈17,所述若干密封圈17將閥芯7分若干密封段,所述進氣口 16和出氣口 18分成于不同的密封段內。本實用新型優選出氣口 18有兩個,分別設于進氣口 16兩側,且進氣口 16以及兩個出氣口 18各分設在三個不同的密封段內。另外, 本實用新型閥體8上還設有兩個排氣口 15,所述兩個排氣口 15設于進氣口兩側,所述進氣口 16、出氣口 18以及排氣口 15設于不同的密封段。工作原理起初,進氣口 16僅與其中一個出氣口 18連通,當更換另一出氣口 18 時,通過手動板4或者電磁鐵組件,使動鐵芯11下移,封住氣孔12,因為進氣口 16與空腔 13連通,進氣口 16的一部分氣體進入空腔13內,空腔13壓力增加,推動活塞6以及閥芯7 下移,密封圈17將下移,出氣口 18發生變化。當需再換出氣口時,通過手動板4或者電磁鐵組件,使動鐵芯11上移,打開氣孔12,空腔13內壓力降低,閥芯7在回位彈簧二 9的作用下,上移,實現出氣口 18的變化。排氣口 15用于排放余氣。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手動電動兩用氣閥結構,它包括閥身以及設于閥身上的電磁鐵組件,所述電磁鐵組件包括先導頭⑴和動鐵芯(11),所述閥身由蓋板O)、前蓋(5)、閥體⑶以及底蓋 (10)依次疊加連接而成;所述前蓋(5)上部成型有動鐵芯(11)容納部,所述動鐵芯(11)設于其內,動鐵芯(11)底部與前蓋之間設有回位彈簧,所述前蓋( 下部成型有一空腔(13), 所述閥體(8)內設有用于容納閥芯(7)的通孔,閥芯(7)設于通孔內,閥芯(7)上端固定設有活塞(6),閥芯(7)下部與底蓋(10)之間設有回位彈簧二(9),活塞(6)設于空腔(13) 內,所述閥體(8)開設有進氣口(16)以及出氣口(18),所述進氣口(16)和出氣口(18)均與閥體(8)內通孔連通,所述空腔(13)與進氣口(16)連通,所述空腔(13)通過容納部底部的氣孔(1 與外界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 一側壁上成型安裝孔,安裝孔內設有手動板G),所述手動板(4)前端設有斜面,動鐵芯(11)底部置于手動板(4)前端的斜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電動兩用氣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5)上插設有卡片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動電動兩用氣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7)設有若干密封圈(17),所述若干密封圈(17)將閥芯(7)分若干密封段,所述進氣口(16)和出氣口 (18)分成于不同的密封段內。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手動電動兩用氣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口 (18)有兩個,分別設于進氣口(16)兩側,且進氣口(16)以及兩個出氣口(18)各分設在三個不同的密封段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手動電動兩用氣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8)設有兩個排氣口(15),所述兩個排氣口(15)設于進氣口兩側,所述進氣口(16)、出氣口(18)以及排氣口(15)設于不同的密封段。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手動電動兩用氣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6)側壁與空腔(13)內壁之間設有Y型密封圈(1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氣體控制元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手動電動兩用氣閥結構,包括閥身以及設于閥身上的電磁鐵組件,所述電磁鐵組件包括先導頭和動鐵芯,所述閥身由蓋板、前蓋、閥體以及底蓋依次疊加連接而成;所述前蓋上部成型有動鐵芯容納部,所述動鐵芯設于其內,動鐵芯底部與前蓋之間設有回位彈簧,所述前蓋下部成型有一空腔,所述閥體內設有用于容納閥芯的通孔,閥芯設于通孔內,閥芯上端固定設有活塞,閥芯下部與底蓋之間設有回位彈簧二。本實用新型一改傳統氣體控制閥手動或者電動的單一控制模式,不但有效提高了操作便利度,而且有效的增加了安全性能。
文檔編號F16K31/11GK202040407SQ20112012582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6日
發明者單杰, 張好, 羅恒 申請人:寧波新佳行自動化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