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金屬螺紋鑲嵌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塑料件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到一種金屬螺紋鑲嵌件。
背景技術:
塑料螺紋連接有多種方式,有的在塑料件上直接加工出螺紋,進行安裝螺栓固定件,這種結構安裝的螺栓一般拆卸后容易造成塑料件上的螺紋損壞而報廢。目前多采用在塑料件中加帶螺紋的金屬鑲嵌件,并在金屬螺紋鑲嵌件外周圍均勻加工出很多梯形或三角形溝槽,來防止因螺栓擰入時帶來的扭力而旋轉,影響固定效果。上述結構只能防止鑲嵌件的旋轉,而不能防止在螺栓擰緊時產生的軸向拉力而帶來的軸向移動——由于軸向拉力的作用,金屬鑲嵌件常發生軸向的移動,造成鑲嵌件松動脫落。另外目前這種鑲嵌件要在其周圍加工出很多均勻的溝槽,生產效率低,成本高,且周圍細小的溝槽與塑料件結合后,抗扭矩強度有限,容易在螺栓擰緊時造成塑料的損壞,致使鑲嵌件旋轉脫落。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易加工,可有效防止金屬鑲嵌件在塑料中旋轉及軸向移動的金屬螺紋鑲嵌件。本實用新型的金屬螺紋鑲嵌件的本體內設有一端開口的螺紋孔,關鍵在于所述金屬鑲嵌件本體的底面和側面均設置有溝槽。金屬鑲嵌件本體底面的溝槽可以防止金屬鑲嵌件因螺栓擰入時帶來的扭力而旋轉,側面的溝槽可以防止金屬鑲嵌件因螺栓擰緊時產生的軸向拉力而帶來的軸向移動,從而保證金屬鑲嵌件與塑料件始終保持一體。金屬鑲嵌件底面的溝槽可以有多種形式,如徑向溝槽、梯形溝槽、三角形溝槽,甚至是圓形溝槽(非以底面中心為圓心),均可以防止金屬鑲嵌件旋轉;金屬鑲嵌件側面的溝槽可以有多種形式,如環形溝槽、梯形溝槽、三角形溝槽等,只要存在非平行于軸線方向的溝槽即可。上述溝槽的深度及寬度可以根據連接螺栓的擰緊力矩而定當螺栓的擰緊力矩較大時,可以增加溝槽的深度及寬度來提高鑲嵌件與塑料件的結合強度。上述金屬螺紋鑲嵌件的生產方式與傳統的一致,均在塑料件生產時將金屬鑲嵌件預鑄在塑料件中。進一步地,為方便加工,所述金屬鑲嵌件本體的底面設置有徑向溝槽,側面設置有環繞金屬鑲嵌件本體的環狀溝槽。進一步地,所述金屬鑲嵌件本體底面至少設置有兩條相互垂直的徑向溝槽,以加強防旋轉的效果。進一步地,所述環狀溝槽設置于金屬鑲嵌件的底面與螺紋孔之間的本體表面,因為此處的金屬鑲嵌件本體為實心的,溝槽可以加工得較深,從而加強防止金屬鑲嵌件軸向移動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金屬螺紋鑲嵌件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可以同時解決在螺栓擰動時帶來的金屬鑲嵌件旋轉及軸向移動的問題,因此緊固效果更好,更加實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金屬螺紋鑲嵌件的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金屬螺紋鑲嵌件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金屬螺紋鑲嵌件包括金屬鑲嵌件本體1,金屬鑲嵌件本體 1內設有一端開口的螺紋孔2,金屬鑲嵌件本體1的底面設置有一條徑向溝槽3,側面設置有一條環繞金屬鑲嵌件本體1的環狀溝槽4,環狀溝槽4設置于金屬鑲嵌件本體1的底面與螺紋孔2之間的本體表面。金屬鑲嵌件本體1底面的徑向溝槽3可以防止金屬鑲嵌件因螺栓擰入時帶來的扭力而旋轉,側面的環狀溝槽4可以防止金屬鑲嵌件因螺栓擰緊時產生的軸向拉力而帶來的軸向移動,從而保證金屬鑲嵌件與其外表面所包裹的塑料件始終保持一體。上述徑向溝槽3、環狀溝槽4的深度及寬度可以根據連接螺栓的擰緊力矩而定當螺栓的擰緊力矩較大時,可以增加溝槽的深度及寬度來提高金屬鑲嵌件與塑料件的結合強度。上述金屬螺紋鑲嵌件的生產方式與傳統的一致,均在塑料件生產時將金屬鑲嵌件預鑄在塑料件中。
權利要求1.一種金屬螺紋鑲嵌件,該金屬鑲嵌件本體內設有一端開口的螺紋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鑲嵌件本體的底面和側面均設置有溝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螺紋鑲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鑲嵌件本體的底面設置有徑向溝槽,側面設置有環繞金屬鑲嵌件本體的環狀溝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金屬螺紋鑲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鑲嵌件本體底面至少設置有兩條相互垂直的徑向溝槽。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金屬螺紋鑲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狀溝槽設置于金屬鑲嵌件的底面與螺紋孔之間的本體表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易加工,可有效防止金屬鑲嵌件在塑料中旋轉及軸向移動的金屬螺紋鑲嵌件。本實用新型的金屬螺紋鑲嵌件的本體內設有一端開口的螺紋孔,關鍵在于所述金屬鑲嵌件本體的底面和側面均設置有溝槽。金屬鑲嵌件本體底面的溝槽可以防止金屬鑲嵌件因螺栓擰入時帶來的扭力而旋轉,側面的溝槽可以防止金屬鑲嵌件因螺栓擰緊時產生的軸向拉力而帶來的軸向移動,從而保證金屬鑲嵌件與塑料件始終保持一體。本實用新型的金屬螺紋鑲嵌件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可以同時解決在螺栓擰動時帶來的金屬鑲嵌件旋轉及軸向移動的問題,因此緊固效果更好,更加實用。
文檔編號F16B37/14GK201982454SQ20112007656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2日
發明者李宏坤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