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帶冷卻的軸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套,尤其涉及一種自帶冷卻的軸套。
背景技術:
目前的軸套自身不能散熱,軸套在轉動過程中產生的傳動熱都集中在轉動支撐件上,造成密封件或盤根發熱,致使密封件燒壞,介質泄露,機器不能工作,為此須加裝外循環冷卻系統,用冷卻水進行冷卻,這樣既浪費又污染環境;還有就是目前的軸套在套接在軸上時,如果它們之間摩擦力過大,可能造成軸承無法轉動或者損壞,因此在每次工作前,都需要取下軸套來潤滑,非常麻煩,大大的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身帶有冷卻功能和潤滑功能的軸套。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帶冷卻的軸套,包括軸套本體,所述軸套本體內表面上覆有一層潤滑層,在潤滑層內沿軸套本體的長度方向設有數條滲油槽,所述軸套本體兩側的壁內分別設有一個冷卻倉,每個冷卻倉的外側設有數個導流管,且導流管沿軸套本體的長度方向設置,并與冷卻倉相通。作為優選所述冷卻倉位于軸套本體的相對兩側。作為優選所述滲油槽在潤滑層內均勻分布。作為優選所述導流管在冷卻倉外部均勻分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由于帶有冷卻倉和導流管,不需要加裝外循環冷卻系統,節約能源,并且散熱性能好,造價低,使用壽命長;帶有潤滑層和滲油槽,起到了很好的潤滑作用,避免在使用中造成軸承無法轉動,甚至損壞的情況發生;滲油槽的均勻分布,使得油能均勻流往潤滑層,達到最大的潤滑效果,導流管的均勻分布,使得本實用新型在使用中,均勻散熱,避免部件各個部位的存在很大的溫差。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橫向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剖視圖。圖中1、軸套本體;2、潤滑層;3、滲油槽;4、冷卻倉;5、導流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為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參見圖1、圖2、圖3,本實用新型包括軸套本體1,所述軸套本體1內表面上覆有一層潤滑層2,在潤滑層2內沿軸套本體1的長度方向設有數條均勻分布的滲油槽3,所述軸套本體1的相對兩側的壁內分別設有一個冷卻倉4,每個冷卻倉4的外側設有數個均勻分布的導流管5,且導流管5沿軸套本體1的長度方向設置,并與冷卻倉4相通。本實用新型由于帶有冷卻倉4和導流管5,不需要加裝外循環冷卻系統,節約能源,并且散熱性能好,造價低,使用壽命長;帶有潤滑層2和滲油槽3,起到了很好的潤滑作用,避免在使用中造成軸承無法轉動,甚至損壞的情況發生;滲油槽3的均勻分布,使得油能均勻流往潤滑層2,達到最大的潤滑效果,導流管5的均勻分布,使得本實用新型在使用中,均勻散熱,避免部件各個部位的存在很大的溫差。在使用時,軸套安裝在泵軸上,泵軸轉動過程中與密封件產生的熱量,經過軸套的冷卻倉4和導流管5進行自動氣流交換,完成冷卻;在每次工作前,只需要將潤滑油滲入潤滑層2,即可達到潤滑的效果,不需要將零件取下潤滑,非常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自帶冷卻的軸套,包括軸套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套本體內表面上覆有一層潤滑層,在潤滑層內沿軸套本體的長度方向設有數條滲油槽,所述軸套本體兩側的壁內分別設有一個冷卻倉,每個冷卻倉的外側設有數個導流管,且導流管沿軸套本體的長度方向設置,并與冷卻倉相通。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帶冷卻的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倉位于軸套本體的相對兩側。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帶冷卻的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油槽在潤滑層內均勻分布。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帶冷卻的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管在冷卻倉外部均勻分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帶冷卻的軸套,包括軸套本體,所述軸套本體內表面上覆有一層潤滑層,在潤滑層內沿軸套本體的長度方向設有數條滲油槽,所述軸套本體兩側的壁內分別設有一個冷卻倉,每個冷卻倉的外側設有數個導流管,且導流管沿軸套本體的長度方向設置,并與冷卻倉相通。本實用新型由于帶有冷卻倉和導流管,不需要加裝外循環冷卻系統,節約能源,并且散熱性能好,造價低,使用壽命長;帶有潤滑層和滲油槽,起到了很好的潤滑作用,避免在使用中造成軸承無法轉動,甚至損壞的情況發生。
文檔編號F16C37/00GK201944120SQ20112002522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26日
發明者周宗發 申請人:成都川硬合金材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