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防滑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差速器,尤其涉及一種提升汽車通過性、安全性的汽車防滑差速器,屬于車用差速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根據車輛轉向行駛特性,每輛汽車都要配備有差速器,而使用的差速器的結構形式有多種,最常見的是普通對稱式圓錐行星齒輪差速器,其主要由差速器殼體、一對對稱設置在差速器殼體內軸向與汽車驅動輪的兩個半軸相連的太陽輪(半軸齒輪)、一對對向并且垂直于太陽輪安裝在左右太陽輪之間的行星齒輪。其作用是調節車輛在轉向行駛時與左右半軸相連車輪所產生的轉速差,使車輛順利轉向行駛。但它的不足之處是當一側輪打滑或空轉時,因其差速器結構上的原因使得不打滑的另一側車輪得不到足夠驅動車輛行駛的動力,而打滑側的車輪卻白白消耗掉驅動力,致使車輛無法脫困前行,影響車輛的通過性。目前,為提高汽車在壞路上的通過能力,市場上出現了多種能夠防止車輪打滑或空轉的差速器。如扭力感應式限滑差速器,又以托森差速器為代表,它由兩個為蝸桿的半軸齒輪、中間段為蝸輪兩端為直齒的三對行星齒輪、六根行星齒輪軸以及差速器殼體組成。 每一對行星齒輪之間以兩端的直齒部分相互嚙合,而中間段的蝸輪部分又以交錯軸90度的方式分別與兩個為蝸桿的半軸齒輪嚙合,三對行星齒輪以同樣嚙合方式均勻排列在半軸齒輪周圍,此差速器可實現防滑功能。存在的不足之處是其感應的是蝸輪蝸桿反向傳動的摩擦力矩,止滑效果不好,并只有在兩半軸轉速差不大時才能實現差速,因此不適用于轉向驅動橋的輪間差速器,在限滑動作過程中驅動力先傳輸至滑轉端半軸,經由蝸輪蝸桿自鎖再傳遞至無滑轉端,沒有做到無響應時間,沒有根本的從地面解決滑轉,且結構復雜不緊湊,體積大,制造成本也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無響應時間、止滑程度高、結構緊湊、成本低廉的汽車防滑差速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防滑差速器,包括一對由太陽輪、多個行星輪組成的行星齒輪傳動副及其外殼,兩行星齒輪傳動副在外殼內左、右并列布置,兩行星齒輪傳動副的太陽輪分別連接汽車驅動輪的兩個半軸,所述行星輪延伸出一段蝸桿,分屬左、右行星齒輪傳動副的行星輪蝸桿相向,在同一圓周上相間交錯布置,在相鄰兩蝸桿之間有蝸輪,與兩蝸桿共同配合,由相鄰兩蝸桿共同驅動蝸輪旋轉,該蝸輪是自由體,可隨行星輪同步繞太陽輪公轉。所述每一個行星齒輪傳動副中的行星輪是三個,呈周向均勻布置。所述蝸輪是三個,呈周向均勻布置。所述外殼的兩端有殼體端蓋,通過一組螺栓固定在外殼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1]1.由于將蝸桿與行星輪設計成整體結構,蝸輪為自由體,蝸輪隨行星輪同步繞太陽輪公轉,都在差速器殼體內各自的腔體中運轉,沒有支架、軸承等結構,實現了免維護,且結構緊湊、體積小;2.當汽車一側驅動輪附著力降低(打滑或空轉)時,失去能夠迫使差速器差速的附加力后,在打滑發生之前動力就會轉移至另一側有良好附著力的驅動輪,且能夠最多轉移100%的動力,做到了無響應時間,故止滑效果顯著提高;3.對精度要求不高,便于加工裝配,制造成本也低,并能適用作轉向驅動橋輪間差速器。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分解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行星齒輪傳動副和蝸輪嚙合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軸向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圖3的A-A剖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圖4的B-B剖視圖。圖中代號表示1 一太陽輪,2—行星輪,3—蝸輪,4一外殼,5—殼體端蓋,6—半軸,7—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參見圖1至圖5 本汽車防滑差速器,包括一對由太陽輪1、三個呈周向均勻布置的行星輪2組成的行星齒輪傳動副及其外殼4,兩行星齒輪傳動副在外殼4內左、右并列布置,兩行星齒輪傳動副的太陽輪1分別連接車輛左右側驅動輪的兩個半軸6,所述行星輪2 延伸出一段蝸桿,分屬左、右行星齒輪傳動副的行星輪蝸桿相向,在同一圓周上相間交錯布置,在相鄰兩蝸桿之間有蝸輪3,與兩蝸桿共同配合,由相鄰兩蝸桿共同驅動蝸輪3旋轉,該蝸輪3是自由體,可隨行星輪2同步繞太陽輪1公轉。所述蝸輪3是三個,呈周向均勻布置。 所述外殼4的兩端有殼體端蓋5,通過一組螺栓7固定在殼體4上。當汽車轉向時,由于外側輪有滑拖的趨勢,內側輪有滑轉的趨勢,兩側驅動輪此時就會產生兩個方向相反的附加力,并通過汽車驅動輪的左右半軸反映到與其連接的太陽輪 (半軸齒輪)上,迫使行星齒輪產生自轉,使外側半軸轉速加快,內側半軸轉速減慢,導致兩邊車輪的轉速不同,破壞了三者的平衡關系,從而實現兩側車輪轉速的差異。本實用新型差速器的工作過程當汽車轉向時,兩側驅動輪所行駛經過的距離是不等長的,此時由于地面附著力會反饋給差速器兩個方向相反的附加力,從而迫使差速器中的行星齒輪自轉,汽車差速器由此開始差速。本實用新型充分利用這一差速原理,當汽車兩側驅動輪的兩個半軸6反饋給太陽輪(半軸齒輪)1兩個方向相反的附加力時,就會迫使由一對由太陽輪1、三個呈周向均勻布置的行星輪2組成的行星齒輪傳動副中的行星輪2自轉,而行星輪2延伸出的一段蝸桿,分屬左、右行星齒輪傳動副的行星輪蝸桿相向,在同一圓周上相間交錯布置,在相鄰兩蝸桿之間有蝸輪3,與相臨兩蝸桿共同嚙合,由相鄰的兩個蝸桿共同傳遞兩個相反方向的力的來驅動蝸輪3旋轉,差速器得以開始差速。當汽車有一輪驅動輪打滑或空轉時,就不會有由地面附著力反饋給差速器兩個方向相反的附加力,動力就由差速器外殼4傳遞至沒打滑一側的太陽輪1上,這側(有良好附著力一側)的太陽輪1上所連接車輪因車輛行駛阻力及最小能耗原理,太陽輪1就有不隨外殼4旋轉的趨勢,差速器外殼4的轉動就會和迫使沒有打滑端行星輪2自轉,從而行星輪2上延伸出的蝸桿再帶動蝸輪3轉動,蝸輪3的旋轉再帶動打滑側行星輪2自轉。而從上述結構中,每一對行星輪2分別以蝸桿部分與蝸輪3嚙合,由蝸輪蝸桿自鎖原理,行星輪 2能帶動蝸輪3轉動,而蝸輪3不能帶動行星輪2轉動。所以蝸輪3轉動帶動打滑側行星齒輪2自轉就不成立,蝸輪3和行星輪2就都不能自轉,動力就又回到沒打滑側的太陽輪1 上,帶動車輪轉動使車輛脫困,而且動力沒有傳遞至空轉端半軸,并在空轉開始時就得到限制,做到了不損失動力和無響應時間。 在空轉端半軸恢復了良好附著力后,具有兩個方向相反的附加力后,能夠帶動左右兩側行星輪2迫使蝸輪3自轉了,本差速器又才會開始差速,完全符合車輛行駛中差速原理。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防滑差速器,包括一對由太陽輪、多個行星輪組成的行星齒輪傳動副及其外殼,兩行星齒輪傳動副在外殼內左、右并列布置,兩行星齒輪傳動副的太陽輪分別連接汽車驅動輪的兩個半軸,其特征是所述行星輪延伸出一段蝸桿,分屬左、右行星齒輪傳動副的行星輪蝸桿相向,在同一圓周上相間交錯布置,在相鄰兩蝸桿之間有蝸輪,與兩蝸桿共同配合,由相鄰兩蝸桿共同驅動蝸輪旋轉,該蝸輪是自由體,可隨行星輪同步繞太陽輪公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防滑差速器,其特征是所述每一個行星齒輪傳動副中的行星輪是三個,呈周向均勻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防滑差速器,其特征是所述蝸輪是三個,呈周向均勻布置。
專利摘要一種汽車防滑差速器,包括一對由太陽輪、多個行星輪組成的行星齒輪傳動副及其外殼,兩行星齒輪傳動副在外殼內左、右并列布置,兩行星齒輪傳動副的太陽輪分別連接汽車驅動輪的兩個半軸,所述行星輪延伸出一段蝸桿,分屬左、右行星齒輪傳動副的行星輪蝸桿相向,在同一圓周上相間交錯布置,在相鄰兩蝸桿之間有蝸輪,與兩蝸桿共同嚙合,由相鄰兩蝸桿共同驅動蝸輪旋轉,該蝸輪是自由體,可隨行星輪同步繞太陽輪公轉。所述每一個行星齒輪傳動副中的行星輪是三個,呈周向均勻布置。所述蝸輪是三個,呈周向均勻布置。由于采用本實用新型,故使得防滑無響應時間,止滑效果顯著;且結構緊湊,便于加工,成本低廉。并適用作轉向驅動橋輪間差速器。
文檔編號F16H48/28GK201944224SQ20112001839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20日
發明者史凱 申請人:史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