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油加熱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油加熱件,屬于加熱件結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機油加熱件結構設計單一,只能將其旋接在機油箱的底部,用于封住油箱內的機油,除此之外別無他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 能夠對油箱內的機油進行加熱,且加熱效果好的機油加熱件。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機油加熱件,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與油箱出油口相旋接的基座本體1,基座本體1 一端連有帶內腔的殼體6,殼體6內安裝有加熱裝置,殼體6上設有用于供機油進出的放油孔2 ; 所述加熱裝置為盤踞于殼體6內腔的加熱線3,加熱線3的端線穿過基座本體1與外部電源相連接;
為了達到較好的密封效果,所述殼體6上穿過加熱線3的部位封有密封膠5 ; 為了實現機油的合理循環、縮短加熱時間,所述殼體6上的放油孔2為2排或2排以上排列于殼體6的側壁上,以2-5排為佳;
為了實現機油的合理循環、縮短加熱時間,所述殼體6的端口設有封殼7,封殼7的方案一為封閉的實體封板,封殼7的方案二為中間開口、外側是實體的封板,封殼7的方案二為開設有供機油進出的放油孔2的實體封板;
為了增強密封功能,所述殼體6的外壁上安裝有0型密封圈4。本發明結構設計合理,加熱效率高,加熱裝置與進出油孔配合使用,可以將油箱內的油迅速加熱,耗電少,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圖1 本發明機油加熱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圖1的A-A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考附圖給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用來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機油加熱件,具有加熱功能的放油螺絲,包括與油箱出油口相旋接的基座本體1,基座本體1 一端連有帶內腔的殼體6,殼體6內安裝有加熱裝置,殼體6上設有用于供機油進出的放油孔2 ;加熱裝置為盤踞于殼體6內腔的加熱線3,加熱線3的端線穿過基座本體1與外部電源相連接;為了達到較好的密封效果,殼體6上穿過加熱線3的部位封有密封膠5 ;為了實現機油的合理循環、縮短加熱時間,殼體6上的放油孔2為2排或2排以上排列于殼體6的側壁上,以2-5排為佳;為了實現機油的合理循環、縮短加熱時間,殼體6 的端口設有封殼7,封殼7的方案一為封閉的實體封板,封殼7的方案二為中間開口、外側是實體的封板,封殼7的方案二為開設有供機油進出的放油孔2的實體封板;為了增強密封功能,殼體6的外壁上安裝有0型密封圈4。 本發明結構設計合理,成本低廉,加熱裝置與放油孔配合使用,可以將油箱內的油迅速加熱,耗電少,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權利要求
1.機油加熱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與油箱出油口相旋接的基座本體(1),基座本體(1) 一端連有帶內腔的殼體(6),殼體(6)內安裝有加熱裝置,殼體(6)上設有用于供機油進出的放油孔(2)。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油加熱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裝置為盤踞于殼體(6)內腔的加熱線(3 ),加熱線(3 )的端線穿過基座本體(1)與外部電源相連接。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油加熱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6)上穿過加熱線(3)的部位封有密封膠(5)。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油加熱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6)上的放油孔(2)為2 排或2排以上排列于殼體(6)的側壁上。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油加熱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6)的端口設有封殼(7), 封殼(7)的方案一為封閉的實體封板,封殼(7)的方案二為中間開口、外側是實體的封板, 封殼(7)的方案二為開設有供機油進出的放油孔(2)的實體封板。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油加熱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6)的外壁上安裝有0型密封圈(4)。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油加熱件,屬于加熱件結構技術領域。包括與油箱出油口相旋接的基座本體(1),基座本體(1)一端連有帶內腔的殼體(6),殼體(6)內安裝有加熱裝置,殼體(6)上設有用于供機油進出的放油孔(2)。本發明結構設計合理,成本低廉,加熱裝置與進出油孔配合使用,可以將油箱內的油迅速加熱,耗電少,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F16N39/04GK102305342SQ201110252070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0日
發明者孫靖茗 申請人:孫靖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