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尤指一種能于震動過程中避免過大加速度與位移反應,并能于震動過后能迅速靜止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
背景技術:
近幾年來,世界各地的天災頻傳,例如地震。細數過往在世界各地所發生過的大地震,往往造成極大的人員傷亡與無法彌補的財產損失。現今人類社會極度依賴龐大的信息交換來進行各種工商業活動,不論是通過計算機網絡或一般的通訊系統都已成為現今人類信息交換的媒介。此外,社會基本運作所需的基本水、電、瓦斯及交通等民生基礎系統也極度依賴通過計算機網絡或一般通訊系統交換的信息維持其運作。因此,除了地震后房屋、橋梁等土木建筑的損害所造成人民生活的不便·以外,計算機網絡或一般通訊系統的破壞往往更會讓整個社會無法運作,幾近癱瘓。因此,業界近年來逐漸重視各種類型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發展,不斷地投入大量資金及人力進行研究,以期能減少地震對于維持社會運作所需的設備或設施的損害,如計算機網絡服務器、電信交換主機、房屋或橋梁等,減低地震災害對于人民生活的影響。地震災害對于人民生活的影響層面相當廣泛。例如,與一般人民的生活相關甚為密切的醫院,若是醫院在地震中遭到破壞而無法維持正常運作,對國家社會與人民生活所造成的沖擊將無法想象,因而使得醫院在防救災體是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另外,許多珍貴的文物與文化遺產均有可能于地震中遭受嚴重的破壞,這對于具有悠久歷史與優良傳統文化的國家來說,無疑是殘酷且嚴重的傷害,許多重要的歷史見證將因地震所帶來的災害而不復存在。因此,在地震來襲時,如何確保收藏于例如博物館中的珍貴文物與文化遺產能夠經得起地震的考驗,使我國重要歷史文化與傳統能夠繼續沿襲至后代子孫,不僅是個人、學界、或業界的責任,也是當代政府及全體人民所必須肩負的重大責任。再者,面對“全球化”、“數字化”及“永續化”的未來,世界各國無不全力投入國際科技發展競爭的行列,期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取得優勢地位。在國家永續發展以及強化原有高經濟成長模式的要求下,必須通過對科學技術的不斷研發與創新,以打造新競爭力,奠定國家經濟長期繁榮的基礎。近年來我國除了持續發展高科技、高精密及高產值的工業外,在經貿發展上亦已逐步躍升為亞太地區、甚至是全世界的經濟重鎮。因此,如何降低地震對于這些高經濟價值產業的威脅,實為業界,甚至是政府目前刻不容緩的工作之一,對于這些產業設備的抗震問題,必須提升既有設備的抗震性能以降低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由過去高科技與高精密產業的震災經驗可知,廠房設備本身在地震中其機械結構上并不一定會造成嚴重損壞,但其運作功能卻可能因部分零件的破壞而完全喪失,主要是因為設備并未采用適當的隔、減震措施,其導致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相關產業無法正常運作生產而衍生之間接經濟損失則更是龐大。目前市面上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大多是獨立于欲保護的設備之外,并非整合于欲保護的設備中,如前述計算機網絡服務器或電信交換主機。因此,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往往要在欲保護的設備位處的場所現場安裝,如計算機機房或電信機房。如圖IA所示,已知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構成單元是包括一下支撐部11、一上支撐部12及一由一上承載部14、一下承載部15及一支承滾軸16構成的隔震單元13。其中,上承載部14的下端設有一具有倒V型剖面的向下承載面141,并于向下承載面141的兩邊緣設有兩凸緣142。此外,下承載部15的上端設有一具有V型剖面的向上承載面151,并于向上承載面151的兩邊緣設有兩凸緣152。另一方面,當已知可調阻尼隔震系統運作時,前述的支承滾軸16是同時與上承載部14的向下承載面141及下承載部15的向上承載面151保持接觸。而如圖IB所示,已知可調阻尼隔震系統是事先依照所欲保護的設備(計算機網絡服務器或電信交換主機)的底面積大小,利用焊接的方法,將多條連桿結構17與兩個如圖IA所示的構成單元結合而成。接著,再將完成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搬移至使用現場,安裝于欲保護的設備(計算機網絡服務器或電信交換主機)的下方。 當已知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及其保護的設備遇到地震所引起的震動時,欲保護的設備(計算機網絡服務器或電信交換主機)及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兩構成單元便會因為慣性的緣故而來回地搖動。此時,構成單元的支承滾軸16便在向下承載面141及向上承載面151之間來回滾動,逐漸減緩欲保護的設備(計算機網絡服務器或電信交換主機)的來回搖動。然而,已知可調阻尼隔震系統仍有許多缺點有待改進。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內的所有元件的材料多以金屬為主,例如鋁合金或不銹鋼。所以,支承滾軸與承載面之間的摩擦阻尼相對較小,故于地震發生時,很容易造成支承滾軸于承載面滾動的范圍過大,甚至從上承載部與下承載部之間脫離,而造成已知支撐系統整個毀損。再者,當地震停止后,因為慣性的作用,支承滾軸于承載面上的滾動往往會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會靜止,造成欲保護的設備(計算機網絡服務器或電信交換主機)仍有因往復移動而受損的機會。再者,如圖IA所示,在已知可調阻尼隔震系統中,所有的組成元件僅以堆棧的方式組合而成,故若遇到垂直方向的作用力時,已知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各組成元件很可能因垂直方向的作用力而互相脫離,造成已知可調阻尼隔震系統連同欲保護的設備一同傾覆的結果。意即,已知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并無法抵抗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對其所可能造成的損害。基于前述的理由,產業界亟需一種可調阻尼隔震系統,此可調阻尼隔震系統是可適用于上述的場合中,以對上述的場合中的設置做出強而有力的保護,并能于震動過程中避免過大的加速度與位移反應,且能于震動過后能迅速靜止,更能抵抗垂直方向作用力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種可調阻尼隔震系統,能于震動過程中避免過大的加速度與位移反應并達成震動過后能迅速靜止。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可調阻尼隔震系統,能抵抗垂直方向的作用力所可能造成的損害,并防止各組成元件因過大垂直方向的作用力而彼此分離。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是設置于一基面與一承載物之間,包括一下支撐部,是設置于此基面上;一上支撐部,是位于此下支撐部上方并用以置放此承載物;一隔震單元,是設置于此下支撐部及此上支撐部之間;兩第一側板;以及兩第二側板;其中,此隔震單元是包含一中間板,是設置于此下支撐部與此上支撐部之間,此中間板的上下兩端是分別具有一上支撐面及一下支撐面;多個第一支承滾軸,是分別設置于此下支撐部與此中間板的下支撐面間,并分別具有一第一側表面及一第一軸承;及多個第二支承滾軸,是分別設置于此上支撐部與此中間板的上支撐面間,并分別具有一第二側表面及一第二軸承。此外,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兩第一側板是對應設置于此中間板的周圍側邊,每一此第一側板于面向此中間板的表面上是設置有一第一阻尼元件。前述的兩第二側板是對應設置于此中間板的未設置此二第一側板的周圍側邊,每一此第二側板于面向此中間板的表面上是設置有一第二阻尼元件。除此之外,在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其中間板的周圍側邊上是設置有多個第三阻尼元件,而此第一阻尼元件及此第二阻尼元件是分別與此第三阻尼元件接觸。最后,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隔震單元的所述第一支承滾軸的此第一側表面是與此下支撐部及此中間板的下支撐面接觸,而所述第二支承滾軸的此第二側表面是與此上支撐部及此中間板的上支撐面接觸。 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較佳還包含有多個外側板,而所述外側板較佳是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側板相對于此第一阻尼元件的一側、及所述第二側板相對于此第二阻尼元件的一側。此外,所述外側板與前述的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之間,較佳設置有一彈簧,以持續地將前述的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朝向隔震單元的中間板頂抵,使得第一側板的第一阻尼元件與第二側板的第二阻尼元件能與中間板的第三阻尼元件維持在接觸的狀態。另一方面,這些外側板的材料并無任何限制,但所述外側板的材料較佳與前述的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的材料相同,如同為鋁合金或不銹鋼。除此之外,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兩第一側板及兩第二側板更分別包含多個第一孔洞及多個第二孔洞,而此下支撐部還包含有多個第一溝槽,此上支撐部還包含有多個第二溝槽,此中間板的周圍側邊上還包含有多個第三溝槽。其中,所述第一溝槽與此二第一側板的所述第一孔洞之間、所述第二溝槽與此二第二側板的所述第一孔洞之間、以所述第三溝槽與所述第二孔洞的是由一連接元件互相連接。而此連接元件是為一插銷。所以,在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中,下支撐部的多個第一溝槽是由連接元件(插銷)而與此二第一側板的第一孔洞互相連接;而位于此二第一側板的第二孔洞亦再由另一連接元件(插銷)而與中間板的第三溝槽互相連接。所以,在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中,下支撐部、第一側板與隔震單元的中間板之間是由多個連接元件連接,且由插銷于溝槽內滑動的方式,使得下支撐部、第一側板與隔震單元三者之間可存在相對運動(如遭遇地震所產生的震動時)。另一方面,隔震單元的中間板的第三溝槽(與前述的第三溝槽是分別設置于兩互相垂直的周圍側邊上)亦再由連接元件(插銷)與位于此二第二側板的第二孔洞互相連接;而位于此二第二側板的第一孔洞又再由連接元件(插銷)與上支撐的多個第二溝槽互相連接。所以,在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中,隔震單元的中間板、第二側板與上支撐部之間是由多個連接元件連接,且由插銷于溝槽內滑動的方式,使得隔震單元、第二側板與上支撐部三者之間可存在相對運動(如遭遇地震所產生的震動時)。況且,如前所述,在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中,下支撐部、第一側板、隔震單元、第二側板與上支撐部是彼此連接(藉由多個插銷),所以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可抵抗垂直方向的作用力所可能造成的傷害,而前述的各組成元件(下支撐部、第一側板、隔震單元、第二側板與上支撐部)并不會因為過大垂直方向的作用力而彼此分離。意即,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垂直拉拔機制,并不會因為各組成元件彼此分離而傾覆。在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中,此第一阻尼元件與此第二阻尼元件的材料并無限制,然而,此第一阻尼元件與此第二阻尼元件較佳是由金屬所構成。再者,此第三阻尼元件的材料并無限制,然而,此第三阻尼元件是較佳由金屬或陶瓷所構成,以提升其耐用時間。除此之外,在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隔震單元中,多個第一支承滾軸的第一側表面及多個第二支承滾軸第二側表面較佳分別包覆有一高分子材料。而由于高分子材料具有吸振的效果,故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可防止因第一支承滾軸或第二支承滾軸快速滾動時撞擊到下支撐部、中間板或上支撐部所產生的高頻振動,更可避免垂直方向的加速度反應因此高頻振動而被進一步放大。再者,在某些應用環境下,所述第一支承滾軸滾·軸及所述第二支承滾軸較佳可為由一圓軸狀外殼體包覆多個實心圓球體而成,以進一步降低iu述的聞頻振動。再者,在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隔震單元中,中間板的下支撐面較佳是包含多個凹面,且凹面的數目并無限制,但凹面的數目較佳為兩個以上。其中,此下支撐面的每一所述凹面是呈近似V型的曲線、近似U型的曲線、或其組合的曲線,使得第一支承滾軸可順應這些凹面而滾動。同樣地,中間板的上支撐面較佳是包含多個凹面,且凹面的數目并無限制,但凹面的數目較佳為兩個以上。其中,此上支撐面的每一所述是呈近似V型的曲線、近似U型的曲線、或其組合的曲線,使得第二支承滾軸可順應這些凹面而滾動。除此之外,在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隔震單元中,此下支撐部較佳更設置有多個第四阻尼元件,而所述第四阻尼元件是與所述第一側板的第一阻尼元件接觸,以減緩地震時下支撐部與第一側板之間的相對位移反應。而且,這些第四阻尼元件是較佳由金屬或陶瓷所構成。同樣地,此上支撐部較佳更設置有多個第五阻尼元件,而所述第五阻尼元件是與所述第二側板的第二阻尼元件接觸,以減緩地震時上支撐部與第二側板之間的相對位移反應。而且,這些第五阻尼元件是較佳由金屬或陶瓷所構成。因此,由設置前述的第一阻尼元件于第一側板上、前述的第二阻尼元件于第二側板上、前述的第三阻尼元件于中間板上、前述的第四阻尼元件于下支撐部上以及前述的第五阻尼元件于上支撐部上,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隔震單元可于遭遇地震時,有效避免其各組成元件之間產生過大的位移反應,且能于地震的震動停止后,迅速由各阻尼元件彼此接觸摩擦的方式,迅速地達到一靜止狀態,有效保護其所承載的欲保護的設備(計算機網絡服務器或電信交換主機)。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以下列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其中圖IA是顯示已知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構成單元的立體示意圖。
圖IB是已知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分解示意圖。圖3是顯示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組合狀態的示意圖。圖4是沿著圖3的AA聯機所得出的剖面示意圖。圖5是是顯示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在遭遇地震后,其隔震單元、上支撐部及置放于上支撐部上的承載物位移的狀態的示意圖。圖6A顯示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隔震單元所包含的兩第一支承滾軸及兩第二支承滾軸所可呈現的不同態樣。圖6B是顯示在再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隔震單元所包含的 兩第一支承滾軸及兩第二支承滾軸所具有的不同組成結構。
具體實施例方式有關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請先參閱圖2,圖2是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分解示意圖。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是設置于一基面與一承載物之間,而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包括一下支撐部21、一上支撐部22、一隔震單元23、兩第一側板24、及兩第二側板25。其中,下支撐部21是設置于基面(圖中未示)上,上支撐部22是位于下支撐部21的上方,而承載物(圖中未示)則置放于上支撐部22上。再者,隔震單元23是設置于下支撐部21及上支撐部22之間。此外,隔震單元23是包含一中間板231、多個第一支承滾軸232、及多個第二支承滾軸233。其中,中間板231是設置于下支撐部21與上支撐部22之間,且中間板231的上下兩端分別具有一上支撐面2311及一下支撐面2312。另一方面,多個第一支承滾軸232是設置于下支撐部21與中間板231的下支撐面2312之間,并分別具有一第一側表面2321及一第一軸承2322。多個第二支承滾軸233則設置于上支撐部22與中間板231的上支撐面2311之間,并分別具有一第二側表面2331及一第二軸承2332。在本實施例中,隔震單元23是包含兩個第一支承滾軸232及兩個第二支承滾軸233。而如圖2所示,兩第一側板24是對應設置于中間板231的周圍的兩側邊,而每一第一側板24于面向中間板231的表面上是設置有一第一阻尼元件241。此外,兩第二側板25是對應設置于中間板231的未設置有第一側板24的周圍的另兩側邊,而每一第二側板25于面向中間板231的表面上是設置有一第二阻尼元件251。另一方面,中間板231的周圍側邊上是設置有多個第三阻尼元件2313,而這些第三阻尼元件2313是分別與第一阻尼元件241及第二阻尼元件251接觸。除此之外,第一支承滾軸232的第一側表面2321是與下支撐部21及中間板231的下支撐面2312接觸,而第二支承滾軸233的第二側表面2331是與上支撐部22及中間板231的上支撐面2311接觸。在本實施例中,設置于第一側板上的第一阻尼元件、設置于第二側板上的第二阻尼元件及設置于中間板上的第三阻尼元件分別為一金屬材質的摩擦片。當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遭遇地震時,第一支承滾軸及第二支承滾軸便開始來回滾動,但由于前述的第一阻尼元件與第二阻尼元件是分別與第三阻尼元件接觸,故它們便提供一煞車的功能,使得第一側板與中間板之間以及第二側板與中間板之間的相對位移反應可以迅速降低,且能于震動結束后(地震停止后),迅速達到一靜止狀態。
除此之外,如圖2中所示,下支撐部21更設置有多個分別與第一阻尼元件241接觸的第四阻尼元件212,而上支撐部22則更設置有多個分別與第二阻尼元件251接觸的第五阻尼元件222,故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可減緩地震時下支撐部21與第一側板24之間的相對位移反應以及上支撐部22與第二側板25之間的相對位移反應,使得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更能于震動結束后(地震停止后),迅速達到一靜止狀態。請參閱圖2及圖3,其中圖3是顯示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組合狀態的示意圖。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還包含有多個外側板26,而這些外側板26是設置于第一側板24相對于第一阻尼元件241的一側、及第二側板25相對于第二阻尼元件251的一側。此外,第一側板24上更設置有第一連結孔洞244,而外側板26更設置有連結孔洞261,而第一支承滾軸232的第一軸承2322的一端是可穿透第一連結孔洞244及第二連結孔洞261,并由一鎖固元件245加以鎖固,而鎖固元件245可為一螺絲帽。另一方面,第二側板25上更設置有第二連結孔洞254,而第二支承滾軸233的第二軸承2332的一端是可穿透第二連結孔洞254及連結孔洞261,并由一鎖固元件255加以鎖固,而鎖固元件255可為一螺絲帽。而且,從圖3可看出,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由下至上依序為下支撐部21、第一支承滾 軸232、中間板231、第二支承滾軸233、及上支撐部22。此外,第一側板24及第二側板25是分別對應設置于中間板231的周圍側邊上,多個外側板26則進一步分別設置于第一側板24及第二側板25的外側。請再參閱圖2,所述外側板26與前述的第一側板24之間,以及所述外側板26與第二側板25之間分別設置有一彈簧27,以持續地將前述的第一側板24與第二側板25朝向隔震單元23的中間板231頂抵,使得第一側板24的第一阻尼元件241與中間板23的第三阻尼元件2313,以及第二側板25的第二阻尼元件251與中間板23的第三阻尼元件2313能維持在接觸的狀態。在本實施例中,外側板26的材料是為鋁合金。以下,將配合圖2及圖4,以敘述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抗垂直拉拔機制。其中,圖4是沿著圖3的AA聯機所得出的剖面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兩第一側板24包含多個第一孔洞242及多個第二孔洞243,而兩第二側板亦包含多個第一孔洞252及多個第二孔洞253。此外,下支撐部21是包含有多個第一溝槽211,中間板23的周圍側邊上則包含有多個第三溝槽2314。另一方面,如圖4所示,上支撐部22亦包含多個第二溝槽221。請同時參閱圖2及圖4,在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中,下支撐部21的第一溝槽211與第一側板24的第一孔洞242之間是由一連接元件28互相連接,而上支撐部22的第二溝槽221與第二側板25的第一孔洞252之間亦由一連接元件28互相連接。此外,在中間板23的第三溝槽2314與第一側板24的第二孔洞243,以及中間板23的第三溝槽2314與第二側板25的第二孔洞253之間,也均由一連接元件28互相連接。而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的連接元件28是為一插銷。所以,在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中,下支撐部21的多個第一溝槽211是由連接元件28而與此兩第一側板24的第一孔洞242互相連接;而位于此兩第一側板24的第二孔洞243亦再由另一連接元件28而與中間板231的第三溝槽2314互相連接。所以,在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中,下支撐部21、第一側板24與隔震單元23的中間板231之間是由多個連接元件28連接,且由這些連接元件28于溝槽內滑動的方式,使得下支撐部21、第一側板24與隔震單元23三者之間可存在相對運動(如遭遇地震所產生的震動時)。另一方面,隔震單元23的中間板231的第三溝槽2314 (與前述的第三溝槽是分別設置于兩互相垂直的周圍側邊上)亦再由連接元件28與位于此兩第二側板25的第二孔洞253互相連接;而位于此兩第二側板25的第一孔洞252又再由連接元件28與上支撐22的多個第二溝槽221互相連接,如圖4所示。所以,在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中,隔震單元23的中間板231、第二側板25與上支撐部22之間是由多個連接元件28連接,且由這些連接元件28于溝槽內滑動的方式,使得隔震單元23、第二側板25與上支撐部22三者之間可存在相對運動(如遭遇地震所產生的震動時)。況且,如前所述,在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中,下支撐部、第一側板、隔震單元、第二側板與上支撐部是彼此連接(由多個連接元件),所以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可抵抗垂直方向的作用力所可能造成的傷害,而前述的各組成元件(下支撐部、第一側板、隔震單元、第二側板與上支撐部)并不會因為過大垂直方向的作用力而彼此分離。意即,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垂直拉拔機制,并不會因為各組成元件彼此分離而傾覆。·另請參閱圖4,在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中,隔震單元23的下支撐面2312包含兩個凹面,但在不同的應用環境下,隔震單元23的下支撐面2312亦可包含不同數目的凹面。此外,如圖4所示,此兩凹面是呈近似V型的曲線,但同樣在不同的應用環境下,此兩凹面亦可呈為近似U型的曲線、或呈一由近似V型的曲線及近似U型的曲線組合而成的曲線。此外,在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中,隔震單元23的上支撐面2311亦包含兩個凹面,如圖2所示。同樣地,在不同的應用環境下,隔震單元23的上支撐面2311亦可包含不同數目的凹面。此外,如圖2所示,此兩凹面是呈近似V型的曲線,但同樣在不同的應用環境下,此兩凹面亦可呈為近似U型的曲線、或呈一由近似V型的曲線及近似U型的曲線組合而成的曲線。如圖5所示,其是顯示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在遭遇地震后,其隔震單元、上支撐部及置放于上支撐部上的承載物位移的狀態的示意圖。其中,當地震發生時,依據震動的方向,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兩第一支承滾軸及兩第二支承滾軸便會順著地震所引起的的震動來回地滾動,使得置放于上支撐部上的承載物51平穩地來回位移。而圖5所示的狀況是為震動的方向平行于兩第一支承滾軸232的滾動方向。但是,在此時,兩第二支承滾軸233亦可能因為另一方向的震動而滾動,而并不一定呈現靜止的狀態。請參閱圖6A,其是顯示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隔震單元所包含的兩第一支承滾軸及兩第二支承滾軸所可呈現的不同態樣。如圖6A所示,此支承滾軸具有一側表面61及一軸承62,且于部分的側表面61上設置有一高分子材料63。也就是說,在某些應用環境下,例如一需要更高階的隔震水準的場合,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隔震單元所包含的兩第一支承滾軸的第一側表面及兩第二支承滾軸的第二側表面亦可包覆有一高分子材料,以更進一步防止因第一支承滾軸或第二支承滾軸快速滾動時撞擊到本發明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的下支撐部、隔震單元的中間板或上支撐部所產生的高頻振動,更可避免垂直方向的加速度反應因此高頻振動而被進一步放大。另一方面,如圖6B所示,在某些應用環境下,前述的兩第一支承滾軸滾軸及兩第二支承滾軸亦可由一圓軸狀外殼體64包覆多個實心圓球體65而成,以進一步降低前述的高頻振動,并節省生產所需的材料及成本。
上述實施例僅是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張的權利范圍自應以權利要求范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于上述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可調阻尼隔震系統,設置于一基面與一承載物之間,包括 一下支撐部,設置于該基面上; 一上支撐部,位于該下支撐部上方并用以置放該承載物; 一隔震單元,設置于該下支撐部及該上支撐部之間,該隔震單元包含 一中間板,設置于該下支撐部與該上支撐部之間,該中間板的上下兩端分別具有一上支撐面及一下支撐面; 多個第一支承滾軸,分別設置于該下支撐部與該中間板的下支撐面間,并分別具有一第一側表面及一第一軸承;及 多個第二支承滾軸,分別設置于該上支撐部與該中間板的上支撐面間,并分別具有一第二側表面及一第二軸承; 兩第一側板,該二第一側板對應設置于該中間板的周圍側邊,每一該第一側板于面向該中間板的表面上設置有一第一阻尼元件;以及 兩第二側板,該二第二側板對應設置于該中間板的未設置該二第一側板的周圍側邊,每一該第二側板于面向該中間板的表面上設置有一第二阻尼元件; 其中,該中間板的周圍側邊上設置有多個第三阻尼元件,而該第一阻尼元件及該第二阻尼元件分別與所述第三阻尼元件接觸,所述第一支承滾軸的該第一側表面與該下支撐部及該中間板的下支撐面接觸,所述第二支承滾軸的該第二側表面與該上支撐部及該中間板的上支撐面接觸。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其中,該二第一側板及該二第二側板還分別包含多個第一孔洞及多個第二孔洞,該下支撐部還包含有多個第一溝槽,該上支撐部還包含有多個第二溝槽,該中間板的周圍側邊上還包含有多個第三溝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其中,所述第一溝槽與該二第一側板的所述第一孔洞之間、所述第二溝槽與該二第二側板的所述第一孔洞之間、以及所述第三溝槽與所述第二孔洞之間由一連接元件互相連接,且該連接元件為一插銷。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其中,該可調阻尼隔震系統還包含有多個外側板,所述外側板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側板相對于該第一阻尼元件的一側、及所述第二側板相對于該第二阻尼元件的一側。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其中,所述第一支承滾軸的所述第一側表面及所述第二支承滾軸的該第二側表面分別包覆有一高分子材料。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其中,所述第一支承滾軸及所述第二支承滾軸由一圓軸狀外殼體包覆多個實心圓球體而成。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其中,該上支撐面及該下支撐面包含多個凹面。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其中,該下支撐面的每一所述凹面呈近似V型的曲線、近似U型的曲線、或其組合的曲線。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其中,該上支撐面的每一所述凹面呈近似V型的曲線、近似U型的曲線、或一其組合的曲線。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其中,該第一阻尼元件、及該第二阻尼元件由金屬所構成。
11.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其中,該第三阻尼元件由金屬、或陶瓷所構成。
1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其中,該下支撐部還設置有多個第四阻尼元件,而所述第四阻尼元件與所述第一側板的第一阻尼元件接觸,且所述第四阻尼元件由金屬、或陶瓷所構成。
1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其中,該上支撐部還設置有多個第五阻尼元件,所述第五阻尼元件與所述第二側板的第二阻尼元件接觸,且所述第五阻尼元件由金屬、或陶瓷所構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能于震動過程中避免產生過大加速度與位移反應的可調阻尼隔震系統。其包括一下支撐部、一上支撐部、一隔震單元、兩第一側板、及兩第二側板。其中,下支撐部是設置于一基面上,上支撐部則設置于下支撐部上方并用以置放一承載物。此外,隔震單元包含一中間板、多個第一支承滾軸、及多個第二支承滾軸,且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分別于它們面向中間板的表面上設置有一阻尼元件。另一方面,中間板的周圍側邊上亦設置有相對應的多個阻尼元件,以與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所設置的阻尼元件接觸,以減緩中間板因震動而產生的位移反應。
文檔編號F16F7/00GK102889327SQ201110204968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1日
發明者黃志鴻, 蔡木森 申請人:唯創光電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