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卡合結構及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卡合結構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用于將兩個部件相卡合在一起的卡合結構,一般包括有凸設于第一部件邊緣上的彈性卡勾及設置在第二部件上的用于收容該彈性卡勾的凹槽。當第一部件覆蓋于第二部件上并受到按壓時,該彈性卡勾受凹槽的槽壁擠壓變形后進入到凹槽中,并受凹槽的槽壁阻擋,無法從凹槽中出來,第一部件因此鎖定至第二部件上。當使用者欲打開第一部件時,則需用力掰動第一部件,使該彈性卡勾受到作用力而變形后從凹槽中移動出來。由于蓋合第一部件及在打開第一部件時,使用者需施加較大的力才能使該彈性卡勾變形,既不方便操作也容易對第一部件造成損壞。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便于打開將該第一部件鎖定至該第二部件并方便打開該第一部件的卡合結構。一種卡合結構,用于將第一部件鎖定至第二部件,所述卡合結構包括設置于該第一部件上的卡勾,該卡合結構包括設置于該第二部件上的卡合件,該卡合件包括具有一軸線的主體及由該主體外側呈放射狀延伸出來的多個卡合部;該主體能繞該軸線轉動,該主體繞該軸線轉動時,該多個卡合部與該卡勾相卡合或分離,將該第一部件鎖定至該第二部件或使得該第一部件相對該第二部件處于可打開狀態。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具有該卡合結構的電子裝置。本發明通過設置卡合件,該卡合件可相對該本體進行轉動并帶動其上設置的多個卡合部與卡勾相卡合或相分離,從而方便將該第一部件鎖定至該第二部件并方便打開第一部件。
圖I為本發明卡合結構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該卡合結構具有驅動件、限位件及一位于卡合位置的卡合件。圖2為本發明卡合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圖2的相反視角示意圖。圖4為圖I中卡合結構的限位件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當圖I中的卡合件位于該卡合位置時,驅動件、限位件及卡合件之間的配合結構I的原理示意圖。圖6為當圖I中的卡合件位于一臨界位置時,驅動件、限位件及卡合件之間的配合結構的原理示意圖。圖7為當圖I中的卡合件位于一過渡位置時,驅動件、限位件及卡合件之間的配合結構的原理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電子裝置 11—
本體_10
第一表面 100 表面 ΤΤ第一通孔—120 第二通孔 130 固定部
下本體 12 蓋體i
邊緣f
按壓部 i ~
部瓦 第一斜面—252 卡合結構 30 驅動件
面壁而
側壁
驅動面315
凸部
限位件
第一收容部
第二收容部
抵接面
第二斜面—M 凹部^
卡合件
主體_350
卡合部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353 第三部分元I 連接部 ^
配合部 第三斜面 抵靠面
第四斜面—359 承托件 W 收容槽 — 承托部372
彈性件 139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
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考圖I,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中的電子裝置I包括本體10及樞接于本體10上的蓋體20。該電子裝置I可為便攜式DVD播放器,其中,蓋體20為用于覆蓋光盤的光盤蓋,本體10為DVD播放器主機,其中裝設有實現DVD播放器功能的部件(圖未示)。在另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I可為其他具有蓋體的電子裝置,如筆記本電腦等。
本體10具有第一表面100及與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110。本體10上還上還開設有相鄰的第一通孔120及第二通孔130。兩固定部140由第二表面110向遠離第一表面100的方向延伸出來。在一些實施例中,本體10可采用樹膠等材料一體稱成型,兩固定部140則可為BOSS柱。蓋體20覆蓋于本體10的第一表面100上。如圖2所示,蓋體20于其靠近邊緣21處沿靠近本體10的方向延伸出有對應第一通孔120的按壓部23及對應第二通孔130的卡勾25。按壓部23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呈圓柱狀并與蓋體20大致垂直,其直徑略小于第一通孔120的孔徑,以便能穿過第一通孔120。卡勾25包括卡勾部250,卡勾部250靠近蓋體20一側形成有第一斜面252。如圖2所示,本體10上還包括卡合結構30。卡合結構3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包括驅動件31、限位件33、卡合件35、承托件37及彈性件39。驅動件31大致呈中空圓柱狀,其具有對應第一通孔120的頂壁313及由頂壁313 向遠離第一表面100方向延伸而出的側壁314。側壁314遠離頂壁313的端面上形成有多個驅動面315。在一些實施例中,這些驅動面315為斜面,并均勻分布于側壁314的端面,使側壁314的端面上布滿三角形的突齒結構。驅動件31于其側壁314外側面上向外凸設有相間隔并呈條肋狀的兩凸部316,用于限制驅動件31周向轉動。限位件33連接至本體10的第二表面110。如圖3所示,限位件33其包括與第二表面110鄰接并與第一通孔120連通的第一收容部330及與第一收容部330鄰接的第二收容部331。第一收容部330及第二收容部331在一些實施例中均可呈圓筒狀,且兩者共軸設置。第一收容部330的直徑小于第二收容部331的直徑。第一收容部330用于供驅動件31收容于其中。結合圖4,第一收容部330遠離第一表面100的一端上形成有多個抵接面333及多個第二斜面334,每一個抵接面333位于相鄰兩個第二斜面334之間,并大致垂直于本體10的第二表面110,使得第一收容部330的該端呈現為布滿多個楔形齒結構。同時,第一收容部330還于其內側面凹陷形成有兩個分別對應兩凸部316的凹部335。如圖3所示,卡合件35位于驅動件31的下方。卡合件35包括柱狀主體350及四個卡合部351。主體350可沿自身軸線A(標識于圖6中)上下移動及繞該軸線A轉動從而帶動四個卡合部351 —同沿軸線A移動及轉動。主體350包括沿軸向依序遠離驅動件31的第一部分352、第二部分353、第三部分354。第一部分352收容于限位件33的第二收容部331中,其一端面上形成有等間隔分布的四個配合部356。各配合部356成楔形狀,且其遠離第二部分353的一側上形成有可與限位件33的第二斜面334及驅動件31的驅動面315配合的第三斜面357。各配合部356沿主體350徑向上的長度約等于驅動件31的側壁314的厚度與限位件33的第一收容部330的筒狀壁的厚度之和,如此,則配合部356可同時與限位件33的第二斜面334及驅動件31的驅動面315達到較好的配合。各配合部356還具有連接至第三斜面357并大致垂直于本體10第二表面110的抵靠面358。第二部分353連接至第一部分352且其直徑大于第一部分352的直徑。第三部分354連接至第二部分353并收容于承托件37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部分354呈圓筒狀,其遠離第二部分353的一端向內凹陷形成有連接部355,用于供彈性件39套設于其上。該四個卡合部351呈放射狀均勻分布于第二部分353的外側上。各卡合部351的橫截面大致呈直角梯形狀,其靠近配合部356的一側上形成有第四斜面359。再如圖2及圖3所示,承托件37連接至本體10的固定部140上,用于承托卡合件35本體10。承托件37具有圓形收容槽371及兩承托部372。收容槽371的直徑略大于主體350第三部分354的直徑,使第三部分354能于收容槽371中并沿軸線A上下移動。兩承托部372分別由收容槽371兩相對外側反向延伸,并分別與兩固定部140對應配合。彈性件39 —端連接至主體350的第三部分354的連接部355上,另一端則穿過承托件37連接至下本體12。結合圖1,圖2及圖5,組裝時,可先將蓋體20樞接至本體10的第一表面100上。接著,將驅動件31放置于限位件33的第一收容部330中,令驅動件31的兩個凸部316收容于限位件33的兩個凹部335 (如圖4所示)中。此時,驅動件31的頂壁313通過第一通孔120而顯露于本體10的第一表面100。爾后,將主體350的第一部分352插置于限位件33的第二收容部331中,令各配合部356的第三斜面357與第一收容部330的第二斜面334相抵接,抵靠面358與抵接面333相抵接(如圖5所示)。此時,第三斜面357同時與驅動件31的驅動面315抵接。接著,將彈性件39的一端連接至主體350的連接部355 (如圖3 所示),另一端放置到承托件37的收容槽371中,然后再將承托件37的兩承托部372分別固定到本體10上的兩固定部140上。下面再結合工作原理對電子裝置I進一步說明。卡合件35位于卡合位置,卡勾25勾設于一配合部356的遠離主體350第一部分352的一側上。按壓蓋體20的邊緣21,則按壓部23向下移動并抵壓驅動件31的頂壁313。驅動件31受按壓部23的抵壓作用沿該軸線方向往下移動,并通過其驅動面315與配合部356的第三斜面357的配合對主體350產生軸線A方向及逆時針方向L上的驅動,但由于此時抵接面333抵頂住抵靠面358,因此,主體350無法繞軸線A方向轉動而只能沿軸線A向下移動。當主體350沿該軸線A方向往下移動一預定距離,即,在本實施例中,為抵接面333沿軸線方向的高度至配合部356越過抵接面333而位于一如圖6所示的臨界位置后,主體350在驅動件31的驅動面315及配合部356第三斜面357配合作用下繞軸線A沿逆時針方向L轉動至一如圖7所示的過渡位置并與相鄰的第三斜面357滑動抵接。此時,施加于蓋體20上的外力便可被移除。當外力被移除后,在彈性件39回復形變的彈性作用力下,主體350沿軸線方向往上移動靠近本體10的第二表面110,從而帶動配合部356 —同往上移動。同時,第一收容部330通過其第二斜面334與配合部356第三斜面357的配合對主體350產生反作用力,驅動主體350在沿軸線A往上移動的同時逆時針轉動,并帶動四個卡合部351 —起繞A軸線沿逆時針方向L轉動。當主體350移動至抵接面333與抵靠面358相抵接時,彈性件39回復初始狀態,卡合件35停止繞軸線A逆時針轉動而處于脫勾位置,即卡勾25對應相鄰兩個卡合部351之間的空隙,蓋體20因此可被打開。需要說明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即使卡合件35位于卡合位置,蓋體20仍然可以被關閉。在蓋體20關閉的過程中,卡勾25跟隨蓋體20的邊緣21 —起向本體10靠近并穿過第二通孔130而進入到本體10內至與卡合部351抵接。此時,卡勾部250的第一斜面252抵頂卡合部351的第四斜面359,卡合部351因此受到向下的抵接力,從而驅動主體350向下移動并同時順時針轉動,導致配合部356的第三斜面357相對第二斜面334及驅動面315的槽壁進行順時針方向的滑動。當蓋體20完全蓋合于本體10上時,卡勾部250剛好移動至略低于卡合部351并不再往下移動。而后,在彈性件39回復彈性形變的作用力以及第二斜面334與第三斜面357之間作用的作用力驅動下,主體350回復原位,帶動卡合部351回復原位從而勾設于卡勾部250的上方,而配合部356回復原位至抵接面333與抵靠面358相抵接的狀態。卡合件35因此仍穩定處于卡合位置,蓋體20被鎖定至本體10。需要說明的是,盡管在主體350沿軸線方向上下移動的過程中,配合部356通過其第三斜面357與驅動件31的驅動面315的配合會對驅動件31產生順時針或逆時針的作用力,然而,由于其凸部316與限位件33的凹部335的相互配合,驅動件31無法轉動。可以理解,本發明的卡合結構30中的驅動件31上的驅動面315的數量、第一收容部330上的第二斜面334的數量、配合部356的數量及卡合部351的數量均不限于本實施例中的數量。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根據本發明卡合結構30所要實現的功能而進行不同的設置。本發明通過設置卡合結構30,使得蓋體20可通過卡勾25與卡合部351之間的卡 合配合而鎖定至本體10,并且,當使用者需要打開蓋體20時,只需按壓蓋體20的邊緣21即可使卡合件35由卡合位置轉變至脫勾位置,從而可方便地打開蓋體20。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方式僅是用來說明本發明,而并非用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只要在本發明的實質精神范圍之內,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適當改變和變化都落在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卡合結構,用于將第一部件鎖定至第二部件,所述卡合結構包括設置于該第一部件上的卡勾,其特征在于該卡合結構包括設置于該第二部件上的卡合件,該卡合件包括具有一軸線的主體及由該主體外側呈放射狀延伸出來的多個卡合部;該主體能繞該軸線轉動,該主體繞該軸線轉動時,該多個卡合部與該卡勾相卡合或分離,將該第一部件鎖定至該第二部件或使得該第一部件相對該第二部件處于可打開狀態。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卡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還能夠沿所述軸線移動;所述卡合結構還包括設置于該卡合件上方的驅動件,該驅動件包括驅動面,該驅動件通過該驅動面與該主體之間的配合,能對該卡合件產生沿該軸線移動及繞該軸線轉動的驅動力。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卡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結構還包括設置于該主體上方并用于阻止該卡合件在沿該軸線往第二部件的方向移動一預定距離前繞該軸線轉動的限位件。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卡合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限位件包括與該主體配合并用于在 該卡合件在所述彈性件驅動下沿該軸線往遠離第二部件的方向移動時驅動該主體繞所述軸線轉動的多個第一斜面。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卡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各卡合部上形成有第二斜面,該卡勾上形成有第三斜面,該卡勾能通過該第三斜面與該第二斜面的配合驅動該卡合部帶動該主體沿該軸線往下移動并繞該軸線轉動。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卡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結構包括連接至該主體并在該軸線方向上承托該卡合件的承托件及設置于所述主體及該承托件之間用于在該卡合件沿該軸線往第二部件的方向移動后提供彈性回復力的彈性件。
7.一種電子裝置,包括本體、轉動連接至該本體的蓋體及用于將該蓋體鎖定至該本體的卡合結構,該蓋體包括卡勾,其特征在于該卡合結構包括卡合件,該卡合件包括具有一軸線的主體及設置在該主體外側與所述卡勾對應的多個卡合部,該主體能夠沿該軸線轉動以帶動該卡合部與該卡勾相卡合或相分離。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主體還能夠沿該軸線移動,該卡合結構還包括設置于該卡合件上方的驅動件,該驅動件上形成有多個驅動面,該驅動件通過各驅動面與該主體的配合驅動該卡合件沿該軸線往遠離該蓋體的方向移動。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卡合結構還包括連接至該主體并用于驅動該主體沿該軸線往靠近該蓋體的方向移動的彈性件。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卡合結構還包括設置于該主體上方的限位件,該限位件用于限制該主體在沿該軸線往遠離該蓋體的方向移動一預定距離前繞該軸線轉動,該限位件還形成有多個與該主體配合用于在該主體沿該軸線往上移動時驅動 該主體繞該軸線轉動的多個斜面。
全文摘要
一種卡合結構,用于將第一部件鎖定至第二部件,所述卡合結構包括設置于該第一部件上的卡勾,該卡合結構包括設置于該第二部件上的卡合件,該卡合件包括能沿其自身軸線上下移動并繞該軸線轉動的主體及由該主體外側延伸出來的多個卡合部,該主體繞該軸線轉動時,帶動該多個卡合部與該卡勾相卡合或分離,將該第一部件鎖定至該第二部件或使得該第一部件相對該第二部件處于可打開狀態。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具有該卡合結構的電子裝置。本發明通過設置卡合件,該卡合件可相對該本體進行轉動,帶動其卡合部與卡勾之間相卡合或相脫離,從而可方便將該第一部件鎖定至該第二部件或方便打開第一部件。
文檔編號F16B1/02GK102829036SQ20111016170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6日
發明者楊建勇, 唐學東, 王弘武, 劉威, 王彥文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