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滾子軸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滾子軸承,例如,涉及圓柱滾子軸承、圓錐滾子軸承、凸面滾子軸承(球面滾子軸承)等。本發明例如涉及優選被用于將風力發電用齒輪箱內的旋轉軸等支承為自由旋轉的滾子軸承。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滾子軸承,公開有日本特開2007-64434號公報所記載的圓錐滾子軸承。該圓錐滾子軸承具有外圈、內圈、多個圓錐滾子以及多個間隔體,上述各圓錐滾子以及上述間隔體,配置于外圈與內圈之間。上述內圈在其圓錐滾道面的大徑側具有凸緣部。 上述凸緣部具有滾子引導面,該滾子引導面引導圓錐滾子的大徑側的端面。另外,在上述內圈與外圈之間填充有潤滑劑。上述各間隔體夾裝于沿周向相鄰的兩個圓錐滾子之間。上述各間隔體具有供圓錐滾子滑動的凹面和槽。上述槽,沿圓錐滾子軸承的軸向、徑向或者周向延伸。上述以往的圓錐滾子軸承,通過替代保持器而使用間隔體,使圓錐滾子的數量增多,從而提高耐負荷性能。并且,通過將收納于上述槽的上述潤滑劑供給至圓錐滾子的滾動面等的滑動部,從而當圓錐滾子軸承在無負荷的狀態下高速旋轉等時,抑制圓錐滾子在滑動時所產生的擦傷、燒傷。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圓錐滾子軸承中,存在上述滑動部的擦傷、燒傷的抑制效果不足的問題。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耐負荷性能優異,并且能夠抑制滑動部的燒傷、擦傷的滾子軸承。本發明的一方式的滾子軸承的特征在于,該滾子軸承具備內側滾道部件,其具有外周滾道面;外側滾道部件,其具有內周滾道面;多個滾子,該多個滾子配置于上述內側滾道部件的上述外周滾道面與上述外側滾道部件的上述內周滾道面之間;以及間隔體,其配置于上述內側滾道部件的上述外周滾道面與上述外側滾道部件的上述內周滾道面之間,并且夾裝于在上述內側滾道部件的周向相鄰的兩個上述滾子之間;上述間隔體具有
凹面,其位于該間隔體的上述周向的一側,并且供上述滾子滑動接觸;在上述內側滾道部件的徑向的一側的端面;潤滑劑收納室,其在上述徑向的一側的端面開口 ;以及一個以上的狹縫,其在上述凹面開口,并且與上述潤滑劑收納室連通。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
予以明確,其中,對相同的部件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
圖1是作為本發明的滾子軸承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圓柱滾子軸承的軸向的示意剖面圖。圖2是上述圓柱滾子軸承的一部分的徑向的示意剖面圖。圖3是上述圓柱滾子軸承的間隔體的立體圖,是圖示為能知曉間隔體內部構造的立體圖。圖4是圖3的A-A線的剖面圖。圖5是圖3的B-B線的剖面圖。圖6是變形例的滾子軸承的間隔體的第1凹面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根據附圖所示的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圓柱滾子軸承的軸向的示意剖面圖。該圓柱滾子軸承具備作為內側滾道部件的內圈1 ;作為外側滾道部件的外圈2 ; 多個圓柱滾子3 ;以及多個間隔體(隔離物,在圖1中未圖示)。上述內圈1外嵌固定于風力發電的齒輪箱內的輸出軸(未圖示)。上述內圈1具有作為外周滾道面的外周圓柱滾道面11 ;第1凸緣部12 ;以及第2凸緣部13。上述第1 凸緣部12位于外周圓柱滾道面11的軸向的一側,另一方面,第2凸緣部13位于外周圓柱滾道面11的軸向的另一側。上述外圈2內嵌固定于上述齒輪箱的殼體的內周面。上述外圈2具有作為內周滾道面的內周圓柱滾道面21。上述圓柱滾子3的數量形成為與上述間隔體的數量相等。上述圓柱滾子3與上述間隔體沿內圈1的周向交替配置。上述多個圓柱滾子3被上述間隔體沿周向相互隔開間隔地配置在內圈1的外周圓柱滾道面11與外圈2的內周圓柱滾道面21之間。圖2是圖1的AA線剖面圖(徑向的剖面圖)。此外,在圖2中,省略上述內圈1以及外圈2的圖示。如圖2所示,上述間隔體7為剖面近似鼓狀的形狀。上述間隔體7具有第1凹面 31以及第2凹面32,第1凹面31位于間隔體7的周向(是指圓柱滾子軸承的周向,與內圈 1的周向一致)的一側,另一方面,第2凹面32位于間隔體7的上述周向的另一側。上述第 1凹面31以及第2凹面32,形成供圓柱滾子3滑動的滑動面。圖3是上述圓柱滾子軸承的間隔體7的立體圖,是圖示為能知曉間隔體7內部構造的立體圖。
如圖3所示,上述間隔體7具有潤滑劑收納室27 ;第1狹縫觀;以及第2狹縫四。 在上述間隔體7被設置于圓柱滾子軸承的狀態下,上述潤滑劑收納室27在間隔體7的作為內圈1的徑向的一側的徑向的內側的端面30開口。上述潤滑劑收納室27劃分形成近似長方體的空間。上述潤滑劑收納室27相對于第1凹面31的位置80 (為方便說明描繪標出。當然是產品上看不到的線),只存在于徑向的單側的區域81。該位置80是可供圓柱滾子3接觸的位置、且為在第1凹面31的深度方向上最深的位置。上述第1狹縫觀在第1凹面31、第2凹面32以及徑向的內側的端面30開口。上述第1狹縫28的第1凹面31側的第1開口 40以及第2凹面32側的第2開口 41分別具有近似長方形的平面形狀。上述第1狹縫觀的第1開口 40以及第2開口 41分別與間隔體7的徑向的內側的端面30相連。上述第1狹縫觀的第1開口 40以及第2開口 41各自的長邊方向在徑向上大致一致。上述第1開口 40與第2開口 41大致相同,且存在于在間隔體7的長邊方向大致相同的位置。在上述第1開口 40,與間隔體7的寬度方向重合的區域形成為空腔(空間)。上述第1狹縫觀劃分形成從該空腔除去該空腔與由潤滑劑收納室27劃分形成的空腔重合的部分而成的空腔。上述第1狹縫觀相對于第1凹面31的位置80,只存在于徑向的單側的區域81。該位置80是可供圓柱滾子3接觸的位置、且為在第 1凹面31的深度方向上最深的位置。上述第2狹縫四位于距離第1狹縫28沿間隔體7的長邊方向余留間隔的位置。 上述第2狹縫四在第1凹面31、第2凹面32以及徑向的內側的端面30開口。上述第2狹縫四的第1凹面31側的第1開口 45以及第2凹面32側的第2開口 46分別具有近似長方形的平面形狀。上述第2狹縫四的第1開口 45以及第2開口 46分別與間隔體7的徑向的內側的端面30相連。上述第2狹縫四的第1開口 45以及第2開口 46的各自的長邊方向在徑向上大致一致。上述第1開口 45與第2開口 46大致相同,且存在于在間隔體7的長邊方向大致相同的位置。在上述第1開口 45,與間隔體7的寬度方向重合的區域形成為空腔(空間)。上述第2狹縫四劃分形成從該空腔除去該空腔與由潤滑劑收納室27劃分形成的空腔重合的部分而成的空腔。上述第2狹縫四相對于第1凹面31的位置80,只存在于徑向的單側的區域81。該位置80是可供圓柱滾子3接觸的位置、且為在第1凹面31 的深度方向上最深的位置。圖4是圖3的AA線剖面圖,是在間隔體7的長邊方向的一側的端部的包括間隔體 7的寬度方向的剖面圖。圖5是圖3的BB線剖面圖,是包括間隔體7的寬度方向,且位于比上述AA線靠近間隔體7的長度方向的中央側的線的剖面圖。如圖4以及圖5所示,潤滑劑收納室27的軸向的一側的端部位于比第1狹縫觀的軸向的一側的端部更靠軸向的一側。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的圓柱滾子軸承,通過內圈1的離心力,能夠將附著于外周圓柱滾道面11的潤滑劑,順利地送入到潤滑劑收納室27的內部,能夠將收納于潤滑劑收納室 27的潤滑劑,通過狹縫觀、四供給至圓柱滾子3的滾動面。因此,能夠抑制滾子的滾動面等的滑動部的擦傷、燒傷。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的圓柱滾子軸承,由于各狹縫觀、四相對于第1凹面31的位置 80,只存在于徑向的單側的區域81,該位置80是可供滾子接觸的位置、且為在第1凹面31的深度方向上最深的位置。因此,從狹縫觀、29的開口泄漏的潤滑劑由圓柱滾子3的滾動面堵住,難以流動至徑向的與單側的區域81相反一側的區域。因此,能夠抑制潤滑劑飛散, 能夠潤滑性優異。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的圓柱滾子軸承,由于兩個狹縫觀、29的徑向的長度不同,因此,能夠緩解潤滑性能因運轉條件而出現的偏差。進而,由于兩個狹縫觀、四的徑向的長度不同,因此,能夠降低圓柱滾子3磕碰狹縫觀、29的緣部的頻率,能夠確保圓柱滾子3的順利的滾動,并且能夠防止間隔體7 (隔離物)的損傷。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的圓柱滾子軸承,由于狹縫觀、四分別在第1凹面31、第2凹面 32兩者開口,因此,能夠使間隔體7的周向的兩側的圓柱滾子3的滾動面的潤滑性良好。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的圓柱滾子軸承,由于狹縫觀、四分別在徑向的一側的端面開口,因此,能夠容易地形成各狹縫觀、29。另外,能夠將一部分的潤滑劑只經由狹縫觀、29, 供給至圓柱滾子3的滾動面。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的圓柱滾子軸承,由于潤滑劑收納室27在作為徑向的一側的徑向的內側開口,并且,作為內側滾道部件的內圈1是旋轉部件,因此,能夠通過內圈1的離心力,將潤滑劑自動且順利地送入到潤滑劑收納室27。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圓柱滾子軸承中,潤滑劑收納室27包圍長方體狀的空間,但在本發明中,潤滑劑收納室也可以包圍任意形狀的空間,潤滑劑收納室只要在徑向的一側開口,也可以是任意形狀的室。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圓柱滾子軸承中,間隔體7具有兩個狹縫觀、29,該兩個狹縫觀、四位于沿長度方向(圓柱滾子軸承的軸向)相互余留間隔的位置,并且,在周向(圓柱滾子軸承的周向)的兩側開口,并且,與潤滑劑收納室27。然而,在本發明中,間隔體也可以具有位于沿長度方向相互余留間隔的位置,并且在周向的兩側開口、還與潤滑劑收納室連通的一個或三個以上的狹縫。在本發明中,當間隔體具有位于沿長度方向相互余留間隔的位置,并且在周向的兩側開口、還與潤滑劑收納室連通的多個狹縫時,這些多個狹縫的全部狹縫的長邊方向的寬度既可相同,或者也可以有至少兩個狹縫的長邊方向的寬度不同。在本發明中,當間隔體具有位于沿長度方向相互余留間隔的位置,并且在周向的兩側開口、還與潤滑劑收納室連通的多個狹縫時,這些多個狹縫的全部狹縫的徑向的長度既可相同,或者也可以有至少兩個狹縫的徑向的寬度不同。例如,在本發明中,如圖6所示, 即,如變形例的圓柱滾子軸承的間隔體107的第1凹面131的平面圖所示,間隔體107亦可具有開口于第1凹面131的三個狹縫128、129、130,而不存在一個徑向的長度相同的兩個狹縫128、129、130的組合。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圓柱滾子軸承中,形成于間隔體7的狹縫觀、29,開口于周向的兩側,但在本發明中,形成于間隔體的狹縫也可以只在周向的一側開口。在該情況下,在各間隔體,將狹縫所開口的一側配置于全部相同的周向的一側,并且,間隔體相對于靜止部件朝周向的另一側相對移動,由此能夠有效地從狹縫向全部的圓柱滾子供給潤滑劑。本發明的滾子軸承亦可具備具有只在周向的一側開口的狹縫的間隔體和具有在周向的兩側開口的狹縫的間隔體雙方。在上述實施方式的滾子軸承中,各狹縫觀、29的開口形狀為長方形,但在本發明中,各狹縫的開口形狀也可以是正方形、圓孔等、任意的形狀。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圓柱滾子軸承中,各狹縫觀、四在間隔體7的徑向的端面30開口,但在本發明中,各狹縫也可以不在徑向的端面開口。即,各狹縫也可以與潤滑劑收納室連通,且在周向的凹面開口。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圓柱滾子軸承中,各狹縫的開口 40、41、45、46,相對于第1凹面 31的位置80,只存在于徑向的單側的區域81,該位置80是可供圓筒滾子3接觸的位置、且為在第1凹面31的深度方向上最深的位置。然而,在本發明中,各狹縫的開口也可以相對于第1凹面的下述位置、即可供滾子接觸的位置、且為第1凹面的深度方向上的最深的位置, 存在于徑向的兩側。本發明中,各狹縫既可相對于第1凹面的下述位置、即可供滾子接觸的位置、且為第1凹面的深度方向上的最深的位置,只存在于徑向的單側的區域,或者也可以存在徑向的兩側。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圓柱滾子軸承中,狹縫觀、四沿周向以及徑向開口,但在本發明中,亦可有至少一個狹縫沿軸向開口,在該情況下,能夠抑制滾道部件的凸緣部的燒傷。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圓柱滾子軸承中,間隔體7的潤滑劑收納室27朝徑向的內側開口,但在本發明中,間隔體的潤滑劑收納室也可以朝徑向的外側開口,而代替朝徑向的內側開口。本發明優選為當為內側滾道部件是旋轉部件且潤滑劑收納室朝徑向內側開口的狀態時,以狹縫的徑向的外側的面隨著靠近間隔體的周向的凹面而逐漸向徑向的外側傾斜的方式形成狹縫,如此通過基于內側滾道部件及間隔體的離心力的泵效應,能夠容易地將潤滑劑更順利地從狹縫的開口排出,能夠得到更優異的潤滑性能。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圓柱滾子軸承中,滾道部件1、2為環狀部件,但在本發明中,滾道部件也可以包括軸部件,外周滾道面也可以形成于軸部件的外周面。另外,也可以在殼體的內周面形成內周滾道面,在該情況下,上述殼體成為外側滾道部件。在本發明的滾子軸承中,徑向的內側的內側滾道部件可以是旋轉滾道部件、靜止滾道部件的任意一個。在上述實施方式或其變形例中,滾子為圓柱滾子,但在本發明中,滾子也可以是圓錐滾子、凸面滾子等,也可以是圓柱滾子之外的滾子。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本發明設置于風力發電齒輪箱的旋轉軸與殼體之間,而本發明當然能夠被用于將風力發電的齒輪箱以外的任意的旋轉軸或者旋轉殼體支承為相對于靜止部件自由旋轉。在本發明中,潤滑劑也可以任意使用,例如,作為潤滑劑,也可以使用潤滑脂,或者也可以使用清潔液、潤滑油。
權利要求
1.一種滾子軸承,其特征在于, 該滾子軸承具備內側滾道部件,其具有外周滾道面; 外側滾道部件,其具有內周滾道面;多個滾子,其配置于所述內側滾道部件的所述外周滾道面與所述外側滾道部件的所述內周滾道面之間;以及間隔體,其配置于所述內側滾道部件的所述外周滾道面與所述外側滾道部件的所述內周滾道面之間,并且夾裝于在所述內側滾道部件的周向相鄰的兩個所述滾子之間, 所述間隔體具有凹面,其位于該間隔體的所述周向的一側,并且供所述滾子滑動接觸; 在所述內側滾道部件的徑向的一側的端面; 潤滑劑收納室,其在所述徑向的一側的端面開口 ;以及一個以上的狹縫,其在所述凹面開口,并且與所述潤滑劑收納室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子軸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間隔體具有多個所述狹縫,所述多個狹縫相互余留間隔地位于所述內側滾道部件的軸向, 所述各狹縫,相對于所述凹面中可供所述滾子接觸的位置、且為所述凹面的深度方向上的最深的位置,只存在于所述徑向的單側的區域,所述多個狹縫中的至少兩個狹縫的所述徑向的長度不同。
全文摘要
一種有利于耐負荷性能,并且能夠抑制滑動部的擦傷、燒傷的滾子軸承。在內圈的外周圓柱滾道面與外圈的內周圓柱滾道面之間,并且在軸向相鄰的兩個圓柱滾子之間配置有間隔體(7)。在間隔體(7)形成位于該間隔體(7)的周向的一側、供圓柱滾子滑動接觸的第1凹面(31);內圈的徑向的一側的端面30;在所述徑向的一側的端面(30)開口的潤滑劑收納室(27);在第1凹面(31)開口、并且與潤滑劑收納室27連通的一個以上的狹縫(28、29)。
文檔編號F16C33/372GK102287447SQ20111014677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7日
發明者小林康裕 申請人:株式會社捷太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