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顯示器轉軸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轉軸結構,特別涉及一種使用于顯示器的顯示器轉軸結構。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平面顯示器的制造成本顯著地降低,因此平面顯示器已逐漸成為家庭電視及計算機用屏幕的主流。此外,因為平面顯示器較傳統上使用陰極射線管的電視更加輕、薄,因此,在火車站、醫院、便利商店或電影院等公共場所,都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平面顯示器,平面顯示器不但可用于信息的顯示,還可用于廣告,其在商業上的應用可說是越來越廣泛。一般而言,平面顯示器內部包含了許多零件,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模塊、電路板、散熱結構、前殼及后殼等,平面顯示器通過其下方的支架與底座來方便人們將其擺置在桌面 上,供人們觀賞其所呈現的影音視頻節目。然而,隨著平面顯示器的尺寸增加,其整體重量也越來越重,因此支架與底座的重量負擔也越來越大。為了要支撐平面顯示器的重量,使人們可以輕松地用雙手調整該平面顯示器的俯仰角度與轉動角度,作為支撐、轉動該平面顯示器之用的轉軸結構,通常組件眾多,結構復雜,不易制造與組裝,且單價昂貴。因此,如何解決傳統平面顯示器的轉軸結構組件眾多,結構復雜,不易制造與組 裝,且單價昂貴的問題,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努力的目標。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于解決傳統平面顯示器的轉軸結構組件眾多,結構復雜,不易制造與組裝,且單價昂貴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顯示器轉軸結構,設置在一顯示器上,該顯示器包括一后殼及一底座,該顯示器轉軸結構包括一插設孔、兩個軸襯、一第一轉軸及一第二轉軸;其中,該插設孔位于該后殼下方;該兩個軸襯設置在該后殼內側,并與該插設孔相鄰;該第一轉軸包括一插設部、一第一支撐部及一第二支撐部,該插設部可穿過該插設孔,且可插入該底座或與該底座相分離,該第一支撐部與該第二支撐部可分別設在該兩個軸襯內,使該第一轉軸以該兩個軸襯的中軸線為軸心而轉動;該第二轉軸包括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及一樞接部,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通過該樞接部相接,且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可相對轉動,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一轉軸相對應而可互相結合固定,該第二固定部與該后殼相對應而可互相結合固定;由此,該后殼可通過該顯示器轉軸結構支撐固定在該底座。如上所述的顯示器轉軸結構,其中,該兩個軸襯設置在相同的水平高度。如上所述的顯示器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支撐部與該第二支撐部均為凸出的結構;該第一支撐部與該第二支撐部凸出的方向相同,該兩個軸襯的開口方向與該第一支撐部凸出的方向相反;該第一支撐部與該第二支撐部之間還包括一通孔,當該第一支撐部與該第二支撐部分別鄰近該兩個軸襯的開口時,其中一軸襯位于該通孔內;該通孔鄰近該第一支撐部或鄰近該第二支撐部,且,該軸襯的體積與該通孔所形成的空間相等。如上所述的顯示器轉軸結構,其中,該插設部通過一支架而插入該底座或與該底座相分離。如上所述的顯示器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一轉軸通過螺絲與螺母座而結合固定,或者該第二固定部與該后殼通過螺絲與螺母座而結合固定。如上所述的顯示器轉 軸結構,其中,該樞接部包括一彈簧,該彈簧的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由此,本發明的顯示器轉軸結構的組件數目不多,結構簡單,容易制造與組裝,其樞接的樞接部僅有單一軸心,因此成本較低,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
圖I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器轉軸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圖I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器轉軸結構的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結合示意圖;圖IC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器轉軸結構的第二轉軸示意圖;圖2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器轉軸結構的第一組裝順序圖;圖2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器轉軸結構在另一視角的第一組裝順序圖;圖3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器轉軸結構的第二組裝順序圖;圖3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器轉軸結構在另一視角的第二組裝順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器轉軸結構的第三組裝順序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器轉軸結構的第四組裝順序圖。圖中I :顯示器;11 :后殼,12 :支架,13 :底座,91 :螺絲,92 :軸心線;141 :第一轉軸;142 :第二轉軸;143 :軸襯;144 :插設孔;1411 :第一支撐部,1412 :第二支撐部,1413 :插設部,1414 :通孔,1421 :第一固定部,1422:第二固定部,1423 :樞接部,1424 :彈簧,143A :開口。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請同時參閱圖IA 圖1C,圖IA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器轉軸結構分解示意圖,圖IB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器轉軸結構的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結合示意圖,圖IC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器轉軸結構的第二轉軸示意圖。如圖IA所示,一顯不器轉軸結構,設置在顯不器I上,顯不器I包括一后殼11、一支架12及一底座13。該顯示器轉軸結構包括一插設孔144、兩個軸襯143、一第一轉軸141及一第二轉軸142。插設孔144位于后殼11下方。兩個軸襯143設置在后殼11內側的相同水平高度上,并且與插設孔144相鄰;每一軸襯143均具有一開口 143A,兩個軸襯143的開口 143A均朝向左邊。如圖IB所示,第一轉軸141包括一插設部1413、一通孔1414、一第一支撐部1411及一第二支撐部1412。插設部1413位于第一轉軸141的下方。第一支撐部1411及第二支撐部1412分別位于第一轉軸141的左邊與右邊。通孔1414位于第一支撐部1411與第二支撐部1412之間。此外,第一支撐部1411與第二支撐部1412均為向右凸出的結構,且第一支撐部1411緊鄰通孔1414的側邊。再來,第二轉軸142包括一第一固定部1421、一第二固定部1422及一樞接部1423,第一固定部1421與第二固定部1422分別位于第二轉軸142的左邊與右邊,樞接部1423位于第一固定部1421與第二固定部1422之間,用以連接第一固定部1421與第二固定部1422。第一固定部1421與第一轉軸141相對應,且可通過螺絲91、螺母座而互相結合固定,也就是說,通過螺絲91即可將第一固定部1421固定在第一轉軸141上。還有,如圖IC所示,第一固定部1421與第二固定部1422通過樞接部1423相接,且第一固定部1421與第二固定部1422可相對轉動;樞接部1423作用的原理為樞接部1423上包括一彈簧1424,彈簧1424定義有一軸心線92,利用彈簧1424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固定部1421與第二固定部1422,即可使第一固定部1421與第二固定部1422圍繞軸心線92轉動。接下來介紹顯示器I的組裝方式。如圖IA中帶箭頭的虛線所示,將第一轉軸141 的插設部1413往下穿過后殼11的插設孔144。再來,如圖2A與圖2B所不,當插設部1413往下穿過后殼11的插設孔144時,通過傾斜的方式往顯示器I的后下方插入,且插入之后,插設部1413貫穿插設孔144。然后,如圖3A與圖3B所示,轉動第一轉軸141,使第一轉軸141平貼在后殼11的內側,如此,插設部1413即可垂直地朝向下方;還有,如圖3A所示,第一轉軸141的第一支撐部1411與第二支撐部1412分別與兩個軸襯143的開口 143A相鄰近,且左邊的軸襯143位于通孔1414內。在較佳的實施例中,軸襯143的體積與通孔1414所形成的空間相等;且通孔1414外圍的結構配合軸襯143的外形與輪廓,因此,當軸襯143位于通孔1414內時,通孔1414外圍即可將軸襯143緊密地包圍,如此,人們將第一轉軸141安裝在后殼11內部時,即可防止組裝錯誤或者發生孔位無法對準的狀況,因而,通孔1414實質上具有防呆、便于組裝的功能。再來,將圖3A的第一轉軸141往右推動。因為第一支撐部1411與第二支撐部1412均向右凸出,而且兩個軸襯143的開口 143A方向均朝向左方,也就是說,兩個軸襯143的開口 143A方向與第一支撐部1411、第二支撐部1412凸出的方向相反,所以第一支撐部1411可進入左邊的軸襯143內,第二支撐部1412可進入右邊的軸襯143內。當第一轉軸141往右推動后,即如圖4所示,第一支撐部1411與第二支撐部1412分別位于兩個軸襯143內部,所以圖4的第一支撐部1411與第二支撐部1412均被軸襯143遮蔽;第一轉軸141、第一支撐部1411、第二支撐部1412可以以兩個軸襯143的中軸線為軸心微幅轉動。如圖5所示,因為第二固定部1422與后殼11相對應,故可通過兩螺絲91將第二轉軸142的第二固定部1422固定在后殼11上,使第二固定部1422與后殼11結合固定。最后,再如圖IA所示,當后殼11與第一轉軸141、第二轉軸142結合后,即可將插設部1413依序對準下方的支架12及底座13,將插設部1413插入支架12,支架12插入底座13,即可完成顯示器I的組裝。本發明的顯示器轉軸結構的工作原理為第一轉軸141通過其下方的插設部1413來連接支架12、底座13,其側邊則通過螺絲91、螺母座而與第一固定部1421連接固定;還有,后殼11與第二固定部1422連接固定;再加上,第一固定部1421與第二固定部1422可通過樞接部1423的彈簧1424而相對轉動,所以,第一固定部1421、第一轉軸141、支架12、底座13可以后殼11的兩個軸襯143的中軸線為軸心,而與第一支撐部1411、第二支撐部1412同時進行微幅地轉動。也就是說,后殼11可通過該顯示器轉軸結構而支撐固定在支架12與底座13上,且可與支架12、底座13進行微幅地轉動,方便人們用手調整顯示器I的俯仰角度。另外,若欲分解顯示器1,只要將插設部1413、支架12與底座13分離,再依相反的順序拆解該顯示器轉軸結構即可。在上述的實施例中,插設部1413通過一支架12而插入底座13或與底座13相分離,但在其他實施例中,插設部1413也可以直接插入底座13,省略支架12的設置,用以節省材料的成本。還有,上述實施例中,通孔1414僅鄰近第一支撐部1411 ;然而,在其他的實施例中,通孔1414也可以鄰近第二支撐部1412側邊;或者,第一支撐部1411與第二支撐部1412旁邊均設置一通孔1414。如此,也可達前述轉動、樞設的功效。 還有,在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轉軸141的插設部1413、第一支撐部1411、第二支撐部1412為塑料射出成型的一體式結構,因此第一轉軸141的機械強度較佳。第二轉軸142、第一固定部1421、第二固定部1422及樞接部1423的材質為金屬,如此,便可用以支撐整個顯示器I、后殼11的重量與扭轉力量。還有,該顯示器轉軸結構是通過塑料材質的第一轉軸141與金屬材質的第二轉軸142互相結合,以及利用單一軸心的樞接部1423來支撐俯仰角度調整所需的扭轉力量。因此具有結構簡單的優點。綜上所述,本發明顯示器轉軸結構的組件數目不多,結構簡單,容易制造與組裝,其樞接的樞接部1423僅有單一軸心,因此成本較低,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顯不器轉軸結構,設置在一顯不器上,該顯不器包括一后殼及一底座,其特征在于,該顯示器轉軸結構包括 一插設孔,該插設孔位于該后殼下方; 兩個軸襯,該兩個軸襯設置在該后殼內側,并與該插設孔相鄰; 一第一轉軸,該第一轉軸包括一插設部、一第一支撐部及一第二支撐部,該插設部穿過該插設孔,且插入該底座或與該底座相分尚,該第一支撐部與該第二支撐部分別設在該兩個軸襯內,使該第一轉軸以該兩個軸襯的中軸線為軸心而轉動; 一第二轉軸,該第二轉軸包括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及一樞接部,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通過該樞接部相接,且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相對轉動,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一轉軸相對應而互相結合固定,該第二固定部與該后殼相對應而互相結合固定。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器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兩個軸襯設置在相同的水平高度。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器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支撐部與該第二支撐部均為凸出的結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器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支撐部與該第二支撐部凸出的方向相同,該兩個軸襯的開口方向與該第一支撐部凸出的方向相反。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器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支撐部與該第二支撐部之間還包括一通孔,當該第一支撐部與該第二支撐部分別鄰近該兩個軸襯的開口時,其中一軸襯位于該通孔內。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器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通孔鄰近該第一支撐部或鄰近該第二支撐部。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器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軸襯的體積與該通孔所形成的空間相等。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器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插設部通過一支架而插入該底座或與該底座相分離。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器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一轉軸通過螺絲與螺母座而結合固定,或者該第二固定部與該后殼通過螺絲與螺母座而結合固定。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器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樞接部包括一彈簧,該彈簧的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顯示器轉軸結構,其設置在一顯示器上,該顯示器包括一后殼及一底座,該顯示器轉軸結構包括兩個軸襯、一第一轉軸及一第二轉軸;該兩個軸襯設置在該后殼內側;該第一轉軸包括一第一支撐部及一第二支撐部,該第一支撐部與該第二支撐部可分別設在該兩個軸襯內,使該第一轉軸以該兩個軸襯的中軸線為軸心而轉動;該第二轉軸包括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及一樞接部,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可相對轉動,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一轉軸結合固定,該第二固定部與該后殼結合固定;由此,該后殼可通過該顯示器轉軸結構而支撐固定于該底座。本發明的顯示器轉軸結構結構簡單、成本較低,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
文檔編號F16M11/10GK102734607SQ20111008990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1日
發明者留志宏 申請人:冠捷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