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扭轉振動衰減裝置,尤其涉及借助彈性部件而將被輸入轉矩的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輸出驅動側旋轉部件的轉矩的被驅動側旋轉部件以相對旋轉自如的方式進行連結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有下述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即:連結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等驅動源與車輪等而傳遞來自驅動源的轉矩,并且吸收驅動源與具有變速齒輪組的驅動系統之間的扭轉振動。該扭轉振動衰減裝置例如包括:相對于驅動源側的飛輪連結以及解除連結的驅動側旋轉部件;連結于變速器的輸入軸的被驅動側旋轉部件;沿圓周方向彈性地連結驅動側旋轉部件以及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彈性部件(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驅動側旋轉部件由離合器從動盤和設置在離合器從動盤的徑向內側的一對從動盤板構成,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由輪轂構成,該輪轂以無法旋轉而能夠沿軸線方向移動的方式連結于變速器的輸入軸,且被設置在從動盤板之間。輪轂具有與輸入軸花鍵卡合的筒狀的凸起以及從凸起朝徑向外側擴展的圓盤狀的凸緣。另外,彈性部件由單個螺旋彈簧構成,螺旋彈簧被收納于在凸緣形成的窗孔內,且圓周方向兩端部被沿圓周方向支承,并且螺旋彈簧被形成于一對從動盤板的窗部沿圓周方向支承。在具有這樣的結構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中,當離合器從動盤以及一對從動盤板與輪轂進行相對旋轉時,螺旋彈簧在離合器從動盤以及一對從動盤板與輪轂之間被沿圓周方向壓縮,由此得以利用螺旋彈簧吸收、衰減從驅動側旋轉部件輸入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振動。另外,作為因扭轉振動而產生的變速器側的噪聲,已知有怠速時的異響、行駛時的異響以及隆隆聲等。因此,為了吸收作為各異響的產生原因的扭轉振動,需要恰當地設定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扭轉特性。在此,作為怠速時的異響,已知有當處于變速至空擋的怠速時,由于以驅動源的扭矩變動所引發的旋轉變動作為起振源的扭轉振動,導致處于無負載狀態的齒輪對相互碰撞而產生的咔噠咔噠響之類的異響,即所謂咔噠聲。另外,作為行駛時的異響,已知有在車輛的加減速中,由于以驅動源的扭矩變動所引發的旋轉變動作為起振源的扭轉振動或驅動系統的扭轉共振,導致變速齒輪組的空轉齒輪對相互碰撞而產生的嚓嚓響之類的異響,即所謂嚓嚓聲。另外,作為隆隆聲,已知有由于以驅動源的扭矩變動為起振力的驅動系統的扭轉共振所引發的振動,導致在車廂內產生的異響,驅動系統的扭轉共振通常存在于正常行駛時(例如,內燃機的轉速處于2500rpm附近),因此在正常行駛時產生隆隆聲。以往,作為恰當地設定扭轉特性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已知有例如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裝置。該扭轉振動衰減裝置被劃分為構成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筒狀的凸起和從凸起朝徑向外側擴展的圓盤狀的凸緣兩部分,用于吸收凸起與凸緣的扭轉振動的彈簧常量小的小螺旋彈簧被夾裝于凸起的外周部與凸緣的內周部間。另外,在一對從動盤板設置有第一窗部與第二窗部,該第一窗部以及第二窗部在從動盤板的圓周方向上分離。另外,在凸緣設置有與第一窗部與第二窗部分別對應的第一窗孔與第二窗孔,在第一窗部與第一窗孔內設置有彈簧常量比小彈簧大的第一螺旋彈簧與第一薄片部件。另外,在第二窗部與第二窗孔內設置有彈簧常量比小螺旋彈簧大的第二螺旋彈簧與第二薄片部件。另外,第一薄片部件距離第一窗孔沿圓周方向設置有縫隙,第一螺旋彈簧在扭轉特性方面在第二螺旋彈簧被壓縮的區域的扭轉角度小的區域未被壓縮,在扭轉角度大的區域會被壓縮。該扭轉振動衰減裝置對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產生的扭轉特性如圖17所示。S卩,當在怠速狀態下如變速至空擋時等那樣處于離合器從動盤與凸起的扭轉角小的區域的情況下,由于只有小螺旋彈簧被壓縮,由此將扭轉角小的區域作為低剛性,抑制咔噠聲的產生。另外,在扭轉角大的區域,由于只有第二螺旋彈簧被壓縮,因此如箭頭a所示,得到扭矩平緩上升的中剛性的扭轉特性,由此能夠抑制隆隆聲。另外,當扭轉角繼續增大而達到規定的位置時,第一螺旋彈簧與第二螺旋彈簧被并列壓縮,由此如箭頭b所示,得到扭矩的上升率增大的高剛性的扭轉特性,嚓嚓聲得以被抑制。即,能夠得到多段的扭轉特性。然而,在這樣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中,卻存在下述問題:在傳遞扭矩的上升率變化的分段部(曲線圖中的拐點部分),在變速器的內部傳遞轉矩的齒輪發出打齒的聲響。該聲響為低頻聲,被稱作咯嗒聲。例如,在緩減速中等行駛狀態下,當從驅動側旋轉部件傳遞給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矩近似為零(deg)時,在扭轉特性的分段部產生急劇的扭矩變動,由此出現由齒輪的反彈引發的齒輪產生打齒聲等異響的問題。與此相對,作為將扭轉特性形成為非線性而非多段來形成不產生扭矩變動的分段部的扭轉特性,并以此抑制咯嗒聲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例如已知有專利文獻3所示的裝置。在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裝置中,具備:與內燃機一體旋轉的驅動側旋轉部件;與驅動側旋轉部件同軸且被相對旋轉自如地配設的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移位部件,具有沿形成于驅動側旋轉部件且曲率隨著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相對旋轉角度而變化的被接觸面移動的接觸部,通過接觸部追隨于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相對旋轉而沿驅動側旋轉部件的被接觸面移動,該移位部件相對于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移位;追隨于移位部件的相對移位而進行彈縮的彈性部件;限位部,被分別設置在驅動側旋轉部件以及移位部件,通過相互卡合限制移位部件與驅動側旋轉部件的相對旋轉,進而限制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相對旋轉。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194095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304341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1-74102號公報然而,在專利文獻2所示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中,雖然能夠憑借小螺旋彈簧的變形來抑制怠速時的咔噠聲,但由于用于吸收扭矩變動的第一、第二螺旋彈簧以及第一、第二薄片部件多數以串聯的方式設置,因此在結構上難以得到大范圍的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因此,存在無法整體性降低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扭轉剛性,難以充分抑制行駛時的嚓嚓聲的問題。另外,在專利文獻3所示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中,雖然能夠通過將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特性形成為非線形來抑制咯嗒聲,但由于在驅動側旋轉部件與移位部件設置相互卡合的限位部件,以限制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相對旋轉,因此無法實現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的廣角化。因此,存在無法整體性地降低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剛性,難以充分抑制行駛時的嚓嚓聲的問題。進而,在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裝置中,由于對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相對旋轉加以限制,因此當從內燃機向驅動側旋轉部件輸入過大的扭矩的情況下,擔心會有過大的扭矩從驅動側旋轉部件經由被驅動側旋轉部件傳遞至變速器側。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問題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使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的范圍廣角化并得到非線形的扭轉特性,同時能夠防止過大的扭矩從驅動側旋轉部件傳遞至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涉及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具備:被輸入轉矩的驅動側旋轉部件;與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設置在相同軸線上并輸出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的轉矩的被驅動側旋轉部件;以及至少一個以上的彈性部件,上述彈性部件被設置在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與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之間,當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與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進行相對旋轉時上述彈性部件沿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的圓周方向發生彈性變形,該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凸輪部件,其以與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以及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中的任意一方一體旋轉的方式設置在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以及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中的任意一方,且具有曲率隨著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以及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凸輪面;以及臂部件,其一端部與上述凸輪部件的上述凸輪面接觸,并且另一端部與上述彈性部件的圓周方向一端部抵接,該臂部件以設置在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或者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中的任意一方的擺動支點部為中心進行擺動,在上述凸輪部件與上述臂部件的一端部的接觸面之間設置有滾動體。該扭轉振動衰減裝置例如在被驅動側旋轉部件上設置有具有曲率隨著驅動側旋轉部件以及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凸輪面的凸輪部件,并在凸輪部件與彈性部件之間夾裝臂部件,因此當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進行相對旋轉時,臂部件的一端部能夠借助滾動體沿凸輪部件的凸輪面滑動,凸輪部件能夠借助臂部件對彈性部件施力。當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小時,通過利用彈性變形的彈性部件的反作用力由臂部件按壓凸輪部件,由此能夠從驅動側旋轉部件向被驅動側旋轉部件傳遞轉矩。另外,如果設定為凸輪面的曲率隨著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增大而增大,則能夠增大彈性部件的彈性變形量,因此臂部件強力按壓凸輪部件,由此能夠從驅動側旋轉部件向被驅動側旋轉部件傳遞轉矩。此時,由于彈性部件的彈性變形量變大,因此臂部件的一端部與凸輪部件的接觸壓力變大,擔心臂部件與凸輪部件的接觸面出現磨損。對此,本發明的臂部件的一端部借助滾動體沿凸輪部件的凸輪面滑動,因此能夠防止臂部件的一端部與凸輪部件的接觸壓力升高,進行抑制臂部的一端部與凸輪部件的磨損。這樣,隨著凸輪部件的旋轉,凸輪部件借助臂部件按壓彈性部件,由此使彈性部件對于臂部件的反作用力變化,由此能夠使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的范圍廣角化,能夠整體性降低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剛性。其結果,使得以由驅動源的扭矩變動引發的旋轉變動為起振源的大的扭轉振動、驅動系統的扭轉共振衰減,從而能夠抑制變速齒輪組的空轉齒輪對相互碰撞而產生的嚓嚓聲、由驅動系統的扭轉共振引發的隆隆聲的產生。另外,由于將扭轉特性形成為非線形而非如以往那樣的具有分段部的多段,因此能夠防止產生急劇的扭矩變動,能夠抑制咯塔聲(rat 11 ing-no i s e )。另外,當向驅動側旋轉部件輸入過大的扭矩的情況下,當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進行相對旋轉時,臂部件越過凸輪面的曲率最大的頂部,因此能夠使驅動側旋轉部件相對于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空轉,能夠使凸輪部件起到扭矩限制器的作用。其結果,能夠防止從驅動側旋轉部件向被驅動側旋轉部件傳遞過大的扭矩,進而保護變速器的變速齒輪組。優選地,上述滾動體以旋轉自如的方式安裝在上述臂部件的一端部。該扭轉振動衰減裝置中,臂部件的一端部借助滾動體遍及凸輪部件的凸輪面的整周地滑動,因此能夠防止臂部件的一端部與凸輪部件的接觸壓力升高,進而抑制臂部的一端部與凸輪部件的磨損。優選地,上述滾動體以旋轉自如的方式設置在上述凸輪部件,上述滾動體的安裝位置至少被設定在當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與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的設定角度達到最大時上述臂部件的一端部所抵接的上述凸輪面的部位。該扭轉振動衰減裝置中,由于滾動體被設置在臂部件的一端部與凸輪部件的接觸壓力最高的凸輪部件的凸輪面,因此能夠防止臂部件的一端部與凸輪部件的接觸壓力升高,進而抑制臂部的一端部與凸輪部件的磨損。此外,當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的設定角度達到最大時臂部件所抵接的凸輪面的部位是指,例如當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旋轉時臂部件的一端部所抵接的凸輪面的曲率最大的頂部。優選地,從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與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最小時的上述凸輪部件的初始位置起隨著上述扭轉角增大,上述凸輪部件的凸輪面的曲率變大。該扭轉振動衰減裝置中,通過使臂部件所接觸的凸輪部件的凸輪面的曲率隨著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的變化而能夠變化,能夠使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的范圍廣角化,進而降低扭轉剛性。另外,能夠將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特性形成為非線形,能夠防止急劇的扭矩變動的產生。另外,由于能夠使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剛性隨著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增大而增大,因此能夠利用彈性部件衰減大的扭矩變動,并且順利地從驅動側旋轉部件向被驅動側旋轉部件傳遞轉矩。另外,即便在和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的變化相應地臂部件所接觸的凸輪部件的凸輪面的曲率增大的情況下,由于臂部件的一端部借助滾動體沿凸輪部件的凸輪面滑動,因此仍會防止臂部件的一端部與凸輪部件的接觸壓力升高,能夠抑制臂部的一端部與凸輪部件的磨損。優選地,上述臂部件相對于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的中心軸配置成點對稱。該扭轉振動衰減裝置中,由于臂部件相對于驅動側旋轉部件的中心軸配置成點對稱,因此臂部件將隔著驅動側旋轉部件的中心軸夾持凸輪部件。因此,當凸輪部件借助臂部件對彈性部件施力時,借助彈性部件的反作用力,臂部件會以較強的按壓力隔著驅動側旋轉部件的中心軸夾持凸輪部件。因此,能夠更為可靠地從驅動側旋轉部件朝被驅動側旋轉部件傳遞轉矩,能夠可靠地使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一體旋轉。優選地,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具備第一旋轉部件,該第一旋轉部件在外周部具有上述凸輪部件,在內周部連結有變速器的輸入軸,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具備一對第二旋轉部件和一對保持部件,上述一對第二旋轉部件被配置在上述第一旋轉部件的軸線方向兩偵牝在軸線方向上被隔開規定間隔地相互固定,并且沿圓周方向形成有收納上述彈性部件的收納部,上述一對保持部件支承上述彈性部件的圓周方向兩端部,將上述彈性部件支承于上述收納部的圓周方向兩端部,上述臂部件的另一端部設置有滾動部件,上述臂部件的另一端部借助上述滾動部件抵接于上述一對保持部件的一方。該扭轉振動衰減裝置中,在一對第二旋轉部件的收納部收納彈性部件,并且,彈性部件的圓周方向兩端部被一對保持部件支承在收納部的圓周方向兩端部,臂部件的另一端部借助滾動部件以及保持部件的一方抵接于彈性部件的圓周方向一端部,因此能夠使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的范圍廣角化,進而降低扭轉剛性,并且能將扭轉特性形成為非線形,能夠順利地從驅動側旋轉部件向被驅動側旋轉部件傳遞轉矩。另外,當通過凸輪部件的旋轉使臂部件借助擺動支點部擺動時,臂部件的另一端部朝驅動側旋轉部件的徑向內側移動。本發明中,臂部件的另一端部借助滾動部件抵接于保持部件的一方,因此臂部件的另一端部能夠借助滾動部件順利地沿保持部件的一方的抵接面朝徑向滑動,并且能夠使彈性部件在驅動側旋轉部件的圓周方向彈性變形。優選地,在上述凸輪部件與上述第二旋轉部件之間夾裝有使上述凸輪部件與上述第二旋轉部件摩擦接觸的滯后機構。該扭轉振動衰減裝置中,在凸輪部件與上述第二旋轉部件之間夾裝有滯后機構,因此當凸輪部件與第二旋轉部件的扭轉角偏大時,能夠增大凸輪部件與第二旋轉部件的滯后扭矩,能夠進一步抑制由驅動系統的扭轉共振引發的隆隆聲的產生、嚓嚓聲的產生。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可使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的范圍廣角化并得到非線形的扭轉特性,同時可防止從驅動側旋轉部件向被驅動側旋轉部件傳遞過大的扭矩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是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主視圖。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是圖1的A-A方向向視剖視圖。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是圖2的B方向向視首1J視圖。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是圖2的C方向向視首1J視圖。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是臂部件的俯視圖。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是圖5的D-D方向剖視圖。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是滾針軸承的剖視圖。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Ca)是滯后機構的摩擦件的主視圖,(b)是該圖(a)的摩擦件的側視圖。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Ca)是滯后機構的盤簧的主視圖,(b)是該圖(a)的盤簧的剖視圖。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是滯后機構的分解圖。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是從動盤板與凸起的扭轉角為+ 45°時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主視圖。圖12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是從動盤板與凸起的扭轉角為+ 90°時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主視圖。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是從動盤板與凸起的扭轉角為-45°時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主視圖。圖14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是表示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扭轉角與轉矩的關系的圖。圖15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是表示內燃機的旋轉變動與內燃機的轉速的關系的圖。圖16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是在凸輪部件安裝有滾針軸承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主視圖。圖17是表示以往的從動盤板與輪轂的扭轉特性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使用附圖對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 圖16是表示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圖。首先,對結構進行說明。圖1、圖2中,扭轉振動衰減裝置I具備:被輸入來自作為驅動源的未圖示的內燃機的轉矩的驅動側旋轉部件2、與驅動側旋轉部件2設置在相同軸線上且將驅動側旋轉部件2的轉矩傳遞給未圖示的驅動系統的變速器的被驅動側旋轉部件3以及設置在驅動側旋轉部件2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3之間且當驅動側旋轉部件2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3進行相對旋轉時被沿驅動側旋轉部件2的圓周方向壓縮的作為彈性部件的一對螺旋彈簧4。被驅動側旋轉部件3包括:與驅動系統的變速器的輸入軸21的外周部花鍵嵌合的作為第一旋轉部件的凸起5 ;以及設置在凸起5的外周部的凸輪部件6。此外,凸起5與凸輪部件6亦可一體成形。另外,亦可將凸起5與凸輪部件6分體形成,在凸起5的外周部以及凸輪部件6的內周部分別形成花鍵部,使凸起5與凸輪部件6花鍵嵌合。另外,驅動側旋轉部件2具備作為第二旋轉部件的一對從動盤板7、8以及離合器從動盤10。從動盤板7、8被配置在凸起5的軸線方向兩側,在軸線方向隔開規定間隔地被銷9以及作為擺動支點部的銷18連接。另外,凸起5被收納在從動盤板7、8的圓狀的中心孔7a、8a,凸起5與從動盤板7、8設置在相同軸線上。銷9、18被搭設于從動盤板7、8,通過將銷9、18的軸線方向兩端部形成為大徑,而以防脫的方式卡定于從動盤板7、8。因此,從動盤板7、8通過銷18以及銷9實現一體化,得以一體旋轉。另外,離合器從動盤10設置于從動盤板7的徑向外側,具備緩沖板11以及摩擦件12a、12b。緩沖板11由在厚度方向波動的環狀的部件構成,且被銷9固定于從動盤板7、8。摩擦件12a、12b被鉚釘13固定于緩沖板11的兩面,該摩擦件12a、12b位于固定于內燃機的曲軸的未圖示的飛輪和被螺栓固定于飛輪的離合器罩的壓板之間。此外,摩擦件12a、12b被壓板按壓而與飛輪與壓板摩擦卡合,向從動盤板7、8輸入內燃機的轉矩。另外,當未圖示的離合器踏板被踩踏時,解除壓板對于摩擦件12a、12b的按壓,摩擦件12a、12b從飛輪離開,由此不向從動盤板7、8輸入內燃機的轉矩。另外,在從動盤板7、8的每個板上以沿圓周方向分離的方式分別形成有一對作為收納部的收納孔14、15,該收納孔14、15在從動盤板7、8的軸線方向上對置地收納螺旋彈簧4。另外,收納孔14、15在螺旋彈簧4的外周側被沖壓機沖裁開放,而從動盤板7、8的圓周方向兩端部為閉合端。另外,如圖2 圖4所示,從動盤板7、8具備沿收納孔14的徑向外側的緣而在圓周方向延伸的外側支承片(收納部)14c、15c以及沿收納孔14的徑向內側的緣在圓周方向延伸的內側支承片(收納孔)14d、15d,該外側支承片14c、15c以及內側支承片14d、15d向從動盤板7、8的軸線方向外側突出。
另外,螺旋彈簧4的圓周方向兩端部被作為保持部件的彈簧座16、17保持,在該彈簧座16、17的內周面形成座卷。該座卷相當于螺旋彈簧4的圓周方向兩端部的一卷量或二卷量,使螺旋彈簧4的圓周方向兩端部落座于該座卷,使螺旋彈簧4的卷繞方向始端與終端卡合于座卷,由此能夠防止螺旋彈簧4的旋轉地將螺旋彈簧4裝配于彈簧座16、17。另外,如圖3、圖4所示,從動盤板7、8的圓周方向兩端部的閉合端構成彈簧座16、17的圓周方向端部所抵接的抵接部14a、14b、15a、15b,在彈簧座16、17伸長的狀態下,彈簧座16、17的圓周方向端部抵接于抵接部14a、14b、15a、15b。另外,彈簧座16、17的外周部與外側支承片14c、15c以及內側支承片14d、15d對置,彈簧座16、17通過外側支承片14c、15c以及內側支承片14d、15d而被防止從收納孔14、15中脫落。在圓周方向一方的彈簧座16與凸輪部件6之間設置有臂部件19,該臂部件19位于從動盤板7、8之間,被銷18支承為擺動自如。另外,在銷18與臂部件19之間夾裝有滾針軸承20。如圖6所示,滾針軸承20由安裝于臂部件19的外滾道20a和夾裝于外滾道20a與銷18之間的針狀滾針20b構成,夕卜滾道20a借助針狀滾針20b而相對于銷18自如旋轉。因此,臂部件19借助滾針軸承20而以旋轉自如的方式安裝于銷18。如圖5所示,臂部件19的一端部形成有二股形狀的突出片19a、19b,該突出片19a、19b被銷23連結。換言之,銷23被支承于突出片19a、19b。作為滾動體的滾子部件24被旋轉自如地安裝于該銷23。如圖6所示,滾子部件24包括:由設置在銷23的外周部的外滾道24a以及夾裝在外滾道24a與銷23之間的針狀滾針24b構成的滾針軸承(參照圖7)、以及在外滾道24a的外周部安裝于外滾道24a的滾子24c,滾子24c借助滾針軸承相對于銷23自如旋轉。該滾子24c與凸輪部件6的凸輪面6a接觸地進行旋轉,臂部件19的一端部借助滾子24c與凸輪部件6的凸輪面6a抵接。如圖6所示,臂部件19的另一端部形成有二股形狀的突出片19c、19d,該突出片19c、19d通過銷25連結。換言之,銷25被支承于突出片19c、19d。作為滾動部件的滾子部件26被旋轉自如地安裝于該銷25。滾子部件26包括:由設置在銷25的外周部的外滾道26a以及被夾裝在外滾道26a與銷25之間的針狀滾針26b構成的滾針軸承、以及在外滾道26a的外周部被安裝于外滾道26a的滾子26c,滾子26c借助滾針軸承相對于銷25自如旋轉。滾子26c與彈簧座16的圓周方向外周面抵接,臂部件19的另一端部借助滾子26c與彈簧座16的圓周方向外周面抵接。另外,凸輪部件6具備曲率隨著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的變化而變化的凸輪面6a。在本實施方式中,凸輪部件6具有橢圓形狀的凸輪面,從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最小時的凸輪部件6的初始位置起隨著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的增大,凸輪面6a的曲率變大。因此,對于本實施方式的凸輪部件6,以當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最小時臂部件19的滾子24c抵接于曲率小的凸輪面6a的方式來設定凸輪部件6的初始位置。
因此,凸輪部件6旋轉而使臂部件19的滾子24c所抵接的凸輪面6a的位置能夠變化,由此彈簧座16被臂部件19施力而使螺旋彈簧4的壓縮量能夠變化。此時,彈簧座16沿收納孔14、15的周緣相對于彈簧座17以接近或分離的方式移動。另外,臂部件19相對于從動盤板7、8的中心軸配置成點對稱,臂部件19能夠隔著從動盤板7、8的中心軸使一端部與具有相同的曲率的凸輪面6a接觸。另一方面,如圖2所示,在從動盤板7、8與凸輪部件6之間夾裝有滯后機構27,該滯后機構27由環狀的摩擦件28、29、30、31以及盤簧32構成。摩擦件28、29由表面具有規定的摩擦系數的部件構成,被粘合材料固定于凸輪部件6的軸線方向外周面。此外,亦可將銷等一體地設置于摩擦件28、29,通過將該銷與在凸輪部件6的軸線方向外周面形成的銷孔嵌合而將摩擦件28、29安裝于凸輪部件6。另外,摩擦件30由表面具有規定的摩擦系數的部件構成,被粘合材料固定于從動盤板7的內周面。此外,亦可將銷等一體地設置于摩擦件30,通過將該銷與在從動盤板7的內周面形成的銷孔嵌合而安裝于從動盤板7。如圖8所示,摩擦件31表面由具有規定的摩擦系數的部件構成,在放射方向外周面一體地設置有多個銷31a。該銷31a與在從動盤板8的內周面形成的銷孔8b嵌合,摩擦件31被安裝于從動盤板8的內周面。如圖9、圖10所示,盤簧32形成為圓錐形狀,被夾裝在摩擦件31與從動盤板8之間。該盤簧32通過在凸輪部件6的軸線方向產生彈力而使摩擦件31與摩擦件28摩擦接觸,并且通過使摩擦件29與摩擦件30摩擦接觸而使凸輪部件6與從動盤板7、8摩擦接觸,由此在凸輪部件6與從動盤板7、8之間產生滯后扭矩。此外,作為滯后機構,亦可不設置摩擦件28、29而使摩擦件30、31直接與凸輪部件6的軸線方向外周面摩擦接觸。接下來,對作用進行說明。其中,圖11、圖12示出從動盤板7、8受到內燃機的轉矩而從圖1的狀態朝逆時針旋轉方向(R2方向)旋轉的狀態,為了便于說明,采用凸起5相對于從動盤板7、8朝正側的順時針旋轉方向(Rl方向)扭轉的情況進行說明。此外,相對于從動盤板7、8凸起5朝正側扭轉的情況是車輛處于加速時。摩擦件12a、12b被壓板按壓而與飛輪與壓板摩擦卡合,由此內燃機的轉矩被輸入給從動盤板7、8。本實施方式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1,在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相對旋轉小的狀態、即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小到趨近于O (deg)的狀態下,如圖1所示,凸輪部件6位于初始位置而與凸起5 —體旋轉。此時,臂部件19的滾子24c與凸輪部件6的曲率小的凸輪面6a接觸,凸輪部件6將臂部件19壓靠于彈簧座16,由此螺旋彈簧4被凸輪部件6施力。此時,在螺旋彈簧4的反作用力作用下,臂部件19以銷18為支點基于杠桿的原理按壓凸輪部件6。因此,從動盤板7、8的轉矩借助螺旋彈簧4以及臂部件19被傳遞給凸輪部件6。因此,會向變速器的輸入軸傳遞內燃機的轉矩,此時,螺旋彈簧4的壓縮量較小。因此,從從動盤板7、8向凸起5傳遞內燃機的動力,并且吸收并衰減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振動。另一方面,在車輛加速時,當由內燃機的扭矩變動引發的旋轉變動小的情況下,相對于從動盤板7、8與凸起5之間的變動扭矩小,凸起5相對于從動盤板7、8朝順時針旋轉方向(Rl方向)進行相對旋轉。此時,如圖11所示的狀態那樣,當從圖1所示的狀態起隨著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增大而凸輪部件6朝Rl方向旋轉時,臂部件19的滾子24c沿凸輪面6a滾動。因此,臂部件19的一端部借助滾子24c在凸輪面6a上滑動。由于從凸輪部件6處于初始位置時起隨著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的增大,凸輪面6a的曲率變大,因此當臂部件19的一端部借助滾子24c而被曲率逐漸增大的凸輪部件6的凸輪面6a按壓時,臂部件19的另一端部朝從動盤板7、8的徑向內側以及圓周方向移動。然后,隨著凸輪部件6朝Rl方向旋轉,臂部件19的另一端部朝從動盤板7、8的徑向內側移動,使得彈簧座16接近彈簧座17。另外,臂部件19的另一端部借助滾子26c沿彈簧座16的圓周方向外周面移動,由此能夠不妨礙彈簧座16沿圓周方向移動。此外,圖11示出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為+ 45°的狀態。S卩,如圖3、圖4所示,彈簧座17的圓周方向一端部抵接于抵接部14b、15b,因此彈簧座16沿收納孔14、15的周緣朝彈簧座17側移動,由此壓縮螺旋彈簧4。這樣臂部件19對螺旋彈簧4施力,由此在被壓縮的螺旋彈簧4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臂部件19以銷18為支點基于杠桿原理以較強的按壓力按壓凸輪部件6。因此,從從動盤板7、8朝凸起5傳遞內燃機的動力,吸收并衰減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振動。當由內燃機的扭矩變動引發的旋轉變動繼續增大的情況下,從從動盤板7、8向凸起5傳遞的變動扭矩較大,凸起5相對于從動盤板7、8繼續朝順時針旋轉方向(Rl方向)相對旋轉。如圖12所示的狀態那樣,當從圖11所示的狀態起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成為例如最大的+ 90°時,臂部件19的滾子24c位于凸輪面6a的曲率最大的頂部6b,凸輪部件6借助臂部件19以更大的作用力對螺旋彈簧4施力。因此,螺旋彈簧4的反作用力會進一步變大,從動盤板7、8向凸起5傳遞內燃機的動力,吸收并衰減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振動。此時,由于從凸輪部件6處于初始位置起隨著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的增大,凸輪面6a的曲率進一步變大,因此當臂部件19的一端部借助滾子24c而被曲率逐漸增大的凸輪部件6的凸輪面6a按壓時,臂部件19的另一端部朝從動盤板7、8的徑向內側移動。在這種情況下,仍能夠通過臂部件19的另一端部借助滾子26c沿彈簧座16的圓周方向外周面移動,而不妨礙彈簧座16沿圓周方向移動。進而當從內燃機向從動盤板7、8輸入過大的扭矩的情況下,臂部件19的滾子24c越過凸輪面6a的曲率最大的頂部6b,能夠使從動盤板7、8相對于凸輪部件6空轉,因此在車輛加速時,能夠使凸輪部件6發揮扭矩限制器的功能。
其結果,能夠防止過大的扭矩從從動盤板7、8傳遞至凸起5,進而保護變速器的變速齒輪組。另外,由于在從動盤板7、8與凸輪部件6之間夾裝有滯后機構27,因此當從動盤板
7、8與凸輪部件6相對旋轉時,能夠產生恒定的滯后扭矩。另一方面,在車輛減速時,由于內燃機的驅動扭矩變小,產生發動機制動器,因此會從變速器的輸入軸21向凸起5輸入轉矩。當在減速時出現由內燃機的扭矩變動引發的旋轉變動小的情況下,凸起5與從動盤板7、8之間的變動扭矩小,因此凸起5相對于從動盤板7、8相對地朝負側(R2方向)扭轉。此時,如圖13所示的狀態那樣,當從圖1所示的狀態起從動盤板7、8與凸起5進行相對旋轉時,隨著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增大而凸輪部件6進行旋轉,由此臂部件19的滾子24c沿凸輪面6a滾動。因此,臂部件19的一端部借助滾子24c在凸輪面6a
上滑動。由于從凸輪部件6處于初始位置時起隨著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的增大凸輪面6a的曲率變大,因此當臂部件19的一端部借助滾子24c被曲率逐漸增大的凸輪部件6的凸輪面6a按壓時,臂部件19的另一端部朝從動盤板7、8的徑向內側以及圓周方向移動。然后,隨著凸輪部件6朝逆時針旋轉方向(R2方向)旋轉,臂部件19的另一端部朝從動盤板7、8的徑向內側移動,使得彈簧座16接近彈簧座17。另外,臂部件19的另一端部借助滾子26c沿彈簧座16的圓周方向外周面移動,由此能夠不妨礙彈簧座16沿圓周方向移動。此外,圖13示出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為+ 45°的狀態。S卩,如圖3、圖4所示,彈簧座17的圓周方向一端部抵接于抵接部14b、15b,因此彈簧座16沿收納孔14、15的周緣朝彈簧座17側移動,由此壓縮螺旋彈簧4。臂部件19如此對螺旋彈簧4施力,由此在被壓縮的螺旋彈簧4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臂部件19以銷18為支點基于杠桿原理以較強的按壓力按壓凸輪部件6。因此,從凸起5向從動盤板7、8傳遞驅動系統的動力,吸收并衰減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振動。進而當凸起5相對于從動盤板7、8相對地朝負側(R2方向)進一步扭轉,而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達到例如最大的+ 90°時,臂部件19的滾子24c位于凸輪面6a的曲率最大的頂部6b,凸輪部件6借助螺旋彈簧4以更大的作用力對臂部件19施力,因此螺旋彈簧4的反作用力進一步變大,從凸起向從動盤板7、8傳遞驅動系統的動力,吸收并衰減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振動。另外,當從從動盤板7、8向凸起5輸入來自內燃機的過大的扭矩的情況下,臂部件19的滾子24c越過凸輪面6a的曲率最大的頂部6b而使凸輪部件6相對于從動盤板7、8空轉,因此能夠使凸輪部件6發揮扭矩限制器的功能。其結果,能夠防止當車輛減速時從從動盤板7、8向凸起5傳遞過大的扭矩,進而保護變速器的變速齒輪組。另外,即便在車輛減速時,也能夠在從動盤板7、8與凸輪部件6相對旋轉時產生恒定的滯后扭矩。
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扭轉振動衰減裝置I包括:凸起5 ;具有橢圓形狀的凸輪面6a的凸輪部件6,其設置在凸起5的外周部并與凸起5 —體旋轉;臂部件19,其被設置在凸輪部件6與螺旋彈簧4之間,一端部與凸輪面6a接觸且另一端部抵接于螺旋彈簧4的彈簧座16,臂部件19以被架設在從動盤板7、8的銷18為中心做擺動;以及滾子部件24,其被設置在凸輪部件6與臂部件19的一端部的凸輪部件6的凸輪面6a之間。因此,能夠使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的范圍廣角化,并整體性地降低扭轉振動衰減裝置I的扭轉剛性,同時能將扭轉特性形成為非線形,能夠順利地從從動盤板7、8向凸起5傳遞轉矩。圖14是表示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特性的圖,是對本實施方式的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度、從凸起5輸出的輸出扭矩的關系進行說明的曲線圖。橫軸是凸起5相對于從動盤板7、8的相對扭轉角度,縱軸是從凸起5輸出的輸出扭矩。縱軸的輸出扭矩與凸起5相對于從動盤板7、8的反作用力對應。如圖14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隨著凸起5相對于從動盤板7、8的扭轉角度的增大,螺旋彈簧4收縮,由此臂部件19對凸輪部件6的按壓力變大。然后,由于臂部件19對凸輪部件6的按壓力變大,輸出扭矩變大。此時的輸出扭矩的變化成為無分段部地連續變化的曲線狀的扭轉特性。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臂部件19的一端部借助滾子部件24與橢圓狀的凸輪面6a接觸,因此隨著凸輪部件6的旋轉能夠使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廣角化而在正側以及負側兩側合計達到180 (deg)。此外,關于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相對旋轉時的扭轉特性以及扭轉角的大小,能夠通過調整凸輪部件6的凸輪面6a的形狀、螺旋彈簧4的彈簧常量、臂部件19的形狀等而設定為任意的扭轉特性以及扭轉角。圖17是表示內燃機的旋轉變動與內燃機轉速的關系的圖,具有在加速時內燃機的轉速越低內燃機的旋轉變動越大,而在減速時因產生所謂發動機制動而內燃機的轉速越高內燃機的旋轉變動越大的特性。另外,由于具有變速器的驅動系統的扭轉共振點在內燃機的正常旋轉(例如,圖14的實線與虛線相交的2500rpm附近)中產生,因此在內燃機的轉速到達正常旋轉域為止期間,在內燃機的旋轉變動降低的階段會產生驅動系統的扭轉共振。如圖14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I中,當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小時,能夠形成為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剛性低的扭轉特性。因此,在怠速狀態下如變速至空擋時等,在從從動盤板7、8向凸起5傳遞的轉矩(凸起5的輸出扭矩)小的區域,使以由內燃機的扭矩變動引發的旋轉變動為起振源的扭轉振動衰減,從而能夠抑制來自處于無負載狀態的變速器的齒輪對的咔噠聲。另外,由于能夠使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的范圍廣角化而整體性地降低扭轉剛性,因此處于從從動盤板7、8朝凸起5傳遞的轉矩大的低速加速時或者減速時,使以由驅動源的扭矩變動引發的旋轉變動為起振源的扭轉振動衰減,能夠抑制變速齒輪組的空轉齒輪對相互碰撞而產生的嚓嚓聲。另外,當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大時,能夠設定為比以往的扭轉剛性低的扭轉剛性,因此能夠使由驅動系統的扭轉共振引發的扭轉振動衰減而抑制在車廂內產生隆隆聲。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在從動盤板7、8與凸輪部件6之間夾裝滯后機構27,因此當從動盤板7、8與凸輪部件6相對旋轉時,能夠產生恒定的滯后扭矩。因此,當處于從從動盤板7、8向凸起5傳遞的轉矩大的加減速中,相對于以由驅動源的扭矩變動引發的旋轉變動為起振源的大的扭轉振動,能夠產生滯后扭矩。因此,能夠進一步裳減由驅動系統的扭轉共振引發的扭轉振動,進一步抑制在車廂內產生隆隆聲,并且能夠進一步抑制嚓嚓聲的產生。另外,由于能夠將扭轉特性形成為非線形而非如以往那樣的具有分段部的多段,因此能夠抑制咯嗒聲。即,在緩減速中等行駛狀態下,能夠抑制當從從動盤板7、8朝凸起5傳遞的扭矩近似為零(deg)時,因在變速器的內部由傳遞轉矩的齒輪的反彈而產生齒輪的擊打聲等異響。進而當從內燃機向從動盤板7、8輸入過大的扭矩的情況下,臂部件19的滾子24c越過凸輪面6a的曲率最大的頂部6b,使從動盤板7、8相對于凸輪部件6空轉,因此能夠使凸輪部件6發揮扭矩限制器的功能。其結果,能夠防止從從動盤板7、8向凸起5傳遞過大的扭矩,進而保護變速器的變速齒輪組。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隨著凸起5與從動盤板7、8的扭轉角增大凸輪面6a的曲率變大,螺旋彈簧4的彈性變形量變大。因此,當在臂部件19的一端部不存在滾子部件24時,擔心臂部件19的一端部與凸輪部件6的接觸壓力變大,臂部件19與凸輪部件6的接觸面出現磨損。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臂部件19的一端部借助滾子24c在凸輪部件6的凸輪面6a滑動,因此能夠防止臂部件19的一端部與凸輪部件6的接觸壓力升高,進而抑制臂部件19的一端部與凸輪部件6的磨損。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滾子26c被旋轉自如地設置在臂部件19的另一端部,臂部件19的另一端部借助滾子26c抵接于彈簧座16,因此能夠使臂部件19的另一端部借助滾子部件26沿彈簧座16的圓周方向外周面順利地滑動,并且能夠使螺旋彈簧4沿從動盤板
7、8的圓周方向彈性變形。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憑借僅僅在從動盤板7、8與凸起5之間設置螺旋彈簧4、臂部件19以及凸輪部件6的簡單的結構,便能夠使從動盤板7、8以及凸起5的扭轉角廣角化,能夠使扭轉振動衰減裝置I的結構簡單化。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將臂部件19相對于從動盤板7、8的中心軸配置成點對稱,因此臂部件19能夠隔著從動盤板7、8的中心軸夾持凸輪部件6。因此,當凸輪部件6借助臂部件19對螺旋彈簧4施力時,在螺旋彈簧4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臂部件19能夠隔著從動盤板7、8的中心軸以較強的按壓力夾持凸輪部件6。因此,能夠可靠地從從動盤板7、8朝凸起5傳遞轉矩。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將滾子部件24安裝于臂部件19,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圖16所示,亦可將作為滾動體的滾子部件41以旋轉自如的方式安裝于凸輪部件6。該滾子部件41借助銷42被旋轉自如地安裝于在凸輪部件6的安裝部位形成的凹部,且一部分從凹部向凸輪面6a外側突出。
另外,滾子部件41的安裝位置被設定為當凸起5與從動盤板7、8的扭轉的設定角度成為最大時臂部件19的一端部所抵接的凸輪面6a的部位。此外,當扭轉的設定角度成為最大時臂部件19的一端部所抵接的凸輪面6a的部位是指當凸起5與從動盤板7進行相對旋轉時臂部件19的一端部所抵接的凸輪面6a的曲率最大的頂部6b。S卩,當臂部件19越過頂部6b時,扭矩限制器發揮作用,因此扭轉的設定角度成為直至扭矩限制器發揮作用為止的設定角度(在本實施方式中,正側為90°、負側為90° )。如此一來,滾子部件41將被設置在臂部件19的一端部與凸輪部件6的接觸壓力最高的凸輪面6a,因此能夠避免臂部件19的一端部與凸輪部件6的接觸壓力升高,進而抑制臂部件19的一端部與凸輪部件6的磨損。此外,雖然滾子部件41被設定在凸起5與從動盤板7、8的扭轉角成為最大的凸輪部件6的凸輪面6a,此外亦可進一步在凸輪部件6的凸輪面6a的周方向上設置多個滾子部件41。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由驅動側旋轉部件構成從動盤板7、8并由被驅動側旋轉部件構成凸起5,但亦可由被驅動側旋轉部件構成從動盤板7、8,并由被動側旋轉部件構成凸起5。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將扭轉振動衰減裝置I夾裝在車輛的內燃機與具有變速器的驅動系統之間,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設置在車輛等驅動系統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可為任何設置。例如,對于混 合動力車輛而言,亦可應用于被夾裝在內燃機的輸出軸與向電動機和車輪側輸出軸分配動力的動力分配機構之間的混合動力減震器等扭轉振動衰減裝置中。另外,亦可應用于被夾裝于扭矩轉換器的鎖止離合器裝置與變速齒輪組之間的鎖定減震器等扭轉振動衰減裝置。另外,亦可在差速器殼與設置在差速器殼的外周部的齒圈之間設置扭轉振動衰減裝置。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凸輪部件6的凸輪面6a具有橢圓形狀,但只要是曲率隨著從動盤板7、8與凸起5的扭轉角的變化而變化的凸輪面即可,并不局限于橢圓形狀。另外,本次公開的實施方式在所有點上僅為例示,并不受限于該實施方式。本發明的范圍由權利要求書的內容限定而并非上述的實施方式的說明,并且與權利要求書的內容等同的意思以及權利要求書中的全部變更均涵蓋于其中。如上所述,本發明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具有如下效果:能夠使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的范圍廣角化,且能夠獲得非線形的扭轉特性,此外能夠防止從驅動側旋轉部件向被驅動側旋轉部件傳遞過大的扭矩,并且作為將輸入轉矩的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輸出驅動側旋轉部件的轉矩的被驅動側旋轉部件借助彈性部件以相對旋轉自如的方式連結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等有效。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I…扭轉振動衰減裝置;2…驅動側旋轉部件;3…被驅動側旋轉部件;4…螺旋彈簧(彈性部件);5…凸起(第一旋轉部件);6…凸輪部件;6a…凸輪面;7、8…從動盤板(第二旋轉部件);10…離合器從動盤(第二旋轉部件);14、15…收納孔(收納部);14c、15c…外側支承片(收納部);14d、15d...內側支承片(收納部);16、17...彈簧座(保持部件);18...銷(擺動支點部);19…臂部件;21…輸入軸 ;24,41…滾子部件(滾動體);26…滾子部件(滾動部件).27…滯后機構’
權利要求
1.一種扭轉振動衰減裝置,具備: 被輸入轉矩的驅動側旋轉部件;與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設置在相同軸線上并輸出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的轉矩的被驅動側旋轉部件;以及至少一個以上的彈性部件,上述彈性部件被設置在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與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之間,當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與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進行相對旋轉時上述彈性部件沿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的圓周方向發生彈性變形, 該扭轉振動衰減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 凸輪部件,其以與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以及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中的任意一方一體旋轉的方式設置在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以及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中的任意一方,且具有曲率隨著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以及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凸輪面;以及 臂部件,其一端部與上述凸輪部件的上述凸輪面接觸,并且另一端部與上述彈性部件的圓周方向一端部抵接,該臂部件以設置在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或者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中的任意一方的擺動支點部為中心進行擺動, 在上述凸輪部件與上述臂部件的一端部的接觸面之間設置有滾動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滾動體以旋轉自如的方式安裝在上述臂部件的一端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滾動體以旋轉自如的方式設置在上述凸輪部件,上述滾動體的安裝位置至少被設定在當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與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的設定角度達到最大時上述臂部件的一端部所抵接的上述凸輪面的部位。
4.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其特征在于, 從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與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最小時的上述凸輪部件的初始位置起隨著上述扭轉角的增大,上述凸輪部件的凸輪面的曲率變大。
5.根據權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臂部件相對于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的中心軸配置成點對稱。
6.根據權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驅動側旋轉部件具備第一旋轉部件,該第一旋轉部件在外周部具有上述凸輪部件,在內周部連結有變速器的輸入軸, 上述驅動側旋轉部件具備一對第二旋轉部件和一對保持部件,上述一對第二旋轉部件被配置在上述第一旋轉部件的軸線方向兩側,在軸線方向上被隔開規定間隔地相互固定,并且沿圓周方向形成有收納上述彈性部件的收納部,上述一對保持部件支承上述彈性部件的圓周方向兩端部,將上述彈性部件支承于上述收納部的圓周方向兩端部, 在上述臂部件的另一端部設置有滾動部件,上述臂部件的另一端部借助上述滾動部件抵接于上述一對保持部件的一方。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凸輪部件與上述第二旋轉部件之間夾裝有使上述凸輪部件與上述第二旋轉部件摩擦接觸的滯后機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能夠使驅動側旋轉部件與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角的范圍廣角化并得到非線形的扭轉特性,同時能夠防止過大的扭矩從驅動側旋轉部件傳遞至被驅動側旋轉部件的扭轉振動衰減裝置。扭轉振動衰減裝置(1)具備凸起(5);設置于凸起(5)的外周部且與凸起(5)一體旋轉的具有橢圓形狀的凸輪面(6a)的凸輪部件(6);臂部件(19),被設置在凸輪部件(6)與螺旋彈簧(4)之間,且一端部與凸輪面(6a)接觸而另一端部抵接于螺旋彈簧(4)的彈簧座(16),并且以架設在從動盤板(7、8)的銷(18)為中心做擺動,在凸輪部件(6)與臂部件(19)的一端部的接觸面之間設置有滾針軸承。
文檔編號F16F15/123GK103210238SQ20108007006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6日
發明者竹中徹宏 申請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