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卷耳部的板簧裝置、板簧裝置的制造方法及噴丸加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車輛的懸架機構等中使用的、具有卷耳部(eye)的板簧裝置、板簧裝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卷耳部的噴丸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在車輛的懸架機構中使用的板簧裝置包括在端部具有卷耳部(eye)的鋼制的板簧;以及插入該板簧的卷耳部內的襯套等。該板簧裝置通過襯套安裝于車體側的構件。此夕卜,為了提高板簧的使用壽命,進行噴丸加工。在噴丸加工中,例如使由鋼絲切丸等構成的許多彈丸高速地擊打板簧的表面,使板簧的表面產生壓縮殘留應力。為了提高卷耳部的使用壽命,有時也對卷耳部的內表面進行噴丸加工。例如,已知有使用以下專利文獻I記載的噴丸加工裝置對卷耳部的內表面施加壓縮殘留應カ的情況。在該公知技術中記載了以下內容在卷耳部的內側插入彈丸噴嘴和彈丸反射構件。彈丸從上述彈丸噴嘴射向弾丸反射構件。從彈丸噴嘴射出的弾丸被弾丸反射構件反射而與卷耳部的內表面碰撞。在該專利文獻I中,通過對卷耳部的下部集中進行噴丸加工,能抑制卷耳部的疲勞破壞和滯后破壞。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專利特開平5 — 138535號公報(特公平7 — 36982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如專利文獻I的圖I等中所掲示的那樣,只要對整個卷耳部的內表面進行噴丸加エ就能提高卷耳部的使用壽命。但是,若對整個卷耳部的內表面均勻地投射弾丸,則對提高使用壽命的效果較小的區域也要投射大量的弾丸。因此,不僅需要花費較長的噴丸加工時間,而且還違背節能的要求。在專利文獻I的圖9中掲示了對卷耳部的下部集中投射弾丸的情況。在此情況下,盡管在抑制疲勞破壞方面確認有效果,但根據卷耳部的不同,有時抑制滯后破壞的效果較小。例如,在由SUPll等彈簧鋼所構成的高強度板簧中,有時壓入卷耳部內的襯套的外徑比卷耳部的內徑大0. 5mm以上。對于這樣的板簧,僅對卷耳部的下部集中進行噴丸加工,有時在抑制襯套壓入后的滯后破壞方面效果較小。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壓入了襯套的卷耳部的疲勞破壞和滯后破壞的板簧裝置、噴丸加工裝置及板簧裝置的制造方法。 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板簧裝置包括板簧,該板簧在端部具有卷成圓形的卷耳部;以及襯套,該襯套被壓入所述卷耳部內,在所述卷耳部的內側具有實施了切削加工和噴丸加工的卷耳內表面,且關于所述卷耳內表面的圓周方向的壓縮殘留應カ分布,具有以下的壓縮殘留應力分布包含該卷耳部的卷繞起始部的第一區域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和包含經過卷耳中心的鉛垂線上的卷繞中間點的第二區域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比該卷耳內表面的其他區域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大。本發明的板簧裝置的制造方法包括通過將板簧的端部卷成圓形來形成卷耳部的エ序;通過切削所述卷耳部的內表面來將該卷耳內表面精加工成圓形,且除去附著于該卷耳內表面的氧化被膜的切削エ序;在進行了所述切削エ序之后實施的內表面噴丸加工エ序;以及在所述內表面噴丸加工エ序之后,將外徑比該卷耳部的內徑大的襯套壓入所述卷耳部的エ序。在所述內表面噴丸加工エ序中,通過對所述卷耳內表面投射弾丸來對所述卷耳內表面施加壓縮殘留壓力,且關于該卷耳內表面的圓周方向的壓縮殘留應カ分布,使包含該卷耳部的卷繞起始部的第一區域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和包含經過卷耳中心的鉛垂線上的卷繞中間點的第二區域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比該卷耳內表面的其他區域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大。 用于對所述卷耳內表面進行噴丸加工的噴丸加工裝置包括彈丸噴嘴,該彈丸噴嘴插入所述卷耳部的內側;以及彈丸反射構件,該彈丸反射構件具有與所述彈丸噴嘴相對的反射面,利用該反射面將從所述彈丸噴嘴投射來的弾丸反射向所述卷耳內表面,所述反射面的形狀構成為使朝向所述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反射的弾丸量比朝向所述其他區域反射的彈丸量多。在該噴丸加工裝置中,所述反射面與所述彈丸反射構件的軸線所構成的角度設定為如下的角度使在該反射面進行反射的弾丸的投射角超過0°、且在45°以下。發明的效果根據本發明,在卷耳部中壓入有襯套的板簧裝置中,能對卷耳部的在抑制疲勞破壞和滯后破壞方面有效的部位施加足夠的壓縮殘留應力,能提高卷耳部的可靠性。
圖I是本發明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板簧裝置的主視圖。圖2是將圖I所示的板簧裝置的卷耳部放大表示的主視圖。圖3是表示圖2所示的卷耳部與襯套分離的狀態的剖視圖。圖4是僅表示圖2所示的卷耳部的主視圖。圖5是圖2所示的卷耳部和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的一部分的側視圖。圖6是圖2所示的卷耳部和用于進行內表面噴丸加工的裝置的一部分的側視圖。圖7是本發明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噴丸加工裝置的弾丸反射構件的立體圖。圖8是圖7所示的彈丸反射構件的側視圖。圖9是本發明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噴丸加工裝置的弾丸反射構件的立體圖。圖10是圖9所示的彈丸反射構件的主視圖。圖1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噴丸加工裝置的側視圖。圖12是圖11所示的噴丸加工裝置的彈丸反射構件的立體圖。圖13是圖12所示的彈丸反射構件的主視圖。圖14是本發明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弾丸反射構件的立體圖。
圖15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6所涉及的噴丸加工裝置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圖I至圖6對本發明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板簧裝置及其制造方法進行說明。圖I所示的板簧裝置10例如在汽車等車輛的懸架機構中使用。該板簧裝置10包括在兩端具有卷耳部12的鋼制的板簧11 ;以及壓入卷耳部12內的襯套20。板簧11安裝于未圖示的車輛的懸架機構部,以彈性支承車輛的載荷。因此,對卷耳部12不僅施加有車輛作用于彈簧上的重量,并且對卷耳部12反復作用有車輛加速或減速時的拉伸應力。一般而言,通過在板簧11的厚度方向上重疊子板(未圖示)來構成重疊 板簧裝置。板簧11的材料(彈簧鋼)的一個不例為SUP11。化學成分(mass%)的一個不例為 C :0. 56 0. 64、Si :0. 15 0. 35、Mn :0. 70 I. 00、P :0. 035 以下、S :0. 035 以下、Cr
0.70 I. 00、B :0. 0005以上、剩余部分為Fe。不過,也可以使用此外的鋼種的彈簧鋼。如圖2和圖3所示,襯套20的一個示例由金屬制的外筒21、內筒22、彈性構件23所構成。彈性構件23由橡膠等弾性材料構成,并設置在外筒21與內筒22之間。對該板簧11進行淬火和回火等熱處理。設于板簧11兩端部的一對卷耳部12之間的區域成為帶狀的彈簧片部11a。換言之,在彈簧片部Ila的兩端形成有上述卷耳部12。本實施方式的卷耳部12從彈簧片部Ila的兩端朝上側卷成圓形。S卩,該卷耳部12是上卷卷耳(up-turned eye)。在卷耳部12的板端12a與彈簧片部Ila的上表面之間形成有稍許的間隙G。利用第一噴丸加工裝置25(圖I中不意表不一部分)對板簧11的表面進行噴丸加工。第一噴丸加工裝置25 —邊移動板簧11 ー邊沿高速旋轉的葉輪的切線方向投射弾丸26。通過使彈丸26擊打板簧11的全周,從而在板簧11的外表面產生壓縮殘留應力。如圖4所示,在卷耳部12的內側形成有卷耳內表面30。對該卷耳內表面30進行后述的切削加工和噴丸加工。卷耳內表面30具有第一區域SI (圖2和圖4中由下側的影線所表示的部分)和第二區域S2(圖2和圖4中由上側的影線所表示的部分)。第一區域SI包含卷繞起始部31。第二區域S2包含經過卷耳中心Cl的鉛垂線V上的卷繞中間點32。第二區域S2包含從卷繞中間點32朝卷繞起始部31 —側后退0角度的位置P1。角度0約為20°。第ニ區域S2相對于第一區域SI夾著卷耳中心Cl位于相反側,即位于卷耳內表面30的最上部。如圖5所示,利用使用鉸刀等切削工具40的切削加工將卷耳內表面30精加工成圓形。在該切削加工中,使切削工具40 —邊旋轉一邊插入卷耳部12。利用該切削加工能提高卷耳內表面30的圓度。而且,利用該切削加工,能將卷耳內表面30精加工成卷耳內表面30的內徑Dl比襯套20的外徑D2稍小。例如,Dl與D2之差例如為0. 7mm以下。利用在上述切削加工之后實施的內表面噴丸加工エ序,對卷耳內表面30施加壓縮殘留應力。在內表面噴丸加工エ序中,使用圖6所示的第二噴丸加工裝置50。第二噴丸加工裝置50包括插入卷耳部12的彈丸噴嘴51 ;彈丸反射構件52 ;驅動機構53 ;壓縮空氣的供給源54 ;彈丸供給源55 ;以及彈丸供給軟管56。弾丸反射構件52通過軸57固定于彈丸噴嘴51。弾丸反射構件52的反射面58配置干與彈丸噴嘴51的噴射ロ相対的位置。驅動機構53具有使彈丸噴嘴51和弾丸反射構件52沿卷耳部12的軸線方向(圖6中用箭頭Xl表不的方向)移動的功能。另外,也可以將彈丸噴嘴51和弾丸反射構件52設為固定的狀態,使卷耳部12沿圖6中箭頭X2所示的方向進行相對移動。總之,驅動機構53只要能使弾丸反射構件52和彈丸噴嘴51沿卷耳部12的軸線方向相對于卷耳內表面30進行相對移動即可。弾丸反射構件52的一個示例呈與彈丸噴嘴51同心配置的三角錐形的錐體形狀。從彈丸噴嘴51投射出來的彈丸60在彈丸反射構件52的反射面上進行反射。反射后的彈丸60的方向改變為彈丸反射構件52的徑向,從而投射到卷耳內表面30上。作為彈丸60的示例,有彈丸尺寸(粒徑)為I. 3mm的球狀鋼絲切丸,或彈丸尺寸為I. Omm的鋼絲切丸。將該彈丸60以高速(例如投射速度76. 7m / sec)射向卷耳內表面30。投射壓カ的一個示例為0. 5MPa,投射量例如為200g /秒,投射時間為3 30秒。
已知若對具有卷耳部12的板簧裝置10進行疲勞破壞試驗,則疲勞破壞主要在第一區域SI產生。但是,本發明人員經過努力研究,結果得到了以下認識在卷耳部12以較大的カ壓入有襯套20的情況下,關于滯后破壞,對第二區域S2的噴丸加工特別有效。為此,除了第一區域SI以外,對第二區域S2也重點進行了噴丸加工。例如,如圖6所示,在第一噴丸加工エ序中,使彈丸噴嘴51和彈丸反射構件52的中心線C3相對于卷耳部12的中心線C2向第一區域SI 一側偏離偏移量T。在該狀態下,使彈丸噴嘴51和弾丸反射構件52沿軸線方向Xl移動。在第二噴丸加工エ序中,使彈丸噴嘴51和弾丸反射構件52的中心線C3相對于卷耳部12的中心線C2向第二區域S2 —側偏移。在該狀態下,使彈丸噴嘴51和彈丸反射構件52沿軸線方向Xl移動。通過實施上述第一噴丸加工エ序和第二噴丸加工エ序,能使第一及第ニ區域SI、S2的壓縮殘留應カ大于其他區域S3的壓縮殘留應力。另外,也可以改變弾丸反射構件52的形狀,以使彈丸集中投射到第一區域SI和第ニ區域S2。例如,圖7和圖8中示出了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彈丸反射構件52。該彈丸反射構件52具有兩個反射面58。被各反射面58反射的弾丸60集中射向第一及第ニ區域SI、S2。圖9和圖10表示實施方式3的彈丸反射構件52。該彈丸反射構件52具有ー對主反射面58和ー對副反射面59。被主反射面58反射的大量彈丸60集中射向第一及第ニ區域SI、S2,被副反射面59反射的少量彈丸60射向其他區域S3。圖11至圖13表示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噴丸加工裝置50’。該噴丸加工裝置50’中,彈丸噴嘴51與彈丸反射構件52分開構成。彈丸反射構件52具有一對反射面58。這些反射面58與彈丸噴嘴51相対。在卷耳部12和彈丸噴嘴51固定的情況下,使弾丸反射構件52沿軸線Xl方向移動。在彈丸噴嘴51和弾丸反射構件52固定的情況下,構成為使卷耳部12沿箭頭X2所示的方向進行相對移動。除此之外與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I的噴丸加エ裝置50相同,因此省略說明。將反射面58與彈丸反射構件52的軸線C3所構成的角度設為a。將該角度a設定為小于45° (a <45° )以使彈丸的投射角P為0< P彡45°。投射角P是彈丸的投射方向相對于被投射面(卷耳內表面30)的法線Z所構成的角度。若投射角P超過45°,則與被投射面(卷耳內表面30)碰撞的弾丸的投射能量顯著減少,因此,噴丸加工效果顯著下降。在彈丸的投射角@為0°的情況下,朝向被投射面(卷耳內表面30)的彈丸60與被投射面(卷耳內表面30)所反射回的弾丸60a發生干擾。在此情況下,弾丸的投射能量抵消,因此,噴丸加工的效果顯著下降。因此,投射角P優選為0°以上。不過,在從反射面58至卷耳內表面30的距離較大的情況下,被卷耳內表面30反射回的弾丸60a與朝向卷耳內表面30的弾丸60的干擾實際上不成為問題,因此,投射角P也可以是0°。在該實施方式4的情況下,也可以如圖13所示,使弾丸反射構件52繞軸線(箭頭 R所示的方向)在例如0 45°的范圍內往復轉動。由此,能使彈丸集中于第一區域SI和第二區域S2,且使彈丸也能投射到其他區域S3。圖14表不實施方式5的彈丸反射構件52。該彈丸反射構件52具有ー對主反射面58和ー對副反射面59。被主反射面58反射的大量彈丸60集中射向第一及第ニ區域SI、S2,被副反射面59反射的少量彈丸60射向其他區域S3。圖15表示實施方式6所涉及的噴丸加工裝置50”。該噴丸加工裝置50”的弾丸反射構件52具有僅朝ー個方向傾斜的反射面58。反射面58與弾丸反射構件52的軸線C3所構成的角度a小于45°。即,對反射面58的角度a進行設定,以使弾丸相對于被投射面(卷耳內表面30)的法線Z的投射角P為0 < P < 45°。反射面58的面積比彈丸噴嘴51的彈丸投射面積大。在實施方式6所涉及的噴丸加工裝置50”的情況下,通過使彈丸反射構件52繞軸線C3旋轉,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軸線C3相對于彈丸噴嘴51的偏差。第一及第ニ區域SI、S2是想使壓縮殘留應カ大于其他區域S3的部位。在將彈丸射向這些區域SI、S2時,通過降低弾丸反射構件52的旋轉速度,重點地進行噴丸加工。在將彈丸射向其他區域S3時,通過加快弾丸反射構件52的旋轉速度,進行短時間的噴丸加工。由此,能對卷耳內表面30的圓周方向施加所希望的壓縮殘留應カ分布。對于除此之外的結構和作用,實施方式6的噴丸加工裝置50”與圖11的噴丸加工裝置50相同,因此,省略說明。板簧裝置10的卷耳部12在其成形時被加熱,因此,在表面產生被稱為黑皮的氧化被膜。對卷耳內表面30不進行上述切削加工,而在殘留黑皮的狀態下進行噴丸加エ,對這種情況下的壓縮殘留應カ進行了測定。測定結果是第一區域SI的壓縮殘留應カ為-408MPa。與此相對,對卷耳內表面30進行上述切削加工,在除去了黑皮的狀態下進行噴丸加工,對這種情況下的壓縮殘留應カ也進行了測定。測定結果為_498MPa,與在殘留黑皮的狀態下進行噴丸加工的情況相比,得到絕對值高90MPa的值。另外,作為本領域的慣例,對壓縮殘留應カ值用負值來表示。這樣,通過在對卷耳部12進行切削加工之后實施內表面噴丸加工,能更有效地體現第一及第ニ區域SI、S2的壓縮殘留應力。此處,將第一區域SI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設為T 1,將第二區域S2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設為T 2,將圓周方向的其他區域S3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設為T3。利用上述內表面噴丸加工エ序所施加的卷耳內表面30的圓周方向的壓縮殘留應カ分布為T I和T 2比T 3大例如5 10%以上。例如,第一及第ニ區域S1、S2的壓縮殘留應カ為-498MPa以上。其他區域S3的壓縮殘留應カ為-400MPa左右。另外,若壓縮殘留應カ分布的斜率過大,則斜率較大的部位有時會成為破損的起點。因此,使壓縮殘留應カ分布的斜率平緩較好。如上所述,通過提高第二區域S2的壓縮殘留應カ值,能改善壓入了襯套20的狀態下的卷耳部12的滯后破壞。為了調查卷耳部12的滯后破壞,進行了卷耳部12的滯后破壞試驗。試驗條件如下將壓入了相當于襯套的金屬件的卷耳部12浸潰在強酸性(pHl. 0)的硫酸液中,測定了至破壞為止的時間。其結果是,現有的卷耳部在短時間(10分鐘 30分鐘)內產生了滯后破壞。與此相對,確認了本實施方式的卷耳部12的滯后破壞在5個小時以上才發生,滯后破壞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而且,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內表面噴丸加工エ序,與對卷耳內表面30的全周均等地投射弾丸的情況相比,能節約投射所需的能量。在上述內表面噴丸加工エ序結束之后,將襯套20壓入卷耳部12。襯套20的外徑 D2(如圖2所示)比卷耳部12在插入襯套20之前的自由狀態下的內徑Dl稍大。Dl與D2之差例如為0. 5 0. 7mm左右。因此,在壓入襯套20的狀態下,該卷耳部12在比上述自由狀態稍許擴徑的狀態下,將襯套20收納在卷耳部12的內側。卷耳內表面30在壓入襯套20之前預先進行了上述切削エ序,因此,能提高卷耳內表面30的圓度和表面精度。而且,通過上述切削エ序,卷耳部12的內徑Dl被精加工為比襯套20的外徑D2稍大。因此,能使襯套20的全周與卷耳內表面30高精度地緊貼。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本實施方式的板簧裝置10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的エ序。(I)對板簧11的端部進行加熱,通過卷成圓形來形成卷耳部12的エ序。(2)對板簧11進行淬火、回火等熱處理的エ序。(3)對板簧11的外表面進行噴丸加工的エ序。(4)利用鉸刀等對卷耳內表面30進行機械加工的切削エ序。通過該切削エ序,將卷耳內表面30精加工成圓形,且除去卷耳內表面30的氧化被膜。(5)在進行了上述切削エ序之后,進行對卷耳內表面30投射弾丸的內表面噴丸加エエ序。在該內表面噴丸加工エ序中,產生以下的壓縮殘留應カ分布第一及第ニ區域SI、S2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T I、T 2比其他區域S3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T 3大。(6)在上述內表面噴丸加工エ序之后將襯套20壓入卷耳部12的エ序。エ業上的可利用性當然,在實施本發明的過程中,對以板簧的彈簧片部、卷耳部、襯套的形狀和結構為代表的構成板簧裝置的各部分的形態可以進行各種變更來實施。此外,卷耳部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的上卷卷耳(up-turned eye),也可以是下卷卷耳(down-turnedeye)。符號說明10…板簧裝置11…板簧12…卷耳部20…襯套30…卷耳內表面31…卷繞起始部
32…卷繞中間點50、50’、50”…噴丸加工裝置51…彈丸噴嘴
52…彈丸反射構件58…反射面
權利要求
1.一種板簧裝置,包括 板簧(11),該板簧(11)在端部具有卷成圓形的卷耳部(12);以及 襯套(20),該襯套(20)被壓入所述卷耳部(12), 所述板簧裝置的特征在干, 在所述卷耳部(12)的內側具有實施了切削加工和噴丸加工的卷耳內表面(30),關于所述卷耳內表面(30)的圓周方向的壓縮殘留應カ分布,具有以下的壓縮殘留應力分布包含該卷耳部(12)的卷繞起始部(31)的第一區域(SI)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T I)和包含經過卷耳中心(Cl)的鉛垂線(V)上的卷繞中間點(32)的第二區域(S2)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T 2)比該卷耳內表面(30)的其他區域(S3)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T 3)大。
2.一種板簧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過將板簧(11)的端部卷成圓形來形成卷耳部(12)的エ序; 通過切削所述卷耳部(12)的內表面來將該卷耳內表面(30)精加工成圓形,且除去附著于該卷耳內表面(30)的氧化被膜的切削エ序; 在進行了所述切削エ序之后,通過對所述卷耳內表面(30)投射弾丸來對所述卷耳內表面(30)施加壓縮殘留壓カ的內表面噴丸加工エ序,在所述內表面噴丸加工エ序中,關于該卷耳內表面(30)的圓周方向的壓縮殘留應カ分布,使包含該卷耳部(12)的卷繞起始部(31)的第一區域(SI)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T I)和包含經過卷耳中心(Cl)的鉛垂線(V)上的卷繞中間點(32)的第二區域(S2)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レ2)比該卷耳內表面(30)的其他區域(S3)的壓縮殘留應カ的絕對值(T 3)大;以及 在所述內表面噴丸加工エ序之后,將外徑比所述卷耳部(12)的內徑大的襯套(20)壓入該卷耳部(12)的エ序。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板簧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干, 所述內表面噴丸加工エ序包括 將彈丸噴嘴(51)插入所述卷耳部(12)的內側的步驟; 將彈丸反射構件(52)配置于與該彈丸噴嘴(51)相対的位置的步驟; 將彈丸從所述彈丸噴嘴(51)投射向所述彈丸反射構件(52)的步驟; 利用所述彈丸反射構件(52)將所述弾丸反射向所述卷耳內表面(30)的步驟; 進行在所述彈丸反射構件(52)接近所述第一區域(SI)的狀態下投射所述彈丸的第一噴丸加工エ序的步驟;以及 進行在所述彈丸反射構件(52)接近所述第二區域(S2)的狀態下投射所述彈丸的第二噴丸加工エ序的步驟。
4.一種噴丸加工裝置,用于對權利要求I所述的板簧裝置的卷耳內表面(30)進行所述噴丸加工, 所述噴丸加工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彈丸噴嘴(51),該彈丸噴嘴(51)插入所述卷耳部(12)的內側;以及 彈丸反射構件(52),該彈丸反射構件(52)具有與所述彈丸噴嘴(51)相対的反射面(58),利用該反射面(58)將從所述彈丸噴嘴(51)投射來的弾丸反射向所述卷耳內表面(30),所述反射面(58)的形狀構成為朝向所述第一區域(SI)和第二區域(S2)反射的弾丸量比朝向所述其他區域(S3)反射的弾丸量多。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噴丸加工裝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反射面(58)與所述彈丸反射構件(52)的軸線(C3)所構成的角度(a)設定為如下的角度使在該反射面(58)進行反射的弾丸的投射角(¢)超過0°、且在45°以下。
全文摘要
板簧裝置(10)包括在端部具有卷耳部(12)的板簧(11)以及被壓入卷耳部(12)內的襯套(20)。對卷耳部(12)的內表面(30)利用鉸刀等進行切削加工,且實施噴丸加工。該噴丸加工引起的卷耳內表面(30)的壓縮殘留應力分布為包含卷耳部(12)的卷繞起始部(31)的第一區域(S1)的壓縮殘留應力的絕對值(τ1)和包含卷耳部(12)的卷繞中間點(32)的第二區域(S2)的壓縮殘留應力的絕對值(τ2)比卷耳內表面(30)的其他區域(S3)的壓縮殘留應力的絕對值(τ3)大。
文檔編號F16F1/18GK102666016SQ20108005872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24日
發明者丹下彰, 井之口慎一, 加藤忠一, 后藤由利香, 栗本清 申請人:住發有限公司, 日本發條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