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改進的組裝特性的等速樞轉接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有獨立權利要求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等速樞轉接頭。這種例如為機動車輛而設的等速樞轉接頭還已知為均勻運動的樞轉接頭。
背景技術:
從DE 103 25 116A1中已知一種通用的等速樞轉接頭,而這種等速樞轉接頭又是基于由DE 102 06 733A1中已知的通用的等速樞轉接頭。這兩種專利申請的公開內容通過全文引用的方式納入本文作為本申請的公開內容。在第一個說明書中公開的等速樞轉接頭具有鐘形外接頭部件,該外接頭部件具有分布在周向上并沿軸向延伸的三根導軌。具有三個樞轉銷的內接頭部件設置在該外接頭部件內,這些樞轉銷分布在周向上并沿徑向延伸且包括滾子支承面。樞轉銷設置成與外接頭部件中的導軌相配合。為此,所謂的滾子設置在外接頭部件和內接頭部件之間,其中,每個滾子都包括具有內滾子表面的內環,該內滾子表面的形狀以如下方式適應于樞轉銷的滾子支承面,即被插入內環的內接頭部件的樞轉銷可在內環中執行傾斜運動,而非直線位移運動。此外,滾子包括具有外滾子表面的外環,該外滾子表面的形狀以如下方式適應于外接頭部件的導軌,即,被插入導軌的外環可在導軌中執行直線位移運動,而非傾斜運動。兩個徑向向外延伸的周向凸緣形成于內環上。諸如滾針軸承的一組滾動構件置于這些周向凸緣之間。滾動構件在內環的圓柱形外表面上滾動。在這種情況下,各周向凸緣間沿軸向的距離基本上對應于滾動構件的長度L。滾子的外環形成滾動構件在其上滾動的圓柱形內表面。外環沿軸向的厚度,尤其是圓柱形內表面的寬度,在這種情況下比長度L大得多。該設計允許滾子的外環和內環之間有相對較大的軸向位移或偏移,而內環由于其設計而與內環在支承其的樞轉銷上的傾斜無關并且與外環導軌內的位置無關地與滾子始終在滾子的整個長度L上接觸。這種類型的滾子在本發明中被稱為“動態支承”,且在許多情況下的實際使用中經證實。由DE 103 25 116A1已知的設計實現了關于等速樞轉接頭的低摩擦和無振動運行的特別優點。然而,如果等速樞轉接頭被認為是不在完全預安裝的狀態下交付,而是例如在機動車輛的最終組裝過程中才將內接頭部件安裝在外接頭部件中,則由上述申請已知的設計具有關于其組裝方面的缺點。因為滾子可在內接頭部件的銷上樞轉,且還因為滾子的外環可相對于內環軸向位移,所以無法確保包括由銷支承的滾子的已預組裝的內接頭部件的已限定的組裝位置。更確切地說,在由DE 103 25 116A1已知的設計中,滾子的關于外環相對于內環的軸向位移和傾斜角的這些狀態頻繁發生,這些狀態使得若不相對于內環手動校正外環的軸向位移或角度,就實際上不可能將滾子插入外接頭部件的導軌中。然而,由于待調節的滾子數目(每個接頭三個滾子)且由于在機動車輛下方不利的有限空間,這種手動校正實際上經常是不可能的
發明內容
這就是本發明的出發點,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等速樞轉接頭,該等速樞轉接頭能夠在組裝的環境下或在其制造過程中將接頭簡化地最終組裝到機動車輛中,同時保持上述等速樞轉接頭的確實的運動特性。可通過具有獨立權利要求的特征的等速樞轉接頭來實現該目的。從屬權利要求涉及有利的實施例,這些實施例可以在技術上可行的情況下彼此自由組合。 本發明提供一種等速樞轉接頭,其包括具有分布在周向上并沿軸向延伸的三根導軌的外接頭部件的。具有三個樞轉銷的內接頭部件設置在該外接頭部件內,這些樞轉銷分布在周向上并沿徑向延伸且都包括滾子支承面。樞轉銷設置成與導軌配合。滾子設置在外接頭部件和內接頭部件之間,每個滾子都包括具有內滾子表面的內環,該內滾子表面的形狀以如下方式適應于樞轉銷的滾子支承面,即,被插入內環的內接頭部件的樞轉銷可在內環中執行傾斜運動,而非直線位移運動。此外,滾子包括具有外滾子表面的外環,該外滾子表面的形狀以如下方式適應于外接頭部件的導軌,即,被插入導軌的外環可在導軌中執行滾動運動,而非傾斜運動。多個滾動構件設置在內環和外環之間,因而,外環可在內環上滾動。內環、外環和滾動構件的整體在這種情況下也被稱為等速樞轉接頭的滾子。內環和外環相對于彼此可軸向位移,在第一實施例中內環形成軸向引導件,其沿軸向相對于內環確定使滾動構件的位置。在替代但等效的實施例中,外環形成軸向引導件, 其沿軸向確定滾動構件相對于外環的位置。根據本發明,分別支承于樞轉銷上的內環具有靜止位置,在該靜止位置,內環機械地固定在相對于樞轉軸線成已定義的角度位置。尤其是,滾子的旋轉軸線R在這種情況下與銷軸線Z重合;但這不是絕對的要求。尤其是,這意味著,為了使內環從其靜止位置相對于銷軸線Z傾斜,必須至少施加一次已定義的最小扭矩。在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內環受到彈性偏置以防從靜止位置傾斜,即對于每個從靜止位置的傾斜過程都必須克服定義的最小扭矩。這可以例如借助于彈性裝置來實現,該彈簧裝置可例如設置在銷頸部。在替代的第二實施例中,必須至少施加一次已定義的最小扭矩(傾斜力矩),以使內環從它們對應的靜止位置傾斜。這種行為可借助于提供抵抗傾斜的機械阻擋產生,這種阻擋通過例如內環的內表面或樞轉銷的滾子支承面(基本上一次)的塑性變形來消除。這種塑性變形會例如發生在車輛運行時。在特別較佳的構型中,上述將一次或持久施加的最小扭矩與內環相對于銷軸線的傾斜方向有關。在這種情況下,例如,為了在沿銷軸線方向定位并與樞轉銷的滾子支承面相交的平面中傾斜所需的扭矩比為了在也沿銷軸線方向定位但不與滾子支承面相交的平面中傾斜所需的扭矩大得多。較佳地,使內環機械地固定在其靜止位置的上述裝置設置在內環和樞轉銷之間的接觸區中。尤其較佳地,裝置包括擋圈。替代地或附加地,裝置可包括一個或多個幾何結構,幾何結構在內環和樞轉銷之間的接觸區內從樞轉銷的滾子支承面和/或從內環的內滾子表面凸起。這種幾何結構可例如借助于樞轉銷和/或內環的(局部)塑性變形,尤其在內環安裝到樞轉銷上之后形成。作為例子,在此提及點狀的局部變形(借助于中心沖形成)或甚至更大的局部變形(通過壓制形成)。
替代地,這種幾何結構可已經在形成樞轉銷和/或內環過程中,即通常還在內環安裝到樞轉銷上之前形成。尤其是,這種結構可鍛造或借助于磨削來生產。在另一尤其較佳的構型中獲得關于組裝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的特別優點。 在可與每個上述實施例單獨或組合結合的構型中,不形成滾動構件的軸向引導件的滾子的環形成內位移止動件和外位移止動件,這些止動件分別沿徑向向內延伸(在外環上實施) 或向外延伸(在內環上實施)。位移止動件分別在軸向上限制滾動構件在外環的內表面上或內環的外表面上的滾動運動。外環相對于內環的軸向位移以這種方式受到限制。如果滾動構件的長度是L,而內位移止動件沿軸向離開外位移止動件的距離為d, 則外環可相對于內環的軸向位移限制成差值D,即D = d-L 另一方面,根據本發明的內位移止動件和外位移止動件的構造可靠地防止滾子在最終組裝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以及在接頭的鉸接角較大的情況下(在其已組裝的狀態下)散開。另一方面,允許將接頭滾子的軸向位移限制到在實際使用時由于等速樞轉接頭的最大可獲得的彎曲所需的量。滾子的軸向位移的限制使在將內接頭部件和外接頭部件連結到一起時所需的在滾子上的手動位置校正量顯著減少。這在裝入接頭的情況下將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最終組裝到機動車輛的情況時,尤其是在其生產過程中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如果至少一個位移止動件,但較佳為兩個位移止動件不碰到內環的外輪廓上,則能得到有關于內位移止動件和外位移止動件形成于外環上時滾子具有耐磨性的特別優點。但如果內位移止動件和外位移止動件形成于滾子的內環上,已證實如果至少一個位移止動件,但較佳為兩個不碰到外環的內輪廓上則是有利的。在兩種情況下,止動件在滾子的環相對于彼此的最大位移時抵靠旋轉的滾動構件,并且不抵靠滾子的另一環,這使發生于滾子中的摩擦顯著減少。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的特別長的工作壽命可通過一體形成的而不是分開形成的內環來實現。但通過使內接頭部件的頭部適當地形成為僅部分球形表面,可確保內環能夠在內接頭部件的頭部上安裝到特殊安裝位置。在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的較佳實施例中,內位移止動件和外位移止動件中的至少一個與其所在的滾子的環一體形成。在這種情況下,位移止動件可較佳地形成為例如環形接觸肩部,例如,這種接觸肩部可例如在對內環或外環的加工完成前形成,諸如在環的鍛造過程中或當環進行機加工時。替代地,位移止動件還可在對內環或外環的加工完成后形成,例如通過借助于卷邊或壓制使所涉及的環塑性變形。替代地,內位移止動件和外位移止動件中的至少一個可形成為單獨形成的擋圈。 例如,可設想使用被插到分別形成于內環或外環內的槽中的彈簧圈。還可設想使用被分別推到外環或內環的圓柱形內表面或外表面上的環形圓盤。然后,例如通過壓制來固定環形圓盤的位置。一方面,環形盤還可由形成于圓柱形表面上的擱置肩部來支承。
從獨立權利要求和示例性的實施例中,其它特征和優點顯而易見,這些特征和優點應當理解成不具有限制作用并且下面將參見附圖作闡釋。附圖中
圖1示出已知的通用等速樞轉接頭的分解立體圖,圖2示出該等速樞轉接頭的外接頭構件的立體圖(“郁金香”),圖3示出內 接頭部件在滾子內的樞轉過程和該等速樞轉接頭的鉸接的縱剖視圖,圖4示出該等速樞轉接頭的內接頭部件的立體圖(“三腳星”),圖5示出沿軸向到圖4中的三腳星的俯視圖,圖6示出根據帶有已安裝的滾子的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的內接頭部件沿軸向的俯視圖,圖7示出垂直于軸向剖過內接頭部件和圖6中的已安裝滾子的剖視圖,圖8示出垂直于徑向沿圖6的線A-A剖過已安裝滾子和內接頭部件的剖視圖,圖9示出剖過根據本發明的滾子的剖視圖,圖10示出圖9的剖視圖的詳圖,圖11示出圖7的第一詳圖,其中滾子的外環處于其最外面的徑向位置,圖12示出圖7的第二詳圖,其中滾子的外環處于其最里面的徑向位置,圖13示出當內接頭部件和外接頭部件連結時會發生的實際困難的示意圖,圖14示出具有位移受限的滾子的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的第一較佳構型的示意圖,圖15示出具有位移受限的滾子的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的第二較佳構型的示意圖,圖16示出具有傾斜受限的滾子的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以及圖17示出具有傾斜受限的滾子的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結合附圖1至17描述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的各種實施例。在這種情況下, 圖1至3示出由DE 102 06 733A1已知的等速樞轉接頭,除了接頭的滾子外,其結構基本上與由DE 103 25 116A1已知的等速樞轉接頭和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相同。圖1示出具有構造成三腳星的內接頭部件14和外接頭部件12的等速樞轉接頭10 的分解立體圖。外接頭部件在圖2中單獨示出,而三腳星14在圖4中單獨示出。一組三個細長的并且軸向延伸的導軌或滾動表面16在外接頭部件12的空腔內沿周向形成。圖3示出外接頭部件12的局部剖視圖,該剖視圖沿部件的縱向延伸。如在圖2中清楚所示,每個導軌16包括相對的內表面或側面18和20以及外端側或外端面22。在此示例性實施例中, 內側面18和20構造成具有球形或凹形輪廓。端面22構造成具有向上突出的中間部分24。 由于端面22的中間部分24向上突出,有利地形成肩部表面26,該肩部表面承載滾子28的頂面并限制滾子28在導軌16內的位移。此外,向上凸出的中間部分22提供用于將潤滑脂最優地分布到導軌16并支承各表面的潤滑通道,以減少滑動和滾動接觸摩擦,由此減少接頭柱塞效應。如圖4和5中所示,三腳星14包括周向圍繞三腳星本體(Spinnenkorper) 32設置的三個軸銷30。在所示實施例中,每個軸銷30都在其自由端形成具有局部球形滾子支承面44的樞轉銷34。如下面解釋的那樣,樞轉銷34設置或設計成配合到滾子觀的單件內環 48中。一組截去或扁平表面部分36以如下方式形成于外樞轉銷直徑方向的相對區域內, 即,為了更好地潤滑而提供潤滑通道。此外,扁平表面部分36構造成可以將單件內環48安裝在樞轉銷34上。這僅需要內環48相對于樞轉銷34適當傾斜即可,如下面將更詳細地闡釋。
如從圖5清楚可見,樞轉銷34的外部形狀由具有半徑r2的球形中央區38形成。 上彎曲區域和下彎曲區域40向上延伸到頂面并向下延伸到具有較小半徑r3的軸銷30的頸部。如圖3中所示,如果等速樞轉接頭1以鉸接方式位移,則樞轉銷34的形狀允許三腳星14相對于滾子觀的內環作傾斜運動。在這種情況下,滾子觀保持相對于導軌16的側壁18、20適當的平行定向。圖9和10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1的滾子觀的剖視圖。滾子包括外環 42和內環48,在外環和內環之間設置一組滾動構件46,諸如滾針軸承的滾子。在這種情況下,內環48形成兩個徑向延伸的下凸緣和上凸緣50和52,這些凸緣形成滾動構件46的軸向引導件。這種軸向引導件使滾動構件46的位置沿軸向相對于內環48固定,此時內環48 在其外側支承或支撐滾動構件46。如圖9和10中所示,外環42的厚度選擇成超過內環48的厚度以及滾動構件46 的長度。外環42具有比內環48大相當多的厚度,以獲得軸承環相對彼此的足夠的軸向位移,其中在導軌內,內環48在其整個寬度上與外環42的固定位置無關地支承于滾動構件46 上。根據本發明,內環48可動,因而,當樞轉銷34在其內樞轉時,內環48相對于樞轉銷34 保持適當的定位。為了描述如何將滾子觀安裝在樞轉銷34上,請再參見圖7和8。以這樣一種方式將滾子觀安裝在樞轉銷;34的滾子支承面44上,即,將內環48的一側與滾子支承面44的外側以一定角度對齊,然后使內環48的相對側在滾子支承面44上運動,直到具有內環48 最小直徑的部分在滾子支承面44的最大直徑的部分上滑過。換言之,當內環48以一定角度定位時,其相對側使樞轉銷34的外徑露出并允許整個內環48推到或滑到樞轉銷34上。 在內環48被推到樞轉銷34最大直徑的部分上之后,滾子觀以如此方式重新定向,即,內環 48不再以特定角度傾斜,而內環48的曲率導致滾子48保持在樞轉銷34上。圖6以俯視圖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1的三腳星,其中滾子觀安裝在樞轉銷34上。具有置于其上的滾子觀的三腳星14又在圖7中以剖視圖示出。從該剖視圖中清楚可見,滾子觀的內滾子表面討如何夾持在樞轉銷的滾子支承面44周圍,而滾子觀相對于樞轉銷34的對稱軸線可以受限地作傾斜運動。圖8又示出剖過圖6所示的帶有置于其上的滾子觀的軸銷34的剖視圖,該剖視圖沿穿過剖面線A-A并垂直于紙面的截面實現。還可看見形成滾子支承面44的球銷34的球形中央區域36的半徑r2。還可看見由扁平的表面部分36形成的、位于樞轉銷34和滾子觀之間的潤滑通道。圖7示出處于其中間工作位置的已安裝的滾子,S卩,內環48和外環42以基本上對中的方式彼此定位。根據本發明,現要確保已安裝的滾子甚至在內環48和外環42的最大相對位移時也不會散開。為此,外環42在其與內環48的下凸緣50相對的一端形成止動件 10,如圖10中所示。這形成滾子沈的滾動構件46的抵靠部,滾動構件在由圖11可見的滾子沈的第一極限位置抵靠于該抵靠部,由此防止滾子沈的軸承環42、48的進一步軸向相對位移。由圖11中的箭頭標識由此產生的機械接觸點。止動件10在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的最終組裝過程中以及在此工作過程中沿軸向的位移方向確保滾子觀不散開。在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1的組裝狀態下,等速樞轉接頭以及滾子觀還確保沿軸承環42、48的另一軸向位移方向不散開。如圖12中可見并由箭頭標識,這借助外環42 機械支承于三腳星14上來實現。可通過為外環42和三腳星14選擇合適尺寸來形成這種機械支承。包括長度基本相等的凸緣50、52的內環48的外徑比包括止動件10的外環42的內徑小,如圖10中可見。在下凸緣50和止動件10之間保留具有間隙寬度d的間隙。間隙寬度d的尺寸設計成使內環48在沒有插入滾動構件46的情況下可自由穿過滾子觀的外環42。因此,可避免軸承環42、48彼此間的直接機械支承,這種直接的機械支承將由于軸承環42、48的相對旋轉運動而導致高度磨損。因此,在所示示例性的實施例中,上凸緣50和下凸緣52專用于引導滾動構件46。更確切地說,通過快速旋轉的滾動構件46間接地進行支承,由此可顯著減少摩擦以及因此而產生的磨損。為了安裝根據上述示例性實施例的滾子28,已證實如果內環48的滾動構件滾道充滿油脂是有利的,滾動構件46隨即被壓入油脂。由于填充有油脂,滾動構件46粘附于內環48,因而可以較簡單地連結滾子28。如從圖8和9中清楚可見,每個滾子洲利用內環48上的凹形,即球形內滾動構件表面54,以便于抓持樞轉銷34的外部球形輪廓(即滾動支承面44)。內環48的凹形內表面用于當樞轉銷;34在滾子觀中樞轉時使接觸點均勻地分布在樞轉銷34和內環48之間。 尤其是,樞轉銷34相對于內環48表面的球/球形接觸表面用于通過將力分布在球形/圓柱形接觸表面結構上降低赫茲應力。這又在車輛運行過程中有利地降低接頭的潛在晃動和摩擦。外環42的外滾動構件表面56具有與外接頭部件12的導軌16的圓柱形側壁18、 20基本相同直徑的截球形,以在兩表面之間產生單一、連續的接觸區。外環42相對于導軌 16的相對側壁18、20的球/球形接觸表面使力更均勻地分布,同時降低在接頭的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接觸應力。圖13舉例示出在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的外接頭部件12和內接頭部件14 組裝過程中(例如在車輛組裝線上發生)產生的問題。在組裝過程中,設置有花鍵并連接到外接頭12的半軸一般安裝在機動車輛的變速箱內。然后,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的內接頭14,即,具有置于銷34上的滾子的三腳星32被插入外接頭12。然而,這一般會產生滾子的外環42在重力作用下相對于內環48位移的問題,如圖13中所示。由于三個滾子洲的位置必須以它們可被插入外接頭12的滾道16的方式同時進行控制,因此這是一項對于機械師實際上幾乎不能應付的任務。圖14現示出明顯簡化了組裝的根據本發明的樞轉接頭1的較佳實施例。與圖13 中所示的情況不同,在圖13中,滾子觀的外環42僅包括朝向三腳星32的中心的一個位移止動件10,在此,外環42在其內滾道上的徑向外端上包括環形槽9,彈簧圈11被插到該環形槽9中。在由內環48、外環42和滾動構件46構成的滾子觀被組裝之后,將彈簧圈11插入環形槽9并確保滾子觀不散開。此外,從圖14中可清楚看到,第二位移止動件11明顯限制外環42在重力作用下相對于內環48的軸向位移,因而,僅需要外環42的較小的位置校正量,就可以將滾子28插入外接頭的滾道16。此外,從圖14中可清楚看到,位移止動件 11和12之間的距離d明顯大于滾子構件46的長度L ;較佳地,距離d比長度L大25%至 100%,在所示情況下大約為50%。代替插入環形槽9的上述彈簧圈,第二位移止動件11還可設計成支承于內肩部上的簡單圓盤。在外側上,圓盤通過外環的卷邊或壓制而機械地固定到外環42上。圖15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的替代實施例,該實施例與圖14的實施例的區別僅在于第一和第二位移止動件10、11的相對設置。從圖15可看出,外位移止動件11 現形成為與軸承42的外環一體構造的環形肩部。在根據圖14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內位移止動件10與此相對地構造成彈簧圈,該彈簧圈在組裝滾子28后插入槽9,由此確保滾子28 不散開(Zerfallen)0圖16現示出根據圖14或15的等速樞轉接頭的較佳構型,除了借助于在此與外環 42 一體形成的兩個位移止動件10和11來限制滾子28的外環42相對于內環48的軸向位移外,還包括以相對于銷34的銷軸線Z成已定義的角度位置使滾子28的內環48可拆除地固定的裝置。這種固定主要用于在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1的內接頭14安裝到外接頭 12中時防止滾子28在三腳星32的銷34上傾斜。在圖16中所示的等速樞轉接頭的實施例中,在已將滾子28置于銷34上之后,為實現上述目的,例如借助于機械的中心沖(KSrnen), 在每個滾子支承面44上的滾子支承面44的外端上形成點狀的變形,即滾子支承面44的局部塑性變形。這些點狀變形100構成使滾子28的內環48不會從靜止位置傾斜的機械阻擋。在根據圖16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滾子28的旋轉軸線R恰好與銷軸線Z在 靜止位置重合。點狀變形100防止滾子28以圖16中示意地通過傾斜的旋轉軸線R標示的方式進行傾斜。由于三腳星32的銷34上的滾子28的角度位置由點狀變形100固定,因此可以簡單地將內接頭部件14組裝到外接頭部件12中。為此,銷34上的滾子28的靜止位置有利地設置成使銷34上的滾子28的定向基本上對應于在外接頭部件中沿周向對齊的滾道14的定向。在將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1的內接頭部件14插入外接頭12后,通過使內接頭部件的旋轉軸線相對于外接頭部件12的旋轉軸線傾斜,防止滾子28在銷34上傾斜的機械阻擋可通過滾子支承面44在底部形變形100的區域中引起新的塑性變形來克服。此后,滾子28實際上可以不借助于力在銷34上傾斜。最后,圖17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的另一有利實施例,其具有用于安裝在三腳星32的銷34上的滾子28的根據本發明的傾斜保護機構。根據圖17的示例性實施例,代替銷34的滾子支承面44上的點狀機械變形100,滾子支承面在球形內滾子表面54的內端處包括環形槽。圖17中未更詳細示出、與銷34的表面的邊緣協配的彈簧圈104被插入該環形槽102。當彈簧圈104抵靠該邊緣時,就因此形成了置于銷34上的內環48的靜止位置。為了使滾子28的旋轉軸線R從該靜止位置傾斜,需要使插入環形槽102的彈簧圈 104發生彈性變形,從而將已定義的傾斜運動施加到滾子28的旋轉軸線R,以使滾子從圖17 中標示的靜止位置傾斜。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太大的傾斜力矩必須克服,原則上可以使彈簧圈104在將內接頭部件14最終組裝到外接頭部件12中之后再就位。但可通過在根據本發明的等速樞轉接頭1組裝到機動車輛組裝線上后將彈簧圈104從環形槽102中移除來使發生的磨損最小化。附圖中未示出的是由DE 103 25 116A1已知的等速樞轉接頭的另一種可能的改進。可以在外接頭部件12的開口端處將傾斜部設置在導軌16上,即使在外環42相對于內環有一定軸向位移時,這些傾斜部也能接住外環并將內環和外環引入導軌16,這樣就在組裝過程中更容易引入內接頭部件14的滾子觀。上面闡述了本發明的各個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本發明并不限于此,而是可以作許多變化和修改,尤其是根據如權利要求7的等效實施例。附圖標記
1等速樞轉接頭32三腳星本體9環形槽34樞轉銷10內位移止動件36表面部分38球形中心區11外位移止動件40上/下彎曲區域12外接頭部件42外環14內接頭部件44滾子支承面16導軌46滾動構件18側壁48內環20'側壁50下凸緣22端面52上凸緣24中間部分54內滾子表面26肩部表面56外滾子表面28滾子100點狀變形28滾子102環形槽30軸銷104彈簧圈
權利要求
1.一種等速樞轉接頭(1),具有a)外接頭部件(12),所述外接頭部件具有在周向上分布并沿軸向延伸的三根導軌 (16),b)內接頭部件(14),所述內接頭部件具有在周向上分布并沿徑向延伸的三個樞轉銷 (34),所述樞轉銷設置成與所述導軌(16)配合并構成滾子支承面(44),c)以及設置在外接頭部件(12)和內接頭部件(14)之間的滾子(28),其中,每個所述滾子(28)i)具有帶有內滾子表面(54)的內環(48),所述內滾子表面的形狀適應于所述樞轉銷 (34)的所述滾子支承面(44),以使插入所述內環(48)的所述內接頭部件(14)的樞轉銷 (34)在所述內環中能夠進行傾斜運動,但不能進行直線位移運動, )以及具有外滾子表面(56)的外環(42),所述外滾子表面的形狀適應于所述外接頭部件(12)的所述導軌(16),以使插入導軌(16)的外環(42)在所述導軌中能夠進行滾動運動,iii)在所述內環(48)和所述外環(42)之間設置多個滾動構件(46),因而,所述外環 (42)能夠在所述內環(48)上滾動,iv)所述內環(48)構成軸向引導件,其確定所述滾動構件(46)相對于所述內環(48) 沿軸向的位置,ν)所述內環(48)和所述外環(42)能沿軸向彼此移位,其特征在于,d)每個支承于樞轉銷(38)的內環(48)具有靜止位置,在所述靜止位置上,所述內環 (48)機械地固定在相對于所述樞轉軸成已定義的角度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為了使內環從其靜止位置相對于銷軸線傾斜,必須至少施加一次已定義的最小扭矩。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扭矩取決于傾斜方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在每個內環(48)處設置對所述內環(48)偏壓以防止所述內環在所述內接頭部件的樞轉銷上從其靜止位置相對于所述銷軸線傾斜的裝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設置在內環(48)和樞轉銷(38)之間的接觸區內。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安全環。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一個或多個幾何結構,所述幾何結構在內環(48)和樞轉銷(38)之間的所述接觸區內從所述樞轉銷(30)的所述滾子支承面(44)和/或從所述內環(48)的所述內接頭部件(54)凸出。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樞轉銷(38)和/ 或所述內環(48)的塑性變形產生所述幾何結構。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樞轉銷(38)和/或所述內環(48)的成形加工時產生所述幾何結構。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環(42)形成內位移止動件(10)和外位移止動件(11),所述內、外位移止動件沿徑向向內延伸并且沿軸向限制所述滾動構件G6)在所述外環0 的內表面上的滾動運動。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所述內位移止動件(10)和所述外位移止動件(11)中的至少一個與所述外環0 —體形成。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與所述外環G2)—體形成的所述位移止動件(10)形成為環形接觸肩部。
13.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在對所述外環0 的加工完成之前形成所述環形接觸肩部。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在對所述外環G2)的加工完成之后形成所述環形接觸肩部。
15.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安全止動件(10, 11)不搭接到所述內環G8)的外輪廓。
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環G8)形成內位移止動件(10)和外位移止動件(11),所述內、外位移止動件沿徑向向外延伸并且沿軸向限制所述滾動構件G6)在所述內環G8)的外表面上的滾動運動。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所述內位移止動件(10)和所述外位移止動件(11)中的至少一個與所述內環G8) —體形成。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與所述內環G8)—體形成的所述位移止動件(10)形成為環形接觸肩。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在對所述內環G8)的加工完成之前形成所述環形接觸肩部。
2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在對所述內環G8)的加工完成之后形成所述環形接觸肩部。
21.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安全止動件(10, 11)不搭接到所述外環G2)的內輪廓。
2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環G8)—體構成。
23.如權利要求10或17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止動件(10, 11)的間距d比所述滾動構件G6)的長度L大。
24.如權利要求10或17所述的等速樞轉接頭(1),其特征在于,所述內位移止動件 (10)和所述外位移止動件(11)中的至少一個形成為單獨構成的安全環。
全文摘要
本發明示出具有外接頭部件(12)、內接頭部件(14)和設置在外接頭部件(12)和內接頭部件(14)之間的滾子(28)的等速樞轉接頭。每個滾子(28)都包括具有內滾子表面(54)的內環(48)以及具有外滾子表面(56)的外環(42)。多個滾動構件(46)設置在內環(48)和外環(42)之間,因而,外環(42)可在內環(48)上滾動。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內環(48)形成軸向引導件,其相對于內環(48)沿軸向固定滾動構件(46)的位置。此外,其特征在于內環(48)和外環(42),這些環相對彼此沿軸向受限制地運動。
文檔編號F16D3/205GK102326008SQ201080007086
公開日2012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2日
發明者C·菲爾切納, K-H·西蒙斯, U·紐恩茲格 申請人:尼奧帕克歐洲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