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傳動軸承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傳動軸承座。
背景技術:
軸承座作為機械傳動領域重要的部件之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現有的軸承座包 括座體、軸承殼和環體,在軸承殼的頂部設有注油孔,由于注油孔的位置限定,往往不方便 在其他角度進行潤滑,給人們的實用帶來了不便,還有現有的傳動軸承座如果加入過多的 機油進行潤滑時,也會帶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傳動軸承座,設有注油孔和出油孔,能有效的 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傳動軸承座,包括座體、 軸承殼和環體,所述環體包括內環、滾子和外環,所述軸承殼的外壁分別開有貫穿至外環的 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和第三注油孔,所述底座的底部開有貫穿至外環的出油孔,所述出 油孔的正下方可拆卸連接一收納筒。作為優選,所述可拆卸連接為螺紋連接。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注油孔和第三注油孔對稱設置于軸承殼外壁。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注油孔位于軸承殼的頂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軸承殼的外壁分別開有貫穿至外環的 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和第三注油孔,可以方便工作人們在不同角度進行注油潤滑,底座 的底部開有貫穿至外環的出油孔,所述出油孔的正下方可拆卸連接一收納筒,如果遇見注 油過多,可以通過出油孔進行排除,收納筒可以對過多的機油進行收納,給人們的使用帶來 了極大的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座體;2、軸承殼;31、第一注油孔;32、第二注油孔;33、第三注油孔;41、 出油孔;42、收納筒;51、內環;52、外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座體1、軸承殼2和環 體,所述環體包括內環51、滾子和外環52,所述軸承殼2的外壁分別開有貫穿至外環52的 第一注油孔31、第二注油孔32和第三注油孔33,所述底座的底部開有貫穿至外環52的出 油孔41,所述出油孔41的正下方螺紋連接一收納筒42,所述第二注油孔32和第三注油孔33對稱設置于軸承殼2外壁,所述第一注油孔31位于軸承殼2的頂部。
當人們使用時,軸承殼2的外壁分別開有貫穿至外環52的第一注油孔31、第二注 油孔32和第三注油孔33,可以方便工作人們在不同角度進行注油潤滑,底座的底部開有貫 穿至外環52的出油孔41,所述出油孔41的正下方可拆卸連接一收納筒42,如果遇見注油 過多,可以通過出油孔41進行排除,收納筒42可以對過多的機油進行收納,給人們的使用 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傳動軸承座,包括座體、軸承殼和環體,所述環體包括內環、滾子和外環,其特征 在于所述軸承殼的外壁分別開有貫穿至外環的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和第三注油孔,所 述底座的底部開有貫穿至外環的出油孔,所述出油孔的正下方可拆卸連接一收納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動軸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連接為螺紋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動軸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油孔和第三注油孔對 稱設置于軸承殼外壁。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動軸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油孔位于軸承殼的頂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傳動軸承座,包括座體、軸承殼和環體,所述環體包括內環、滾子和外環,所述軸承殼的外壁分別開有貫穿至外環的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和第三注油孔,所述底座的底部開有貫穿至外環的出油孔,所述出油孔的正下方可拆卸連接一收納筒。本實用新型的軸承殼的外壁分別開有貫穿至外環的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和第三注油孔,可以方便工作人們在不同角度進行注油潤滑,底座的底部開有貫穿至外環的出油孔,所述出油孔的正下方可拆卸連接一收納筒,如果遇見注油過多,可以通過出油孔進行排除,收納筒可以對過多的機油進行收納,給人們的使用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文檔編號F16C35/04GK201875000SQ201020673430
公開日2011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4日
發明者畢成 申請人: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