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制動剎車軟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制動剎車軟管,屬于混合編織材料在氣制動軟管生產制造 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目前,在國內、外氣制動膠管的制造生產中,中間骨架層材料普遍采用棉線(天然 纖維)、聚酯纖維(合成纖維)、強力絲(人造纖維)等,強力絲線國內原料缺乏,價格較高;聚 酯纖維價格偏高,且與橡膠的粘合性能很差,已成為世界難題,必須使用進口粘合劑加入, 才能提高附著力,達到國家標準,這樣以來不僅增加了膠管原材料的生產制造成本,還會帶 來一些其他副作用,如使膠管變硬、增加工作量等。多年以來,通常一直使用21.棉 線作為膠管的中間加強層編織線來進行編織,由于棉線的強度較低,必須采用兩層編織法 來滿足其爆破壓力要求,所以,存在著原材料成本高、加工性能差、生產周期長、人工費用高 等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氣制動剎車軟管,將氣制動軟管中間 加強層編織線采用滌棉混紡線替代棉線,從而使兩層編織層縮改為一層編織層,解決了降 低膠管編織材料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生產率,節約人工費用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氣制動剎車軟管,包括內層橡膠層和外層橡膠層,所述內層橡膠層和外層橡 膠層之間設有骨架編織層,骨架編織層與外層橡膠層之間設有粘合層。所述骨架編織層由滌棉混紡線編制而成。滌棉混紡線為線經繞線合并的4股合股線。特點是編織線采用混合材料,即用一定比例的滌(聚酯短纖維)和棉加工捻股成線 作為10*17氣制動軟管中間加強層的編織材料。滌棉混紡線采用委托加工特制的6*1滌棉混紡線,其滌和棉的比例分別是滌 50%—25%,棉50%—75%,編織線合股采用6*1滌棉混紡線經繞線合并成4股。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采用滌棉混紡6*1線,4根合并繞成1股,M錠編織一層。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氣制動剎車軟管的編織層采用新的骨架材料滌棉混紡線,可以使扯 斷強度大大提高,將原工藝使用的21. 5s/4*l棉線的強度從16. 5n/50cm提高到32n/50cm, 可以解決以下問題(1 )可以使兩層編織層縮改為一層編織層,達到降低膠管編織材料成本,提高經 濟效益的作用。(2) 一層編織層還可以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生產效率,節約大量人工費用。[0016](3)由于滌棉混紡線的強度比原工藝棉線強度比例高出接近100%,且只需要一層 編織,故可以使繞線工序、編織工序的斷線率減少12%。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是實用新型的繞線合股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是實用新型的編制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內層橡膠層、2為骨架編織層、3為粘合層、4為外層橡膠層、5為線軸、6 為編織線、7為合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圖3,一種氣制動剎車軟管,包括內層橡膠層1和外層橡膠層4,所述內層橡 膠層1和外層橡膠層4之間設有骨架編織層2,骨架編織層2與外層橡膠層4之間設有粘合
層3ο骨架編織層2由滌棉混紡線編制而成。從圖1所示氣制動剎車軟管的結構上可以看出,骨架層編織層2是滿足膠管達到 爆破壓力、拉伸性能、剝離性能等的關鍵部件。采用滌棉混紡線最關鍵的是滌棉混合比例,比例的大小關系到膠管爆破壓力的大 小和附著力的大小。如圖2,編織線6纏繞在線軸5上,編織線6最終加工成合股7,合并成4股。本實用新型的氣制動剎車軟管具體步驟是將委托加工的6*1滌棉混紡線(滌 50—25%,棉50—75%)經過繞線機繞線合并成4股,在M錠臥式編織機上帶漿(cr膠水)
編織一層。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 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構思前提下,本領域中普通工程 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 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
權利要求1.一種氣制動剎車軟管,包括內層橡膠層(1)和外層橡膠層(4),其特征是所述內層橡 膠層(1)和外層橡膠層(4)之間設有骨架編織層(2),骨架編織層(2)與外層橡膠層(4)之 間設有粘合層(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制動剎車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編織層(2)由滌棉 混紡線編制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制動剎車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滌棉混紡線為線經繞線合 并的4股合股線。
專利摘要一種氣制動剎車軟管,包括內層橡膠層(1)和外層橡膠層(4),其特征是所述內層橡膠層(1)和外層橡膠層(4)之間設有骨架編織層(2),骨架編織層(2)與外層橡膠層(4)之間設有粘合層(3)。本實用新型可以使兩層編織層縮改為一層編織層,達到降低膠管編織材料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還可以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生產效率,節約大量人工費用。由于滌棉混紡線的強度比原工藝棉線強度比例高出接近100%,且只需要一層編織,故可以使繞線工序、編織工序的斷線率減少12%。
文檔編號F16L11/02GK201884816SQ20102065550
公開日2011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3日
發明者李素霞 申請人:中車集團南京七四二五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