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變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變速機構,尤其涉及一種可達到流暢變速的變速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為了能夠最有效率的高速或低速行駛,一般的交通工具,如汽車、機車與自 行車等等,通常在其內都會配置多段變速器,以調整到最適當的檔位來配合行駛的速度。尤 其以自行車為例,其利用人力驅動行使,故目前強調21段變速似乎已經是基本的配備了 (汽、機車均約4 6段變速)。然而在這21段變速中,雖然檔位均不相同,但卻幾乎有三 分之二的檔位傳動效果與其它檔位重復,因此也大約等于6 7段變速。無論是何種交通 工具,其變速時,都是通過一條傳動鏈條來帶動對應前后齒輪,當變速時,傳動鏈條就會移 動至另一位置來帶動不同的前或后齒輪,以達到變速的效果。但是,傳動鏈條在經常變換位 置的情況下,發生損壞的機率將大增,且當在傳動鏈條變速的過程中位置沒對準時,就會發 生脫落齒輪的現象,使得變速不流暢,甚至是造成交通工具無法行駛的窘境。故利用一條動 鏈條帶動不同的前或后齒輪來達到變速效果的方式難以堪稱實用。有鑒于上述缺憾,實用新型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憑其 從事該項產業多年的累積經驗,進而研發出一種變速裝置,以達到流暢變速的效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設計一種變速裝置,可達到流暢變速的效果。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現技術如下一種變速裝置,包含第一變速單元,主要由第一傳動座體以及以該第一傳動座體 為軸心的第一輪體與第二輪體所組成,且該第一輪體的輪徑大于該第二輪體的輪徑;第二 變速單元,主要由第二傳動座體以及以該第二傳動座體為軸心的第一傳動輪體與第二傳動 輪體所組成;以及傳動單元,主要由連接于該第一輪體與該第一傳動輪體間的第一傳動件 以及連接于該第二輪體與該第二傳動輪體間的第二傳動件所組成;其中,該第一輪體、該第 二輪體、該第一傳動輪體與該第二傳動輪體內部均配置有至少一個傳動結構,該第一傳動 座體與該第二傳動座體均含有第一傳動體與第二傳動體,且該各第一傳動體與該各第二傳 動體分別對應到該第一輪體與該第一傳動輪體以及該第二輪體與該第二傳動輪體;其中, 該各第一傳動體與該各第二傳動體均具有至少一個帶動件與至少一頂推組件,讓該各頂推 組件中之一在受控于外部變速器而移位時,將其對應的該至少一個帶動件推出,以卡合于 其對應的該至少一個傳動結構內。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功效能更明顯易懂,現借由下述具體 的實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圖式,對本實用新型做一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實用新型變速裝置的俯視圖。[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變速裝置的部份結構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變速裝置的操作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變速裝置的操作示意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0 變速裝置20 第一變速單元21 第一輪體22第二輪體23第三輪體24第四輪體211、221、231、241傳動結構25第一傳動座體251第一傳動體252第二傳動體253第三傳動體254第四傳動體2511、2521、2531、2541帶動件2512頂推組件30第二變速單元31第一傳動輪體32第二傳動輪體33第三傳動輪體34第四傳動輪體35第二傳動座體40傳動單元41第一傳動件42第二傳動件43第三傳動件44第四傳動件50傳動軸60變速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照圖1,為本實用新型變速裝置的俯視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變速裝置 10主要由第一變速單元20、第二變速單元30以及傳動單元40所組成。第一變速單元20 主要由第一傳動座體25以及以該第一傳動座體25為軸心的第一輪體21、第二輪體22、第 三輪體23與第四輪體M所組成,且該第一輪體21的輪徑大于該第二輪體22的輪徑,該第 二輪體22的輪徑大于該第三輪體23的輪徑,該第三輪體23的輪徑大于該第四輪體M的 輪徑。第二變速單元30主要由第二傳動座體35以及以該第二傳動座體35為軸心的第一傳動輪體31、第二傳動輪體32、第三傳動輪體33與第四傳動輪體34所組成,各傳動輪體 31 34的輪徑可為相同、由小至大或是由大至小依序排列。傳動單元40主要由連接于該 第一輪體21與該第一傳動輪體31間的第一傳動件41、連接于該第二輪體22與該第二傳動 輪體32間的第二傳動件42、連接于該第三輪體23與該第三傳動輪體33間的第三傳動件 43以及連接于該第四輪體M與該第四傳動輪體34間的第四傳動件44所組成。當傳動軸50帶動四輪體21 M中之一旋轉時,就會通過四傳動件41 44中之 一來帶動與其對應的傳動輪體31 34旋轉,將可達到4段變速的功能,若給本實用新型配 置更多組的傳動件對應帶動更多組的輪體,即能實現更多段變速的效果。此外,四傳動件 41 44可均為傳動皮帶,或當四輪體21 M與四傳動輪體31 34表面均為鋸齒狀時, 四傳動件41 44可均為傳動鏈條。請參照圖2,為本實用新型變速裝置的部份結構分解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第 一變速單元20的四輪體21 24、與第二變速單元30的四傳動輪體31 34(示于圖1) 內部均配置有至少一個傳動結構211 Ml (圖2以第一變速單元20為例,第二變速單元 30與其具有相同的內部構造)。該第一傳動座體25與該第二傳動座體35 (示于圖1,圖2 以第一傳動座體25為例,第二傳動座體35與其具有相同的內部構造)均含有第一傳動體 251、第二傳動體252、第三傳動體253與第四傳動體254,且該第一傳動體251、該第二傳動 體252、該第三傳動體253與該第四傳動體2M分別對應到該第一輪體21、第二輪體22、第 三輪體23與第四輪體M。以第一變速單元20來說,該四傳動體251 2M中的每一個均具有至少一個帶動 件2511 2M1,與至少一頂推組件2512,各帶動件2511 2541分別與其對應的傳動體 251 2M樞接,且各頂推組件2512均可為滾珠體。讓該各頂推組件2512中之一在受控于 外部變速器而移位時,將其對應的該至少一帶動件2511推出,以卡合在其對應的該至少一 傳動結構211內。請參照圖3與圖4,均為本實用新型變速裝置的操作示意圖,如圖所示當使用者 欲進行變速時,就會調整使變速控制器60移動。當變速控制器60將頂推組件2512向外頂 推時,頂推組件2512就會將帶動件2531向外推出,以卡合至傳動結構231內。如此一來, 傳動軸50 (示于圖1)會帶動第三輪體23旋轉,并通過第二傳動件43來帶動第三傳動輪體 33旋轉。當再次進行變速時,變速控制器60會將其它的頂推組件向外頂推,再將其對應的 帶動件向外推出,以卡合至其對應的傳動結構內,達到變速的效果。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傳動單元40中使用復數傳動件41 44,因此變速時不會發生 如公知傳動鏈條在經常變換位置情況下增加發生損壞的機率,或當傳動鏈條變速時位置沒 對準時發生脫落齒輪的現象,使變速時更為流暢。綜前所述,由本實用新型的變速裝置確實可行,且改善了公用技術的各種缺陷,符 合實用性高度的要求,而且具有新穎性以及創造性,完全符合專利法中關于實用新型申請 的相關規定。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 求范圍;所有其它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方案下所完成的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 在下述的權利要求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變速裝置,包含第一變速單元,主要由第一傳動座體以及以該第一傳動座體為軸心的第一輪體與第二 輪體所組成,且該第一輪體的輪徑大于該第二輪體的輪徑;第二變速單元,主要由第二傳動座體以及以該第二傳動座體為軸心的第一傳動輪體與 第二傳動輪體所組成;以及傳動單元,主要由連接于該第一輪體與該第一傳動輪體間的第一傳動件以及連接于該 第二輪體與該第二傳動輪體間的第二傳動件所組成;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輪體、該第二輪體、該第一傳動輪體與該第二傳動輪體內部均配置 有至少一傳動結構,該第一傳動座體與該第二傳動座體均含有第一傳動體與第二傳動體, 且該各第一傳動體與該各第二傳動體分別對應到該第一輪體與該第一傳動輪體以及該第 二輪體與該第二傳動輪體;該各第一傳動體與該各第二傳動體均具有至少一帶動件與至少一頂推組件,讓該各頂 推組件中之一在受控于外部變速器而移位時,將其對應的該至少一帶動件推出,以卡合在 其對應的該至少一傳動結構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傳動件與該第二傳動件均為傳 動皮帶。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該第一輪體、該第二輪體、該第一傳 動輪體以及該第二傳動輪體表面均為鋸齒狀時,該第一傳動件與該第二傳動件均為傳動鏈^^ ο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各頂推組件均為滾珠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變速裝置,包含第一變速單元,主要由第一傳動座體以及以該第一傳動座體為軸心的第一輪體與第二輪體所組成,且該第一輪體的輪徑大于該第二輪體的輪徑;第二變速單元,主要由第二傳動座體以及以該第二傳動座體為軸心的第一傳動輪體與第二傳動輪體所組成;以及傳動單元,主要由連接于該第一輪體與該第一傳動輪體間的第一傳動件以及連接于該第二輪體與該第二傳動輪體間的第二傳動件所組成。通過復數傳動件來分別帶動與其連接的輪體,可使本實用新型達到流暢變速的效果。
文檔編號F16H9/06GK201884583SQ20102062574
公開日2011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4日
發明者黃淳權 申請人:黃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