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曲軸連桿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桿機構,特別涉及一種曲軸連桿機構。
背景技術:
在紡織行業中,原來織中長絨的機器大多使用凸輪機構,用凸輪撞擊另外一個零 件去帶動織布。這種靠凸輪撞擊帶動的機構磨損快,速度低(生產效率低),穩定性差,噪聲 大,精確度差,是一種較落后的凸輪機構。此前也有人考慮把凸輪改成曲柄,但無法控制曲 柄運轉中勾到線,也就無法織成布。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曲軸連桿機構,其穩定性和精確度較 好。為解決所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曲軸連桿機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曲軸、第二曲軸、第三曲軸、第四曲軸、第一曲軸連接面、第二曲軸連接面、第一裝連桿 部、第二裝連桿部、第三裝連桿部、油孔,第一曲軸連接面和第一裝連桿部位分別位于第一 曲軸的兩側,第二曲軸位于第一裝連桿部和第二裝連桿部之間,第三曲軸位于第二裝連桿 部和第三裝連桿部之間,第二曲軸連接面和第三裝連桿部位于第四曲軸的兩側,油孔斜穿 過第三曲軸。本實用新型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穩定性和精確度較好,提高工作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曲軸連桿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曲軸連桿機構控制針擺動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曲軸連桿機構控制針升降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曲軸連桿機構控制針沉降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舉個較佳實施例,并結合附圖來更清楚完整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曲軸連桿機構包括第一曲軸1、第二曲軸7、第三曲軸8、第 四曲軸9、第一曲軸連接面5、第二曲軸連接面6、第一裝連桿部2、第二裝連桿部3、第三裝連 桿部4、油孔10,第一曲軸連接面5和第一裝連桿部位2分別位于第一曲軸1的兩側,第二 曲軸7位于第一裝連桿部2和第二裝連桿部3之間,第三曲軸8位于第二裝連桿部3和第 三裝連桿部4之間,第二曲軸連接面6和第三裝連桿部4位于第四曲軸9的兩側,油孔10 斜穿過第三曲軸8可進行潤滑。第一裝連桿部2、第二裝連桿部3、第三裝連桿部4上可安 裝連桿。[0012]本實用新型曲軸連桿機構在織布時可根據需要確定門幅的大小,有確定的角度分 別控制針11的擺動(如圖2所示)、升降(如圖3所示)、沉降(如圖4所示)來完成織布 的動作。本實用新型是通過曲軸帶動連桿來控制針的擺動、升降、沉降來完成,通過設計改 造了連桿的位置角度,代替了原來的凸輪撞擊位置,提高了針勻線的精度,提高工作效率達 60%以上。曲軸上打了油孔,解決了在工作時曲軸和連桿無法上潤滑油的難題,同時降低了 噪聲;在曲軸表面上進行熱處理,增加了耐磨性,延長使用壽命達50%以上。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 這些僅是舉例說明,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質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做 出多種變更或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
權利要求1. 一種曲軸連桿機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曲軸、第二曲軸、第三曲軸、第四曲軸、 第一曲軸連接面、第二曲軸連接面、第一裝連桿部、第二裝連桿部、第三裝連桿部、油孔,第 一曲軸連接面和第一裝連桿部位分別位于第一曲軸的兩側,第二曲軸位于第一裝連桿部和 第二裝連桿部之間,第三曲軸位于第二裝連桿部和第三裝連桿部之間,第二曲軸連接面和 第三裝連桿部位于第四曲軸的兩側,油孔斜穿過第三曲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曲軸連桿機構,其包括第一曲軸、第二曲軸、第三曲軸、第四曲軸、第一曲軸連接面、第二曲軸連接面、第一裝連桿部、第二裝連桿部、第三裝連桿部、油孔,第一曲軸連接面和第一裝連桿部位分別位于第一曲軸的兩側,第二曲軸位于第一裝連桿部和第二裝連桿部之間,第三曲軸位于第二裝連桿部和第三裝連桿部之間,第二曲軸連接面和第三裝連桿部位于第四曲軸的兩側,油孔斜穿過第三曲軸。本實用新型曲軸連桿機構的穩定性和精確度較好。
文檔編號F16H21/18GK201884585SQ201020607808
公開日2011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5日
發明者陶惠生 申請人:上海納真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