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深水雙層輸送管道的內外管錨固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外管錨固件(Bullhead)。
背景技術:
內外管錨固件的主要作用是傳遞雙層管道(PIP)的內管與外管之間的載荷,避免 管道在鋪設階段和運行階段由于應力集中發生嚴重變形或者局部屈曲,從而給工程帶來巨 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內外管錨固件還具有阻止屈曲傳播和阻止海水進入的功能。圖1示出了現有的內外管錨固件,該內外管錨固件包括外管部1、內管部2以及設 置在外管部1的內壁與內管部2的外壁之間的隔板部3,該隔板部3的一端與外管部1的內 壁相連,另一端與內管部2的外壁相連。外管部1與雙層管道的外管5焊接連接,內管部2 與雙層管道的內管6焊接連接。如圖1所示,現有內外管錨固件的橫截面呈“工”字型,隔 板部3與外管部1的內壁以及內管部2的外壁之間的夾角為直角,這種結構導致隔板部與 外管部及內管部相連接的位置容易產生應力集中,引起局部變形或局部屈曲。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降低由于應力集中所引起 的局部變形和局部屈曲的內外管錨固件。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深水雙層輸送管道的內外管錨固件,包括 外管部、內管部以及設置在外管部的內壁與內管部的外壁之間的隔板部,該隔板部的頂端 與外管部的內壁相連,底端與內管部的外壁相連;其特點是,該隔板部的一側與外管部的內 壁之間通過第一斜面過渡,與內管部的外壁之間通過第二斜面過渡;該隔板部的另一側與 外管部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三斜面過渡,與內管部的外壁之間通過第四斜面過渡。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由于隔板部與外管部的內壁之間以及與內管部的外壁之間 均采用了斜面過渡,因而可有效減少應力集中的現象,提高結構的抗剪切能力,避免內外管 錨固件在安裝和運行階段發生嚴重變形或局部屈曲。
圖1是現有的內外管錨固件與雙層管道連接時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內外管錨固件與雙層管道連接時的剖面結構 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內外管錨固件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出進一步說明。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內外管錨固件的隔板部3與外管部1的內壁之 間以及與內管部2的外壁之間均通過斜面過渡。其中,隔板部3的一側與外管部1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一斜面41過渡,與內管部2的外壁之間通過第二斜面42過渡;隔板部3的另一 側與外管部1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三斜面43過渡,與內管部2的外壁之間通過第四斜面44 過渡。這種設置過渡斜面的方式與現有內外管錨固件的橫截面呈“工”字型的方式相比,加 大了隔板部與外管部及內管部連接處的截面積,從而能有效減少應力集中現象的發生,提 高結構的抗剪切能力。最好是,隔板部3的橫截面為環形。第一斜面41與第二斜面42之間的夾角α為 60° ( α <120°。第一斜面41與第三斜面43相互對稱地分別設置于隔板部3的兩側, 第二斜面42與第四斜面44相互對稱地分別設置于隔板部3的兩側。此外,第一斜面41及第三斜面43均可與外管部1的內壁之間設置倒角,第二斜面 42及第四斜面44均可與內管部的外壁之間設置倒角。
權利要求1.一種深水雙層輸送管道的內外管錨固件,包括外管部、內管部以及設置在外管部的 內壁與內管部的外壁之間的隔板部,該隔板部的頂端與外管部的內壁相連,底端與內管部 的外壁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部的一側與外管部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一斜面過渡,與內 管部的外壁之間通過第二斜面過渡;所述隔板部的另一側與外管部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三斜 面過渡,與內管部的外壁之間通過第四斜面過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外管錨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及第三斜面均與外 管部的內壁之間設有倒角。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外管錨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面及第四斜面均與 內管部的外壁之間設有倒角。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外管錨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部的橫截面為環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外管錨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與所述第二斜面之 間的夾角α為60°彡α彡120°。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內外管錨固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斜面與第三斜面相互對稱地 分別設置于隔板部的兩側,第二斜面與第四斜面相互對稱地分別設置于隔板部的兩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深水雙層輸送管道的內外管錨固件,包括外管部、內管部以及設置在外管部的內壁與內管部的外壁之間的隔板部,該隔板部的頂端與外管部的內壁相連,底端與內管部的外壁相連;其特點是,該隔板部的一側與外管部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一斜面過渡,與內管部的外壁之間通過第二斜面過渡;該隔板部的另一側與外管部的內壁之間通過第三斜面過渡,與內管部的外壁之間通過第四斜面過渡。本實用新型可有效減少應力集中的現象,提高結構的抗剪切能力,避免內外管錨固件在安裝和運行階段發生嚴重變形或局部屈曲。
文檔編號F16L39/00GK201818945SQ20102051417
公開日2011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31日
發明者林金保, 汪紅艷 申請人:上海利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