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測壓止回泵球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閥門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泵球閥,特別是一種可測壓止回泵球閥。
背景技術:
現有的球閥是一種常見閥門,在管路上主要作切斷、分配和改變介質流動方向用。 一般用于與水泵連接的球閥叫作泵球閥,而普通的泵球閥只具有切斷管路的功能。在許多 實際的使用上,往往需要另外接上止回閥來防止水的倒流,而普通的水泵、止回閥和泵球閥 連接端的連接結構都不能很好的相匹配,給三者之間的連接帶來了麻煩,給使用者的施工 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水泵和泵球閥有特定的連接結構。在這三者連接時,往往需要增加其他 的連接件來使三者連接,使用非常的不方便,同時也增加了使用者的工作量。另外,由于水泵工作時需要對水壓進行測量,以控制水泵的功率的輸出大小。普通 的管路中不會設置測試水泵用的相應的結構,操作人員只要經驗和感覺來斷定需要多大水 泵的輸出功率。也有人會在水泵、止回閥、泵球閥之間或者泵球閥后連接一個測量用的接 頭,同樣使安裝變得煩瑣。由于增加了止回閥和測試頭,使安裝好后的部分占據的較大的空 間。從水泵中來水雖然經過了初步的過濾,但還是有泥沙等雜質進入到管道中,長久 使用后會造成管道中的流量減少,嚴重會使管道堵塞。因此,需要經常將管路拆卸下來對其 進行清洗,特別是對重要的部件如水泵、泵球閥和止回閥等,使維護極不方便,給維護人員 帶來巨大的工作量。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泵球閥存在上述的問題,提供一種可測量泵球閥 內的壓力、防止倒流功能的可測壓止回泵球閥。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可測壓止回泵球閥,包括具 有進水端和出水端的閥體、閥桿和手柄,進水端和出水端以通道相連通,在通道內設有球 芯,上述的閥桿的一端與球芯固連,另一端穿出閥體與手柄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閥體在其中一個端部內設有沿著通道方向設置的止回結構,所述的閥體上還設有與通道相 連通的測試接頭。本可測壓止回泵球閥內設置止回結構,并將測試接頭整合到泵球閥中,在安裝時 只需要直接將泵球閥連到水泵上,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安裝,簡化了安裝過程。而通過測 試接頭方便地對閥體內介質進行測量。在上述的可測壓止回泵球閥中,所述的止回結構設置靠近進水端處的閥體內。將 止回閥設置在靠近進水端處的閥體內,可以防止閥體內的水倒流到水泵中。在上述的可測壓止回泵球閥中,所述的閥體上設有與通道相通的測試孔,該測試 孔位于止回結構和球芯之間,上述的測試接頭連接在測試孔中。使用時只要將測試一起連 接到測試接頭上就可以方便的獲得泵球閥內的測量數值。
3[0010]在上述的可測壓止回泵球閥中,所述的閥體上設有與通道相通的排污孔,在該排 污孔的孔口處設有排污堵頭。在泵球閥積累較多的雜質后,打開排污堵頭,從水泵上來的水 沖洗著雜質從排污孔中排出閥體外,方便泵球閥的維護和延長使用的壽命。在上述的可測壓止回泵球閥中,所述的測試接頭包括管狀的本體,本體的一端插 接在閥體上,在本體內固定橡膠密封塊。使用時,可直接將測試探針插穿橡膠塊深入到測試 孔中。在上述的可測壓止回泵球閥中,所述的測試接頭的本體的另一端蓋有封蓋。在不 使用時,可以將封蓋蓋住測試接頭防止雜質進入到測試接頭中。在上述的可測壓止回泵球閥中,所述的止回結構包括固定在閥體內的止回座和沿 著通道方向設置的止回芯,止回芯穿插設置在止回座中。在上述的可測壓止回泵球閥中,所述的閥體和球芯之間設有V形密封圈。由于V 形的密封圈更具有彈性,可以防止密封圈磨損后與球芯出現的間隙,保證密封圈可以始終 與球芯進行密封。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可測壓止回泵球閥具有以下的優點1、本可測壓止回泵球閥在閥體內設有止回結構,在止回結構和球芯之間的閥體上 設有測試接頭,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安裝,簡化了安裝過程。而通過測試接頭方便地對閥 體內介質進行測量。2、在閥體上設有排污孔,在排污孔的孔口處設有排污堵頭,這樣,雜質可以從排污 孔中排出閥體外,方便泵球閥的維護和延長使用的壽命。3、在閥體和球芯之間V形密封圈,由于V形的密封圈更具有彈性,可以防止密封圈 磨損后與球芯出現的間隙,保證密封圈可以始終與球芯進行密封,密封性好。
圖1是本可測壓止回泵球閥的結構示意圖。圖中,閥體1、進水端11、出水端12、通道13、測試孔14、排污孔15、閥桿2、手柄3、 球芯4、測試接頭5、本體51、橡膠密封塊52、封蓋53、球芯座6、卡簧7、V形密封圈8、止回 座9、止回芯91、凸頭92、密封圈93、導向支架94、彈簧95、排污堵頭10。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 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本可測壓止回泵球閥,包括閥體1、閥桿2和手柄3,在閥體1內設置球芯4,閥桿2 的一端與球芯4固連,另一端穿出閥體1與手柄3固定連接,在閥體1內設置止回結構,在 閥體1上還設有測試接頭5。這樣,將止回結構和測試接頭5整合到泵球閥中,可以方便快 捷地完成安裝,簡化了安裝過程。具體來說,閥體1具有進水端11和出水端12,進水端11和出水端12以通道13相 連通,球芯4設置在通道13內并通過球芯座6和卡簧7固定在閥體1內,該球球芯4的兩 側設有一組對置的V形密封圈8,靠近進水端11的V形密封圈8處于閥體1和球芯4之間, 靠近出水端12的V形密封圈8處于球芯4和球芯座6之間。
4[0024]止回結構安裝在靠近進水端11的閥體1內并沿著通道13方向設置,該止回結構 包括固定在閥體1內的止回座9和沿著通道13方向設置的止回芯91,止回芯91穿插設置 在止回座9中。止回芯91呈成條形,其一端具有凸頭92,該凸頭92可與止回座9形成密 封,為了更好的密封效果,在凸頭92和止回座9之間設有密封圈93。止回座9中具有一個 導向支架94,止回芯91的另一端部插在導向支架94中,在導向支架94和凸頭92之間的止 回芯91上套有一根彈簧95。閥體1上設有與通道13相通的測試孔14,測試接頭5通過螺紋連接在測試孔14 中。該測試接頭5包括管狀的本體51,本體51的一端插接在閥體1上,在本體51內固定橡 膠密封塊52,本體51的另一端蓋有封蓋53。使用時,卸下封蓋53,直接將測試探針插穿橡 膠密封塊52深入到測試孔14中。閥體1上設有排污孔15,在該排污孔15的孔口處設有排 污堵頭10。測試孔14和排污孔15相對設置,在安裝時,一般使測試接頭5朝向正上方,可 以方便測試,而排污堵頭10則朝向正下方,使雜質容易排除。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 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閥體1、進水端11、出水端12、通道13、測試孔14、排污孔 15、閥桿2、手柄3、球芯4、測試接頭5、本體51、橡膠密封塊52、封蓋53、球芯座6、卡簧7、V 形密封圈8、止回座9、止回芯91、凸頭92、密封圈93、導向支架94、彈簧95、排污堵頭10等 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 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一種可測壓止回泵球閥,包括具有進水端(11)和出水端(12)的閥體(1)、閥桿(2)和手柄(3),進水端(11)和出水端(12)以通道(13)相連通,在通道(13)內設有球芯(4),上述的閥桿(2)的一端與球芯(4)固連,另一端穿出閥體(1)與手柄(3)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體(1)在其中一個端部內設有沿著通道(13)方向設置的止回結構,所述的閥體(1)上還設有與通道(13)相連通的測試接頭(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測壓止回泵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回結構設置靠近 進水端(11)處的閥體(1)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測壓止回泵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體(1)上設有 與通道(13)相通的測試孔(14),該測試孔(14)位于止回結構和球芯(4)之間,上述的測試 接頭(5)連接在測試孔(14)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測壓止回泵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體(1)上設有 與通道(13)相通的排污孔(15),在該排污孔(15)的孔口處設有排污堵頭(10)。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測壓止回泵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測試接頭(5)包 括管狀的本體(51),本體(51)的一端插接在閥體(1)上,在本體(51)內固定橡膠密封塊 (5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測壓止回泵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測試接頭(5)的本體 (51)的另一端蓋有封蓋(53)。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測壓止回泵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回結構包括固 定在閥體(1)內的止回座(9)和沿著通道(13)方向設置的止回芯(91),止回芯(91)穿插 設置在止回座(9)中。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測壓止回泵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體(1)和球芯 ⑷之間設有V形密封圈(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測壓止回泵球閥,屬于閥門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泵球閥安裝煩瑣、占據空間大、維修不方便的問題。本可測壓止回泵球閥包括具有進水端和出水端的閥體、閥桿和手柄,進水端和出水端以通道相連通,在通道內設有球芯,上述的閥桿的一端與球芯固連,另一端穿出閥體與手柄固定連接,閥體在其中一個端部內設有沿著通道方向設置的止回結構,閥體上還設有與通道相連通的測試接頭。本可測壓止回泵球閥具有可測量泵球閥內的壓力、防止倒流功能的特點。
文檔編號F16K27/06GK201606235SQ201020300590
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13日
發明者卓旦春 申請人:浙江沃爾達銅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