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顯示器模塊,且特別是關于一種可旋轉的顯示器模塊。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具有高畫質、體積小、重量輕、低電壓驅動、低消耗功率及應用范圍廣 等優點,故廣泛應用于可攜式電視、移動電話、攝錄放影機、筆記本計算機、臺式顯示器等消 費性電子產品中,成為顯示器的主流。液晶顯示器常搭配操作界面成為操作面板,而應用在大型機臺中,以通過液晶顯 示器顯示大型機臺的工作狀態。然而,有時因設計的考量,具有液晶顯示器的操作面板需要 設置在機架的頂層或是底層,使用者無論是要觀看或是要使用操作面板均相當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可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用以方便觀 測大型機臺的工作狀態。依照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雙軸旋轉的顯示器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殼 體;一軌道,設置于該第一殼體中;一轉盤件,位于該軌道中,該轉盤件具有與該第一殼體 樞接的一樞接部,該轉盤件在該軌道中旋轉;一第二殼體,具有一顯示面板;以及兩鉸鏈, 設置于該樞接部兩側,以連接該轉盤件及該第二殼體,使該第二殼體相對于該轉盤件掀合。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特點是第一殼體包含相互卡合的上蓋及下蓋,軌道位于下 蓋,上蓋具有位于軌道上的兩開口,兩鉸鏈分別在兩開口中轉動,以通過兩開口限制第二殼 體的旋轉角度。顯示器模塊還包含設置于轉盤件上的彈片,彈片與上蓋或是下蓋接觸。顯 示器模塊包含電路板,電路板設置于第一殼體中。顯示器模塊還可包含兩滑軌,滑軌設置于 第一殼體的相對兩側邊,使第一殼體滑設于機架中,其中第二殼體的寬度小于兩滑軌之間 的間距。其中軌道的形狀可為半圓形,轉盤件包含有弧面。每一鉸鏈包含設置于第二殼體 的第一鉸鏈部及設置于轉盤件上的第二鉸鏈部。第一鉸鏈部可為各自獨立或是相互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本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提供了一種結合轉盤件 與鉸鏈的雙軸旋轉機構,可以應用在厚度較小(6mm左右)的顯示器模塊中,而仍能達到雙 軸旋轉的功效。轉盤件上的彈片可以提供摩擦力及將轉盤件固定在不同轉動角度的功效。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以下將配合附圖對 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圖1其是繪示本實用新型的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A至圖2B是分別繪示圖1中的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分別于不同操作狀態的 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配合附圖詳細說明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 通常知識者在了解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后,當可由本實用新型所教示的技術,加以改 變及修飾,其并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與范圍。請參照圖1,其繪示本實用新型的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一實施例的示意圖。顯示 器模塊100包含有第一殼體110、第二殼體120、以及連接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的 雙軸旋轉結構。雙軸旋轉結構包含設置于第一殼體110中的軌道112、一轉盤件130、以及 兩鉸鏈140。轉盤件130具有樞接于軌道112中的樞接部132,使得轉盤件130可以樞接部 132作為軸心而在軌道112中旋轉。鉸鏈140分別位于樞接部132的兩側,以連接轉盤件 130及第二殼體120。鉸鏈140包含有位于第二殼體120上的第一鉸鏈部142及位于轉盤件130上的第 二鉸鏈部144,第一鉸鏈部142為與第二鉸鏈部144組合。本實施例中的兩第一鉸鏈部142 為各自獨立地設置在第二殼體120上,兩第二鉸鏈部144亦為各自獨立地設置在轉盤件130 上。鉸鏈140的材料為金屬。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二殼體120上的第一鉸鏈部142可相互 連接。軌道112位于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20連接的一端。軌道112的形狀可為半 圓形,對應的轉盤件130亦具有一弧形。在其它實施例中,軌道112的形狀不限于半圓形, 只要足以使鉸鏈140在其中旋轉即可,同樣的,轉盤件130的外形可設計于對應軌道112的 形狀或是不與軌道112匹配,只要轉盤件130能在軌道112中順利地轉動即可。轉盤件130的樞接部132為固定在第一殼體110的軌道112中,轉盤件130可以 樞接部132作為軸心,而在軌道112中旋轉。由于位于樞接部132的兩側的鉸鏈140分別 與轉盤件130與第二殼體120連接。因此,通過鉸鏈140會使得第二殼體120與轉盤件130 一同轉動,第二殼體120亦可以樞接部132作為軸心而旋轉。轉盤件130樞接于第一殼體110的軌道112之中,第二殼體120與轉盤件130之 間通過鉸鏈140連接,使得第二殼體120可通過鉸鏈140相對于轉盤件130及其所在的第 一殼體110掀合。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100為安裝在如服務器等大型機臺上,以顯示機臺的工作 狀態。顯示器模塊100的顯示面板150為設置在第二殼體120之中,第二殼體120上可包 含操作界面122。顯示器模塊100還包含有設置于第一殼體110中的電路板160。電路板 160與顯示面板150及操作界面122電性連接,電路板160還可與大型機臺中的對應電子裝 置電性連接,以通過顯示面板150顯示電子裝置的工作狀態,以及通過操作界面122操作對 應的電子裝置。于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顯示面板150可具有觸控功能以取代操作界面122 的功能,如此即不須操作界面122。第一殼體110中包含有相互卡合的上蓋114及下蓋116。其中軌道112位于下蓋 116面對上蓋114的一面,軌道112為位于下蓋116的凹陷部。上蓋114可選擇性地具有兩 開口 118,開口 118位于軌道112上,鉸鏈140為在開口 118的中旋轉,以通過開口 118限制 第二殼體120的旋轉角度。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100可還包含有設置于第一殼體110上的兩滑軌170。滑 軌170設置在第一殼體110的相對兩側邊上,以通過滑軌170將顯示器模塊100滑設在具
4備對應滑軌170的軌道的機架上。當需要觀看顯示面板150時,可由機架上抽出顯示器模 塊100,再將第二殼體120旋轉至方便觀看的角度。其中第二殼體120的寬度小于兩滑軌 170之間的間距。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100可還包含有彈片180,彈片180為設置于轉盤件130 上,并與第一殼體110的上蓋114或是下蓋116接觸,以在轉盤件130于第一殼體110中轉 動時,提供摩擦力以定位轉盤件130及增加轉盤件130的操作手感。參照圖2A至圖2B,其是分別繪示圖1中的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分別于不同操作 狀態的示意圖。圖2A中,顯示器模塊100的第二殼體120通過鉸鏈140而相對于第一殼 體110被掀起,使得第二殼體120可以直立于第一殼體110。或者,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 體120可被完全展開,如圖1所示。圖2B為繪示第二殼體120相對于第一殼體110轉動的示意圖。第二殼體120可 以以樞接部132作為軸心,而相對于第一殼體110旋轉。其中,連接轉盤件130與第二殼體 120的鉸鏈140為在第一殼體110的開口 118中轉動。當其中一個鉸鏈140a接觸到其中一 個開口 118a的底端的時候,開口 118a的底端會抵住鉸鏈140a,而使得鉸鏈140a不再繼續 前進,藉以限制第二殼體120的旋轉角度,避免因第二殼體120過度旋轉而導致內部的導線 損毀的情形。由上述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可知,應用本實用新型具有下列優點。本雙軸旋轉 的顯示器模塊提供了一種結合轉盤件與鉸鏈的雙軸旋轉機構,可以應用在厚度較小(6mm 左右)的顯示器模塊中,而仍能達到雙軸旋轉的功效。轉盤件上的彈片可以提供摩擦力及 將轉盤件固定在不同轉動角度的功效。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 何熟悉此技術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等同的改變或替換,因 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視后附的本申請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一種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殼體;一軌道,設置于該第一殼體中;一轉盤件,位于該軌道中,該轉盤件具有與該第一殼體樞接的一樞接部,該轉盤件在該軌道中旋轉;一第二殼體,具有一顯示面板;以及兩鉸鏈,設置于該樞接部兩側,以連接該轉盤件及該第二殼體,使該第二殼體相對于該轉盤件掀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殼體包含相互 卡合的一上蓋及一下蓋,該軌道位于該下蓋,該上蓋具有位于該軌道上的兩開口,該兩鉸鏈 分別在該兩開口中轉動,以通過該兩開口限制該第二殼體的旋轉角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一彈片,設置于 該轉盤件上,與該上蓋或是該下蓋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一電路板,設置 于該第一殼體中。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其特征在于,還包含兩滑軌,設置于 該第一殼體的相對兩側邊,使該第一殼體滑設于一機架中。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其特征在于,該軌道的形狀為半圓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其特征在于,該轉盤件包含一弧面。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其特征在于,每一該些鉸鏈包含設 置于該第二殼體的一第一鉸鏈部及設置于該轉盤件上的一第二鉸鏈部。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其特征在于,該軌道為一凹陷部。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還包含一操作界面,設置于該第二 殼體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雙軸旋轉的顯示器模塊,包含第一殼體、設置于第一殼體中的軌道、位于軌道中的轉盤件、具有顯示面板的第二殼體,及連接第二殼體與轉盤件的兩鉸鏈。轉盤件具有與第一殼體樞接的樞接部,轉盤件在軌道中旋轉。鉸鏈設置于樞接部兩側,使第二殼體相對于轉盤件掀合。
文檔編號F16C11/10GK201689609SQ20102013844
公開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25日
發明者劉柏成, 陳建仁, 陳朝榮 申請人: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