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角度調整機構的制作方法
角度調整機構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于一種角度調整機構,尤指一種可于三維方向調整操作裝置之傾斜角度的角度調整機構。
背景技術:
現今社會中,人們使用電腦的時間越來越長,并多半以鼠標及鍵盤作為電腦的操作方式。于長時間使用電腦后時常造成手部肌肉的傷害,為了此類之傷害,目前已針對鼠標及鍵盤設計符合人體工學之結構。然而上述之設計多半均為固定結構,無法針對使用者進行個人化之設計或是調整,還是無法滿足部份使用者的需求,是有加以改進之必要。
發明內容為了改善上述已知之缺失,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角度調整機構,可使操作裝置能于三維方向調整傾斜之角度,以針對使用者作個別化之調整。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角度調整機構,包含一限位單元、一下夾持單元、一底座單元、一上夾持單元與一上蓋單元。該限位單元包括一第一導槽與一第二導槽,該第一導槽沿一縱向平面設置,該第二導槽沿一橫向平面設置。該下夾持單元為一U型結構,并沿該縱向平面夾持并容置于第一導槽。該底座單元連接于該下夾持單元。上夾持單元為一 U型結構,并沿該橫向平面夾持并容置于該第二導槽,該上夾持單元與該下夾持單元位于該限位單元的相對側,該橫向平面與該縱向平面相互垂直。該上蓋單元連接于該上夾持單元。其中,沿該縱向平面調整該下夾持單元夾持于該限位單元之相對位置,并沿該橫向平面調整該上夾持單元夾持于該限位單元之相對位置,以調整該上蓋單元相對于該底座單元的相對角度。于本發明中更可包含一固定單元,該固定單元為一環狀結構環繞于該限位單元, 并且該下夾持單元與該上夾持單元之至少一部分夾持于該固定單元與該限位單元之間,以維持與固定該上蓋單元相對于該底座單元之相對角度。綜上所述,本發明可利用該角度調整機構,以調整操作裝置的傾斜角度,以符合人體工學之操作。另外本發明之角度調整機構具備了結構簡單與方便調整之特點,更能于三維方向調整角度,以針對使用者作個別化之調整。當調整完成后亦可經由簡單的固定動作, 將本發明之角度調整機構固定于特定之傾斜角度,以使用者能維持習慣之傾斜角度進行操作裝置之操作。關于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圖1為本發明之角度調整機構之立體圖;圖2為本發明之角度調整機構之分解圖;圖3為本發明之角度調整機構沿一縱向平面之剖示圖;圖4為本發明之角度調整機構沿一橫向平面之剖示圖;以及圖5至圖7,為本發明之角度調整機構之調整狀態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角度調整機構1 限位單元100 外側表面101第一導槽110 底壁111第一限位洞112、112a第二導槽120 底壁121第二限位洞122、12加扣合槽130下夾持單元200下連接部210下夾持臂220 下限位凸塊221 底座單元300上夾持單元400 上連接部410 上夾持臂420上限位凸塊421 上蓋單元500 固定單元600鎖固結構610 扣合塊620 縱向平面Pl橫向平面P2中心軸ax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與圖2,圖1為本發明之角度調整機構之立體圖。圖2為本發明之角度 調整機構之分解圖。該角度調整機構1可應用于一操作裝置,或是用以承置一操作裝置,所述之操作 裝置可為用于個人電腦之鼠標、鍵盤或是搖桿等操作裝置,其中當該角度調整機構1應用 于一操作裝置時,該角度調整機構1之上蓋單元500與底座單元300可分別為該操作裝置 之上殼體及下殼體,或是該上蓋單元500為該操作裝置之下殼體。另外當該角度調整機構1 用以承置一操作裝置時,該操作裝置可承置與固定于該上蓋單元500之上側。因此,使用者 可藉由調整該角度調整機構1以調整該上蓋單元500相對于該底座單元300之相對角度, 進而改變該操作裝置的傾斜角度,以符合使用者之人體工學。另請一并參閱圖2至圖4,圖3為本發明之角度調整機構沿一縱向平面之剖示圖, 圖4為本發明之角度調整機構沿一橫向平面之剖示圖。如圖示中繪制虛擬之縱向平面Pl 與橫向平面P2,該縱向平面Pl與該橫向平面P2相互垂直,并且相交于一中心軸axl。該角度調整機構1包含一限位單元100、一下夾持單元200、一底座單元300、一上 夾持單元400、一上蓋單元500、與一固定單元600。于此實施例中,該限位單元100可為一 球形結構,較佳為正圓球型,但不以此為限。該限位單元100可設有一第一導槽110與一第 二導槽120。該第一導槽110由該限位單元100之外側表面101凹設而成,該第一導槽110可 通過該中心軸axl并沿該縱向平面Pl延伸環繞于該限位單元100,以形成一環形導槽結構。 該第一導槽110之底壁111為沿該縱向平面Pl延伸之一弧形結構,較佳為一正圓弧型結 構。由該第一導槽110之底壁111分別設有復數個間隔分布之第一限位洞112。該第二導槽120由該限位單元100之外側表面101凹設而成,該第二導槽120可 通過該中心軸axl并沿該橫向平面P2延伸環繞于該限位單元100,以形成一環形導槽結構。該第二導槽120之底壁121為沿該縱向平面Pl延伸之一弧形結構,較佳為一正圓弧型結構。由該第二導槽120之底壁121分別設有復數個間隔分布之第二限位洞122(繪制于圖 4)。該下夾持單元200可為一 U型結構,并沿該縱向平面Pl夾持并容置于該第一導槽 110。該下夾持單元200包含一下連接部210、二下夾持臂220、與二下限位凸塊221。該下連接部210連接于該底座單元300。該二下夾持臂220由該下連接部210之兩側并沿該縱向平面Pl延伸出,該二下夾持臂220可為一圓弧型結構,較佳可為一正圓弧形結構,該二下夾持臂220之內側可配合于該限位單元100之外側之第一導槽110之底壁111。該下夾持單元200之兩端可分別設有一下限位凸塊221,該下限位凸塊221用以卡合于該等第一限位洞112之一者。該上夾持單元400與該下夾持單元200位于該限位單元100之相對側,該上夾持單元400可為一 U型結構,并沿該橫向平面P2夾持并容置于該第二導槽120。該上夾持單元400包含一上連接部410、二上夾持臂420、與二上限位凸塊421。該上連接部410連接于該底座單元300。該二上夾持臂420由該上連接部410之兩側并沿該橫向平面P2延伸出, 該二上夾持臂420可為一圓弧型結構,較佳可為一正圓弧形結構,該二上夾持臂420之內側可配合于該限位單元100之外側之第一導槽110之底壁111。該上夾持單元400之兩端分別設有一上限位凸塊421,該上限位凸塊421用以卡合于該第二限位洞122。該上蓋單元500連接于該上夾持單元400。該上蓋單元500可設計為為如圖2所示之平板結構,用以供一上蓋單元500放置。該上蓋單元500另可為一操作裝置之上殼體或下殼體。舉例而言,若該操作裝置為一鼠標,該上蓋單元500可設計為一配合使用者手握持之弧形結構,或是該上蓋單元500可設亦為一下殼體,供該鼠標之上殼體組裝于其上。該底座單元300連接于該下夾持單元200,該底座單元300可設計為如圖2所示之平板結構。該底座單元300亦可設計為該一操作裝置之下殼體,舉例而言,該操作裝置為一鼠標,該底座單元300設計為該鼠標之下殼體,該上蓋單元500設計為該鼠標之上殼體。該固定單元600可為一 C型環狀結構環繞于該限位單元100,并且該下夾持單元 200與該上夾持單元400之至少一部分夾持于該固定單元600與該限位單元100之間。該固定單元600之兩端設有一鎖固結構610,該固定單元600之內側設有一扣合塊620,該限位單元100可設有一扣合槽130,該扣合塊620扣合于該扣合槽130。如圖所示,當該固定單元600環繞于該限位單元100時,該固定單元600可用以防止該下夾持臂220脫出于該第一導槽110,該上夾持臂420脫出于該第二導槽120,并進一步能防止該下限位凸塊221 脫出于該第一限位洞112,該上限位凸塊421脫出于該第二限位洞122。請參閱圖5至圖7,為本發明之角度調整機構之調整狀態示意圖。如圖5所示,當欲調整本發明之角度調整機構1時,可先將該固定單元600拆除。之后,可將該限位單元 100與該下夾持單元200沿該縱向平面Pl相對地旋轉,以調整該下夾持單元200夾持于該限位單元100之相對位置,以調整該上蓋單元500相對于該底座單元300之相對角度。舉例而言,可如圖5所示,該下限位凸塊221可由一第一限位洞112脫出,移動并卡合至另一鄰近之第一限位洞112a,以使該上蓋單元500相對于該底座單元300呈現傾斜狀態。同理,之后,可沿該橫向平面P2調整該上夾持單元400夾持于該限位單元100之相對位置,以調整該上蓋單元500相對于該底座單元300之相對角度。舉例而言,如圖6所示,該上限位凸塊421可由一第二限位洞122脫出,移動并卡合至另一鄰近之第二限位洞 122a,以使該上蓋單元500相對于該底座單元300呈現傾斜狀態。藉由上述于縱向平面Pl 與橫向平面P2的調整,可將該上蓋單元500于三維方向傾斜。于本發明中若要更精細地調整,該上蓋單元500相對于該底座單元300之傾斜角度,可設置較多之第一限位洞112與第二限位洞122。最后,如圖7所示,當使用者于縱向平面Pl以及橫向平面P2調整該上蓋單元500 相對于該底座單元300之適當的角度后,可安裝該固定單元600,并以螺絲等元件鎖固該鎖固機構,以良好的固定該限位單元100、該下夾持單元200、與該上夾持單元400之相對位置。綜上所述,本發明可利用該角度調整機構,以調整操作裝置的傾斜角度,以符合人體工學之操作。另外本發明之角度調整機構具備了結構簡單與方便調整之特點,更能于三維之方向調整角度,以針對使用者作個別化之調整。當調整完成后亦可經由簡單的固定動作,將本發明之角度調整機構固定于特定之傾斜角度,以使用者能維持習慣之傾斜角度進行操作裝置之操作。
權利要求
1.一種角度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限位單元,包括一第一導槽與一第二導槽,所述第一導槽沿一縱向平面設置,所述第二導槽沿一橫向平面設置;一下夾持單元,為一 U型結構,并沿所述縱向平面夾持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導槽;一底座單元,連接于所述下夾持單元;一上夾持單元,為一 U型結構,并沿所述橫向平面夾持并容置于所述第二導槽,所述上夾持單元與所述下夾持單元位于所述限位單元的相對側,所述橫向平面與所述縱向平面相互垂直;一上蓋單元,連接于所述上夾持單元;其中,沿所述縱向平面調整所述下夾持單元夾持于所述限位單元的相對位置,并沿所述橫向平面調整所述上夾持單元夾持于所述限位單元的相對位置,以調整所述上蓋單元相對于所述底座單元的相對角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夾持單元包含一下連接部,連接于所述底座單元;二下夾持臂,由所述下連接部延伸出,所述二下夾持臂為一圓弧型結構,所述二下夾持臂的內側配合于所述限位單元的外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夾持單元包含一上連接部,連接于所述上蓋單元;二上夾持臂,由所述上連接部延伸出,所述二上夾持臂為一圓弧型結構,所述二上夾持臂的內側配合于所述限位單元的外側。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單元的第一導槽沿所述縱向平面設置并由所述限位單元的外側表面凹設而成,所述第二導槽沿所述橫向平面設置并由所述限位單元的外側表面凹設而成。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角度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槽分別設有復數個間隔分布的第一限位洞,所述第二導槽分別設有復數個間隔分布的第二限位洞。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角度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夾持單元的兩端分別設有一下限位凸塊,所述下限位凸塊用以卡合于多個第一限位洞之一者,所述上夾持單元的兩端分別設有一上限位凸塊,所述上限位凸塊用以卡合于所述第二限位洞。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更進一步包含一固定單元,所述固定單元為一環狀結構環繞于所述限位單元,并且所述下夾持單元與所述上夾持單元的至少一部分夾持于所述固定單元與所述限位單元之間。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角度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單元為一C型環狀結構, 所述固定單元的兩端設有一鎖固結構。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角度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限位單元設有一扣合槽, 所述固定單元的內側設有一扣合塊,所述扣合塊扣合于所述扣合槽。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調整機構應用于一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單元與所述底座單元為所述操作裝置的上殼體及下殼體。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調整機構用以承置一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操作裝置承置于上蓋單元的上側。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調整機構用以承置一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上蓋單元為所述操作裝置的下殼體。
全文摘要
一種角度調整機構,包含一限位單元、一下夾持單元、一底座單元、一上夾持單元與一上蓋單元。該限位單元包括一第一導槽與一第二導槽,該第一導槽沿一縱向平面設置,該第二導槽沿一橫向平面設置。該下夾持單元為一U型結構,并沿該縱向平面夾持并容置于第一導槽。該底座單元連接于該下夾持單元。上夾持單元為一U型結構,并沿該橫向平面夾持并容置于該第二導槽,該上夾持單元與該下夾持單元位于該限位單元的相對側,該橫向平面與該縱向平面相互垂直。該上蓋單元連接于該上夾持單元。本發明可使操作裝置能于三維方向調整傾斜之角度,以針對使用者作個別化之調整。
文檔編號F16M11/12GK102345784SQ201010242348
公開日2012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2日
發明者陳恕儀, 馬孟明 申請人: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