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核電水循環冷卻泵直齒行星傳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核電水循環冷卻泵直齒行星傳動裝置,具體說是一種潤滑冷卻效果好的核電水循環冷卻泵直齒行星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行星齒輪傳動機構的內部潤滑是影響電機及傳動裝置性能的重要問題。傳統的行 星齒輪傳動機構采用獨立的電動泵,如專利號02269310. 6公開的一種減速機供油潤滑降 溫裝置,通過外油管路上潤滑油站的油泵將潤滑油抽至減速機頂部,潤滑油飛濺、下注入減 速機內部軸承、齒輪嚙合點進行潤滑,最后回到減速機底部,該潤滑方法的不足之處在于 油泵外力抽油潤滑時,電動泵存在因停電或其它故障原因導致電動泵不工作的隱患,從而 造成潤滑缺油,人工操作,耗工耗電,成本高,使用不便。另外,申請人在先申請的專利申請號為CN200910029431.X公開的用于行星齒輪 傳動的自動力式潤滑油路系統,利用行星架本身旋轉產生的動力驅動機械泵將潤滑油從齒 輪箱內部抽出經外油管路引至齒輪箱箱體內的內油管路對行星齒輪進行潤滑,起到節能降 耗,確保齒輪箱運轉中安全、持續潤滑,但其不足之處在于在齒輪箱起始運轉或低速運轉 時,行星架本身旋轉動力低,機械泵無法將潤滑油從齒輪箱內抽出,造成行星齒輪無潤滑或 潤滑少,齒輪箱內行星結構易磨損;齒輪箱內潤滑油經機械泵反復抽出再返回齒輪箱對行 星齒輪進行潤滑、冷卻,潤滑油溫升高,潤滑、冷卻效果漸差,長期工作的齒輪箱得不到有效 潤滑、冷卻,使用安全系數低,齒輪箱易損壞。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齒輪箱潤滑系統能耗高,潤滑油溫升高,潤滑冷卻效果差,齒 輪箱易損壞,使用壽命短等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設計合理,齒輪 箱運轉時潤滑充分,潤滑油溫升低,潤滑冷卻效果好的核電水循環冷卻泵直齒行星傳動裝置。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核電水循環冷卻泵直齒行星傳動裝置,主要 包括潤滑系統和帶有電機的齒輪箱,齒輪箱包括高速軸、高速軸承座、浮動齒套、太陽輪、上 蓋、行星架、內齒輪、支座、低速軸承座、低速軸,高速軸承座連接于上蓋上端面,上蓋的下端 面固定連接內齒輪上端,內齒輪下端經支座與低速軸承座連接,高速軸承座內的高速軸下 端經齒型擋板、浮動齒套連接太陽輪,太陽輪與多只行星輪嚙合,多只行星輪與內齒輪嚙 合,多只行星輪經行星軸安裝于行星架上,行星架經軸承安裝于上蓋與支座之間,低速軸承 座內的低速軸經花鍵連接行星架,行星架外圓上設有一大齒輪,支座下端連接三螺桿泵、三 螺桿泵的主軸上套裝一與大齒輪嚙合的小齒輪,低速軸承座內軸承與低速軸出口端間設有 密封環和組合密封,高速軸和低速軸分別經長鼓形齒聯軸節聯接齒輪箱電機輸入和水泵輸 出,其技術特點是所述潤滑系統包括內潤滑系統和外潤滑系統,外潤滑系統包括外部油站、 輔助進油管路、主進油管路、回油管和進油管,齒輪箱經支座下端的回油管連通外部油站,輔助進油管路和主進油管路的進油口均連接外部油站,輔助進油管路和主進油管路的出油口均連接進油管一端,進油管另一端連通內潤滑系統;所述大齒輪與小齒輪嚙合驅動三螺 桿泵工作將外部油站的潤滑油吸出經主進油管路向進油管供油;輔助進油管路經輔助油泵 將外部油站的潤滑油吸出經輔助進油管路向進油管供油。進一步地,所述進油管上設有進油控制系統,所述進油控制系統包括壓力開關、壓 力控制器、壓差開關和溫度探測器,壓力控制器和溫度探測器探測進油管內供油壓力、溫度 控制由進油控制系統分別控制輔助油泵、齒輪箱電機啟閉;再進一步地,所述內潤滑系統包括環形噴油管、行星輪噴油管、高速軸噴油管、低 速軸出油管和底端進油管;所述環形噴油管固定在上蓋內腔且環形噴油管連通外潤滑系 統的進油管,所述行星輪噴油管固定在行星架上且行星輪噴油管經進油隔套連通環形噴油 管,所述高速軸噴油管一端連通至高速軸與高速軸承座間的空腔且高速軸噴油管另一端連 通外潤滑系統的進油管,所述低速軸出油管一端連通低速軸與低速軸承座間的空腔且低速 軸噴油管另一端連通外潤滑系統的回油管,所述底端進油管一端連通密封環與組合密封間 的空腔且底端進油管另一端連通外潤滑系統的回油管。當齒輪箱起始運轉時,輔助油泵經輔助進油管路向進油管供油潤滑,同時齒輪箱 行星架旋轉,相互嚙合的大、小齒輪驅動三螺桿泵工作由主進油管路同時供油潤滑,在齒輪 箱運轉穩定后或壓力控制器探測到進油管內油壓達到設定值時,輔助油泵停止供油,單獨 由齒輪箱自動力驅動三螺桿泵經主進油管路向進油管供油,齒輪箱運轉過程中始終維持進 油管內的穩定油壓供油。進油管上的溫度探測器探測進油管內油溫,如溫度探測器探測油 溫低于50°C時,進油管正常供油,如溫度探測器探測油溫高于50°C時,齒輪箱電機停止或 啟動外置冷卻器對外部油站進行冷卻。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達到的有益效果是1、高速軸下端經齒型擋板聯接浮動齒套,齒型擋板既起定位又起聯接作用,可承 受浮動齒套的重量,確保傳動穩定;齒輪箱輸入和輸出都是加長鼓形齒聯軸器彈性聯接,系 統自動均載性能好,整機占用空間小、傳動效率高; 2、低速軸承座內軸承與低速軸出口端間設有密封環和組合密封,雙重密封,確保 齒輪箱輸出端不漏油,不污染工作環境;3、內潤滑系統包括環形噴油管、行星輪噴油管、高速軸噴油管、低速軸出油管和底 端進油管,由環形噴油管和行星輪噴油管潤滑行星架結構、高速軸噴油管潤滑高速軸承座、 底端進油管潤滑低速軸承座,齒輪箱整體潤滑效果好,齒輪箱使用壽命長;低速軸出油管可 將部分未由支座回油管排出的潤滑油二次排出,潤滑油利用率高;4、外潤滑系統的回油管將潤滑油排至外部油站,主進油管路和輔助進油管路兩路 吸至進油管,由進油控制系統控制進油管由主進油管路和輔助進油管路組合進油或單獨由 主進油管路供油,自動化控制程度高,潤滑充分,且由控制系統對進油管內進油壓力和進油 溫度的控制,可確保齒輪箱運轉安全系數,齒輪箱使用壽命長。本實用新型采用進油控制系統控制進油管由主進油管路和輔助進油管路組合進 油,或進油控制系統控制由主進油管路單獨供油,設計合理、結構緊湊,自動化控制程度高, 能安全、持久地給齒輪箱提供潤滑進油,能耗低,對所有傳動部件、嚙合部位進潤滑冷卻充 分,機構磨損小,使用壽命長。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高速軸1,高速軸承座2,浮動齒套3,齒型擋板4,太陽輪5,上蓋6,行星架7,內齒輪8,支座9,低速軸承座10,低速軸11,進油隔套12,行星軸13,行星輪14,大齒輪15, 小齒輪16,三螺桿泵17,密封環18,組合密封19,回油管20,外部油站21,主進油管路22,輔 助進油管路23,輔助油泵24,進油管25,壓力開關26,壓力控制器27,壓差開關28,溫度探 測器29,環形噴油管30,行星輪噴油管31,高速軸噴油管32,低速軸出油管33,底端進油管 34。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圖1所示,核電水循環冷卻泵直齒行星傳動裝置主要包括潤滑系統和帶電機的齒 輪箱,齒輪箱包括高速軸1、高速軸承座2、浮動齒套3、太陽輪5、上蓋6、行星架7、內齒輪8、 支座9、低速軸承座10、低速軸11、行星軸13和行星輪14,高速軸1經軸承安裝于高速軸承 座2內,高速軸承座連接于上蓋6上端面,上蓋下端面連接內齒輪8上端面,內齒輪下端面 經支座9與低速軸承座10連接,高速軸下端經齒型擋板4聯接浮動齒套3 —端,浮動齒套 另一端連接太陽輪5,太陽輪與多只行星輪14嚙合,多只行星輪與內齒輪8嚙合,多只行星 輪經行星軸13安裝于行星架7上,行星架經軸承安裝于上蓋6與支座9之間,低速軸11經 軸承安裝于低速軸承座10內且低速軸經花鍵連接行星架,低速軸承座內軸承與低速軸出 口端之間設有密封環和組合密封,高速軸1和低速軸11分別經長鼓形齒聯軸節聯接齒輪箱 電機輸入和水泵輸出;支座9下端設有一連通齒輪箱內腔的回油管20,回油管連通外部油 站21進油口,外部油站出油口分別連接主進油管路22和輔助進油管路23,主進油管路上設 有一連接于支座9下端的三螺桿泵17,三螺桿泵的主軸上套裝一小齒輪16,小齒輪與行星 架7外圓上設有的大齒輪15嚙合,輔助進油管路23上設有輔助油泵24,主進油管路與輔助 進油管路均連通支撐于上蓋6上的進油管25 —端,進油管上依次設有壓力開關26、壓力控 制器27、壓差開關28和溫度探測器29,進油管另一端分別連通環形噴油管30和高速軸噴 油管32,環形噴油管固定于上蓋6內腔中,行星輪噴油管31經進油隔套12連通環形噴油管 且行星輪噴油管固定在行星架7上,高速軸噴油管32連通高速軸1與高速軸承座2之間的 空腔;回油管20上連通有低速軸出油管33和底端進油管34,低速軸出油管連通低速軸11 與低速軸承座10間的空腔,底端進油管34連通密封環與組合密封間的空腔。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啟動齒輪箱電機的同時啟動輔助油泵24,齒輪箱運轉 且輔助油泵將外部油站21的潤滑油由輔助進油管路抽至進油管25對齒輪箱潤滑,齒輪箱 內行星架7運轉時帶動相互嚙合的大、小齒輪驅動三螺桿泵17將外部油站的潤滑油由主進 油管路22抽至進油管,主進油管路和輔助進油管路23共同經進油管對齒輪箱潤滑;進油管 上的壓力控制器27探測進油管內進油壓力,當進油管內壓力達到潤滑油需求的設定值時 或齒輪箱運轉10秒穩定后,輔助油泵停止供油,單獨由齒輪箱行星架自動力驅動三螺桿泵 經主進油管路向進油管供油,齒輪箱運轉過程中始終維持進油管內的穩定的供油油壓。在供油潤滑過程中,進油管上的溫度探測器29探測進油管內油溫,如溫度器探測油溫低于50°C時,進油管正常供油;如溫度探測器探測油溫高于50°C時,齒輪箱電機停止工作或啟動外置冷卻器對外部油站進行冷卻,潤滑油溫升低,可確保潤滑油對齒輪箱內部 充分冷卻。
權利要求一種核電水循環冷卻泵直齒行星傳動裝置,主要包括齒輪箱和潤滑系統,齒輪箱包括高速軸(1)、高速軸承座(2)、浮動齒套(3)、太陽輪(5)、上蓋(6)、行星架(7)、內齒輪(8)、支座(9)、低速軸承座(10)、低速軸(11)、行星軸(13)和行星輪(14),高速軸承座連接于上蓋上端面,上蓋下端面固定連接內齒輪上端,內齒輪下端經支座與低速軸承座連接,高速軸承座內的高速軸經浮動齒套連接太陽輪,太陽輪與多只行星輪嚙合,多只行星輪與內齒輪嚙合,多只行星輪經行星軸安裝于行星架上,行星架經軸承安裝于上蓋與支座之間,低速軸承座內的低速軸經花鍵連接行星架,行星架(7)外圓上設有一大齒輪(15),支座下端連接三螺桿泵(17)、三螺桿泵的主軸上套裝一與大齒輪嚙合的小齒輪(16),低速軸承座內軸承與低速軸出口端間設有密封環和組合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系統包括內潤滑系統和外潤滑系統,外潤滑系統包括外部油站(21)、輔助進油管路(23)、主進油管路(22)、回油管(20)和進油管(25),齒輪箱經支座(9)下端的回油管(20)連通外部油站(21),輔助進油管路和主進油管路的進油口均連接外部油站,輔助進油管路和主進油管路的出油口均連接進油管(25)一端,進油管另一端連通內潤滑系統;所述大齒輪與小齒輪嚙合驅動三螺桿泵工作將外部油站的潤滑油吸出經主進油管路(22)向進油管(25)供油;輔助進油管路(23)經輔助油泵(24)將外部油站的潤滑油吸出經輔助進油管路向進油管供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電水循環冷卻泵直齒行星傳動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內潤 滑系統包括環形噴油管(30)、行星輪噴油管(31)、高速軸噴油管(32)、低速軸出油管(33) 和底端進油管(34);所述環形噴油管固定在上蓋(6)內腔且環形噴油管連通外潤滑系統的 進油管(25),所述行星輪噴油管固定在行星架(7)上且行星輪噴油管經進油隔套(12)連通 環形噴油管,所述高速軸噴油管一端連通至高速軸(1)與高速軸承座(2)間的空腔且高速 軸噴油管另一端連通外潤滑系統的進油管,所述低速軸出油管一端連通低速軸(110與低 速軸承座(10)間的空腔且低速軸噴油管另一端連通外潤滑系統的回油管(20),所述底端 進油管一端連通低速軸承座內密封環與組合密封間的空腔且底端進油管另一端連通外潤 滑系統的回油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電水循環冷卻泵直齒行星傳動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進油 管(34)上設有進油控制系統,所述進油控制系統包括壓力開關(26)、壓力控制器(27)、壓 差開關(28)和溫度探測器(29),壓力控制器和溫度探測器探測進油管內供油壓力、溫度由 進油控制系統分別控制輔助油泵(24)和齒輪箱電機啟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電水循環冷卻泵直齒行星傳動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高速 軸(1)下端經齒型擋板(4)聯接浮動齒套(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電水循環冷卻泵直齒行星傳動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高速 軸(1)和低速軸(11)分別經長鼓形齒聯軸節聯接齒輪箱電機輸入和水泵輸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核電水循環冷卻泵直齒行星傳動裝置,主要包括齒輪箱和潤滑系統,齒輪箱依次由高速軸承座、上蓋、內齒輪、行星傳動結構、低速軸承座連接組成,所述潤滑系統包括設于齒輪箱內的內潤滑系統和由進油控制系統控制的外潤滑系統,外潤滑系統分為兩路,一路由行星結構內自動力驅動三螺桿泵工作將外部油站的潤滑油吸出向內潤滑系統供油;另一路由輔助油泵將外部油站的潤滑油吸出向內潤滑系統供油。本實用新型利用進油控制系統控制兩路進油路配合供油潤滑,結構緊湊、設計合理,自動化控制程度高,能安全、持久地給齒輪箱提供潤滑進油,能耗低,使用成本低,對所有傳動部件、嚙合部位進潤滑、冷卻充分,機構磨損小,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F16H57/04GK201568560SQ20092035326
公開日2010年9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31日
發明者孔霞, 徐哲, 殷學泉 申請人:江蘇泰隆減速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