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層式吸盤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吸盤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層式吸盤結構,其中,在吸盤底 部增加一層質地更軟的包覆單元,由此提高吸盤的吸附效果。
背景技術:
吸盤裝置的吸附原理,是利用一吸盤與欲固定處的接觸表面相貼合,之后利用外 力使得吸盤中心區域漸漸遠離該接觸表面,此過程中該吸盤中心區域與接觸表面之間原有 空間就會加大,產生類似真空吸力的吸附效果。此類的吸盤裝置使用上有一個限制,就是該 接觸表面必須有光滑的表面,例如玻璃表面、瓷磚表面、平滑的桌面等。如果接觸表面為非 光滑面,當吸盤貼附于接觸表面時,就無法使吸盤接近邊緣處與接觸表面之間呈密封效果, 吸盤也就無法具有類似真空吸力的吸附性。目前,車內儀表板上方的裝潢表面都是非光滑表面,例如,人造皮革表面、非光滑 的塑料表面等,現有的吸盤裝置都無法在車內的裝潢表面使用,而只是吸附于車內的前擋 風玻璃內壁面。通常這種吸盤裝置都用于固定一些具有屏幕的電子產品,導致整體裝置的 面積較大,容易影響到駕駛者前擋風玻璃的視線,因此這類電子產品的理想固定場所是以 該裝潢表面。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思考設計一種吸盤,該吸盤能吸附于該裝潢表 面處,從而能讓電子產品更容易借助吸盤裝置固定于車內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范圍廣的多層式吸盤結構,本實用新型的 吸盤在吸附時,不限制必須在非常光滑的表面,僅須為平整但不是很粗糙的表面即可,因此 能增加吸盤所能使用的場所,讓產品的應用范圍更廣。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制作容易的多層式吸盤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吸 盤結構雖為多層式設計,但由于采用多次射出成型方式加工,因此制作非常容易且快速,且 由于各構件之間的特殊設計,能讓成型后的各構件之間非常牢固的結合在一起,經多次使 用后,各構件之間也不會剝離。為達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有一盤件單元與一包覆單元,盤件單元形 狀似圓盤狀的軟性材料,盤件單元底面是被包覆單元所包覆,包覆單元材質須較該盤件單 元更為柔軟,本實用新型的吸盤底面是由包覆單元所構成的柔軟面,使得吸盤在使用時,包 覆單元能緊密貼合于欲吸附處的接觸表面。其中,盤件單元接近中央區域具有多個第一結合孔,當包覆單元的材質包覆于盤 件單元時,包覆單元的材料填滿至第一結合孔內。并且,多個第一結合孔以環狀分布于盤件單元接近中央區域的位置。此外,第一結合孔內具有至少一肋,肋的尺寸小于第一結合孔的內徑,當包覆單元 的材質包覆于盤件單元時,包覆單元的材料填滿第一結合孔并將肋周圍包覆。此外,第一結合孔接近盤件單元底面的孔徑會小于接近盤件單元頂面的孔徑。
3[0011]優選地,盤件單元接近邊緣區域具有多個第二結合孔,當包覆單元的材質包覆于 盤件單元時,包覆單元的材料填充至第二結合孔內。其中,多個第二結合孔以環狀分布于盤件單元接近邊緣區域。并且,盤件單元的邊緣處是具有一環邊,環邊是緊鄰第二結合孔,且厚度較盤件單 元其它部位薄,包覆單元原料經是第二結合孔而將環邊完全包覆。另外,多個第二結合孔接近盤件單元底面的孔徑會小于接近盤件單元頂面的孔徑。為使審查委員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詳細流程及技術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 將配合以下圖式及詳細說明,以求審查委員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在。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種實施例的立體圖;[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種實施例的俯視圖;[0018]圖3為圖2的AA面剖視圖;[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使用時的示意圖;[0020]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種實施例的盤件單元的立體圖[0021]圖6為本實用新型圖2的BB面剖視圖;[0022]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二二種實施例的盤件單元的立體圖[0023]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三三種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0024]主要組件符號說明[0025]100吸盤[0026]2盤件單元[0027]21第一結合孔[0028]211肋[0029]22第二結合孔[0030]23環邊[0031]3包覆單元[0032]4連動件[0033]600固定座[0034]610扳動件[0035]700接觸表面[0036]2A盤件單元[0037]21A第一結合孔[0038]21B第二結合孔[0039]3A包覆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多層式吸盤結構改良的立體圖。該吸盤100主要由一 盤件單元2、一包覆單元3、以及一連動件4所構成。該連動件4結合于該盤件單元1的頂面中央位置,該盤件單元2底部則由該包覆單元3所包覆。該吸盤100在使用時,由其它構 件來牽引該連動件4使之上升,造成吸盤100底面接近中央區域與接觸表面之間產生真空 吸力效果。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制該連動件4必須為圖中的形狀,事實上該連動件4可以為 現有技術中的結構,且該連動件4的形狀是依所配合的吸盤裝置型態,而為相對應的形狀。如圖2和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及剖面圖。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改良之 處為是將原有單層式的吸盤,改為本實用新型的兩層式結構的吸盤100,該吸盤100主要部 份是由該盤件單元2與包覆單元3所構成。該盤件單元2似一圓盤狀,為軟性的橡塑材料, 雖具有適當硬度但仍能彎曲變形。該包覆單元3將該盤件單元2底面包覆,且其材料必須 較該盤件單元2更為柔軟。該吸盤100采用多次射出成型的方式,讓各構件緊密地結合在 一起,例如先成型出該連動件4的形狀,再將該盤件單元2成型于連動件4接近底面位置, 最后再將盤件單元2底面由該包覆單元3所包覆。因此該吸盤100底面是由該包覆單元3 構成一柔軟的表面。如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際使用的示意圖。此時該吸盤100是被安裝于一固 定座600處,利用該固定座600上的扳動件610及內部的連動結構,就能牽引該吸盤100的 連動件4上升,使吸盤100具有吸附效果,吸盤100的連動方式與現有技術相似,故不再詳 加描述。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特殊之處在于當該吸盤100放置于一非光滑的接觸表面 700時,該接觸表面700可為人造皮革表面、或輕微粗糙的塑料表面。該包覆單元3能以本 身柔軟的材質填滿該接觸表面700的微細空隙,達到緊密貼合的效果,此時該吸盤100的連 動件4被施予外力拉起,該盤件單元2接近中央區域也會上升,連帶得使結合于該盤件單元 2底面接近中央區域的包覆單元3離開該接觸表面700,但是該盤件單元2底面接近邊緣區 的包覆單元3卻仍緊密貼合該接觸表面700,從而產生真空吸力的效果。因此本實用新型的 吸盤100使用于非光滑的該接觸表面700時,仍具有極佳的吸附力。再者,該吸盤100在使用時,該包覆單元3與盤件單元2之間必須牢牢地相互結 合在一起,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對兩單元之間的結構設計了幾種不同型式,使該包覆 單元3在長時使用下也不會自該盤件單元2處剝離。如圖5所示,為該盤件單元2的立體 圖。在本實施例中該盤件單元2呈似圓盤狀,其上具有多個第一結合孔21及多個第二結合 孔22,該多個第一結合孔21以環狀、等角度分布于該盤件單元2接近中央的區域,而多個 第二結合孔22則以環狀、等角度分布于該盤件單元2接近于邊緣的區域。另外在每一個第 一結合孔21內具至少一個肋211。該肋211的兩端是結合于第一結合孔21的孔壁,呈橫 躺狀,由該于肋211尺寸是小于該第一結合孔21的孔徑,使該肋211兩側與孔壁之間存在 有空隙。另外,該肋21所在位置是接近該第一結合孔11的下方出口處。另外該盤件單元 2的邊緣處具有一環邊23,該環邊23是緊鄰該第二結合孔22,且厚度較該盤件單元2其它 部位薄。如圖3和圖6所示,分別為圖2的AA面及BB圖剖視圖。當包覆單元3包覆于該盤 件單元2時,該包覆單元3的原料也會同時填滿該盤件單元2的第一結合孔21及第二結合 孔22,并且該包覆單元3也將該環邊23完全包覆。如圖3所示,該包覆單元3原料經該第 二結合孔22而將該環邊23完全包覆,該包覆單元3就不會發生自該盤件單元2邊緣剝離 的情形。如圖6所示,該包覆單元3原料經該第一結合孔21而將孔內的肋211周圍包覆, 這樣該包覆單元3就不會發生由該盤件單元2接近中央區域剝離的情形。因此使得該包覆單元3與盤件單元2能牢牢地結合在一起。如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盤件單元的第二種實施例圖。在本實施例中主要是 改良該盤件單元2A的第一結合孔的形狀。該第一結合孔21A、21B雖然仍貫穿該盤件單元 2k,但形狀不同于上述實施例。本實例中,該第一結合孔21A、21B接近該盤件單元21A底面 的孔徑會小于接近盤件單元2頂面的孔徑。如圖所示,該盤件單元2A具有形狀不同的多個 第一結合孔2A及多個第一結合孔2B,多個第一結合孔2A及2B仍呈環狀分布該盤件單元2 接近中央的區域。該第一結合孔21A的孔徑為由上而下漸縮的錐孔。該第一結合孔21B則 為階梯式孔,即以孔中間位置為界,為二段式不同孔徑的孔,且上層孔徑是大于下層孔徑。 如此結構在該包覆單元3包覆于該盤件單元2時,該包覆單元3的原料也會填滿該盤件單 元2的多個第一結合孔21A及多個第一結合孔21B內,產生類似倒鉤的效果,使該盤件單元 2與包覆單元3之間仍具有極佳的牢固性。另外該第二結合孔也能為類似本實施例第一結 合孔相同設計,即該第二結合孔接近該盤件單元底面的孔徑會小于接近盤件單元頂面的孔 徑。換言之,本實用新型的該盤件單元的第一結合孔及第二結合孔的形狀并不限于特定形 狀。如圖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實施例圖。在上述實施例之中,由該包覆單元 所構成的吸盤的底面,皆為平坦的表面,但并不以此為限。如圖所示,在本實施中,該包覆單 元3A所構成的吸盤100底面為具有輕微的圓弧表面。以該包覆單元3在盤件單元2下方 位置的厚度來說明,在該盤件單元2接近邊緣的該包覆單元3最厚,在該盤件單元2最邊緣 及接近中央區域的包覆單元3則較薄,該包覆單元3較厚的位置就是該吸盤100在使用時, 緊密貼合該接觸表面的位置。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多層式吸盤結構,是將改吸盤改良為二層式結構,上層為 橡膠制的盤件單元,該包覆單元該將盤件單元底面包覆,該包覆單元是由材質較盤件單元 更柔軟的橡塑材料所構成,如此所構成的吸盤就能于非光滑的接觸表面使用,且該吸盤仍 具有極佳的吸附效果。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據以對本實用新型做任 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創作精神下所作有關本實用新型的任何修飾或變更, 皆仍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意圖保護的范疇內。
權利要求一種多層式吸盤結構,包括有一盤件單元及一包覆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盤件單元為類似圓盤狀的軟性材料;以及所述包覆單元包覆于所述盤件單元底面,所述包覆單元的材質必須較所述盤件單元更為柔軟,由所述包覆單元所構成的吸盤底面為一柔軟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式吸盤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盤件單元接近中央區域 具有多個第一結合孔,當所述包覆單元的材質包覆于所述盤件單元時,所述包覆單元的材 料填滿至所述第一結合孔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層式吸盤結構,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第一結合孔以環狀 分布于所述盤件單元接近中央區域的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層式吸盤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結合孔內具有至少 一肋,所述肋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結合孔的內徑,當所述包覆單元的材質包覆于所述盤件 單元時,所述包覆單元的材料填滿所述第一結合孔并將所述肋周圍包覆。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層式吸盤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結合孔接近所述盤 件單元底面的孔徑會小于接近所述盤件單元頂面的孔徑。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式吸盤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盤件單元接近邊緣區域 具有多個第二結合孔,當所述包覆單元的材質包覆于所述盤件單元時,所述包覆單元的材 料填充至所述第二結合孔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層式吸盤結構,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第二結合孔以環狀 分布于所述盤件單元接近邊緣區域。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層式吸盤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盤件單元的邊緣處是具 有一環邊,所述環邊是緊鄰所述第二結合孔,且厚度較所述盤件單元其它部位薄,所述包覆 單元原料經是所述第二結合孔而將所述環邊完全包覆。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層式吸盤結構,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第二結合孔接近所 述盤件單元底面的孔徑會小于接近盤件單元頂面的孔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多層式吸盤結構,該吸盤主要是由一盤件單元與一包覆單元所構成,盤件單元形狀為似圓盤狀的軟質橡塑,包覆單元將盤件單元底面完全包覆,包覆單元質材必須比盤件單元更為柔軟,吸盤底面是由包覆單元所構成的柔軟面;本實用新型的吸盤在放置于欲吸附的接觸表面時,包覆單元能緊貼密合接觸表面,讓吸盤在使用時吸附效果更好。
文檔編號F16B47/00GK201582289SQ20092017477
公開日2010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30日
發明者范裕雄 申請人:范裕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