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油氣定量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潤滑油分配后與壓縮空氣混合并共同輸出一種裝置,更具體
地說是涉及一種油氣定量混合器,屬于氣液兩相流體潤滑冷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氣、液兩相流體潤滑冷卻技術,通常稱為油氣潤滑。是近年才發展起來的一種新 的潤滑技術。它是將由油泵提供的壓力潤滑油經定量分配后,輸出到油氣混合器內與壓縮 空氣混合再輸出到油氣管道,在油氣管道內由壓縮空氣連續不斷且均勻地將附吸在管壁上 的潤滑油吹送到被潤滑部位。使需潤滑部位既能連續不斷地獲得所需潤滑油,同時又能獲 得氣冷效果。 油氣潤滑與油霧潤滑相同的都是以壓縮空氣為動力將稀油輸送到摩擦副表面。但 不同的是油氣潤滑并不需要特別設計的油霧發生器,將潤滑油變成細霧狀再用管道噴射到 摩擦副。而是在油氣管道內利用油液的附壁效應,讓管道內流動著的壓縮空氣不停的將吸 附在管道內腔壁上的油液帶動往前移動,最后到出口處,應用流體引射原理,由壓縮空氣帶 動細微的油粒連續不斷地被輸送到摩擦副表面,補充消耗的油液。而壓縮空氣流又直接起 到冷卻和清潔作用,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潤滑方式。 另外,與油霧潤滑的不同,還在于油氣潤滑在油氣管道內由于氣和油的流動速度 相差很大,從管道內出來的油和氣是分離的,油不會和著氣到處飛揚,所以油氣潤滑不會污 染環境。 目前,油氣潤滑系統中的關鍵技術是潤滑油的定量分配和油氣混合分配,先由獨 立的定量分油裝置完成后,用油管接入獨立的油氣混合裝置,最后共同輸出用于潤滑和冷 卻。獨立的定量分配裝置現有技術里面有很多公開,如專利號為ZL03222941.0的中國實用 新型專利《定量潤滑分配器》(授權公告號為CN2594610Y),又如專利號為03210619. X的中 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潤滑系統的定量分配器》(授權公告號CN2662046Y)等。獨立的油 氣混合分配裝置應用的也較多,如專利號為ZL200820102195. 0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 油氣混合分配器》(授權公告號為CN201206192Y)。 然而,整體油氣潤滑系統從潤滑油定量分配到油氣混合直至共同輸出整體結構較 為復雜,并增加安裝連接及油量調節使用的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潤滑油定量 分配與油氣混合于一體的油氣定量混合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油氣定量混合器,其特 征在于該混合器包括 本體,內部具有油道、氣道、定量油通道、油通道、油氣混合腔、油量調節腔和單向 油腔,并且設有進油接口、進氣接口和油氣輸通道,前述的油道與單向油腔相通,前述的氣道與油氣混合腔相通,前述的油量調節腔與單向油腔通過油通道相通,前述的油氣混合腔 與單向油腔則通過定量油通道相通; 油量調節機構,設于前述本體的油量調節腔內; 單向閥,保證潤滑油單向進入前述本體的單向油腔內,設于前述單向油腔內并靠 近前述油道的出油口; 控制閥桿,設于前述本體的單向油腔內,軸向開有與定量油通道相通的通孔;以及 氣量調節閥,設于前述油氣輸通道上。 作為優選,所述的單向閥為一在所述單向油腔內能來回移動的止回塊。進一步,所 述的止回塊包括中部的柱體和由柱體向周向延伸的密封唇。便于設計,結構簡單,使用效果 良好。 進一步,所述的油量調節機構可以包括 限量帽,設于所述油量調節腔的端口 ; 活塞,能密封式在前述的油量調節腔內來回移動并對應所述的油通道; 限量桿,位于前述限量帽與活塞之間,能控制前述的活塞將定量的潤滑油壓入到
所述的油通道內;以及 復位件,始終賦予前述活塞向內復位移動的趨勢。 所述的油道包括與進油接口相接的主油道及與主油道相通的至少二個分油道,所 述的氣道包括與進氣接口相接的主氣道及與主氣道相通的至少二個分氣道,對應地,每個 分油道相配套設置有一個油量調節機構、一個單向閥、一個控制閥桿、一個分氣道、一個油 氣混合腔、油氣輸出通道及油通道。根據需要可以設多個輸出口,而每個輸出口都能達到輸 出油液定量分配和油氣混合的目的,大大拓展了使用功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用一個整體結構裝置完成對油泵提供 的壓力潤滑油進行定量分配后與壓縮空氣混合再輸出,利于減小安裝空間,整體制造成本 大為降低,而且故障率低,安裝和操作十分方便;根據需要可以設多個輸出口 ,而每個輸出 口都能達到輸出油液定量分配和油氣混合的目的,大大拓展了使用功能。
圖1為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油氣定量混合器包括本體1、油量調節機構30、 單向閥5、控制閥桿8及氣量調節閥13。 本體1內部具有油道、氣道、定量油通道9、油通道6、油氣混合腔12、油量調節腔 22和單向油腔21,并且設有進油接口 2、進氣接口和油氣輸通道14,油道與單向油腔21相 通,氣道與油氣混合腔12相通,油量調節腔22與單向油腔21通過油通道6相通,油氣混合 腔12與單向油腔21則通過定量油通道相通9。油道包括與進油接口 2相接的主油道3及 與主油道3相通的分油道4,氣道包括與進氣接口相接的主氣道10及與主氣道10相通分氣 道ll。[0026] 單向閥5可以保證潤滑油單向進入本體的單向油腔21內,單向閥5設于單向油腔 21內并靠近分油道4的出油口,單向閥5為一在單向油腔21內能來回移動的止回塊,由中 部的柱體52和由柱體52向周向延伸的密封唇51組成。 控制閥桿8密封地設于本體的單向油腔21內,軸向開有與定量油通道9相通的中 心通孔7 ;氣量調節閥13設于油氣輸通道14上。 油量調節機構30設于本體的油量調節腔22內,油量調節機構30又包括限量帽 15、活塞18、限量桿17及充當復位件的復位彈簧16,限量帽15設于油量調節腔22的端口, 活塞18通過密封圈23可密封式在油量調節腔22內來回移動并對應油通道6 ;限量桿17位 于限量帽15與活塞18之間,能控制活塞18將限量的潤滑油壓入到油通道6內;復位彈簧 16套設于限量桿17上并位于活塞18和限量帽15內壁之間,復位彈簧16始終賦予活塞18 向內復位移動的趨勢。通過更換不同長度的限量桿17可實現潤滑油量的調節控制。 進油接口 2與油氣潤滑系統中的油泵的輸出口連接。當油泵工作,壓力油經進油 接口 2進入主油道3,分油道4到達單向閥5底部,推動單向閥5上移,迫使單向閥5的上端 面封住控制閥桿8的中心通孔,壓力油接著擠壓單向閥5的密封唇51,并透過密封唇經油 通道6到活塞18底部。壓力油推動活塞18克服復位彈簧16的彈力,右移至限量帽15端 面貼緊。待油泵停止供油并卸壓后,油道中的壓力油卸荷,活塞18在復位彈簧16的作用下 左移,并擠壓活塞18底部的潤滑油,經油通道6推動單向閥5下移。此時控制閥桿8的中 心通孔打開,潤滑油經控制閥桿8的中心孔,定量油通道9進入油氣混合腔12。由進氣接 口接入的壓縮空氣經主氣道IO,分氣道ll,進入油氣混合腔12,并帶動混合腔12內的潤滑 油,經氣量調節閥13、油氣輸通道14輸出,共同進入油氣輸送管道。 限量桿17是用來改變出油量的大少。若減少其長度,即增加每次的出油量,反之 則減少出油量。氣量調節閥13是用來改變進入油氣管路內氣流量的大小,關小通徑,氣流 量就少,反之就大。 為滿足多個部件潤滑的目的,可以設置多個分油道,每個分油道相配套設置有一 個油量調節機構、一個單向閥、一個控制閥桿、一個分氣道、一個油氣混合腔、油氣輸出通道 及油通道。這樣一個設備就可以實現多個潤滑油定量分配和混合再輸出功能,而且,各個輸 出油氣管道內潤滑油量和氣流量是可以分別獨立調節。
權利要求一種油氣定量混合器,其特征在于該混合器包括本體,內部具有油道、氣道、定量油通道、油通道、油氣混合腔、油量調節腔和單向油腔,并且設有進油接口、進氣接口和油氣輸通道,前述的油道與單向油腔相通,前述的氣道與油氣混合腔相通,前述的油量調節腔與單向油腔通過油通道相通,前述的油氣混合腔與單向油腔則通過定量油通道相通;油量調節機構,設于前述本體的油量調節腔內;單向閥,保證潤滑油單向進入前述本體的單向油腔內,設于前述單向油腔內并靠近前述油道的出油口;控制閥桿,設于前述本體的單向油腔內,軸向開有與定量油通道相通的通孔;以及氣量調節閥,設于前述油氣輸通道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氣定量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單向閥為一在所述單向 油腔內能來回移動的止回塊。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氣定量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回塊包括中部的柱體 和由柱體向周向延伸的密封唇。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氣定量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量調節機構包括 限量帽,設于所述油量調節腔的端口;活塞,能密封式在前述的油量調節腔內來回移動并對應所述的油通道; 限量桿,位于前述限量帽與活塞之間,能控制前述的活塞將定量的潤滑油壓入到所述 的油通道內;以及復位件,始終賦予前述活塞向內復位移動的趨勢。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氣定量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道包括與進油接口相 接的主油道及與主油道相通的至少二個分油道,所述的氣道包括與進氣接口相接的主氣道 及與主氣道相通的至少二個分氣道,對應地,每個分油道相配套設置有一個油量調節機構、 一個單向閥、一個控制閥桿、一個分氣道、一個油氣混合腔、油氣輸出通道及油通道。
專利摘要一種油氣定量混合器,其特征在于該混合器包括本體、油量調節機構、單向閥、控制閥桿和氣量調節閥,油量調節機構設于前述本體的油量調節腔內;單向閥保證潤滑油單向進入前述本體的單向油腔內,設于前述單向油腔內并靠近前述油道的出油口;控制閥桿設于前述本體的單向油腔內,軸向開有與定量油通道相通的通孔;氣量調節閥設于前述油氣輸通道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用一個整體結構裝置完成對油泵提供的壓力潤滑油進行定量分配后與壓縮空氣混合再輸出,利于減小安裝空間,整體制造成本大為降低,而且故障率低,安裝和操作也較為方便。
文檔編號F16N7/30GK201531730SQ200920120578
公開日2010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21日
發明者戴海民, 許永久 申請人:許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