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十四檔汽車變速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零部件,具體涉及一種含前置半檔設置 的主箱加后置行星副箱結構組成的十四檔汽車變速箱。
背景技術:
在國內,大多凄t礦區和山地道^各條件復雜、惡劣,而目前市
場上發動才幾功率為340 - 500馬力的礦區運1敘車配置的變速箱大 多為九檔和十二檔變速箱,這種變速箱在使用中主要存在兩個方 面的問題,其一變速箱頭檔速比小,滿載后不能滿足車輛的爬 坡性能;其二變速箱速比范圍小,車輛的爬坡性能和最高車速 不能兼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不足,提 供一種速比范圍寬、頭檔速比大,檔位數和檔位級差合理,整個 變速箱的動力性和經濟性能達到十分理想的十四檔汽車變速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十四檔汽車 變速箱,包括前置半檔副箱、主箱和后置行星副箱,其特征是
在前置半檔副箱中設有一軸1、空套在一軸上的一軸齒輪2、 與一軸相連的滑動齒套4和控制滑動齒套的半檔撥叉5;
在主箱中設有二軸18,空套在二軸上的四檔齒輪7、三擋齒 輪10、 二檔齒輪14、倒檔齒輪15、 一檔齒輪17,與二軸相連的滑動齒套9、滑動齒套12、滑動齒套16,中間軸27,與中間軸固 定連接的且分別與一軸齒輪2、四檔齒輪7、三擋齒輪10、 二檔 齒輪14、 一檔齒4侖17嚙合的中間軸常嚙合齒輪33、中間軸四檔 齒輪31、中間軸三檔齒輪30、中間軸二檔齒輪29、中間軸一檔 齒輪37,以及倒檔惰輪28和換擋控制機構,倒檔齒輪15與倒檔 惰輪28嚙合;
在后置行星副箱中設有后副箱輸出軸25 、與二軸相連的太陽 輪20、行星輪38、內齒圈21、滑動齒套23、與箱體32相連的錐 環22和與后副箱輸出軸25相連的錐環24,滑動齒套23與空套 在后副箱輸出軸上的內齒圏21相連,滑動齒套23位于錐環22 與錐環24之間;
所述滑動齒套4位于一軸齒輪2與四檔齒輪7之間,所述滑 動齒套9位于四檔齒輪7另一邊,所述滑動齒套12位于三擋齒輪 10與二檔齒輪14之間,所述滑動齒套16位于倒檔齒輪15與一 檔齒輪17之間。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配對齒輪的傳動比最好為
一軸齒輪2/中間軸常嚙合齒輪33為0.931;
四檔齒4侖7/中間軸四檔齒輪31為0.8667;
三擋齒輪10/中間軸三檔齒輪30為1.3478;
二檔齒輪14/中間軸二檔齒輪29為2.1176;
一檔齒輪17/中間軸一檔齒輪37為3.25;
中間軸一檔齒輪34/倒檔惰輪28為1.75;
倒檔惰4侖28/倒檔齒輪15為3.1667;太陽輪20/內齒圏21為3.913。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滑動齒套4、滑動齒套9、滑動齒套12 均可釆用行程為llmm的滑塊式同步器。
在上述太陽輪20前端可以裝有太陽輪導油杯19,太陽輪導 油杯中i殳有油道C,在太陽4侖導油杯與太陽輪相對面上設有油腔 D,油道C的一端與二軸18中間油道A中的徑向油孔B相連, 另 一 端與油腔D相連,油腔D與太陽輪的齒根部分相通。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特點
1 、動力傳遞主要由含前半檔副箱結構的三軸式主箱和帶 2Z-X NWG型行星齒4侖才幾構的后副箱兩部分組成,能組成十四 個前進檔和兩個倒沖當;
2、主箱中心距為154mm,后副箱速比3.913,各檔位速比見 下表;
檔位IIImIVVVIVIIR I
速比14.6711.789.567.676.094.883.91311.54
檔位VIIIIXXXIXIIx mX IVRII
速比3.142.441.961.561.25i0.80214.30
3、潤滑方式同時采用主動潤滑和飛濺潤滑,其中對太陽輪增
加輔助潤滑4普施;
4、換擋控制機構采用單H操縱頂蓋,前置半檔和后副箱采 用氣控換檔方式,前半檔換檔氣缸布置在前殼體外表面上;
5 、中間軸與固定在中間軸上的齒輪采用熱過盈配合聯接;6、 在齒一合4合輻上開減重孔或過油孔;
7、 主箱除一、倒檔外,其它檔位均采用中短行程的滑塊式 同步器,同步器行程為llmm;
8、 采用中間軸后端取力方式;
9、 各檔位齒輪全部采用斜齒大壓力角齒輪傳動,采用全磨 齒工藝和大圓弧齒才艮,并強力噴丸。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可達到良好的使用效果。具 有速比范圍18.3、頭檔速比14.67、輸入扭矩達1800- 2400牛. 米,;中心距小,變速箱結構緊湊,其重量僅375公斤,實現了產 品輕量化要求;同時采用主動潤滑和飛濺潤滑,各部位軸承潤滑 充分,能有效防止軸承燒蝕;特別對太陽輪采用了增加輔助潤滑 的結構,解決了因太陽輪潤滑不充分而容易早期失效的問題;采 用單H操縱頂蓋,選換檔時檔位清晰,操縱簡單;中間軸與中間 軸齒輪采用熱過盈配合聯接,工藝筒單,聯接可靠;在齒輪輪輻 上開減重孔或過油孔, 一是有效減輕了零件重量,二是在齒輪淬 火環節時減少淬火油的損失;釆用了中短行程的滑塊式同步器, 該同步器綜合了常規滑塊式同步器和短行程滑塊式同步器的特 點,既節省安裝空間,又不至于掉檔;采用中間軸后端取力,能 方便整車布置,且取力方便;前半檔換檔氣缸布置在前殼體外部, 有利于拆卸和維修;釆用全磨齒工藝和大圓弧齒根,并強力噴丸, 齒輪強度高,變速箱噪音低。
本實用新型具有速比范圍寬、頭檔速比大,檔位數和檔位級 差合理,整個變速箱的動力性和經濟性能達到十分理想狀態,解決市場和用戶需求。
圖1 十四檔汽車變速箱結構示意圖。
圖2 十四檔汽車變速箱傳動示意圖。 圖3 換擋控制機構示意圖。 圖4 太陽輪導油杯導油原理示意圖。 圖5 滑塊式同步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前置半檔副箱、主箱和 后置行星副箱,其中
在前置半檔副箱中設有一軸1、空套在一軸上的一軸齒輪2、 與一軸相連的滑動齒套4和控制滑動齒套的半檔撥叉5;
在主箱中設有二軸18,空套在二軸上的四檔齒4侖7、三擋齒 輪10、 二檔齒輪14、倒檔齒l侖15、 一檔齒4侖17,與二軸相連的 滑動齒套9、滑動齒套12、滑動齒套16,中間軸27,與中間軸固 定連接的且分別與一軸齒輪2、四檔齒輪7、三擋齒輪10、 二檔 齒輪14、 一檔齒4侖17嚙合的中間軸常嚙合齒4侖33、中間軸四檔 齒輪31、中間軸三檔齒輪30、中間軸二檔齒輪29、中間軸一檔 齒輪37,以及倒檔惰輪28和換擋控制機構,倒檔齒輪15與倒檔 惰輪28嚙合;
在后置行星副箱中設有后副箱輸出軸25、與二軸相連的太陽 輪20、行星輪38、內齒圈21、滑動齒套23、與箱體32相連的錐 環22和與后副箱輸出軸25相連的錐環24,滑動齒套23與空套在后副箱輸出軸上的內齒圈21相連,滑動齒套23位于錐環22 與錐環24之間;
所述滑動齒套4位于一軸齒輪2與四檔齒輪7之間,所述滑 動齒套9位于四檔齒輪7另一邊,所述滑動齒套12位于三擋齒輪 10與二檔齒輪14之間,所述滑動齒套16位于倒檔齒輪15與一 檔齒輪17之間。
動力由一軸l輸入,分別經主箱各檔齒輪、后副箱行星傳動 才幾構(主要包括太陽輪20、行星輪37、內齒4侖21),最后由后副 箱專命出軸25 llT出。
在倒檔齒輪15、 一檔齒輪17、倒檔惰輪28的輪輻上開有減 重孔,有效減輕了齒輪重量;在二檔齒輪14、中間軸常嚙合齒輪 33、中間軸四檔齒4侖31的輪輻上開過油孔,熱處理過程中起到過 油作用,不致使油料浪費。
中間軸27與中間軸常嚙合齒輪33、中間軸四檔齒輪31采用 熱過盈配合聯接,工藝簡單,聯接可靠。中間軸三檔齒輪30和中 間軸二檔齒4侖29與中間軸27加工成一個整體。
中間軸27后端加工有外花鍵,該花鍵與取力器連接后,達 到取力作用。
前半檔換檔氣缸4布置在變速箱前殼體32的外表面上,有 利于換檔氣缸的拆卸與維修。
中間軸27前端裝有主動潤滑油泵,油泵吸油后潤滑油經前 殼體32和一軸軸承蓋35上的油道進入過油環36,再進入二軸18 的中間油道;二軸18為中空結構,軸徑上開有分油孔,經過分油孔的潤滑油可進入相應的軸承,使軸承得到充分的潤滑。太陽輪
20前端裝有太陽輪導油杯19,專門對太陽輪進行輔助潤滑。
太陽輪導油杯的具體導油原理見圖4。如圖中箭頭方向所示, 進入二軸18中間油道A中的壓力油經二軸18上的徑向油孔B流 到太陽輪導油杯19的油道C中,進入油道C中的潤滑油在壓力 作用下流入太陽4侖導油杯19左側的油腔中,油腔中的潤滑油可流 入到太陽輪20的齒根部分,專門對太陽輪進行輔助潤滑,防止因 太陽輪潤滑不充分而導致的早期失效。 本實用新型選換檔工作原理如下
控制半檔撥叉5,使滑動齒套4與嚙合在四檔齒輪7上的錐 環6結合時,前置半檔副箱處于低半檔,使滑動齒套4與嚙合在 一軸齒輪2上的錐環3結合時,前置半檔副箱處于高半檔;控制 后置換檔撥叉26,使滑動齒套23與錐環22結合時,后置行星副 箱處于低檔位,使滑動齒套23與錐環24結合時,后置行星副箱 處于高檔位。
變速箱各檔位組成及動力傳遞如下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低 檔位,前置半檔副箱處于低半檔,滑動齒套16與一檔齒輪17的 結合齒嚙合,此時為一檔;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低檔位,前置半 檔副箱處于高半檔,滑動齒套16與一檔齒輪17的結合齒嚙合時, 此時為二檔;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低檔位,前置半檔副箱處于低 半檔,滑動齒套12與嚙合在二檔齒輪14上的錐環13的結合齒嚙 合時,此時為三檔;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低檔位,前置半檔副箱 處于高半檔,滑動齒套12與嚙合在二檔齒輪14上的錐環13的結合齒嚙合時,此時為四檔;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低檔位,前置半
檔副箱處于低半檔,滑動齒套12與嚙合在三檔齒輪IO上的錐環 ll的結合齒嚙合時,此時為五檔;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低檔位, 前置半檔副箱處于高半檔,滑動齒套12與嚙合在三檔齒輪10上 的錐環11的結合齒嚙合時,此時為六檔;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低 檔位,前置半檔副箱處于低檔,滑動齒套9與嚙合在四檔齒輪7 上的錐環8的結合齒嚙合時,此時為七檔;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 低檔位,前置半檔副箱處于高檔,滑動齒套9與嚙合在四檔齒輪 7上的錐環8的結合齒嚙合時,此時為八檔;當后置行星副箱處 于低檔位,前置半檔副箱處于低半檔,滑動齒套12與嚙合在二檔 齒輪14上的錐環13的結合齒嚙合時,此時為三檔;當后置行星 副箱處于低檔位,前置半檔副箱處于高半檔,滑動齒套12與嚙合 在二檔齒輪14上的錐環13的結合齒嚙合時,此時為四檔;當后 置行星副箱處于低檔位,前置半檔副箱處于低半檔,滑動齒套12 與嚙合在三檔齒輪10上的錐環11的結合齒嚙合時,此時為五檔; 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低檔位,前置半檔副箱處于高半檔,滑動齒 套12與嚙合在三檔齒輪IO上的錐環11的結合齒嚙合時,此時為 六檔;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低檔位,前置半檔副箱處于低檔,滑 動齒套9與嚙合在四檔齒輪7上的錐環8的結合齒嚙合時,此時 為七檔;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低檔位,前置半檔副箱處于高檔, 滑動齒套9與嚙合在四檔齒輪7上的錐環8的結合齒嚙合時,此 時為八檔;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高檔位,前置半檔副箱處于低半 檔,滑動齒套12與嚙合在二檔齒輪14上的錐環13的結合齒嚙合時,此時為九檔;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高檔位,前置半檔副箱處
于高半檔,滑動齒套12與嚙合在二檔齒輪14上的錐環13的結合 齒嚙合時,此時為十檔;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高檔位,前置半檔 副箱處于低半檔,滑動齒套12與嚙合在三檔齒輪IO上的錐環11 的結合齒嚙合時,此時為十一檔;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高檔位, 前置半檔副箱處于高半檔,滑動齒套12與嚙合在三檔齒輪10上 的錐環11的結合齒嚙合時,此時為十二檔;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 高檔位,前置半檔副箱處于低檔,滑動齒套9與嚙合在四檔齒輪 7上的錐環8的結合齒嚙合時,此時為十三檔;當后置行星副箱 處于高檔位,前置半檔副箱處于高檔,滑動齒套9與嚙合在四檔 齒輪7上的錐環8的結合齒嚙合時,此時為十四檔;當后置行星 副箱處于底檔位,前置半檔副箱處于低檔,滑動齒套16與倒檔齒 輪15的結合齒嚙合時,此時為低倒檔;當后置行星副箱處于底檔 位,前置半檔副箱處于高檔,滑動齒套16與倒檔齒輪15的結合 齒嚙合時,此時為高倒檔;由于在變速箱操縱頂蓋上設置有鎖止 機構,當后副箱在高檔位時,不能掛一、倒檔。
換擋控制機構如圖3所示。正常情況下,選換檔軸38處于 空擋位置,當轉動選換檔軸38時,通過聯接在選換檔軸38上的 圓柱銷43帶動換檔轉臂42轉動,換檔轉臂42帶動與之連接的換 檔軸或拉板運動,實現二、三換檔;向外拉動選換檔軸38,直到 推塊45與限位軸套44接觸,此時選換檔軸38處于四檔位置,當 轉動選換檔軸時,通過聯接在選換檔軸上的圓柱銷43帶動換檔轉 臂41轉動,換檔轉臂41帶動與之連接的換檔軸或拉板運動,實現四檔換檔;向里推動選換檔軸38,直到限位軸套44與推塊45 與接觸,此時選換檔軸處于一、倒檔位置,當轉動選換檔軸38 時,通過聯接在選換檔軸上的圓柱銷39帶動換檔轉臂40轉動, 換檔轉臂40帶動與之連接的換檔軸或拉板運動,實現一、倒換檔。 該單H換檔頂蓋結構簡單、選檔時檔位清晰,適用用強。
滑塊式同步器如圖5所示。該滑塊式同步器在齒套46和錐 環47、錐環48上都有防越程設計,通過同步器各組成零件尺寸 和參數的合理配置,實現同步器的換檔行程為llmm,從而達到 可靠的設計和使用要求。
通過上述結構和變速箱參數的使用,該實用新型結構合理, 實用性強,性能可靠,必將贏得市場和用戶的認可。
權利要求1、十四檔汽車變速箱,包括前半檔副箱、主箱和后置行星副箱,其特征是在前置半檔副箱中設有一軸(1)、空套在一軸上的一軸齒輪(2)、與一軸相連的滑動齒套(4)和控制滑動齒套的半檔撥叉(5);在主箱中設有二軸(18),空套在二軸上的四檔齒輪(7)、三擋齒輪(10)、二檔齒輪(14)、倒檔齒輪(15)、一檔齒輪(17),與二軸相連的滑動齒套(9)、滑動齒套(12)、滑動齒套(16),中間軸(27),與中間軸固定連接的且分別與一軸齒輪(2)、四檔齒輪(7)、三擋齒輪(10)、二檔齒輪(14)、一檔齒輪(17)嚙合的中間軸常嚙合齒輪(33)、中間軸四檔齒輪(31)、中間軸三檔齒輪(30)、中間軸二檔齒輪(29)、中間軸一檔齒輪(37),以及倒檔惰輪(28)和換擋控制機構,倒檔齒輪(15)與倒檔惰輪(28)嚙合;在后置行星副箱中設有后副箱輸出軸(25)、與二軸相連的太陽輪(20)、行星輪(38)、內齒圈(21)、滑動齒套(23)、與箱體(32)相連的錐環(22)和與后副箱輸出軸(25)相連的錐環(24),滑動齒套(23)與空套在后副箱輸出軸上的內齒圈(21)相連,滑動齒套(23)位于錐環(22)與錐環(24)之間;所述滑動齒套(4)位于一軸齒輪(2)與四檔齒輪(7)之間,所述滑動齒套(9)位于四檔齒輪(7)另一邊,所述滑動齒套(12)位于三擋齒輪(10)與二檔齒輪(14)之間,所述滑動齒套(16)位于倒檔齒輪(15)與一檔齒輪(17)之間。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十四檔汽車變速箱,其特征是所 述配對齒輪的傳動比最好為一軸齒輪(2) /中間軸常嚙合齒輪(33)為0.931; 四檔齒輪(7) /中間軸四檔齒輪(31)為0.8667; 三擋齒輪(10) /中間軸三檔齒輪(30)為1.3478; 二檔齒輪(14) /中間軸二檔齒輪(29)為2.1176; 一檔齒輪(17) /中間軸一檔齒輪(34)為3.25; 中間軸一檔齒輪(34) /倒檔惰輪(28)為1.75; 倒檔惰輪(28) /倒檔齒輪(15)為3.1667; 太陽輪(20) /內齒圈(21)為3.913。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十四檔汽車變速箱,其特征是所 述滑動齒套(4)、滑動齒套(9)、滑動齒套(12)均采用行程為 llmm的滑塊式同步器。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十四檔汽車變速箱,其特征是在 太陽輪(20)前端裝有太陽輪導油杯(19),太陽輪導油杯中設有 油道(C),在太陽輪導油杯與太陽輪相對面上設有油腔(D),油 道(C)的一端與二軸(18)中間油道(A)中的徑向油孔(B) 相連,另一端與油腔(D)相連,油腔(D)與太陽輪的齒根部分 相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十四檔汽車變速箱,它包括在前置半檔副箱中設有一軸、一軸齒輪、滑動齒套和控制滑動齒套的半檔撥叉;在主箱中設有二軸,四檔齒輪、三擋齒輪、二檔齒輪、倒檔齒輪、一檔齒輪,與二軸相連的滑動齒套,中間軸,與中間軸固定連接的中間軸常嚙合齒輪、中間軸四檔齒輪、中間軸三檔齒輪、中間軸二檔齒輪、中間軸一檔齒輪,以及倒檔惰輪和換擋控制機構;在后置行星副箱中設有后副箱輸出軸、太陽輪、行星輪、內齒圈、滑動齒套、錐環和錐環,滑動齒套與空套在后副箱輸出軸上的內齒圈相連。本實用新型具有速比范圍寬、頭檔速比大,檔位數和檔位級差合理,整個變速箱的動力性和經濟性能達到十分理想狀態。
文檔編號F16H63/32GK201373073SQ20092008455
公開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09年3月27日
發明者周光輝, 帥春桃, 杜春鵬, 王忠新, 蔣于偉, 鄭萬生 申請人:東風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