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變速器,特別是涉及車輛變速器中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
背景技術:
現有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的集成控制模塊主要是集成液壓閥的控制模塊,包括油道及各種控制閥,而換擋機構即活塞缸一般布置于變速箱殼體上,檢測同步器位移的位置傳感器也布置于變速箱殼體上,這樣的設計導致加工、裝配過程極其復雜,集成化程度不高,另外,要想精確的對整個變速箱進行控制,需采用反饋控制的方法,即在液壓系統中使用壓力傳感器,例如雙離合器在結合與分離的過程中將產生持續的滑摩過程,對于滑摩過程的控制是離合器控制的核心內容,不同的離合器結合與分離時間段,對于離合器所需要的壓力也不同,為使離合器始終處于最佳工作狀態,需要對離合器的壓力進行精確控制,傳統的設計是將壓力傳感器安裝至變速箱箱體的油道上,這樣的設計導致變速箱殼體設計制造復雜,而且變速箱體積增大,無法在微型轎車上使用。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能使整個變速器結構更為緊湊、更模塊化,可對
變速箱進行實時控制,裝配過程簡單、適合微型轎車上使用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包括由前液壓閥塊和后液壓閥塊
連接而成的液壓閥塊和構成雙離合變速器液壓控制系統的控制模塊,控制模塊包括用于選
擇性和獨立地切換每個離合器的離合器控制模塊、用于驅動變速器的同步器換檔的換擋控
制模塊、用來控制離合器冷卻液的離合器冷卻模塊、用于控制變速器內部軸系冷卻液的軸
系冷卻模塊和用來調節整個液壓系統壓力的主調壓模塊。 所述離合器控制模塊包括按照系統液壓方式連接的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和手控滑閥座其中,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和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安裝在前液壓閥塊的外表面左上角處的離合器控制閥座上,手控滑閥安裝在后液壓閥塊外表面側部的手控滑閥座內,前液壓閥塊的頂端設置有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的出油口和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的出油口。 所述換擋控制模塊包括按照系統液壓方式連接的換擋滑閥、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換擋活塞缸、第一換擋壓力傳感器和第二換擋壓力傳感器,其中,換擋滑閥安裝在后液壓閥塊外表面上部的換擋滑閥座內,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和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分別安裝在位于離合器控制閥座下部的換擋控制閥座的左右兩端,換擋活塞缸安裝在前液壓閥塊的右上角,與第一換擋油道和第二換擋油道相通的第五傳感器油口和第六傳感器油口設置在后液壓閥塊的中部,第一換擋壓力傳感器和第二換擋壓力傳感器分別安裝在第五傳感器油口和第六傳感器油口內,與換擋主油道相通的第三傳感器油口設置在后液壓閥塊的底部,主油路壓力傳感器安裝在第三傳感器油口內。
所述主調壓模塊包括按照系統液壓方式連接的主調壓滑閥、主調壓電磁閥和主調壓滑閥壓力傳感器,其中,主調壓滑閥安裝在后液壓閥塊上位于換擋滑閥座下部的主調壓滑閥座內,主調壓電磁閥安裝在前液壓閥塊左下角處主壓及冷卻控制閥座下端的閥口內,主調壓電磁閥和主調壓滑閥之間通過調壓油道相連,與調壓油道相連通的第七傳感器油口設置在后液壓閥塊的中部偏左的位置,主調壓滑閥壓力傳感器安裝在第七傳感器油口內。
所述離合器冷卻模塊包括按照系統液壓方式連接的離合器冷卻電磁閥、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離合器冷卻控制滑閥壓力傳感器、第一離合器冷卻通道壓力傳感器、第二離合器冷卻通道壓力傳感器、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和離合器冷卻壓力傳感器,其中,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裝在位于后液壓閥塊右下角處的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座內,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安裝在后液壓閥塊外表面上部的冷卻換向滑閥座內;前液壓閥塊的上部的凸塊下端設有一號離合器冷卻通道的出油口和二號離合器冷卻通道的出油口 ,離合器冷卻電磁閥安裝在主壓及冷卻控制閥座上端的閥口內,一號離合器冷卻通道的出油口和二號離合器冷卻通道的出油口設在前液壓閥塊的頂端,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和離合器冷卻電磁閥之間通過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油道相連,與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油道相通的第八傳感器油口設置在后液壓閥塊的中部偏右的位置,離合器冷卻控制滑閥壓力傳感器裝在第八傳感器油口內,與離合器冷卻管路相通的第四傳感器油口設置在后液壓閥塊的中部,離合器冷卻壓力傳感器裝在第四傳感器油口內,第一離合器冷卻通道壓力傳感器和第二離合器冷卻通道壓力傳感器分別裝在第一傳感器油口和第二傳感器油口內。 所述軸系冷卻模塊包括軸系冷卻噴口,軸系冷卻噴口設在前液壓閥塊的右下角,在前液壓閥塊后液壓閥塊內制有根據各控制模塊在液壓系統中的位置而使其相互連通的油道。 本發明所述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所述離合器控制模塊中,手控滑閥的回油口 T1、T2分別與油箱相通,進油口 Pl與主調壓電磁閥的進油口 P相連通,進油口 P2與油箱相通,工作油口 A分別與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的供油口 P相通,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的回油口 T通過管路與油箱相通,所述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的工作油口 A通過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與第一離合器相連;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的回油口 T通過管路與油箱相通,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的工作油口 A通過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與第二離合器相連。 本發明所述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所述換擋控制模塊中,換擋活塞缸包括2-4換擋活塞缸、3-5換擋活塞缸和R-N換擋活塞缸,R-N換擋活塞缸與手控滑閥的工作油口 B相連,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和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的供油口 P均通過換擋主油道與油箱相通,主油路壓力傳感器并聯在換擋主油道上,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的回油口 T通過管路與油箱相通,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的工作油口 A通過第一換擋油道與換擋滑閥的工作油口 E相連,第一換擋油道上并聯有第一換擋壓力傳感器,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的回油口T通過管路與油箱相通,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的工作油口 A通過第二換擋油道與換擋滑閥的工作油口 F相連,所述換擋滑閥的左控制端通過第一控制油道與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連通,換擋滑閥的右控制端通過第二控制油道與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連通,換擋滑閥的回油口 T1、T2、T3分別通過管路與油箱相通,換擋滑閥的工作油口 A通過第三換檔油道與2-4換擋活塞缸的左工作腔相通,換擋滑閥的工作油口 B通過第四換擋油道與3-5換擋活塞缸的左工作腔相通,換擋滑閥的工作油口 C通過第五換檔油道與2-4換擋活塞缸的右工作腔相通,換擋滑閥的工作油口 D通過第六換檔油道與3-5換擋活塞缸的右工作腔相通。
本發明所述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所述主調壓模塊中,主調壓滑閥并聯在主壓力管路上,主壓力管路與油泵的輸出端相連通,所述主調壓滑閥的進油口 PI和P2分別與主壓力管路相連通,主調壓滑閥的工作油口 A與調節管路相連通,主調壓滑閥的工作油口 B通過吸入管路與油泵的輸入端相連通,所述主調壓電磁閥的工作油口 A與主調壓滑閥的左控制端相連,主調壓電磁閥的回油口 T與油箱相連通。 本發明所述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所述離合器冷卻模塊中,所述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的進油口 P與調節管路相連通,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的工作油口 A與離合器冷卻管路的一端相連通,離合器冷卻管路的另一端分別與一號離合器冷卻通道和二號離合器冷卻通道相通,所述離合器冷卻電磁閥的進油口 P與主壓力管路相連通,離合器冷卻電磁閥的工作油口 A與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的右控制端相連,離合器冷卻電磁閥的回油口 T與油箱相連通;所述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設置在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和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之間,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的進油口 P與調節管路相連通,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的工作油口 A和B分別與一號離合器冷卻通道和二號離合器冷卻通道相通,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的左、右控制端分別與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和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相通。
本發明所述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所述軸系冷卻模塊中,所述軸系冷卻噴口與軸系冷卻管路一端相通,軸系冷卻管路的另一端與調節管路相連通。
本發明所述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所述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上并聯有第一蓄能器;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上并聯有第二蓄能器。 本發明所述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所述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油道上并聯有第三蓄能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將構成雙離合變速器液壓控制系統的控制模塊集成在前液壓閥塊和后液壓閥塊上,使整個變速器的結構更為緊湊,集成化程度高,離合器的進油路中使用各種壓力傳感器來檢測離合器的壓力,壓力傳感器將檢測信號反饋到整車控制系統中,控制系統根據離合器壓力傳感器的檢測信號來控制離合器調壓電磁閥的輸出壓力,可以精確控制離合器,將壓力傳感器放置在閥體上,還能顯著降低變速箱殼體的設計制造難度,使整個變速器的體積縮小、更模塊化,減小變速器的布置空間,而且使控制系統能監控整個變速箱液壓系統的工作狀態,實現對變速箱實時控制,適合微型轎車上使用。
圖1是本發明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正面的結構圖; 圖2是本發明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背面的結構圖; 圖3是前液壓閥塊的正視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前液壓閥塊的后視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后液壓閥塊的正視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后液壓閥塊的后視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是換擋活塞軸的結構示意 圖8是換擋活塞軸的剖視圖; 圖9是本發明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的液壓控制原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作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 、圖2和圖9 ,本發明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包括由前液壓閥塊1039和后液壓閥塊1040連接而成的液壓閥塊和構成雙離合變速器液壓控制系統的控制模塊,控制模塊包括用于選擇性和獨立地切換每個離合器的離合器控制模塊1054、用于驅動變速器的同步器換檔的換擋控制模塊1055、用來控制離合器冷卻液的離合器冷卻模塊1056、用于控制變速器內部軸系冷卻液的軸系冷卻模塊1057和用來調節整個液壓系統壓力的主調壓模塊1058。 再參見圖9,油泵2003的進油口通過第七過濾器2002與油箱2001相通,油泵2003的出油口與主壓力管路2004相連,離合器控制模塊1054包括離合器主油道1002、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9、手控滑閥1013、第一過濾器1003和第二過濾器1008,手控滑閥1013內設停車檔工位1073、倒檔工位1074、空擋工位1075和前進擋工位1076四個工位,其中,停車檔工位1073的工作油口 A與回油口 Tl相連,停車檔工位1073的工作油口 B與回油口 T2相通,倒檔工位1074的工作油口 A與供油口 Pl相通,倒檔工位1074的工作油口 B與供油口 P2相通,空擋工位1075的工作油口 A與回油口 Tl相通,空擋工位1075的工作油口 B與回油口 T2相通,前進擋工位1076的工作油口 A與供油口 Pl相通,前進擋工位1076的工作油口 B與回油口 T2相通,其中,手控滑閥1013的回油口 Tl、T2分別與油箱2001相通,進油口 Pl通過第十過濾器2017與主調壓電磁閥2018的進油口P相連通,手控滑閥1013的進油口 P2與主壓力管路2004相連,手控滑閥1013的工作油口A與離合器主油道1002的一端相連,手控滑閥1013的工作油口 B與R-N換擋活塞缸1031'相連,離合器主油道1002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一過濾器1003和第二過濾器1008相連,第一過濾器1003的出口通過管路與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的供油口 P相連,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的回油口 T通過管路與油箱2001相通,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的工作油口 A通過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與第一離合器1007相連;第二過濾器1008的出口通過管路與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9的供油口 P相連,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9的回油口 T通過管路與油箱2001相通,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9的工作油口 A通過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與第二離合器1012相連;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上串聯有第三過濾器1006,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上串聯有第四過濾器1011 ;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與第三過濾器1006之間的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上并聯有第一蓄能器1005 ;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9與第四過濾器1011之間的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上并聯有第二蓄能器1010。 換擋控制模塊1055包括換擋主油道1014、第五過濾器1015、第六過濾器1021 、控制換擋的換檔活塞缸、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1022和換擋滑閥1025,換擋活塞缸包括2-4換擋活塞缸1020、 3-5換擋活塞缸1028和R-N換擋活塞缸1031',換擋主油道1014上并聯有主油路壓力傳感器1035,換擋主油道1014的一端與主壓力管路2004相通,換擋主油道1014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五過濾器1015和第六過濾器1021相連,第
8五過濾器1015的出口通過管路與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的供油口 P相連,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的回油口 T通過管路與油箱2001相通,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的工作油口 A通過第一換擋油道1017與換擋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 E相連,第一換擋油道1017上并聯有第一換擋壓力傳感器1033,換擋滑閥1025的左控制端通過第一控制油道1030與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連通,換擋滑閥1025的右控制端通過第二控制油道1029與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連通,換擋滑閥1025左端設有復位彈簧1018,換擋滑閥1025的回油口T1、T2、T3分別通過管路與油箱2001相通,換擋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 A通過第三換檔油道1019與2-4換擋活塞缸1020的左工作腔相通,換擋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 B通過第四換擋油道1026與3-5換擋活塞缸1028的左工作腔相通,換擋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 C通過第五換檔油道1024與2-4換擋活塞缸1020的右工作腔相通,換擋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 D通過第六換檔油道1027與3-5換擋活塞缸1028的右工作腔相通;第六過濾器1021的出口通過管路與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1022的供油口 P相連,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1022的回油口T通過管路與油箱2001相通,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1022的工作油口 A通過第二換擋油道1023與換擋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 F相連,第二換擋油道1023上并聯有第二換擋壓力傳感器1034 ;R-N換擋活塞缸1031'與手控滑閥1013的工作油口 B相連;其中2_4換擋活塞缸1020和3-5換擋活塞缸1028為雙作用活塞油缸,2-4換擋活塞缸1020和3_5換擋活塞缸1028分別控制2/4檔和3/5檔;換擋滑閥1025的切換通過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的壓力差以及復位彈簧1018進行控制。 主調壓模塊1058包括主壓力管路2004、主調壓滑閥2005和主調壓電磁閥2018,主壓力管路2004與油泵2003的輸出端相連通,主壓力管路2004上裝有第八過濾器2037,第八過濾器2037上并聯有單向旁通閥2038,主壓力管路2004上還裝有主調壓滑閥2005,主調壓滑閥2005的進油口 Pl和P2分別與主壓力管路2004相連通,主調壓滑閥2005的工作油口 A與調節管路2006相連通,主調壓滑閥2005的工作油口 B通過吸入管路2007與油泵2003的輸入端相連通,主調壓滑閥2005包括第一彈簧2008和閥部件2009,閥部件2009中設有液流通道2010,液流通道2010將閥部件2009分為左位、中位和右位,左位的液流通道2010使主調壓滑閥2005的進油口 P1、P2和工作油口 A、B處于關閉狀態,中位的液流通道2010使主調壓滑閥2005的進油口 Pl與工作油口 A連通,右位的液流通道2010使主調壓滑閥2005的進油口 Pl與工作油口 A連通,進油口 P2與工作油口 B連通,第一彈簧2008安裝在閥部件2009的左控制端,閥部件2009的右控制端通過第一限流器2011與主壓力管路2004相連通,主調壓電磁閥2018的工作油口 A通過第四限流器2019和第五限流器2020與主調壓滑閥2005的左控制端相連,第四限流器2019和第五限流器2020之間的管路上設有主調壓滑閥壓力傳感器1038。 離合器冷卻模塊1056包括調節管路2006、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2021、離合器冷卻管路2012、離合器冷卻電磁閥2024、一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5、二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6和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2029,調節管路2006與離合器冷卻管路2012相連通,離合器冷卻管路2012上設有離合器冷卻壓力傳感器1036,離合器冷卻管路2012分別通過第二限流器2013和第三限流器2014與一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5和二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6相連,調節管路2006和離合器冷卻管路2012之間裝有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2021,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2021的進油口 P與調節管路2006相連通,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2021的工作油口 A與離合器冷卻管路2012相連通,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2021的左控制端裝有第二彈簧2022,主壓力管路2004通過第九過濾器2023與離合器冷卻電磁閥2024的進油口 P相連通,離合器冷卻電磁閥2024的工作油口 A通過第六限流器2025和第七限流器2026與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2021的右控制端相連,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2021和離合器冷卻電磁閥2024之間通過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油道1072相連,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油道1072上并聯有第三蓄能器2039。 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2029設在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和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之間,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2029的進油口 P與調節管路2006相連通,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2029的工作油口 A和B分別與一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5和二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6相連通,一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5上設有第一離合器冷卻通道壓力傳感器1031, 二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6上設有第二離合器冷卻通道壓力傳感器1032,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2029的左控制端裝有第三彈簧2030,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和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分別與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2029的左、右控制端相連。 軸系冷卻模塊1057包括軸系冷卻管路2031,軸系冷卻管路2031與調節管路2006相連通,軸系冷卻管路2031與軸系冷卻噴口 2032相連通,軸系冷卻管路2031上依次連接有第八限流器2033、直動溢流閥2034、冷卻器2035和第九限流器2036,對于在變速箱中處于較低位置的齒輪與軸承來說,由于變速箱中盛裝有一定深度的冷卻液,較低位置的齒輪在旋轉時,會將冷卻液飛濺開,可以潤滑到較低位置的齒輪與軸承,但對于在變速箱中處于較高位置的齒輪與軸承而言,采用冷卻液飛濺的潤滑方式是不可行的,這就需要額外的冷卻系統通過位于變速箱頂端的軸系冷卻噴口 2032向所處較高位置的齒輪與軸承進行噴液潤滑與冷卻。 圖9中的離合器控制模塊1054在前液壓閥塊1039和后液壓閥塊1040的安裝位置如圖1、圖2、圖3、圖5所示,離合器控制模塊1054包括按照系統液壓方式連接的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9和手控滑閥座1048,其中,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和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9安裝在前液壓閥塊1039的外表面左上角處的離合器控制閥座1041上,手控滑閥1013安裝在后液壓閥塊1040外表面側部設有的手控滑閥座1048內,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和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的出油口設置在前液壓閥塊1039的上部,與一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5和二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6相通的第一傳感器油口 1049和第二傳感器油口 1049'設置在后閥塊的右上角。
圖9中的換擋控制模塊1055在前液壓閥塊1039和后液壓閥塊1040的安裝位置如如圖1、圖2、圖3、圖5所示,換擋控制模塊1055包括按照系統液壓方式連接的換擋滑閥1025、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1022、3-5換擋活塞缸1028、2_4換擋活塞缸1020、 R-N換擋活塞缸1031'、第一換擋壓力傳感器1033和第二換擋壓力傳感器1034,其中,換擋滑閥1025安裝在后液壓閥塊1040外表面右側上部的換擋滑閥座1044內,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和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1022分別安裝在位于離合器控制閥座1041下部的換擋控制閥座1042的左右兩端,3-5換擋活塞缸1028、2-4換擋活塞缸1020和R-N換擋活塞缸1031'安裝在前液壓閥塊1039的右上角;與第一換擋油道1017和第二換擋油道1023相通的第五傳感器油口 1066和第六傳感器油口 1069設置在后液壓閥塊1040的中部,第一換擋壓力傳感器1033和第二換擋壓力傳感器1034分別安裝在第五傳感器油
10口 1066和第六傳感器油口 1069內,與換擋主油道1014相通的第三傳感器油口 1068設置 在后液壓閥塊1040的底部,主油路壓力傳感器1035安裝在第三傳感器油口 1068內。
圖9中的主調壓模塊1058在前液壓閥塊1039和后液壓閥塊1040的安裝位置如 圖如圖1、圖2、圖3、圖5所示,主調壓模塊1058包括按照系統液壓方式連接的主調壓滑閥 2005、主調壓電磁閥2018和主調壓滑閥壓力傳感器1038,其中,主調壓滑閥2005安裝在后 液壓閥塊1040上且位于換擋滑閥座1044下部的主調壓滑閥座1046內,主調壓模塊1058 中的主調壓電磁閥2018安裝在前液壓閥塊1039左下角處且設在主壓及冷卻控制閥座1043 下端的閥口內;主調壓電磁閥2018和主調壓滑閥2005之間通過調壓油道1071'相連,與調 壓油道1071'相連通的第七傳感器油口 1067設置在后液壓閥塊1040的中部偏左的位置, 主調壓滑閥壓力傳感器1038安裝在第七傳感器油口 1067內。 圖9中的離合器冷卻模塊1056在前液壓閥塊1039和后液壓閥塊1040的安裝位置 如圖1、圖2、圖3、圖5所示,離合器冷卻模塊1056包括按照系統液壓方式連接的離合器冷 卻電磁閥2024、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2021、離合器冷卻控制滑閥壓力傳感器1037、離 合器冷卻壓力傳感器1036、第一離合器冷卻通道壓力傳感器1031、第二離合器冷卻通道壓 力傳感器1032和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2029,其中,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2021裝在位于 后液壓閥塊1040右下角處的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座1047內,離合器冷卻電磁閥2024 安裝在主壓及冷卻控制閥座1043上端的閥口內,一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5的出油口 1061 和二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6的出油口 1062設在前液壓閥塊1039的頂端,離合器冷卻換向 滑閥2029安裝在后液壓閥塊1040的外表面的上部的冷卻換向滑閥座1045內,一號離合器 冷卻通道2015的出油口 1061和二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6的出油口 1062設置在前液壓閥 塊1039的上部,與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油道1072相通的第八傳感器油口 1070設置在后液 壓閥塊1040的中部偏右的位置,離合器冷卻控制滑閥壓力傳感器1037裝在第八傳感器油 口 1070內,與離合器冷卻管路2012相通的第四傳感器油口 1071設置在后液壓閥塊1040 的中部,離合器冷卻壓力傳感器1036裝在第四傳感器油口 1071內,第一離合器冷卻通道壓 力傳感器1031和第二離合器冷卻通道壓力傳感器1032分別裝在第一傳感器油口 1049和 第二傳感器油口 1049'內。 圖9中的軸系冷卻模塊1057在前液壓閥塊1039和后液壓閥塊1040的安裝位置 如圖1所示,軸系冷卻模塊1057包括軸系冷卻噴口 2032,軸系冷卻噴口 2032設在前液壓閥 塊1039的右下角。 參見圖4、圖6所示,在前液壓閥塊1039和后液壓閥塊1040內制有根據各控制模 塊在液壓系統中的位置而使其相互連通的油道1065。 下面說明本發明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中,離合器控制模塊和換擋控制模塊 的工作過程如下 奇數檔位離合器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偶數檔位離合器第二離合器控制電 磁閥1009、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和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1022由TCU(變速器控制單 元)給出指令進行控制,參見圖1所示,活塞缸的缸體上還設有位置傳感器1050,用于感知 換擋撥叉的位移和當前的檔位,并將信號傳給TCU,通過控制信號的反饋控制,提高換擋控 制品質,位置傳感器1050能夠通過檢測位于驅動活塞的移動來決定變速箱同步器的位置, 每兩個對稱的活塞缸缸體中設有一個驅動活塞軸1051,參見圖7-圖8,在驅動活塞軸1051的一端設有沉頭孔1052,沉頭孔1052內裝有一個帶有N、 S極的磁性棒1053,驅動活塞軸 1051在兩個對稱的油缸中滑動,為防止驅動活塞軸1051滑出活塞缸,還可在活塞缸的端部 安裝有一嵌入式的堵頭,并且使用彈性卡圈來限制堵頭的位置,在堵頭中還裝有O型密封 圈,以防止液壓油從堵頭的縫隙中泄漏,當液壓控制系統控制電磁閥向某一油缸中充油時, 液壓油推動驅動活塞軸向充油缸的反方向移動,磁性棒1053也隨之移動,磁性棒1053兩端 頭N、 S極產生的環形封閉磁場也隨之移動,位于磁性棒上方,活塞缸外的位置傳感器1050 檢測到驅動活塞軸1051中磁性棒移動導致的N、 S極磁場移動,即N、 S極磁場強度改變,從 而在位置傳感器1050中感應產生變化的電流,這個感應的變化電流大小與N、S極磁場改變 的大小成比例,通過車輛控制系統對位置傳感器信號的檢測,可判定N、 S極磁場的改變量, 這個N、 S極磁場的改變量與磁性棒的位移量成比例,即N、 S極磁場的改變量與驅動活塞軸 的位移量成比例,驅動活塞軸通過換擋撥叉與變速箱同步器齒套相連接,驅動活塞軸的位 移量與變速箱同步器齒套的位移量成比例,即磁性棒的N、 S極磁場的改變量與變速箱同步 器齒套的位移量成比例,從而通過位置傳感器的檢測信號,便可以判定變速箱同步器的位 移量,車輛控制系統根據位置傳感器的檢測信號來反饋驅動活塞軸的移動位移,便可控制 變速箱同步器的掛檔、摘檔與空擋,從而對變速箱進行換擋操作。 本實施方式中,3、5檔位與奇數檔位離合器1007協同工作,2、4檔位與偶數檔位離 合器1012協同工作。在換擋時,當當前檔位是奇數檔時,奇數檔位離合器1007結合,換檔 滑閥左控制端口壓力升高,換檔滑閥1025處于左閥位,換擋液壓回路為進行隨后的偶數換 擋做好了準備;當當前檔位是偶數檔時,偶數檔位離合器1012結合,換檔滑閥閥芯右控制 端口壓力升高,換擋滑閥1025處于右閥位,換擋液壓回路為進行隨后的奇數換擋做好了準 備。 初始狀態時,奇數檔位離合器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偶數檔位離合器第二 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9、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和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1022均處于左 位,換擋滑閥1025處于左位。 掛2檔時,手控滑閥1013處于前進擋工位1076,手控滑閥1013的工作油口 A與 供油口 Pl相連,工作油口 B與回油口 T2相通,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移動至右位,液壓 油從油箱2001經換擋主油道1014、第五過濾器1015、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的供油口 P、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的工作油口 A、換擋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 E、換擋滑閥1025的 工作油口 A、第三換擋油道1019進入2-4換擋活塞缸1020的左工作腔,活塞軸向右移動帶 動2檔換擋撥叉移動,從而掛上2檔,此時位移傳感器將信號傳給TCU,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 1016移動至左位關閉,2-4換擋活塞缸1020左工作腔內的液壓油經第三換擋油道1019、換 檔多路閥的工作油口 A、換擋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 E、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的工作油 口 A、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的回油口 T流回至油箱。然后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 移動至右位開啟受控增壓,液壓油從油箱2001經第二過濾器1008、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 1009的供油口 P、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9的工作油口 A、第四過濾器1011、第二離合器 控制油道2028進入偶數檔位離合器1012,偶數檔位離合器1012結合,液壓油同時經第二 控制油道1029進入換擋滑閥1025的右控制端口,換擋滑閥1025移動至右位,此時可以掛 3檔或5檔。 掛3檔時,手控滑閥1013處于前進擋工位1076,手控滑閥1013的工作油口 A與供油口 PI相連,工作油口 B與回油口 T2相連,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移動至右位,液壓 油從油箱2001經換擋主油道1014、第五過濾器1015、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的供油口 P、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的工作油口 A、換檔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 E、換檔滑閥1025的 工作油口 B、第四換擋油道1026進入3-5換擋活塞缸1028的左工作腔,活塞軸向右移動帶 動3檔換擋撥叉移動,從而掛上3檔,此時位移傳感器將信號傳給TCU,第一換擋控制電磁 閥1016移動至左位關閉,3-5換擋活塞缸1028左工作腔內的液壓油經第四換擋油道1026、 換擋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 B、換檔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 E、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的工 作油口 A、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的回油口 T流回至油箱,然后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 1009移動至左位關閉受控卸壓,液壓油經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 閥1009的工作油口 A、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9的回油口 T流回至油箱,同時第一離合 器控制電磁閥1004移動至右位開啟同步受控增壓,液壓油從油箱2001經第一過濾器1003、 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的供油口 P、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的工作油口 A、第三 過濾器1006、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進入奇數檔位離合器1007,奇數檔位離合器1007 結合,液壓油同時經第一控制油道1030進入換檔滑閥1025的左控制端口,換檔滑閥1025 移動至左位,此時可以掛2檔或4檔;其余檔位的切換類同于上述分析。
倒檔時,手控滑閥1013處于倒檔工位,手控滑閥工作油口 A與供油口 Pl相通,供 油口 P2與工作油口 B相通,液壓油經過P2、工作油口 B來控制R-N換擋活塞缸1031'內的 活塞軸,活塞軸移動帶動倒檔換擋撥叉移動,從而掛上倒檔。 下面說明本發明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中主調壓模塊和離合器冷卻模塊的 工作過程如下 主調壓電磁閥2018的回油口 T與油箱2001相連通,通過控制主調壓電磁閥2018 使主壓力管路2004中的部分壓力從回油口 T釋放,剩余壓力通過工作油口 A對主調壓滑閥 2005進行調節控制,當主壓力管路2004內壓力較小,位于主調壓滑閥2005左控制端的第一 彈簧2008使的閥部件位于左位,主調壓滑閥2005的進油口 Pl、 P2和工作油口 A、 B處于關 閉狀態;當主壓力管路2004內壓力升高時,主調壓滑閥2005右控制端的壓力升高,使閥部 件2009向左移動至中位,主調壓滑閥2005的進油口 Pl與工作油口 A連通,冷卻液通過主 調壓滑閥2005從主壓力管路2004進入調節管路2006,主調壓電磁閥2018根據主壓力管路 2004中的壓力變化調節其工作油口 A的輸出壓力,從而控制主調壓滑閥2005左控制端的偏 置力,使得主調壓滑閥2005保持設定的輸出壓力;當主壓力管路2004內的壓力較大時,主 調壓滑閥2005的右控制端受到較大壓力克服了左控制端的偏置力,推動閥部件2009移動 至右位,使得主調壓滑閥2005的進油口 P2與工作油口 B連通,部分冷卻液從工作油口 B流 經吸入管路2007回流至油泵2003的輸入端,從而降低了主壓力管路2004中的壓力。
離合器冷卻電磁閥2024的回油口 T與油箱2001相連通,通過控制離合器冷卻電 磁閥2024使主壓力管路2004中的部分壓力從回油口 T釋放,剩余壓力通過工作油口 A對 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2021的流量進行調節控制。當離合器的溫度升高時,離合器冷卻 電磁閥2024根據電控指令提高其工作油口 A的輸出壓力,使得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 2021的右控制端壓力提高,從而提高冷卻液進入離合器冷卻管路2012的流量,當一號離合 器1007處于分離,二號離合器1012處于結合狀態時, 一號離合器1007的發熱量減小,二號 離合器1012的發熱量增加,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內的冷卻液從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流回到油箱2001內,使得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內的壓力降低,離合器冷卻換 向滑閥2029在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和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的壓力差作用下向 右移動,使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2029的進油口 P與工作油口 B連通,因而增加了對二號離 合器冷卻通道2016的冷卻液流量。相反,當一號離合器1007處于結合,二號離合器1012 處于分離狀態時,二號離合器1012的發熱量減小,一號離合器1007的發熱量增加,第二離 合器控制油道2028內的冷卻液從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9流回到油箱2001內,使得第 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內的壓力降低,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2029在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 2027和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的壓力差作用下向左移動,使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2029 的進油口 P與工作油口 A連通,因而增加了對一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5的冷卻液流量,從 而實現對離合器進行選擇性的增加冷卻液流量。 本發明將構成雙離合變速器液壓控制系統的離合器控制模塊1054、換擋控制模塊 1055、離合器冷卻模塊1056、軸系冷卻模塊1057和主調壓模塊1058都集成在前液壓閥板和 后液壓閥板上,系統中的蓄能器均設在油道內,使整個變速器的結構更為緊湊,減小了變速 器的布置空間,集成化程度高,在離合器的進油路中使用各種壓力傳感器來檢測離合器的 壓力,可以精確控制離合器,控制系統還能監控整個變速箱液壓系統的工作狀態,實現對變 速箱實時控制。 以上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 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 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1權利要求
一種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包括由前液壓閥塊(1039)和后液壓閥塊(1040)連接而成的液壓閥塊和構成雙離合變速器液壓控制系統的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塊包括用于選擇性和獨立地切換每個離合器的離合器控制模塊(1054)、用于驅動變速器的同步器換檔的換擋控制模塊(1055)、用來控制離合器冷卻液的離合器冷卻模塊(1056)、用于控制變速器內部軸系冷卻液的軸系冷卻模塊(1057)和用來調節整個液壓系統壓力的主調壓模塊(1058);所述離合器控制模塊(1054)包括按照系統液壓方式連接的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9)和手控滑閥座(1048),其中,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和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9)安裝在前液壓閥塊(1039)的外表面左上角處的離合器控制閥座(1041)上,手控滑閥(1013)安裝在后液壓閥塊(1040)外表面側部的手控滑閥座(1048)內,前液壓閥塊(1039)上部的凸塊上端設有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的出油口(1060)和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的出油口(1059);所述換擋控制模塊(1055)包括按照系統液壓方式連接的換擋滑閥(1025)、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1022)、換擋活塞缸、第一換擋壓力傳感器(1033)和第二換擋壓力傳感器(1034),其中,換擋滑閥(1025)安裝在后液壓閥塊(1040)外表面上部的換擋滑閥座(1044)內,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和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1022)分別安裝在位于離合器控制閥座(1041)下部的換擋控制閥座(1042)的左右兩端,換擋活塞缸安裝在前液壓閥塊(1039)的右上角,與第一換擋油道(1017)和第二換擋油道(1023)相通的第五傳感器油口(1066)和第六傳感器油口(1069)設置在后液壓閥塊(1040)的中部,第一換擋壓力傳感器(1033)和第二換擋壓力傳感器(1034)分別安裝在第五傳感器油口(1066)和第六傳感器油口(1069)內,與換擋主油道(1014)相通的第三傳感器油口(1068)設置在后液壓閥塊(1040)的底部,主油路壓力傳感器(1035)安裝在第三傳感器油口(1068)內;所述主調壓模塊(1058)包括按照系統液壓方式連接的主調壓滑閥(2005)、主調壓電磁閥(2018)和主調壓滑閥壓力傳感器(1038),其中,主調壓滑閥(2005)安裝在后液壓閥塊(1040)上且位于換擋滑閥座(1044)下部的主調壓滑閥座(1046)內,主調壓電磁閥(2018)安裝在前液壓閥塊(1039)左下角處主壓及冷卻控制閥座(1043)下端的閥口內,主調壓電磁閥(2018)和主調壓滑閥(2005)之間通過調壓油道(1071’)相連,與調壓油道(1071’)相連通的第七傳感器油口(1067)設置在后液壓閥塊(1040)的中部偏左的位置,主調壓滑閥壓力傳感器(1038)安裝在第七傳感器油口(1067)內;所述離合器冷卻模塊(1056)包括按照系統液壓方式連接的離合器冷卻電磁閥(2024)、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2021)、離合器冷卻控制滑閥壓力傳感器(1037)、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2029)、第一離合器冷卻通道壓力傳感器(1031)、第二離合器冷卻通道壓力傳感器(1032)和離合器冷卻壓力傳感器(1036),其中,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2021)裝在位于后液壓閥塊(1040)右下角處的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座(1047)內,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2029)安裝在后液壓閥塊(1040)外表面上部的冷卻換向滑閥座(1045)內;與一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5)和二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6)相通的第一傳感器油口(1049)和第二傳感器油口(1049’)設置在后液壓閥塊(1040)的右上角,離合器冷卻電磁閥(2024)安裝在主壓及冷卻控制閥座(1043)上端的閥口內,前液壓閥塊(1039)上部的凸塊下端設有一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5)的出油口(1061)和二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6)的出油口(1062),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2021)和離合器冷卻電磁閥(2024)之間通過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油道(1072)相連,與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油道(1072)相通的第八傳感器油口(1070)設置在后液壓閥塊(1040)的中部偏右的位置,離合器冷卻控制滑閥壓力傳感器(1037)裝在第八傳感器油口(1070)內,與離合器冷卻管路(2012)相通的第四傳感器油口(1071)設置在后液壓閥塊(1040)的中部,離合器冷卻壓力傳感器(1036)裝在第四傳感器油口(1071)內,第一離合器冷卻通道壓力傳感器(1031)和第二離合器冷卻通道壓力傳感器(1032)分別裝在第一傳感器油口(1049)和第二傳感器油口(1049’)內;所述軸系冷卻模塊(1057)包括軸系冷卻噴口(2032),軸系冷卻噴口(2032)設在前液壓閥塊(1039)的右下角,在前液壓閥塊(1039)后液壓閥塊(1040)內制有根據各控制模塊在液壓系統中的位置而使其相互連通的油道(1065)。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器控制模塊(1054)中,手控滑閥(1013)的回油口 T1、T2分別與油箱(2001)相通,進油口 Pl與主調壓電磁閥(2018)的進油口 P相連通,進油口 P2與油箱(2001)相通,工作油口 A分別與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9)的供油口P相通,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的回油口 T通過管路與油箱(2001)相通,所述第一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4)的工作油口 A通過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與第一離合器(1007)相連;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9)的回油口T通過管路與油箱相通,第二離合器控制電磁閥(1009)的工作油口 A通過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與第二離合器(1012)相連。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換擋控制模塊(1055)中,換擋活塞缸包括2-4換擋活塞缸(1020) 、3-5換擋活塞缸(1028)和R-N換擋活塞缸(1031' ), R-N換擋活塞缸(1031')與手控滑閥(1013)的工作油口 B相連,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和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1022)的供油口P均通過換擋主油道(1014)與油箱(2001)相通,主油路壓力傳感器(1035)并聯在換擋主油道(1014)上,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的回油口 T通過管路與油箱相通,第一換擋控制電磁閥(1016)的工作油口A通過第一換擋油道(1017)與換擋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 E相連,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1022)的回油口 T通過管路與油箱相通,第二換擋控制電磁閥(1022)的工作油口A通過第二換擋油道(1023)與換擋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F相連,所述換擋滑閥(1025)的左控制端通過第一控制油道(1030)與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連通,換擋滑閥(1025)的右控制端通過第二控制油道(1029)與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連通,換擋滑閥(1025)的回油口 T1、T2、T3分別通過管路與油箱相通,換擋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A通過第三換檔油道(1019)與2-4換擋活塞缸(1020)的左工作腔相通,換擋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 B通過第四換擋油道(1026)與3-5換擋活塞缸(1028)的左工作腔相通,換擋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 C通過第五換檔油道(1024)與2-4換擋活塞缸(1020)的右工作腔相通,換擋滑閥(1025)的工作油口 D通過第六換檔油道(1027)與3-5換擋活塞缸(1028)的右工作腔相通。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調壓模塊(1058)中,主調壓滑閥(2005)并聯在主壓力管路(2004)上,主壓力管路(2004)與油泵(2003)的輸出端相連通,所述主調壓滑閥(2005)的進油口P1和P2分別與主壓力管路(2004) 相連通,主調壓滑閥(2005)的工作油口A與調節管路(2006)相連通,主調壓滑閥(2005) 的工作油口B通過吸入管路(2007)與油泵(2003)的輸入端相連通,所述主調壓電磁閥(2018)的工作油口A與主調壓滑閥(2005)的左控制端相連,主調壓電磁閥(2018)的回油口 T與油箱相連通。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器冷卻模塊(1056)中,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2021)的進油口P與調節管路(2006)相連通,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2021)的工作油口 A與離合器冷卻管路(2012)的一端相連通,離合器冷卻管路(2012)的另一端分別與一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5)和二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6)相通,所述離合器冷卻電磁閥(2024)的進油口 P與主壓力管路(2004)相連通,離合器冷卻電磁閥(2024)的工作油口A與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滑閥(2021)的右控制端相連,離合器冷卻電磁閥(2024)的回油口 T與油箱(2001)相連通;所述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2029)設置在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和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之間,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2029)的進油口P與調節管路(2006)相連通,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2029)的工作油口 A和B分別與一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5)和二號離合器冷卻通道(2016)相通,離合器冷卻換向滑閥(2029)的左、右控制端分別與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和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相通。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軸系冷卻模塊(1057)中,軸系冷卻噴口 (2032)與軸系冷卻管路(2031) —端相通,軸系冷卻管路(2031)的另一端與調節管路(2006)相連通。
7. 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離合器控制油道(2027)上并聯有第一蓄能器(1005);第二離合器控制油道(2028)上并聯有第二蓄能器(1010)。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器冷卻流量控制油道(1072)上并聯有第三蓄能器(2039)。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車輛變速器,尤其涉及車輛變速器中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目的是提供一種能使整個變速器結構更為緊湊、更模塊化,可對變速箱進行實時控制、適合微型轎車上使用的雙離合變速器集成控制模塊,包括由前液壓閥塊和后液壓閥塊連接而成的液壓閥塊和構成雙離合變速器液壓控制系統的控制模塊,控制模塊包括離合器控制模塊、換擋控制模塊、離合器冷卻模塊、軸系冷卻模塊和主調壓模塊,在所述前液壓閥塊和后液壓閥塊內制有根據所述各控制模塊在液壓系統中的位置而使其相互連接的油道。
文檔編號F16H61/06GK101725705SQ200910260308
公開日2010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5日
發明者劉沖, 周勇, 斯紅路, 楚迎慶, 游同生 申請人: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