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合式自潤軸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式自潤軸承,尤指能自動補充潤滑介質,以達到強化磨潤效 果的復合式自潤軸承。
背景技術:
為使軸承與旋轉軸芯之間運作順暢,并避免不正常的磨擦生熱,通常需要經常外 加補充潤滑介質(lubricant),例如粘稠性較低的潤滑油(oil)以及粘稠性較高的潤滑油 脂(gerase)與含有固態潤滑粒子的潤滑劑等,以便在軸孔內壁與旋轉的軸芯外壁之間持 續形成足以承載軸芯負荷的磨潤介面(tribology interface);但是,由于經常需要外加 補充潤滑介質不僅耗費人力且造成相當的不便,萬一未及時補充潤滑介質,將會造成軸承 與軸芯在無潤滑的狀態下快速引發過度磨擦生熱而受損。現有自潤軸承已普遍采用潤滑 油來形成軸孔與軸芯之間的潤滑介面,但由于所形成的潤滑油膜較薄,使得現有自潤軸承 的承載能力受到限制,且由于潤滑油在高溫時的粘滯性會變低,致使潤滑油膜變得更薄,這 時如果軸承還須在高轉速或高負載狀況下運作,則軸芯有可能會把軸孔壁面的潤滑油膜推 開,使得軸芯直接與軸孔的壁面發生高轉速的碰撞,因而造成現有自潤軸承過度的磨耗與 發熱,終將導致所述自潤軸承出現噪音、刮軸、擴孔現象而加速損毀。反之,由于潤滑油脂及含有固態潤滑粒子的潤滑劑的粘稠度通常較潤滑油高,如 此便能在軸芯與軸孔之間形成較厚的潤滑介面,致使在高溫下運作時較不易產生過度磨 耗,也具有較佳的負荷承載能力,但由于潤滑油脂及含有固態潤滑粒子的潤滑劑的高粘度 特性,通常只適用于現有的滾珠軸承中,但滾珠軸承是由許多細長的構件所組成,相較于自 潤軸承不但具有價格偏高、結構復雜以及結構性較弱等缺失,而使其在高溫、高負載、高轉 速的應用環境下,不論是軸芯負荷承載能力與抗高溫能力及使用壽命均受到嚴厲的挑戰。 相較于現有自潤軸承,雖具有價格低、結構單純以及結構性較強的特質,卻因為自潤軸承通 常由較小孔洞的多孔隙材質所制成,因此不易含浸較高粘度的潤滑油脂及含有固態潤滑粒 子的潤滑劑,且在運作中因潤滑油脂及含有固態潤滑粒子的潤滑劑具高粘稠度特性而不易 順利供油,更無法顧及潤滑介面的均勻性,若將潤滑油脂及含有固態潤滑粒子的潤滑劑改 以直接涂抹于軸孔的壁面,雖然可以暫時性地提高自潤軸承一定程度的承載能力,然而,一 旦潤滑油脂或含有固態潤滑粒子的潤滑劑逐漸在旋轉過程中消耗殆盡,同樣會快速引發自 潤軸承過度磨耗與急驟升溫的問題。因此,要如何使自潤軸承在高溫、高負載、高轉速的嚴苛運轉環境下,仍能長期發 揮及時補充潤滑介質的功能,以使軸孔內壁與旋轉的軸芯外壁之間持續形成足以承載軸 芯負荷的潤滑介面,已成為本發明人與從事此行業的相關廠商與業者所亟欲努力克服的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失,乃提出一種復合式自潤軸承,通過整合潤滑介質(包括潤滑油、潤滑油脂及含有固態潤滑粒子的潤滑劑)的儲油與供油機制建立新一 代自潤軸承的設計平臺,以符合全方位的應用需求,使其不論應用在高溫、高負載、高轉速 的嚴苛運轉環境下,以及因應多元化的產業需求下,均能長期發揮及時補充潤滑介質的功 能,以使軸孔內壁與旋轉的軸芯外壁之間持續形成足以承載軸芯負荷的均勻磨潤介面。本發明復合式自潤軸承包括一軸承組及一殼體,其中所述軸承組是由至少一軸承 單元組配形成,所述軸承單元設有一軸向貫穿的軸孔以供軸芯穿設;所述殼體為一中空的 管體,用于沿軸芯方向密封套設在軸承組外緣,并由軸承組與殼體之間合圍形成至少一儲 放潤滑介質的儲存槽,所述儲存槽圍設有與軸孔連通的至少一微隙流道,以持續提供潤滑 介質于軸芯與軸孔之間發揮優質磨潤的功效。作為所述復合式自潤軸承的進一步改進,所 述軸承組還可以由至少一多孔隙材質的軸承單元組配形成,并使所述軸承單元含浸有適量 的潤滑油,供油管道除通過儲存槽與軸孔連通的至少一微隙流道外,并通過多孔隙材質本 身的毛細力持續將潤滑介質與所述含浸的潤滑油輸往軸孔的內壁,以發揮經由不同儲油與 供油管道同時提供潤滑介質與潤滑油的多重磨潤功效。作為所述復合式自潤軸承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軸承組還可以由多孔隙材質制成, 并由軸承組與殼體之間合圍形成至少一儲放潤滑油的儲油槽,供油管道除通過儲存槽與軸 孔連通的至少一微隙流道外,并通過多孔隙材質本身的毛細力持續將潤滑介質與所述儲油 槽中的潤滑油輸往軸孔的內壁,以發揮經由不同儲油與供油管道同時提供潤滑介質與潤滑 油的又一多重磨潤功效。作為所述復合式自潤軸承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軸承組還可以由含浸有適量潤滑油 的多孔隙材質制成,并由軸承組與殼體之間合圍形成至少一儲放潤滑油的儲油槽,供油管 道除通過儲存槽與軸孔連通的至少一微隙流道外,并通過多孔隙材質本身的毛細力持續將 潤滑介質與所述含浸的潤滑油及儲油槽中的潤滑油輸往軸孔的內壁,以發揮經由不同儲油 與供油管道同時提供潤滑介質與潤滑油的再一多重磨潤功效。當軸承組密封穿設于殼體的 容置空間且軸芯運轉于軸承的軸孔時,通過磨擦生熱與離心力將儲存槽中的潤滑介質由所 述自潤軸承的微隙流道導引至軸孔壁面,從而可通過微隙流道提供順暢而均勻分布于軸芯 與軸孔之間適當厚度的潤滑介面,并大幅降低產生過度磨耗的機會,顯現較佳的負荷承載 能力,延長所述自潤軸承的使用壽命;為因應不同轉速、不同溫度、不同負載的應用需求,可 以采用不同的潤滑介質及微隙流道的數量與尺寸(有效直徑在o. 02mm至5_之間),以確 保在所述微隙流道中的流動性;另外,由于軸承單元可使用預先含浸潤滑油的多孔隙材質 制成,也可同時在軸承中建立預先儲放粘滯性較低潤滑介質的儲油槽,當軸芯旋轉于軸孔 中時,通過磨擦生熱致使軸承中預先含浸的潤滑油及儲油槽中的潤滑介質受熱膨脹,從而 可通過毛細力提供順暢而均勻分布于軸芯與軸孔之間較薄的潤滑介面,達到使用本發明單 一的復合式自潤軸承即可同時通過不同儲油與供油管道持續補充不同潤滑介質的多重潤 滑功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多重潤滑功能的復合式自潤軸承結構,所 述復合式自潤軸承可分別通過儲放不同粘滯性的潤滑介質的儲存槽,并通過與軸孔連通的 微隙流道持續將潤滑介質輸往軸孔的內壁;又通過多孔隙材質的軸承組所設儲放較低粘滯 性的潤滑介質的儲油槽,以及通過軸承組本身預先含浸的所述潤滑介質,通過多孔隙材質 的毛細力持續將潤滑介質輸往軸孔的內壁,以提供多元的儲油與供油管道并同時持續提供不同潤滑介質的多重潤滑功能,從而大幅延伸及優化復合式自潤軸承的使用極限。本發明的另一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種通過模塊化設計的復合式自潤軸承應用平 臺,使所述自潤軸承的殼體內所容置的多個軸承單元皆可運用相同的模具生產,以達簡化 量產制程、易于控制與提升品質及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時為因應不同的軸芯長度與磨潤條 件,可通過相鄰軸承單元間的不同排列方式、軸承單元的長短與形狀、微隙流道的形狀、數 目及大小來調整儲存槽的數目與容量以及注入潤滑介質的位置與份量,進而使本發明復合 式自潤軸承實現在低成本下提供靈活的設計與應用的彈性,以滿足多元化的產業應用需 求。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軸承單元結合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組裝剖面圖;圖5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與軸芯組裝的組裝剖面圖;圖6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組裝剖面圖;圖7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組裝剖面圖;圖8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與軸芯的組裝剖面圖。附圖標記說明1_殼體;10-容置空間;11-凸肋;2-軸承組;20、20a、20b、20c-儲 存槽;201-儲油槽;21-軸承單元;210-軸孔;211-外表面;2111-定位凹槽;212-頸部; 213-接合部;2131-槽孔;2130,2130a-微隙流道;2130b,2130c-微隙流道;3-軸芯。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術特征和優點作更詳細的說明。以下參照圖1至圖8,對本發明復合式自潤軸承予以進一步說明。請參閱圖1至圖5所示,分別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軸 承單元結合示意圖、組裝剖面圖及與軸芯組裝的組裝剖面圖;所述復合式自潤軸承由殼體 1及軸承組2組成,其中所述殼體1是一沿軸向貫穿以形成一容置空間10的中空柱體,其是由致密實心材 質或多孔隙材質制成,所述容置空間10的壁面設有沿軸向延伸的至少一凸肋11。所述軸承組2密封穿設于殼體1的容置空間10內,其是將一對由致密實心材質或 多孔隙材質制成的軸承單元21沿軸向組配形成,所述軸承單元21的一端為一外表面211, 所述外表面211沿軸向延伸成一內凹的頸部212,所述頸部212的末端相對于外表面211設 有一接合部213,且所述軸承單元21自外表面211至頸部212的接合部213設有一軸向貫 穿的軸孔210,以供軸芯3穿設;另,沿外表面211的周緣設有與殼體1的凸肋11相互卡合 的對應定位凹槽2111 ;又,所述外表面211的周緣壁面的形狀與尺寸是與容置空間10的內 壁面相匹配,以使外表面211的周緣壁面可密封貼合于所述容置空間10的內壁面,并使軸 承組2穩固維持于殼體1的容置空間10內,且由相鄰兩軸承單元21的頸部212與容置空 間10的內壁面形成一可供潤滑介質儲放的儲存槽20,并在儲存槽20內設有至少一連通軸
5孔210的微隙流道2130 ;本發明所述潤滑介質是泛指具有潤滑功能的介質,包括粘稠性較 低的潤滑油、粘稠性較高的潤滑油脂以及含固態潤滑粒子的潤滑劑等。在本實施例中所示軸承單元21的頸部212為自外表面211朝軸向延伸的截面呈 漸縮狀的中空錐體,且接合部213位于頸部212的收縮端面處,所述軸承單元21的接合部 213上設有呈放射狀的至少一槽孔2131,所述槽孔2131與軸孔210相通,在相鄰兩軸承單 元21的接合部213對接處形成一組可將潤滑介質滲流至軸孔210以供軸芯3潤滑的至少 一微隙流道2130。通過上述殼體1與軸承組2的結合方式,使頸部212與容置空間10的內壁面之間 形成一環狀的儲存槽20,以充填潤滑介質;所述儲存槽20的軸向截面是依據頸部212的外 形而可能呈現不同的形狀,例如三角形、矩形或圓弧形等;顯然,本實施例中所列舉儲存槽 20的形狀非因此即局限本發明的專利范圍,舉凡依據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作的任何 修改或衍生的等效結構皆應涵蓋于本發明的專利范圍。所述軸承組2是通過軸承單元21的接合部213相互對接,并使接合部213之間的 多個槽孔2131對應圍合形成連通儲存槽20與軸孔210之間的多個微隙流道2130 ;在使用 過程中,當軸承單元21的軸孔210套設于軸芯3旋轉時,儲存槽20內的潤滑介質會因磨潤 生熱的傳入而膨脹,并使其中潤滑介質的粘稠度降低而增加流動性,促使儲存槽20內的潤 滑介質經由所述等微隙流道2130滲流至軸孔210,且由于軸芯3旋轉時所產生的離心力造 成所述等微隙流道2130朝向軸孔210端的壓力較的朝向儲存槽20端的壓力為低,通過此 兩端形成的壓力差可進一步將潤滑介質推向軸孔210,使所述軸孔210與軸芯3之間形成 的潤滑介面遠厚于只使用預先含浸潤滑油的現有自潤軸承;另一方面,由于所述軸承單元 21是由預先含浸潤滑油的多孔隙材質制成,當旋轉的軸芯3與軸孔210之間磨潤生熱時,使 軸承單元21毛細孔洞中的潤滑油因受熱膨脹與毛細力的驅動而將潤滑油滲流至軸孔210 與軸芯3之間以形成潤滑油介面,上述驅動潤滑油朝軸孔210方向流動可進一步強化軸芯 3的潤滑,進而達到有效防止過度升溫的功效,使本發明復合式自潤軸承具有自動補充潤滑 油與潤滑介質的多重潤滑機制,因而能大幅延長自潤軸承的使用壽命與增強軸芯的負載能 力。請參閱圖6所示,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組裝剖面圖,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 軸承組2為密封穿設于殼體1的容置空間10內,其中所述軸承組2包含三軸承單元21,如 采用與第一實施例相同長度的軸承單元21,則本實施例可提供較長的軸芯3承載長度,又 如要維持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軸芯3承載長度,則本實施例可采用比第一實施例相對較短 的軸承單元21 ;依軸承組2在容置空間10中的相鄰二軸承單元21之間的排列可區分為對 接與串接兩種型態,其中,當相鄰二軸承單元21之間呈對接排列時,其是分別以一軸承單 元21的接合部213對接于另一軸承單元21的接合部213,由所述相鄰二軸承單元21的接 合部213的多個槽孔2131合圍形成一組與所述槽孔2131相同數目的微隙流道2130,所述 組微隙流道2130的截面積為所述槽孔2131的兩倍,且由殼體1的容置空間10與頸部212 所合圍形成一儲放潤滑介質的儲存槽20 ;另,當相鄰兩軸承單元21之間呈串接排列時,是 分別以一軸承單元21的接合部213串接于另一軸承單元21的外表面211,使設置于所述軸 承單元21的接合部213的多個槽孔2131與另一相鄰軸承單元21的外表面211合圍形成 另一組微隙流道2130a,所述組微隙流道2130a的截面積及數目與所述槽孔2131相同,且由殼體1的容置空間10與軸承組2的頸部212所合圍形成的另一組儲存槽20a的容量僅為 前述對接排列時所述儲存槽20的一半。對于相同承載長度的軸芯3而言,軸承組2可隨增加軸承單元21的數目而相對縮 短軸承單元21的長度,依上述相鄰兩軸承單元21之間排列型態的不同組合方式,可使軸承 組2與容置空間10的壁面形成更多可充填潤滑介質的儲存槽20、20a,當軸芯3旋轉時,所 述供油方式通過新增加的儲存槽20a及新增加的微隙流道2130a,不但可使經模塊化的多 個較短軸承單元21分別套設在較短的軸芯3承載長度上,以便在軸孔210多處供給較充分 且均勻的潤滑介質,且可使軸芯3與軸承組2之間所形成的潤滑介質的軸向分布及磨潤介 面的厚度更為均勻,從而可有效抑制不正常的溫升,確保延長使用壽命與強化承載能力。請參閱圖7所示,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圖,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 軸承組2為密封穿設于殼體1的容置空間10內,所述軸承組2由四軸承單元21組成,其是 通過與第一實施例完全相同的二軸承組2串列設置;對于同一承載長度的軸芯3而言,此種 供油方式相較于第一實施例不但可提供另一容量完全相同的儲存槽20b及另一完全相同 的微隙流道2130b而使供油的容量倍增,且因分別在軸孔210的二位置供油,除可進一步使 潤滑介質在較短長度的軸芯3上供應較充足的潤滑介質,也使所供應潤滑介質的軸向分布 以及磨潤介面的潤滑介質厚度更為均勻。另,相較于第二實施例的所述供油方式,對于同一 長度的軸芯3而言,可提供與第一儲存槽20容量相同,但較第二儲存槽20a為大的另一儲 存槽20b,如此不但可進一步使潤滑介質在較短長度的軸芯3上供應更充足的潤滑介質,且 可提供比第二微隙流道2130a較大的第二微隙流道2130b,并使所供應潤滑介質的軸向分 布以及磨潤介面的厚度更為均勻。圖8是本發明復合式自潤軸承第四實施例與軸芯的組裝剖面圖,所述自潤軸承在 多孔質軸承組2的頸部212與容置空間10的內壁面合圍形成三個環狀圓弧形截面的凹槽, 其中靠近中央者為儲放潤滑介質的儲存槽20c,通過所述儲存槽20c底部圍設有與軸孔210 連通的多個微隙流道2130c,持續補充軸孔210與軸芯3之間所形成的潤滑介質承載介面, 另兩凹槽則為儲放潤滑油的儲油槽201,通過已含浸潤滑油于多孔質軸承組2中的毛細力, 驅動潤滑油進一步持續補充軸孔210與軸芯3之間的潤滑油承載介面,從而大幅延伸及優 化復合式自潤軸承的使用極限。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同時在軸芯3與軸孔210之間持續供給潤滑介質與 潤滑油的復合式自潤軸承,以因應不同磨潤介面需求的設計與應用平臺,所舉所述殼體1 的容置空間10內所能容置軸承單元21的數量、組合型態、以及軸承單元21的形狀僅為實 施例的說明,并不因此局限本專利范圍,使用者可依軸芯3的長度與軸承單元21的長度而 選取所要設置的軸承單元21數量;且軸承單元21的外觀形狀也不局限于圖示的錐形體 (第一至第三實施例),通過不同曲面生成的頸部212可產生不同模塊化軸承單元21的外 觀形狀,例如菱形體、柱體(第四實施例)、圓弧體等,以上述所舉相鄰兩軸承單元21的軸 向排列均可形成至少一圍繞軸孔210且互相連通的環狀凹槽式儲存槽20及儲油槽201,此 外,也可由軸承組2的頸部212與容置空間10的內壁面合圍形成多個互不連通的獨立儲存 槽20及儲油槽201,只要殼體1的長度與軸承組2的長度相匹配,并以提供由殼體1與軸孔 210之間所形成的至少一儲存槽20達到儲放潤滑介質的效果,以及由軸芯3與軸孔210之 間所形成磨潤介面的至少一組微隙流道2130達到儲油與供油的效果,如此便可以本發明復合式自潤軸承的模塊化的軸承單元21來因應多元化的市場應用,達到靈活的設計與應 用的彈性;另外,在本發明中所示軸承組2也可以為多個軸承單元21的一體成形件而具有 所述相同的功效。本發明具有如下的優點(1)提供一種具有多重潤滑功能的復合式自潤軸承結構,所述復合式自潤軸承可 分別通過儲放不同粘滯性的潤滑介質的儲存槽,并通過與軸孔連通的微隙流道持續將潤滑 介質輸往軸孔的內壁;又通過多孔隙材質的軸承組所設儲放較低粘滯性的潤滑介質的儲油 槽,以及通過軸承組本身預先含浸的所述潤滑介質,通過多孔隙材質的毛細力持續將潤滑 介質輸往軸孔的內壁,以提供多元的儲油與供油管道并同時持續提供不同潤滑介質的多重 潤滑功能,從而大幅延伸及優化復合式自潤軸承的使用極限。(2)提供一種通過模塊化設計的復合式自潤軸承應用平臺,使所述自潤軸承的殼 體內所容置的多個軸承單元皆可運用相同的模具生產,以達簡化量產制程、易于控制與提 升品質及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時為因應不同的軸芯長度與磨潤條件,可通過相鄰軸承單元 間的不同排列方式、軸承單元的長短與形狀、微隙流道的形狀、數目及大小來調整儲存槽的 數目與容量以及注入潤滑介質的位置與份量,進而使本發明復合式自潤軸承實現在低成本 下提供靈活的設計與應用的彈性,以滿足多元化的產業應用需求。以上說明對本發明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 在不脫離以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做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 效,但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8
權利要求
一種復合式自潤軸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殼體及一軸承組,其中所述殼體是一沿軸向貫穿以形成一容置空間的中空柱體;所述軸承組是將至少一軸承單元沿軸向組配形成,所述軸承單元的一端為一外表面,并在所述外表面沿軸向延伸成一頸部,所述頸部的末端相對于所述外表面設有一接合部,且所述軸承單元自所述外表面至所述頸部的接合部設有一軸向貫穿的軸孔以供軸芯穿設;所述軸承組的頸部與所述容置空間的內壁面合圍形成至少一供潤滑介質儲放的儲存槽,并在所述儲存槽設有至少一連通所述軸孔的微隙流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式自潤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間的壁面設有沿 軸向延伸的至少一凸肋,且沿所述軸承單元外表面的周緣設有與所述殼體的凸肋相互卡合 的對應定位凹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式自潤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的周緣壁面的形 狀與尺寸是與所述容置空間的內壁面相匹配,以使所述外表面的周緣壁面密封貼合于所述 容置空間的內壁面,并使所述軸承組穩固維持于所述殼體的容置空間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式自潤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單元的接合部上設 有至少一槽孔,所述槽孔與所述軸孔相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式自潤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單元為多孔隙材質 制成,并于軸承含有浸潤滑油。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式自潤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組設置在所述容置 空間中的相鄰兩軸承單元之間的排列區分為對接排列與串接排列兩種型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復合式自潤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接排列是分別以一軸 承單元的接合部對接于另一軸承單元的接合部。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復合式自潤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串接排列是分別以一軸 承單元的接合部串接于另一軸承單元的外表面。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復合式自潤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單元的接合部上設 有至少一槽孔,所述槽孔與所述軸孔相通,由所述軸承單元的一槽孔與另一相鄰軸承單元 的接合部的一槽孔合圍形成一微隙流道。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復合式自潤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單元的接合部上設 有至少一槽孔,所述槽孔與所述軸孔相通,由所述軸承單元的一槽孔與另一相鄰軸承單元 的外表面合圍形成一微隙流道。
11.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復合式自潤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組的頸部與所述容 置空間的內壁面合圍形成至少一供潤滑油儲放的儲油槽。
12.根據權利要求1項所述的復合式自潤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介質為粘稠性較 低的潤滑油或粘稠性較高的潤滑油脂或含固態潤滑粒子的潤滑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復合式自潤軸承,包括一軸承組及一殼體,其中所述軸承組是由至少一軸承單元組配形成,所述軸承單元設有一軸向貫穿的軸孔以供軸芯穿設;所述殼體為一中空的管體,用于沿軸芯方向密封套設在軸承組外緣,并由軸承組與殼體之間合圍形成至少一儲放潤滑介質的儲存槽,所述儲存槽圍設有與軸孔連通的至少一微隙流道,以持續提供潤滑介質,在軸芯與軸孔之間發揮優質磨潤的功效。
文檔編號F16C33/10GK101922502SQ20091014671
公開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6日
發明者劉漢卿, 黃隆偉 申請人:新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